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停跳(AH)和不停跳(BH)手术治疗心脏间隔缺损的优缺点。方法:观察51例心脏间隔缺损患者,其中,AH 31例,BH 20例,比较两组在CPB期间及术后相关指标的改变。结果:两组相比,BH组转流时间和阻断时间短,术中使用库存血少,术中失血量少(P〈0.05),而术后血气。电解质、术后24h引流量等一般症状无差异(P〉0.05)。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心脏间隔缺损体外循环时间缩短,阻断时间缩短,术中使用库存血少,术中失血量少,优于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若术中见有心内畸形复杂,估计手术时间长,显露困难或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则改为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液体疗法对梗阻陛黄疸病人的减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收治梗阻性黄疸病人128例资料,观察减黄手术后增加补液量促进减黄作用。结果:治疗组术后尿量明显增加,TB下降至50%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梗阻性黄疸在减黄手术后增减补液量,应用利尿剂可促进减黄。  相似文献   

3.
对11例心脏锐器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总结,心脏外伤的直接原因多为锐器伤,伤后的及时诊断、尽快手术处理是患者生存的关键。手术的成败与术前快速准备、手术入路、术中正确操作有密切关系。同时应处理好合并伤,注意控制液体入量、利尿剂的应用、密切观察心包引流量,控制血压处于偏低水平。以利患者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心脏辩膜病变,术前心功能差,应用强心、利尿剂,致电解质,酸硷平衡紊乱,营养差;术中心肌保护不好,心脏手术创伤,低血氧症,低血压等使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影响病人预后,甚至可危及生命。本文总结4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律失常并分析其原因,治疗原则、转归及预防措施。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所自1982年至1994年行心脏瓣膜置换45例,男性18例,女性37例,术后病人常规经呼吸机辅助呼吸,ECG监测,定期测定血清电解质和动脉血气,术后病例中发生心律失常者35例,其发生率77%,其中男性10例,发生率56%,女性25例,发生率68%…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探讨亲属供肾切取术围术期合理的液体管理方案。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中心施行亲属供肾切取术的124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49例)为早期术后补液方案组(2008年1月以前),B组(75例)为改良术后补液组(2008年1月以后)。两组术前晚均补液1 000~2000 mL,补充术中生理需要量和液体丢失量。A组术后按患者体重给予补液1 500~2 500 mL,按5%葡萄糖注射及乳酸钠林格液1:1给予,如出量过大,则适当增加液体。B组记录患者24 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用输液泵控制每小时液体入量,每小时入量按上一小时尿量进行加减。尿量为100~150 mL时,入量为尿量+50 mL;尿量为151~200 mL时,入量等于尿量;尿量为〉200 mL时,入量为尿量-50 mL;尿量为〈100 mL时,入量为100 mL/h;持续2 h尿量〈50 mL,给予速尿5 mg,静脉推注。结果 124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1周肾功能、电解质、血压、尿量均正常。术后两组分别有6例和1例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平均动脉压下降〉20 mm Hg),OR值为10.09,95%CI为1.18~86.6;术后3 d,两组分别有12例和8例肾功能暂时未恢复正常,表现为短期肾功能延迟恢复,OR值为2.72,95%CI为1.02~7.24。结论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液体治疗方案,能获得更稳定的术后血压、肾功能等指标,并能够明显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渗晶体/胶体液在围手术期改善第三间隙积液的临床影响。方法对2006-08—2009-01间44例胃肠道癌根治术病人,研究组(n=22)输注高渗晶体/胶体液后续晶体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n=22)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的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血浆总蛋白及白蛋白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术中、术后第一个24h、术后第二个24h、术后第三个24h的输入液量、术前及术后第1天总蛋白、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第三个24h尿量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第一个24h和术后第二个24h的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研究组术后第一个24h尿量明显较对照组多,对照组术后第二个24h尿量较研究组多。结论高渗晶体/胶体液临床用药安全,在胃肠道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具有促进尿量峰值提前出现、明显改善减少第三间隙积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停跳心脏手术温度监测的方法及重要意义。方法不停跳心脏手术17例,分别监测其术前、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中、体外循环后及术后鼻咽部、直肠、周围皮肤温度,记录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尿量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鼻咽温度、直肠温度和末梢温度在CPB前、CPB中、CPB后和术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MAP、CVP、尿量和心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加强对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的体温的监测,有助于预防由于不停跳心脏手术患者温度过低或过高引起的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脏大血管外科在外科领域中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体外循环手术后的患者由于出血量、心功能、血管张力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致使循环血液在体内重新分布。所以直视手术后早期对循环功能监护是手术后成功的关键之一。 1 早期对血容量的监测 术后当血溶量不足时,组织间液可部分进入血管内代偿其不足,表现为心率加快,尿量减少,血管张力可稍增加;同时血压下降,脉压变窄,末梢循环较差。此时,因心脏灌注不足,患者可发生或加重心力衰竭,如不能及时补充血容量,当其心肾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后,则造成生命危险。  相似文献   

9.
