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部分符合外科脾切除术指征且有治疗意愿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后给予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分析与疗效相关的可能影响因素. 方法 对部分符合外科脾切除术指征且有治疗意愿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脾切除术,术后给予个体化小剂量干扰素(普通干扰素3 ~ 5MU,隔日一次;或聚乙二醇干扰素5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0.6 ~ 0.9 g/d抗病毒治疗,基因1b型疗程≥72周,基因2a型≥36周.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项、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等指标,处理不良反应;并监测HCV RNA水平,对病毒学应答进行评估.连续变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2例患者均完成个体化治疗并随访6个月,其中3例患者因不能耐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调整为普通干扰素,6例因溶血反应调整利巴韦林剂量.10例(83.3%)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1例无应答,1例复发.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者3例,占25.0%;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者6例,占50.0%;24周获得应答的患者2例,占16.7%.RVR、cEVR对SVR率具有较好预测作用,获得RVR者SVR率为100%;获得cEVR者SVR率为83.3%;获得24周病毒学应答者SVR率为100%. 结论 对部分符合外科脾切除术指征且有治疗意愿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先行脾切除术,解决脾功能亢进,再行抗病毒治疗,以提高疗效;RVR、cEVR对SVR率具有较好预测作用;医师在抗病毒治疗早期与患者沟通、疗程中严密监测并给予患者足够的依从性教育和心理疏导是治疗得以维持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既往治疗后复发和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的疗效,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开放性、前瞻性队列研究。入组复发无应答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 mg.kg-1.d-1治疗。无应答组27例,疗程为72周;复发组18例,疗程为48周;动态留取血清,进行血常规、肝功能和HCV RNA的检测,以分析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组和无应答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分别为55.6%和25.9%(P=0.045),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分别为83.3%和51.9%(P=0.031),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分别为83.3%和59.3%(P=0.087)。基线HCVRNA在复发组低于无应答组,同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组(RVR、cEVR、ETVR)基线HCV RNA也均低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仅cEVR节点有统计学意义,P=0.039);复发组病毒动力学呈快速下降,无应答组病毒动力学呈缓慢下降;获得病毒学应答(RVR、cEVR、ETVR)组基线淋巴细胞百分比(LYPH%)均高于未获得病毒学应答组(P=0.009、0.037、0.020)。结论复发和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再治疗后,复发组近期疗效(RVR、cEVR、ETVR)优于无应答组;基线HCV RNA低、病毒动力学快速下降型及基线较高水平LYPH%是疗效的阳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应答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入组对象为接受PEG-IFNα-2a或PEG-IFNα-2b联合RBV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30例,收集患者基线、治疗4、12、48周和停药24周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脾指数(SPI)、门静脉内径(PV)、HCV基因型、HCV RNA载量等.比较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 SVR)与未获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NSVR)的情况,对SVR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总SVR率为84% (109/130),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21%(27/130),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72% (94/130),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为93%(121/130).HCV基因1型患者SVR率为82%(45/55),非基因1型SVR率为87%(13/15);患者年龄、基线HCV RNA载量、BMI、SPI与SVR负相关(回归系数<0,均OR<1,均P<0.05),EVR与RBV总量和SVR呈正相关(回归系数>0,均OR>1,均P<0.05),而RVR、PV及PEG-IFN总量与SVR不相关(均P>0.05).结论 PEG-IFN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SVR率较高,超过80%患者可治愈;年龄大于35岁、既往治疗失败、基线病毒载量高于6×105 IU/mL、BMI>26 kg/m2、SPI>40 cm2、RBV累计量不超过标准量80%的患者SVR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7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被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均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分别治疗48周和72周,随访24周,观察疗效。结果在44例对照组患者中,HCV 1b型感染者28例(63.6%),2a型感染者8例(18.2%),在观察组43例患者中则分别为29例(67.4%)和6例(14.0%);对照组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应答(ET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0.9%、59.1%、68.2%和38.6%,而观察组则分别为39.5%、60.5%、88.4%(P<0.05)和65.1%(P<0.05);根据血清HCV RNA水平是否≥1×106copies/m1,将两组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组和低病毒载量组,结果两组低病毒载量组患者的ETR和SVR均显著高于高病毒载量组(P<0.05)。结论延长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程有助于提高SVR。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对疗效的预测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1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其临床特点,给予标准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治疗.IFN α3~5MU隔日注射1次;PEG-IFNα-2a 135~180 μg,或PEG-IFNα-2b 50~80 μg,每周注射1次.并根据患者的体质量给予600~1500 mg/d的利巴韦林,在治疗的0、4,12周和以后每间隔12周、治疗结束后的24周进行HCV RNA含量检测,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病毒学应答情况给予24~72周的疗程,以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作为疗效的评判指标.根据资料不同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结果 132例患者完成了全程观察,其中4例治疗无效(3.0%),12例复发(9.1%),获得SVR有116例(87.9%).120例在治疗4周时检测了病毒学指标,101例(84.2%)获得了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5.883±1.246)lg拷贝/ml,19例无RVR,治疗前病毒载量为(6.502±0.693)lg拷贝/ml,两组比较,t:2.15,P=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例完成全程观察的RVR患者中,88例(90.7%)获得SVR,17例无RVR的患者,14(82.4%)例获得了SVR,x3=0.371,P=0.