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扩张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选择我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568例患者,行多体位投影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扩张3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5例冠状动脉扩张中共累及55支冠状动脉,按累及数从多至少依次为右冠状动脉(24支,占42.6%),前降支(16支,占29.1%),左回旋支(10支,占18.2%),左主干(5支,占9.1%).35例冠状动脉扩张患者中,有心绞痛病史者30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与梗死相关动脉有关,3例表现为非典型性胸痛,2例心力衰竭.35例冠状动脉扩张患者中1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治疗后30例症状消失或减轻,3例仍有反复胸痛,2例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结论 冠状动脉扩张以心绞痛为主要症状,抗血小板、调脂为冠状动脉扩张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扩张为心肌梗死少见病因,现报道1例经尸体解剖证实为冠状动脉扩张所致的心肌梗死病例,同时对其冠状动脉扩张原因和误诊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义  王万虹  张荣林 《江苏医药》2021,47(8):857-859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冠脉)扩张(CAE)患者的临床特征、抗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术明确CAE患者48例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 48例CAE患者中,孤立性CAE 12例(25.00%),高血压病史29例(60.42%),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18例(37.50%),局限性扩张33例(68.75%).扩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询问胸痛病史,检查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并对治疗方法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心绞痛,15例均为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论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本病一旦确诊应积极长期使用抗凝剂和血管扩张药物,防止冠状动脉痉挛与心肌梗死的发生,也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6.
<正> 自70年代末第一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captopril)问世以来,ACEI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作为一种抗高血压药,卡托普利的疗效是肯定的。目前世界许多医学研究机构正展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确定卡托普利能否阻止心肌梗死后心室扩张和重组(remodeling),从而提高心肌梗死病人的生存率。现今得到的初步结果表明,前景非常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稳定劳力型心绞痛8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钙拮抗剂、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卡托普利12.5mg,3次/d。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心绞痛等级改善明显,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率明显减慢,运动中诱发心绞痛的时间延长、SBP、DBP及心率×收缩压值明显降低,ST段下移大于等于0.1mV或心绞痛病发时心率升高,ST段下移持续最长时间减短。结论:卡托普利对稳定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有很好的效果,患者心绞痛症状减轻,运动耐量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应用氨氯地平和卡托普利,对照组采用氢氯噻嗪、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等药物治疗。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绞痛缓解情况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90.0%、7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52.5%(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满意,能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浆内皮素(ET)的改变,并了解此改变与冠状动脉扩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技术,检测34例确诊为KD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ET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KD患儿冠状动脉扩张情况,并比较冠状动脉扩张组与不伴冠状动脉扩张组的ET水平。结果:34例KD患儿急性期的ET-1为(84.52±18.75)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4.9 5±13.5 1)pg/mL](P<0.001),伴冠状动脉扩张组ET-1(99.95±15.60)pg/mL,明显高于不伴冠状动脉扩张组[(78.97±16.76)pg/mL](P<0.05)。结论:ED急性期ET-1增高。ET-1可能参与了ED冠状动脉扩张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武海英  李森林  赵东坡 《河北医药》2011,33(15):2312-2313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普遍开展,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eciasia, CAE)伴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逐年增多,但冠状动脉瘤样扩张伴发急性心肌梗死较少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8例19支复杂型冠状动脉血管病交行球囊预扩张后,植入25枚支架,其中前降支9枚,回旋支6枚,右冠脉10枚。结果 术后经冠脉造影证实狭窄消失,血流TIMI Ⅲ级,支架置入的成功率100%,1例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无其他并发症,随诊1~18个月,1例术后2个月再发心绞痛。结论 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复杂型冠状动脉病变是一种完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桡动脉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桡动脉(radialartery,RA)为主的动脉材料在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鄄passgrafting,CABG)中的疗效。方法从2000年2月至2005年4月,进行72例全动脉化CABG。每例均采集RA与左内乳动脉(1eftinternalmammaryartery,LIMA)进行CABG。术后密切随访。结果平均每例植入动脉桥3.7±0.91支,其中LI鄄MA72支,RA桥124支。RA单纯端侧吻合45支,序贯吻合79支。Y型桥32支。全组病例仅1例(1.39%)死于室壁瘤切除后发生低心排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另有3例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出现脑血管意外,3~4周后恢复出院。