出血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25%。需紧急救治,部分患者需再次开胸止血,Petaja等报道出血后再次开胸止血率为3%~5%。若处理不当,轻者会增加输血量和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耆康复;重者危及患者生命。我院于2005年6月~2008年2月共进行心脏直视手术496例,术后发生出血47例,其中再次开胸止血15例,现回顾性分析其心脏手术后出血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肝癌切除术后不同液体治疗方案进行比较,探寻合理的液体治疗方案以降低肝切除围手术期容量风险.方法 80例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根据补液方法不同分为4组,各组均于术后第1天输注:A组给予等渗晶体液输注,间断给予利尿剂(速尿20~100 mg/d);B组给予等渗晶体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以2∶1比例输注,间断给予利尿剂(速尿20~100mg/d);C组给予7.5% NaCl溶液(4 mL/kg)快速输注,继续给予等渗晶体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以2∶1比例输注,间断给予利尿剂(速尿20~100mg/d);D组给予等渗晶体液与羟乙基淀粉(130/0.4)以2∶1比例输注,给予利尿合剂(速尿20 mg,多巴胺80~120mg) 24 h持续微泵给药.对患者术后输液量、尿量、液体平衡量、肝肾功能电解质、肠道排气时间、腹水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监测.结果 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中输液量无显著差异.B组与A组相比术后液体正平衡量和血清乳酸盐水平显著降低;C组与A组相比术后液体正平衡量和血清乳酸盐水平同样显著降低;D组与B、C组相比术后液体正平衡量和血清乳酸盐水平明显降低.B、C、D组术后1、4、7d肝功能恢复显著优于A组;D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腹水消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A组显著缩短.结论 肝切除术后给予羟乙基淀粉和小剂量高渗盐水能较好地维持有效循环容量,减少液体正平衡,改善组织灌注.速尿与血管活性药物构成利尿合剂以持续静脉微泵给药的方式能减少肝切除术后腹水的产生并促其快速消退,避免了大量腹水引流或腹水溢漏引起严重的蛋白质丢失和电解质紊乱.  相似文献   

11.
岑小浴 《华夏医学》2007,20(2):367-368
钾是生命活动必需的电解质之一,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常由于应用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及体外循环血液稀释、碱中毒、低温等多种因素造成术后早期低血钾症。低血钾症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引发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早期预防或迅速纠正低血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病人,女,71岁。2009年3月因扩张性心肌痛、心律失常在外院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置入,术后服用卡维地洛及胺碘酮,间断服用利尿剂,术后症状无明显改善。5月开始反复出现头晕、恶心及上腹部不适,似饥饿感,进食后无明显缓解,活动耐量明显下降,基本卧床。7月20日于外院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33%,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59mm。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尿液、骨骼肌以及红细胞中钾离子的变化规律,探讨合理的补钾用量和方法。方法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的病人47例。于围术期各时点测血常规、血清钾、红细胞钾浓度,同时测尿量、尿钾浓度。结果围术期红细胞内钾一直低于正常值;血清钾除停机及停机后15 m in时高于4.0mmol/L外,其余时间均低于4.0 mmol/L。结论转流期间每10分钟补钾0.134 mmol/kg的方式易引起肌体缺钾。适当增加转流初期钾的补充量有利于防治转流中、后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4.
