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恩学 《疾病监测》1999,14(7):258-259
白喉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市自从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已连续20年无白喉病例发生。为确切了解本市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客观评价预防接种效果,预测流行趋势,为今后进一步巩固消除白喉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9月对197名健康人群进行了白...  相似文献   

2.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2,(6):501-502
为了确保全球儿童普遍达到常规疫苗接种,1974年WHO公布了扩大免疫计划.开始确定的6种疫苗可预防疾病为结核病、脊灰、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1974年,全球婴儿全程接种疫苗者<5%.到2005年,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疫苗( DTP3)三剂量全球覆盖率为79%,但许多儿童特别是生活在贫困国家的儿童仍未接种.当年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制订了全球免疫规划和战略(GIVS),目的是通过改善国家免疫计划,降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到2010年所有国家DTP3的覆盖率达到90%,而且要保持高覆盖率水平(覆盖率≥90%).本文摘要报告了2010年全球和地区接种覆盖率的状况,并介绍了GIVS目标完成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龚震宇 《疾病监测》2010,25(11):929-930
<正>疫苗的全球使用显著改善了全球公共卫生状况,除了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和人类乳头瘤状病毒感染的死亡外,每年还预防数百万儿童住院和死亡。1974年WHO实施扩大免疫规划(EPI)时,1岁内婴幼儿完全接种卡介苗(BCG)、白喉-破伤风-百日咳(DTP)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以及麻疹疫苗(MCV)的全球儿童5%,而到1990年时,1周岁内接种3剂量DTP(DTP3)的儿童达80%。  相似文献   

4.
自白喉类毒素问世和成功地运用白喉预防以来 ,有效的控制了白喉的流行 ,确保了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世界卫生组织 (WHO)和我国政府已把白喉列入了扩大免疫规划(EPI)重点控制的 6种传染病之一。为加快白喉消灭的步伐 ,现就白喉类毒素的免疫预防问题综述如下。1 白喉类毒素的制备白喉类毒素来源于漫长的白喉毒素、抗毒素混合制剂阶段(1912~ 192 3年 ) [1 ]。之后 ,192 3~ 192 4年 Glenny和 Ramon才几乎同时制成白喉类毒素 [2 ]。众所周知 ,白喉类毒素由产毒力高的白喉棒状杆菌培养滤液经福尔马林脱毒而成 [3 ]。其具有保持高…  相似文献   

5.
百白破联合疫苗常规免疫后白喉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云南省玉溪市1~7岁儿童在接种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后白喉的免疫状况,以便为制定白喉的免疫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2005年具有DPT免疫史的1937名1~7岁儿童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血凝法(IHA)检测抗毒素.结果 白喉免疫抗体总阳性率94.84%;保护率90.76%;几何平均滴度(GMT)1:52.23;抗毒素平均含量(ATC)0.15 IU/ml.男女之间白喉免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P>0.05),GMT、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3、2=7.87、,P均<0.05).不同地区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75、22=14.1、F=43.2,P均<0.0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1.59、22=27.1、F=7.32,P均<0.05).不同年度阳性率、保护率、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22=37.1、F=22.21,P均<0.05).结论 玉溪市DPT接种质量保证,在1~7岁儿童中免疫抗体居于高水平状态,并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预测玉溪市近年不会发生白喉流行.  相似文献   

6.
京口区自70年代实施计划免疫以来,计划免疫针对疾病呈现大幅度下降.为了解我区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联吸附制剂(简称百白破)的免疫效果,客观地考核评价我区计划免疫门诊的接种质量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我们于2005年7~10月对计划免疫门诊接种儿童进行了百白破免疫成功率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从18世纪牛痘接种方法的问世,预防医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烈性传染病,从这些经验中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预防医学在消灭传染病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对儿童预防接种越来重视。百白破混合疫苗,是按着规定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一种。它是预防小儿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抵抗力的一项重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所辖区的儿童实行计划免疫接种,其中吸附无细胞百白破是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联制剂,接种后使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用于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疾病.我国吸附无细胞百白破儿童免疫程序要求:基础免疫在3个月、4个月、5个月完成3针,每次间隔28 d~56 d.加强免疫在基础免疫后18个月~24个月进行.本文就该疫苗常见的接种反应及护理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我县推行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和乙肝疫苗。通过接种,控制直至最终消灭结核病、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最好方法。预防接种的好坏又直接影响着儿童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百白破制剂引起过敏1例成昕8332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奎屯市126卫生防疫站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简称百、白、破,供儿童预防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作基础免疫之用,不良反应少。我们在使用时,曾遇此疫苗所致过敏反应1例,现报道如下。向某,男...  相似文献   

