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8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33例和B组48例。A组患者行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患者行开颅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血肿清除率、重症监护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血肿清除率高于B组,术后7 d GCS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患者ADL分级优于B组(P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3D-Slicer软件辅助神经内镜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有效缩短长轴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手术时间和重症监护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急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导致脑疝的患者行颅内血肿清除术,切除畸形血管团15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术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2例.11例患者术后复查,8例行数字减影技术(DSA)检查、3例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其中10例AVM全切,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MPST)后用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血肿腔,对颅内血肿清除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应用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血肿。结果:血肿基本消除时间﹤3d22例,3~4d25例,5~7d3例,再出血2例,死亡8例。结论:应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加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引流血肿,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 ,术后再出血为其中之一。 1995~ 1999年我院共施行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 132例 ,术后再出血者 47例 ( 35 .6 % ) ,死亡 19例( 40 .4% ) ,现就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 :本组 47例中 ,男 2 9例 ,女 18例 ;年龄 33~ 75岁 ,平均 5 4岁。均经术后复查颅脑 CT证实 ,血肿量≥ 30 ml者 12例 ,<30 ml者 35例。治疗与结果 :47例术后再出血者中 ,12例血肿量≥ 30 m l,中线结构明显向对侧移位 ,予以再次手术清除血肿 ;35例血肿量 <30 ml,中线结构移位不明显 ,予以保守治疗。结果 :死亡 19例 …  相似文献   

5.
1995年 8月~ 1998年 11月 ,我们施行急性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 32 7例 ,其中有 17例在清除原发性颅内血肿同时发生对侧远隔部位迟发性颅内血肿 ,经及时手术治疗 ,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2 4~ 5 8岁 ,平均 41岁。车祸伤 13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皆为直接减速性损伤。术前 17例均有意识障碍 ,GCS4~ 8分 ,均有一侧瞳孔散大 (无两侧瞳孔散大 ) ,一侧肢体偏瘫 ,巴氏征阳性。本组原发颅内血肿 (外伤后首次 CT显示 )分别为硬膜外血肿 8例 (位于受力部位 ) ,硬膜下血肿 5例 ,脑内血肿合并硬膜下血肿 …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收治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sTBI患者120例,其中术后72 h内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35例(观察组),未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85例(对照组)。记录本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情况及其预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本组患者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为29.2%(35/120)。随访6个月,35例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恢复良好18例(占51.4%),中度残疾8例(占22.9%),重度残疾5例(占14.3%),长期昏迷3例(占8.6%),死亡1例(占2.9%)。(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5 000元者所占比例、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颅骨骨折发生率、Babinski征阳性者所占比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舒张压、收缩压、手术时间、血小板计数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1.261,1.808)]、颅骨骨折[,95%CI(1.172,1.622)]、Babinski征阳性[,95%CI(1.263,1.721)]、,95%CI(1.005,1.654)]是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而发病至手术时间、颅骨骨折、Babinski征阳性、TT是sTBI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采用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9年5月—2011年9月采用脑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CVST合并脑出血所致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例,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6个月。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7例中,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估,恢复良好3例,轻残1例,重残1例;另2例患者术后短期瞳孔恢复,血肿清除彻底,脑移位回复,但分别于术后1d和2d又出现对侧瞳孔散大,CT显示对侧有散在的斑片状出血灶,伴有周围脑组织严重水肿和缺血的改变,其中植物状态1例,死亡1例。7例均未发生与手术直接相关的并发症。随访6~12个月,无静脉窦血栓形成复发及再发颅内出血的患者。结论对于CVST合并脑出血引起脑疝的患者,行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是必要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发生其他部位再出血的患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德年 《山东医药》2010,50(35):63-6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对策,为临床诊治积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再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于血肿清除术后6 h出现再出血相关症状及体征, 并经CT检查证实为再出血.行再次开颅术清除血肿、尿激酶血肿腔冲洗引流术及保守治疗.死亡6例,其余患者术后2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分级为Ⅰ级3例、Ⅱ级13例、Ⅲ级14例、Ⅳ级5例.结论 手术操作不当、血压波动、肺部感染及术后体位不当为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应针对上述原因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合并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颅内破裂动脉瘤住院患者410例,其中表现为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8例,分析该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影像学征象、颅内动脉瘤特征、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病史,影像学征象包括出血特点、位置等,颅内动脉瘤特征包括动脉瘤大小(纵横比)等,手术方式包括初次手术与再次手术的方式,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3个月预后。结果 (1)单纯颅内血肿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占同期所有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比例为2.0%(8/410),8例患者初诊或首诊时颅内动脉瘤漏诊5例:1例首次诊断为急性创伤性硬膜下血肿,经CT血管成像(CTA)进一步确诊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经CTA确诊为大脑中动脉瘤;1例在外院初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中发现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术后2周DSA检查显示合并前交通动脉动脉瘤;1例在外院因头痛诊断为自发性额叶脑出血,经CTA确诊为大脑前动脉瘤;1例首次诊断为自发性基底节脑出血,经头部CTA确诊为大脑后动脉瘤。(2)影像学特征:头部CT平扫均无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有2例患者血肿边缘可见类圆形稍高密度影,后经CTA和手术证实为动脉瘤体部;大脑中动脉瘤导致的基底节区血肿边缘紧邻外侧裂,部分血肿扩展至颞叶;大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导致的额叶血肿中心则位于额底直回;脑室出血的血肿贯穿颞叶皮质充满侧脑室颞角,颞角血肿多于侧脑室体部;硬膜下血肿患者无颅骨骨折征象。CTA显示,有5例患者动脉瘤生长方向朝向脑叶,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动脉瘤朝向硬脑膜面生长。2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朝向颞底外侧硬脑膜方向生长,1例大脑前动脉A3段动脉瘤朝前纵裂硬脑膜上方生长。(3)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mRS评分0~2分)2例,预后不良(mRS评分3~6分)6例。