心脏直视手术不用异体库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心脏直视手术患者采用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不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自体输血进行心脏直视手术的68例患者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包括术前贮血,术中回收血以及应用抑肽酶。同时选择68例接受输异体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中心静脉压(CVP),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及术后引流量等差异。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Hb,PLT均较术前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P<0.05),但Hb ,PLT,PT仍在正常范围内,PaO2术后较术前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术后Hb,PLT,PT及引流量均无统计学显著怀差异(P>0.05),而术中失血量,用库血量却有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自体输血的心脏直视手术患乾,围术期虽有轻度贫血但不影响血液的携氧功能,术后出,凝血状况亦不受影响,并能减少输异体库血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经济及精神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脏停跳与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后护理工作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行心内直视术的病人随机分成 :A组 (n =3 0 ) ;心脏跳动组 ;B组 (n =3 0 ) ;中低温心脏停跳组。通过对两组病人术后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作统计学处理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住院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跳动组术后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结论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术心功能稳定 ,并发症少 ,明显减少了药品使用和护理工作量 ,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左西孟旦在重症心脏瓣膜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9月在我院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10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术后是否使用左西孟旦,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58)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术后常规使用β受体阻滞剂、ARB、硝酸酯类、利尿药、强心药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左西孟旦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7天的治疗,平均每小时尿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高于对照组,BNP、PCWP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的17.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左西孟旦,能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术后初期的恢复阶段,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体外循环围术期血清及尿液中钾离子的变化规律,探讨合理的补钾用量和方法。方法:选取低温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术的病人47例。于围术期各时点测红细胞比积、血清钾,同时测尿量、尿钾浓度。结果:围术期血清钾除停机及停机后15min时高于4.0mmol/L外,其余时间均低于4.0mmol/L。停机后钾离子主要通过尿丢失。结论:转流期间每10min补钾0.134mmol/kg的方式易引起机体缺钾。适当增加转流初期钾的补充量有利于防治转流中、后的低钾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患者抗心衰药物的治疗变化,指导术后规范用药。方法选取102例CRT治疗患者随访数据,根据术前和末次随访记录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分析两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地高辛等药物使用变化情况。结果86例患者归入有反应组,16例患者归入无反应组。有反应组术后ACEI/ARB应用剂量明显增加(84比56),β受体阻滞剂也明显增加(86比60),利尿剂无明显变化(85比80),地高辛也无明显变化(82比81);无反应组术后A—CEI/ARB应用剂量患者明显减少(13比4),β受体阻滞剂量也明显减少(10比5),利尿剂无明显变化(16比16),地高辛也无明显变化(15比16)。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剂量均增加组和单药组比较,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LVEDD缩小及LVEF提高更为显著。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RT术后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CRT治疗能提高抗心衰药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中因素对早期尸体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患者共48例,选择其中接受同一供者的19对患者,分别统计BMI、年龄及术中情况,包括液体入量(平衡盐液及5%葡萄糖)、输血量、开放血流前后的CVP和平均动脉压、血管吻合时间,开放血流后第1小时尿量等,并进行配对、分组分析,了解上述因素对患者术后1周肌苷水平的影响。结果:输液量/体重比、开放缸流后的CVP、开放血流后的第1小时尿量均为术后1周肌酐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术后1周肌酐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增加术中液体入量以提高CVP水平,减小开放血流后的CVP波动,增加开放血流后尿液生成,从而有利于早期移植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心脏事件的相关因素,寻求进行护理干预的可能性。方法用Lee指数评估心脏事件的发生率,通过组间比较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等,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术前评估心脏事件危险指标数与心脏事件发生率正相关,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和〈0.05);年龄因素的影响两组比较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u=19.522)。结果准确评估患者术前生理情况,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减少感染、疼痛、便秘、输液不当等因素,加强用药后疗效与不良反应的观察,能有效降低心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