无一例出现术后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术后平均随访31±1.4月(6~51月),无一例出现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结论以RA为主的全动脉化CABG安全而且疗效好,RA有望在CABG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庆  杨劲松 《现代医药卫生》2014,(16):2427-2428,243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体外循环组),8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苏醒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带管时间、搭桥数目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体外循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短于体外循环组,输血量、住院费用少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带管时间、搭桥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组围术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较好,住院费用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目前几种常用旁路材料的临床应用。方法2001-10~2006-10连续106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旁路材料包括左乳内动脉(106根)、游离右乳内动脉(42根)、桡动脉(46根)和大隐静脉(86根),回顾分析不同旁路材料的手术结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桡动脉移植后旁路血管“线样征”1例;无胸骨、前臂并发症;下肢切口感染2例,均为糖尿病、大体重患者,治疗后痊愈。结论注意旁路材料的取制技巧,针对不同病变冠脉血管选取应用不同旁路血管,以及术后及时监护处理是保证良好手术结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冠脉造影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者冠脉病变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2000—2006年1068例冠心病患者造影检查阳性者对38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者行冠脉造影,并与688例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比较。结果 糖尿病并冠心病者三支病变和弥漫性病变者分别为56.8%和58%,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21.5%和16%)。结论 冠心病并糖尿病者冠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而非糖尿病者多为单支或双支病变,糖尿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显示糖尿病对冠脉病变影响大,糖尿病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34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C反应蛋白水平分为CRP≥3.0mg/L组(386例)和CRP〈3.0mg/L组(348例),记录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30d内CRP≥3.0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9%(19例)]高于CRP〈3.0mg/L组[4.0%(14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5.2±1.8)年,CRP≥3.0mg/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2.0%(78例)]明显高于CRP〈3.0mg/L组[12.2%(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P≥3.0mg/L不能预测术后30d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但是预测术后远期心血管事件最强因子,COX分析术前CRP≥3.0mg/L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其次左心室射血分数〈45%。CRP≥.0mg/L组5年实际生存率明显低于CRP〈3.0mg/L组[(90.0±1.2)%比(94.0±0.8)%,P〈0.05]。CRP≥3.0mg/L和左心室射血分数〈45%二者合并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88.0±0.4)%。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提示血管壁的炎症程度与远期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NIR冠状动脉支架治疗血管分叉处病变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方法:将36例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的患者均置入NIR支架,并观察患者发生临床事件及6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6个月后完成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32例,无1例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急性心肌梗死,3例发生了内支架再狭窄(9.38%,直径>50%),仅有1例发生再狭窄后出现心绞痛(33.3%),3例分叉处血管发生再狭窄(9.38%,其狭窄程度>60%),有1例于术后第10天出现急性肺栓塞死亡。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分叉处病变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后置入NIR支架,其发生临床事件及再狭窄率低,近、远期临床疗效及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告10例微创侧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会。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对10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采用微创冠脉搭桥术,术中使用特殊胸壁撑开器游离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吻合,其中1例行大隐静脉与右冠后降支吻合及食管癌根治术。结果 10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130±13.1)min,手术出血(120~260)ml,平均(160±110)ml,无并发症。结论对前降支单支病变尤其是PTCA后再狭窄的患者选择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安全、可靠、美观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60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短期内做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以CAG的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将2种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结果进行对比,探讨64SCT冠状动脉成像检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60例患者显示的84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可用于评估的为751个节段,可评估率89.2%。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敏感性为77.4%,≥50%的敏感性为89.7%,特异性为92.8%,阳性预测值为85.4%,阴性预测值为95.8%,准确率90.9%。结论 64SCTA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估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