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引用文献结合临床实践 ,阐述“毒之化必由脓”之义 ,指导疮疡证治。毒邪壅滞 蕴结成疡1 .寒邪客居 ,营气受损 ,气血壅郁 :《内经》曰 :“寒邪客于经络之中 ,则血泣 ,血泣则不通 ,不通则卫气归之 ,不得复反 ,故痈肿。”又曰 :“营气不从 ,逆于肉里 ,乃成痈肿”。禀赋不足 ,风邪寒毒 ,痰浊湿气入侵经络 ,营气受损 ,则局部血脉凝泣 ,血凝则气滞不行 ,气血蕴结成患。“痈肿”是疮疡形成的征象 ,如瘰疬、流痰、附骨疽等。2 .脏腑失调、饮食内伤、毒邪蓄积 :《外科秘录》曰 :“五脏六腑各有经络 ,脏腑之气血不行 ,则脏腑之经络闭塞不通 ,则外…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范围,糖尿病足属于中医脱疽范围。《灵枢·痈疽》云:“发于足趾(指)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治。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又云:“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气血不行,肢端失于温养,而遂发本病,或因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腐肉,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血枯空虚,则筋骨肌肉不相荣,经脉败漏,熏于五脏,脏伤故死矣。”糖尿病足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主要临床表…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祖国医学所说的“喉痈”,实为扁桃体周围脓肿症。喉痈的名称,始见于宋窦汉卿疮疡全书,它说:“积热生痈;其肿如黄糖李,微黃,上面红丝,外证项上痛,齿痛,此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在内经中只有“喉痹”一名,所谓“痹”,金刘完素六书说:“喉痹、痹不仁也,俗作闭,犹闭塞也;火主肿胀,故热客上焦而咽嗌肿胀。”正如灵枢痈疽篇所说:“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  相似文献   

4.
浅论托法及现代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荐  潘立群 《光明中医》2004,19(5):20-21
托法是传统中医外科疮疡疾病中最具有特色的内治方法。关于托法的含义 ,一般认为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 ,扶助正气 ,托毒外出 ,以免毒邪内陷的治疗方法。适应于外疡中期 ,正虚毒盛 ,不能托毒外出 ,疮形平塌 ,根脚散漫 ,难溃难腐的虚证。历代医家对托法的论述很多 ,代表性的有 :元代齐德之《外科精义》认为疮疡“经久不除 ,气血渐衰 ,肌寒肉冷 ,脓汁清稀 ,毒不出 ,疮口不合 ,成聚肿不赤 ,结核无脓 ,外证不明者 ,并宜托里。”以达到“脓未成者 ,使脓早成 ;脓已溃者 ,使新肉早生”的目的。明代李《医学入门》谓“毒因外感发者 ,内无便溺阻…  相似文献   

5.
邵荣世 《中医杂志》1991,32(8):14-15
《外科启玄》说:“托者,起也,上也。”补托法是应用补益托毒的方药,扶助正气,使邪毒移深就浅,由扩大而局限,托毒外出,以免邪毒内陷。《外科精义》云:“脓未成者使脓早成,脓已溃者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托里调之”。补托法体现了祖国  相似文献   

6.
肿疡初起,尚未成脓,治疗上当以内消法为首要,是历代医家所提倡的“以消为贵”的大法。疮疡多见发于体表,但又与患者的脏腑、气血、经络有关。《外科启玄》云:“凡疮疡皆由五脏不和,六腑壅滞,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同样,体表疮疡的邪毒也可通过经脉,影响脏腑、气  相似文献   

7.
“针法”,它包括辨脓与切开术二方面的内容,是临证必须掌握的。经云:“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因此脓是由气阻血滞,热胜肉腐、蒸酿而成。书中云:“血实者决之”,是肿疡如已化脓,则宜切开排脓,但中是否有脓,特别是内痈内疽,视之不见,手不能近,故辨之之法,首先是脉  相似文献   

8.
托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传统的治疗方法、如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在现代医学中都能找到其相对应的措施 ,也易于理解 ,托法在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中属于一种重要的手段。《外科精要》指出 :凡为疡医 ,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 ,脓未成使脓早成 ,脓已成使新肉早生 ,气血虚者托里补之 ,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是中医外科治则的法宝 ,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扬1 托法的治疗原则1 1 托补法 :根据外科疮疡正气内虚的不同 ,给予扶助气血 ,调其营卫 ,托毒外出。肿疡毒势旺盛 ,正气不足 ,不能托毒外出 ,脓肿已成 ,熟而不溃 ,根盘散漫 ,难以溃破 ,治疗托里透脓 …  相似文献   

9.
廖秋源 《新中医》1995,27(4):60-61
透脓散加减治疗细菌性肝脓疡的体会廖秋源透脓散乃是《外科正宗·卷之三·肿疡主治方》专门主治一切痈疮内已成脓,无力外溃之方。张秉成曰:“夫痈毒之成脓也,必由正气充旺,方得变化而成。倘或气血衰弱,则不能郁蒸为热,而脓之成也无期。即既成脓矣,亦须赖正气以托之...  相似文献   