11.
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制剂简称百白破疫苗 ,是计划免疫主要的常用疫苗之一。我院自 1988年起对辖区适龄儿童预防注射接种注射百白破疫苗 ,由于疫苗是由外毒素减毒制成的异种蛋白 ,使部分儿童产生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 ,现将所见的 5 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89~ 2 0 0 2年登记儿童 3 2 82 6人 ,不良反应儿童 5 6人 ;男 3 5人 ,女 2 1人 ;基础免疫 2 5人 (接种者年龄<1岁 ) ,加强免疫 3 1人 (接种者年龄 >1 5岁 )。1 2 接种方法 基础免疫自 3月龄开始 ,至 6月龄完成 3针免疫 ,每次 0 5mL ,每针间隔 4周 ,加…  相似文献   

12.
刘国甫  陈前锋 《疾病监测》1996,11(12):459-460
泗阳县消除白喉情况分析江苏省泗阳县医学会(223700)刘国甫江苏省泗阳县卫生防疫站陈前锋泗阳县自1983年以来,无白喉病例发生,基本上达到了控制。为巩固控制成果消灭白喉,现将泗阳县消除白喉的情况报告如下:1950~1959年,对儿童突击性接种白喉类...  相似文献   

13.
百白破混合制剂可有效预防和控制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的发生和流行,但由于含有吸附剂,同时含有淋巴细胞增多因子,接种后导致机体过敏等一系列生理病理变化,易造成小儿家长的恐惧及停止接种,更有甚者连其他疫苗也拒绝接种。我院防保门诊结合实际,着重对儿童家长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有效地消除了对百白破不良反应的疑虑,提高了儿童百白破接种率。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了漏种、拒种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屠宇平 《疾病监测》2006,21(9):504-506
免疫是最成功和最具成本效益的公共卫牛干预行动之一,其实施已使得天花得以消除;麻疹和脊灰在一些区域被消除;白喉、破伤风和百日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WHO估计在2003年有200万儿童死亡因接种被预防,尽管如此,如果合理地使用现有的疫苗,更多的死亡可被预防。本报告概述了估计的疫苗可预防疾病(VPDs)的死亡数;砰审了估计的WHO各区域常规接种覆盖率;介绍了WHO和UNICEF近期制定的并得到其他合作者赞同的文件,以了解2006-2015年的免疫远景。  相似文献   

15.
屠宇平  杨小平 《疾病监测》2004,19(6):237-240
自1940年以来,报告的破伤风病例发生率和破伤风相关死亡率就在逐步减少。这首先应归功于破伤风类毒素的接种[即儿童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全细胞百日咳疫苗(DTP),儿童白喉、破伤风类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DTaP),儿童白喉和破伤风类毒素(DT),以及成人破伤风和白喉类毒素(Td)]。然而,改进创口管理和接生操作同  相似文献   

16.
许敦广  胡红英 《疾病监测》1992,7(5):131-134
黔东南州过去是贵州省的白喉高发地区,最高发病年份(1969年)达23.61/10万;开展计划免疫以后,全州十六县市绝大多数县已连续多年无病例,仅于凯里与台江两县(市)先后发生点状暴发流行。全州的白喉发病率连年下降,1988年为0.17/10万,1989和1990年连续两年无病例。为掌握人群的白喉免疫状况,预测白喉流行程度,评价免疫接种质量,我们于1990年11月抽样调查了人群血清白喉抗毒素水平,参阅黔东南州历史资料,现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1.对象:于东部的天柱县与西部的丹寨  相似文献   

17.
呼和浩特市在1990年5~7月间发生一起罕见的白喉暴发,经采取以精制白喉类毒素应急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疫情很快控制。现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及其控制,报告如下.一、调查方法及病例诊断1.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人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填写“白喉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2.病原学:采集患者咽拭子,培养、分离白喉杆菌。作生化鉴定、毒力试验。3.诊断标准:临床表现结合病原学或流行病学。二、调查结果(一)流行经过:首例病人李××,男,21岁,呼市橡胶厂工人。1990年5月18日发病,5月27日诊断为白喉,转传染病院治疗。5月30日至6月3日,对首例病人所在工厂进  相似文献   

18.
赛运和  朱昌福 《疾病监测》1996,11(8):294-295
淮南市农村地区健康儿童白喉血清流行病学监测赛运和,宋永平,朱昌福,葛明洁,郭家宝,盛绍勤随着白百破混合苗广泛使用,我市白喉已连续12年无病例报告。但近年来,我市毗邻地区白喉病例却不断发生。为客观评价我市现阶段白喉流行的可能性,并为今后计划免疫工作提供...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一出生,就要接种各种疫苗以预防疾病。按照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工作目标、免疫程序,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儿童计划免疫是指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的接种和推行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笔者从事了多年预防工作,现就自己的工作经验谈点体会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们于1985年至1988年分别用0、1、6月和0、1、2月两种免疫程序对115名儿童分2组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比较2组的免疫效果。方法与结果115名儿童均选自本科肝炎预防咨询门诊。年龄1~10岁。男54名,女61名。全部接种对象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