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为80.7%(46/57),非基因1型HCV感染患者的RVR率为92.6%(25/27),两组间比较,χ2=6.00,P=0.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的RVR率为87.8%,干扰素再治疗者的RVR率为65.0%,两组比较,χ2=4.651,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干扰素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较高的RVR获得率.RVR的获得与治疗前HCV RNA载量和患者是否为初次治疗相关,与基因型无关,RVR的获得可预测SVR的获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不同疗程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对慢性丙型肝炎(CHC)复发患者再次治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性、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2009年2月19日至2011年1月17日从16家医院共纳入125例CHC复发患者,随机分入治疗48周(A组)或治疗72周(B组),随访2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随访中的HCVRNA水平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为80.0%,复发率为12.2%,两组SVR率(81.3%比7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既往治疗时单独使用干扰素(IFN)组SVR率略高于IFN联合RBV组(92.6%比74.6%),使用普通IFN组SVR率略高于Peg-IFN组(84.7%比71.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对SV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3%和86.4%;RVR、早期病毒学应答和延迟病毒学应答对SVR的阴性预测率分别为36.8%、66.7%和100.0%.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1%,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结论 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CHC复发患者48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未证实延长至72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治疗12周(判断早期病毒学应答)是预测能否获得SVR最重要的时间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方法检测10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在治疗第4、12、24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观察不同时期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对SVR的影响.结果 105例患者中,HCV基因1型44例,占41.9%;2型46例,占43.8%;3型15例,占14.3%.基因1型患者的RVR为51.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3.8%(χ2=5.460,P=0.019);基因1型患者的EVR为73.2%,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96.7%(χ2=12.220,P=0.000);基因1型患者的SVR为43.9%,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的75.4%(χ2=10.413,P=0.001).获得RVR的患者SVR为80.3%,明显高于未获得RVR的30.6%(χ2=24.662,P=0.000).RVR的阳性预测值均高于EVR,RVR的阴性预测值均低于EVR,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均明显低于基因2或3型患者,RVR、EVR和SVR与基因型相关;RVR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SVR预测价值与EVR类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α-2b(PEG-IFNα-2a/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副作用,以优化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策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给予PEG-IFNα-2a加利巴韦林(A组)和PEG-IFNα-2b加利巴韦林(B组)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4周、l2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血清HCV-RNA水平,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及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RVR、EVR、ETVR、SVR、复发率分别为46.7%、63.3%、86.7%、80.0%、6.7%和40.0%、56.7%、80.0%、76.7%、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安全性情况相似,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总体耐受性好。结论两种现有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和耐受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7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量、血清HCV载量和HCV基因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剂量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在179例患者中,65例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 α)治疗,114例接受普通干扰素(IFN α-1b)治疗。治疗48 w,随访24 w。比较两组在不同干扰素剂量、病毒载量和不同病毒基因型患者病毒学应答率的差异。结果 在随访时,65例接受PegIFN α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47.7%、92.3%、93.8%,与普通干扰素1b组的58.8%、76.3%、8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3例接受常规剂量PegIFN α-2a治疗的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46.5%、97.7%和100.0%,与22例接受小剂量组的50.0%、81.8%和81.8%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69例接受常规剂量普通干扰素治疗的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60.9%、76.8%和82.6%,与45例接受小剂量组的55.6%、75.6%和77.8%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14例接受PegIFN α-2a治疗的血清病毒低载量患者RVR、EVR和SVR分别为64.3%、85.7%和85.7%,与51例高病毒载量组的43.1%、94.1%和96.1%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24例接受普通干扰素治疗的血清低病毒载量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54.2%、66.7%和70.8%,与90例高病毒载量组的60.0%、78.9%和81.1%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41例接受PegIFN α-2a治疗的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31.7%、97.6%和97.6%,与24例非基因1型患者的75.0%、87.5%和87.5%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81例接受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基因1型患者的RVR、EVR和SVR分别为46.9%、82.7%和87.6%,与33例非基因1型的66.7%(P<0.05)、75.7%(P>0.05)和78.8%(P>0.05)也存在差异。