10.
骨髓炎属祖国医学“附骨疽”、“附骨流注”的范围。把骨髓、骨质、骨膜的炎证都概括在内,是毒邪内结,发于筋骨深处的疮疡,是无头疽的一个特殊证型。初起多表现为阳证,而后期则多表现为阴证,也有一发病即表现为阴证者。在临床上按照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骨髓炎和慢性骨髓炎两大类进行辨治。一、发生骨髓炎的主要机理1.由于外感邪毒,久而不解,火毒炽盛,侵入骨髓而成本病。如《灵枢·痈疽篇》说:“寒气化为热,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脓不泻则烂筋,筋烂则伤骨,骨伤则髓消,不当  相似文献   

11.
孙建峰 《国医论坛》2003,18(4):41-43
《洞天奥旨》为清代名医陈士铎的外科专著。其对外科疮疡辨证精当 ,用法神妙 ,为清代外科上乘之作。其论治首重补法 ,其方配伍精妙 ,其疗效屡试屡验 ,且对当今临床尤多启迪。1 温补治阴证陈氏认为疮疡阴证以虚为主 ,必须用补法。《卷三·疮疡随证用药论》指出 :“阴症初起便虚 ,即当用大补之药 ,不比阳证因脓溃而始虚也。故内疏亦必大补以疏之 ,内托亦必大补以托之 ,不必待其脓血已溃而后补之也。”具体治疗方法陈氏在《卷一·疮疡阴阳论》中说 :“知是阴证 ,可多用金银花化毒之药 ,而重佐之补气补血之味。”陈氏喜用金银花 ,也与他重视补…  相似文献   

12.
“疮疡宁”治疗疮疡287例江苏省中医药研究所(210028)戴新涛疮疡是外科范围中最为常见的疾病,包括痈疽疗疖等。其发病机理,《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谓:“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相似文献   

13.
一切肿疡在未溃之前应使之消散,若失治或误治,未能消散,已经酿脓则必溃破。溃破之后,提毒化腐与生肌长肉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外治法,是治疗溃疡的主要措施。提毒化腐就是用具有一定腐蚀作用的药物,使脓栓、腐肉迅速脱落,使疮疡内蓄之脓毒得以早日排出。一切疮疡在溃破之初,多具有脓栓或腐肉,影响脓毒外泄。若脓水不能排出,则越蚀越深。腐肉不去,则新肉难生。甚至造成病情恶化,严重者亦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溃疡初期,脓栓未落,排脓不畅,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的情况下,外治必须提毒去腐,配合内服托里排脓之剂。提毒去腐的基本药物是红升丹。  相似文献   

14.
<正> 我师胡树安副主任医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经验,选用三仙丹来治疗外科化脓性疾患,使一些顽疮治愈。现将临床应用介绍于下,请同道指正。一、三仙丹的提脓祛腐功能溃疡在脓栓未落,死肌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尽,新肉不生的情况下,用此丹能起到提脓祛腐,生肌长肉的作用。使疮疡内蓄之毒得以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故日“腐肉不去,新肉不生”。一切  相似文献   

15.
《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兹试对气、血、精、神,略作浅述。一、气《医方考》指出:“气者,万物之所资始也,天非此气不足以长养万物,人非此气不足以有生。”即是说,气是人体生命活动之源,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功能。脏腑、经络之生理活动,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必赖此气。而气之生成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  相似文献   

16.
噎膈述略     
何任 《新中医》1991,23(2):22-23
噎膈之名,古医籍未见。《内经》谓鬲、膈、膈中、鬲咽者即噎膈也。宋《济生方》始有噎膈病名。明《景岳全书》谓:“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盖忧思过度则气结,气结则施化不行。酒色过度则伤阴,阴伤则气血枯涸,气不行则噎膈病于上,精血枯涸则燥结病于下。”  相似文献   

17.
“内托法”(以下简称托法)是中医外科清、托、补三大治疗法则之一,在外科内治法中处于重要位置。《外科精要》指出:“凡为疡医,不可一日无托里之法,”“脓未成使脓早成,脓已成使新肉早生;气血虚者托里补之,阴阳不和者托里调之。”托法一直为历代外科医家所重视,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值得进一步学习和探讨。1 托法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正> 《外科精义》(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系元代齐德之所撰。该书体现了齐氏重视整体观念,强调脉诊,精于辩证,内外合治的学术思想。现就其主要学术贡献简介于后。1 重整体详究病因齐氏从整体观念出发,详究疮疡发病之因。书中首论阴阳气血,次述脏腑经络。认为:“疮肿之生,皆由阴阳不和,气血凝滞”进而指出发病机理:“气血不流,……留滞而成内热,疮疽生矣”又  相似文献   

19.
大凡来中医外科求诊者,溃疡不愈者很多,究其不愈原因多为腐肉未尽,新肉不生所致。故溃疡期治法当以祛腐为先,须待脓腐尽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治之,此也谓“祛腐生肌”。若不遵此规律,脓腐未尽时即用生肌之品治之,则脓腐不脱,新肉不生,伤口愈合无望。此为溃疡期总治则,当明之。  相似文献   

20.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一、疮痈之诊断原文: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痛。脉浮主表,脉数为热,如为风热表证则应有发热而恶寒不重,现洒淅恶寒并有痛处,说明非外成而为疮痈初起。洒淅恶寒为卫气不能外达,局部疼痛为营气内遏不行。营卫稽留,壅遏不行,则成疮痈。如《素问》所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