结论对初诊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自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应尽早行头部CTA或DSA检查,尤其对于基底节区血肿紧邻外侧裂、血肿边缘存在类圆形稍高密度影、无颅骨骨折的硬膜下血肿者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抑郁症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抑郁症 (PSD)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 ,其发生率达 65 % 〔1〕,但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们对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 10 0例患者抑郁情绪与脑出血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和治疗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0 0例患者为 1997年 10月~ 2 0 0 4年 2月住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病人 ,男 64例 ,女 3 6例 ,年龄 41~ 78岁 ,平均 (61.6± 5 )岁。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 (1996)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其中外囊、脑叶出血 2 2例 ,基底节出血 62例 ,小脑出血 8例 ,脑干出血 8例。1 2  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78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近、远期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的效果确切,能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48例小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CT定位+术中监测颅内压结合亚低温治疗+术后低位低压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穿刺成功率及靶点命中率,术后再出血率及病死率,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靶点命中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分别为0、4.2%,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6.7%、25.0%(P0.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59.9±16.8)分,高于对照组的(49.7±15.3)分(P0.05)。结论改良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小脑出血的手术穿刺靶点命中率较高,术后再出血率和病死率较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行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对8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8月-2010年12月入住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的8例8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中清除出血量的1/3~2/3,术后每3h~8h用尿激酶将残余血凝块进行溶解抽吸清除.结果 8例接受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例存活,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14分,Glasgow(GCS)评分13分~15分.结论 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80岁以上脑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再出血例数,评定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10.3)min,短于对照组的(93.2±11.1)min;术中出血量为(123.3±13.5)ml,少于对照组的(243.2±12.9)ml;总有效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90.0%;且肺部感染、营养不良及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满意,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8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8例;并根据手术时机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早期组(≤8 h)46例、中期组(8~24 h)63例及晚期组(24 h)27例。对照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者术后14 d、2个月ADL。结果术后14 d观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ADL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2个月早期组患者有效率高于中期组、晚期组(P0.017),而中期组与晚期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有效地改善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ADL,且早期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核区出血患者ADL分级的改善效果优于中、晚期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27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改变、出血时间、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分别采用微创血肿碎吸术、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及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不同术式下的治疗效果及其适应证进行探讨,并观察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行微创碎吸手术81例,术后ADL评级结果良好58例,差21例,死亡2例(2.5%);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34例,术后ADL评级结果良好79例,差42例,死亡13例(9.7%);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63例,术后ADL评级结果良好23例,差28例,死亡12例(19.0%)。再进一步观察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34例,手术距发病(出血)时间6 h的51例中,术后6个月ADL评级结果良好37例,差11例,死亡3例;6~24 h的37例中,良好19例,差14例,死亡4例;24 h的46例中,良好23例,差17例,死亡6例。结论术前根据多参数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并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可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HCH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手术前后血清胱抑素C(Cys-C)和S100B水平、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血清Cys-C、S100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ys-C、S100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有效降低HCH血清Cys-C、S100B水平,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刨清除术后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诊治。方法对术中发生急性脑水肿时,在对侧钻颅探查或术后患者病情恶化时及时行CT检查。结果治疗23例非术区迟发性血肿患者,其中死亡7例,病死率30.4%。结论在清除急性颅内血肿时发生急性脑水肿或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迟发性血肿形成,宜尽早钻颅探查和(或)复查头颅CT,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CT辅助三维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入选标准、手术时机选择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以来,开展CT辅助三维定位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262例,分别于脑出血后8 h、8 h~24 h、24 h~72 h行血肿微创清除术.结果致残率下降6.5%,KPS评分70分以上者由0例升为154例,3个月时增至182例.结论重症脑出血病人适时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脑出血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对其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也越来越关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继内科治疗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后的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近来已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它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确实有良好的疗效,但是与之相伴随的再出血却对病情的恢复产生负面影响。为此再出血的防治渐受到关注。现对我院132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中12例再出血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再出血的防治。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132例患者(男78,女54),年龄36~72岁,平均56岁。128例基底节出血且仅有局限性偏瘫,124例出血量30~50ml;3例50~60ml,此3例均有再出血;1例>60ml。脑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