结论 根据CHC患者的基线特征、耐受性、HCV基因型及病毒学应答出现的时间优化抗病毒治疗方案,有利于个体化治疗,以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适合我国老年难治性丙型肝炎(RHC)初治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通过12个临床中心入组225例老年RHC初治患者,先统一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利巴韦林(RBV)治疗12 w,之后根据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 EVR)情况分组。获得c EVR的患者进入A组,继续给予标准治疗到48 w;未获得c EVR的患者进入B组,并进一步随机分为B1组(继续治疗到72 w)和B2组(继续治疗到96 w)。随访24 w。检测患者治疗前、治疗中、随访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比较各组患者病毒学应答率。结果总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85.09%。抗病毒治疗后A组147例患者延迟病毒学应答(DVR)、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ETVR)、SVR比例均明显高于B1组和B2组(P0.01)。B1组和B2组抗病毒治疗后无效应答(p EVR)、DVR、ETVR、SVR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感染HCV基因6型患者SVR获得率明显高于感染HCV基因1、2、3型的患者(P0.05)。IL28B基因型CC型患者SVR获得率明显高于非CC型。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DVR对SVR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2.93%、89.80%、85.71%;阴性预测率分别为27.42%、90.00%、100.00%。结论中国老年RHC初治患者通过c EVR分组进行个体化治疗绝大部分可获得c EVR。其中治疗12 w未获得c EVR的患者,可将治疗延长至72 w,但不必到96 w。治疗12 w时患者仍未获得EVR,应当停止治疗,更换治疗方案;获得p EVR的患者可继续治疗到24 w;若仍未获得DVR,应停止治疗,更换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与疗效的关系及获得快速和早期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为临床抗病毒治疗疗效判定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8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pegylated interferon alpha-2a(PEG-IFNα-2a)135-180μg或PEG-IFNα-2b50-80μg,1次/wk皮下注射;利巴韦林800-1200mg/d,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4、12、24、48wk和停药后至少24wk的随访,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水平、肝硬化程度、脂肪肝、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尿病史、饮酒史、输血史、既往抗病毒治疗史等等.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al response,RVR)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组、无应答(no response,NR)组、复发(relapse,RL)组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组.分别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获得RVR和EVR的影响和预测因素.结果:81例患者中51例(62.9%)获得RVR,65例(80.2%)获得EVR,65例(80.2%)获得SVR,10例(12.3%)NR,6例(7.4%)FL.RVR组88.2%获得SVR,EVR组90.8%获得SVR.未获RVR和EVR的患者16人(19.8%),其中6人(37.5%)获得SVR,6人(100%)均未复发.3组SVR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622,P<0.05),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R、NR和RL组的RVR率分别为69.2%、0%、100.0%;EVR率分别为90.8%、0%、100.0%.3组RVR率及EVR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HCVRNA载量<4×105,无肝硬化与快速病毒学应答有关;年龄≤40岁,HCVRNA载量<4×105,无肝硬化,BMI<24kg/m2与早期病毒学应答有关.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基线HCVRNA载量和肝硬化是预测RVR和EV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RVR和EVR的获得是获得SVR的重要预测因素;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通过1年疗程的治疗,少部分患者仍可获得SVR;RVR和EVR不能预测复发.年龄、基线病毒载量、有无肝硬化和体质量指数与RVR和EVR的获得密切相关.基线病毒载量、有无肝硬化是预测RVR和EVR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治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48例,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第12周时收集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对HCV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区合成肽的特异性T细胞应答,进行纵向比较分析.结果基线时,52%的患者可检测出HCV NS3、NS4和NS5A特异性T细胞应答,其中NS3诱导的免疫反应最强.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组患者较非SVR组患者对多肽刺激的应答率高.SVR组患者在治疗第12周时仍维持较高水平的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而非SVR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时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明显下降,第12周时仅维持低水平.结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C患者中,HCV特异性T细胞应答与SVR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Ⅰ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Ⅰ型和非HCV Ⅰ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Ⅰ型感染者58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Ⅰ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Ⅰ)、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Ⅰ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Ⅰ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Ⅰ型与非HCV Ⅰ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Ⅰ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Ⅰ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Ⅰ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Ⅰ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Ⅰ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并与自身免疫抗体阴性的患者比较,探讨自身免疫抗体是否影响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完善自身免疫抗体等检测后,按体质量给予Peg-IFN α-2a 135 μg或180 μg,每周1次,皮下注射;联合按体质量分配的利巴韦林800~ 1200mg/d,分次口服,共治疗4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12、24、36、48周以及治疗终止后24周的HCV RNA载量.数据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 24例患者检出至少1种自身免疫抗体,其中抗线粒体抗体(ANA)阳性14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5例,抗1型肝肾微粒抗体阳性3例,ANA合并抗SSB抗体阳性1例,ANA合并抗肝细胞胞浆抗原1型抗体阳性1例.24例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中,17例(70.8%)获得了快速病毒学应答(RVR),19例(79.2%)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62例自身免疫抗体阴性的患者中,45例(72.5%)获得了RVR,51例(82.2%)获得了SVR,两组患者的RVR及SVR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26和0.001,P值均> 0.05).结论 Peg-IFN α-2a联合RBV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仍然有显著疗效;自身免疫抗体的检出可能不是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后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完全病毒学应答(cEVR)、早期部分病毒学应答(pEVR)和早期无应答(NonEVR)对复发率的预测及影响病毒应答的因素。方法:应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芯片检测103例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并分别检测其治疗前及治疗第4、12、48周和随访24周时检测患者的HCVRNA。分析在治疗12周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调整PEG-INFα-2a、RBV剂量的情况。结果: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患者达RVR者为71例(68.9%)、cEVR为20例(19.4%)、pEVR为7例(6.8%)及NonEVR为5例(4.9%),治疗终点的病毒应答率(EOT)分别为95.8%、95.0%、74.4%及40.0%;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分别为92.9%、80.0%、42.9%及20.9%;复发率分别为5.9%、15.8%、60.0%及100.0%。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剂量减少与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明显相关(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基因1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不同模式对复发率有一定预测价值。治疗12周内PEG-INFα-2a和(或)RBV减量可能使病毒清除减少,是导致病毒复发率增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随访24周的病毒学应答、复发及无应答情况,分析与病毒学应答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42例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42.9%、78.6%、57.1%,复发率为26.2%,无应答率为21.4%。RVR组、EVR组的SVR为77.8%、72.7%,均高于非 RVR 组、非 EVR 组的41.7%、0(P 值分别为0.02、0.00)。SVR 组的病程(10.0±4.6)年、基线 HCV RNA(5.67±0.82)lg拷贝/mL、基因Ⅰ型占45.8%,显著低于非SVR组的(17.2±5.6)年、(6.39±0.92)lg拷贝/mL 和83.3%(P 值分别为0.00、0.02、0.01);IL-28B 基因多态性 CC 等位基因为83.3%,明显高于非SVR组的50%(P=0.02)。81%的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是有手术史或输血史,78.6%的患者病程>10年。结论老年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感染 HCV 年限、基线 HCV RNA 载量、非基因Ⅰ型以及IL-28B等位基因CC型和RVR、EVR是预测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33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 PEG IFNα-2a(180μg/w 或135μg/w)联合利巴韦林(RBV)900~1200 mg/d 抗病毒治疗,疗程48~72 w,随访24 w;治疗前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采用 PCR 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 水平及肝功能,以病毒学应答和生化学应答作为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结果在331例CHC 患者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率(RVR)、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65%(215/331)、94.9%(314/331)和84.9%(281/331);对176例行基因分型,结果108例基因1型与68例非1型感染者SVR 分别为88.0%和79.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75例血清 HCV RNA 水平小于4×105 IU/ml 的患者 SVR 为93.3%,高于256例 HCV RNA 水平大于4×105 IU/ml 患者的82.4%(P〈0.05);215例获得 RVR 的 CHC 患者的SVR 明显高于116例未获得 RVR 患者(92.6%对70.7%,x2=28.099,P=0.000),314例获得 EVR 患者的 SVR 也明显高于17例未获得 EVR 组(88.5%对17.6%,x2=63.194,P=0.000);50例未获得 SVR 的 CHC 患者年龄和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时间分别为(46±15)岁和(14.8±8.0)年,显著大或长于281例获得 SVR 患者[(38±13)岁和(11.5±7.7)年,P 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较好,预测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是患者年龄、感染丙型肝炎的病程、治疗前 HCV RNA 水平及在治疗过程中能否及时获得 RVR 和 EV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I型和非HCV I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I型感染者58例,非HCV I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I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I型与非HCV I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I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I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I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I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获得SVR的影响因素,为维吾尔族和汉族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3月在和田地区传染病专科医院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160例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维吾尔族80例,汉族80例。治疗48周后,随访24周。对两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无应答(NR)率进行比较,选择可能影响两组患者获得SVR的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RVR、EVR、ETVR、SVR、NR率分别为48.8%、53.8%、72.5%、63.8%、27.5%和60.0%、63.8%、78.7%、72.5%、21.3%,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为所有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40岁、HCV RNA定量1×106拷贝/ml为维吾尔族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男性、年龄及50岁为汉族患者获得SVR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维吾尔族患者40岁、HCV RNA定量1×106拷贝/ml为其获得SVR的影响因素;汉族患者50岁、男性为其获得SVR的影响因素。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无明显差异。年龄40岁、HCV RNA定量1×106拷贝/ml不利于维吾尔族患者获得SVR,年龄50岁、男性不利于汉族患者获得SV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