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移植术后早期补液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补液过少或过多的综合判断标准,方法:对1398例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补液(3-24h)量、速度及出现相关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8例在肾移植术后早期(3-24h)出现补液不足,246例出现补液过多,并伴有相关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结论:在肾移植术后早期(3-24h)准确评估补液量,并进行及时调整,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对相关体征及指标进行监测,是减少并发症发生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通过比较肾移植术后执行两种不同输液方案所需的护理操作时间、更换液体频次、加药频次等影响护理工作量的指标,对改良输液方案作出评价。方法选择人院行肾移植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除外)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方案和传统方案对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患者进行补液治疗,测量执行两组输液方案所需的护理操作时间、更换液体频次、加药频次等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补液治疗所需的护理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药频次和更换液体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改良补液方案操作简便,大大缩短了护理人员的间接护理时间,延长直接护理时间,有效地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微粒污染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董田田  于鲁欣 《护理研究》2012,26(29):2695-2696
对肾移植术后多尿期补液原则、补液量、补液种类、补液顺序、补液方法及护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病人常常出现血糖升高,尤以第1天为甚,血糖过高可导致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另外,肾移植病人由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合并高血糖,则感染的几率很高。因此,监测血糖的变化尤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后高血糖主要是与手术应激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另外,在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后便进入多尿期,肾移植术后循环液体的使用方便了治疗和护理,并且能较好地维护围术期电解质平衡,但循环补液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引起病人血糖大幅度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血糖监测和病情观察,避免高血糖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术后早期护理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从肾移植术后心理护理、静脉输液的护理、防排斥反应及药物的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感染等方面对肾移植术后早期护理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3 L袋补液法对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肾移植手术的患者60例,分A、B2组,A组患者采用循环补液法,B组患者采用3 L袋补液法,分别在术前、术后即时、术后8,16,24 h、术后第2、3、4、5、6、7天监测血糖.结果 采用3 L袋补液法患者各时间点血糖均低于循环补液法,尤以术后24 h到术后第4天为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 L袋补液法对控制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明显优于循环补液法.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早期血糖与循环补液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颖娣  周健  李旭萍  蒋亚芬 《护理研究》2008,22(31):2878-2879
肾移植术后病人常常出现血糖升高,尤以第1天为甚,血糖过高可导致高渗性非酮性昏迷.另外,肾移植病人由于大剂量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激素,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果合并高血糖,则感染的几率很高.因此,监测血糖的变化尤为重要.目前,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后高血糖主要是与手术应激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关;另外,在移植肾恢复血液循环后便进入多尿期,肾移植术后循环液体的使用方便了治疗和护理,并且能较好地维护围术期电解质平衡,但循环补液液体中葡萄糖含量可引起病人血糖大幅度波动.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肾移植病人术后早期血糖监测和病情观察,避免高血糖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大容量袋装营养液用于肾移植术后补液的护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改进肾移植术后大量补液的护理方法研究。方法 以传统补液法为参照,将5%葡萄糖、10%葡萄糖、平衡液、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注射液(林格注射液)、5%碳酸氢钠、5%葡萄糖盐水、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混合配制成约4L的袋装液体(肾移植营养液,简称SY液),用于肾移植术后补液。根据血生化检验结果调整K6 、ca^2 的含量。结果 SY液经临床试用,离子稳定,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 SY液的使用克服了传统补液的不足,减轻了护理工作量,离子浓度适于患移植肾功能的恢复,减少了细菌和微粒污染的机会,减少了空气进入患血管的危险,减轻了患的心理负担,促进了肾移植术后护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维持循环补液与电解质平衡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3年7月185例肾移植受者术后1周的护理方案,总结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的护理特点。结果 术后1周内的补液总量等于体液容量负荷的评估结果与尿量和生理失水量之和,24h的出入量差应该控制在惠者体重的1/30~1/35(1000ml~l500ml);多尿期峰值常出现在术后0h~12h内,患者循环血量和血压变化与尿量有关:密切监测电解质变化,适当补充钙离子和钾离子.有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结论 根据评估结果量出为入,严格控制肾移植受者术后补液总量;维持多尿期,尤其是峰值期问移植受音循环血量和血压稳定;根据检查适当补充电解质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肾移植术后多尿期两种循环补液方式对患者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水平的影响,探讨更加优化的循环补液方式。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中心实施肾移植的13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传统治疗组与改进治疗组。传统治疗组循环补液按顺序依次、单瓶、经输液泵输入,改进治疗组术后按循环补液表将所有液体混合配制成离子浓度和渗透压适宜移植肾功能恢复的3L袋溶液,经输液泵输入,循环补充。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血肌酐(Cr)、尿素氮(Bun)、电解质、血糖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补液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肾功能、电解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值在术后4、8、12、16、24、48、7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循环补液方式,可维持肾移植患者术后多尿期血电解质平衡,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并能解决传统补液方式存在的液体种类多、操作相对繁琐等问题,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CD)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2年6月接受DCD。肾移植的7l例受体(DCD组)及同期传统尸肾移植213例受体(尸肾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早期并发症的情况,并总结DCD组的护理措施。结果DCD组的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高于尸肾组,其余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2组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D组中,有4例占5.63%发生移植肾失功,无患者死亡;尸’肾组中,有4例占1.88%发生移植-肾失功,有2例占0.94%死亡,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癌症晚期呼吸功能衰竭。结论DCD可作为目前供肾来源的有效选择,加强对DGF等并发症的护理是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压危象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压升高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肾移植受者(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RTRs)会出现血压升高,而在接受以环孢菌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的患者中,这一比例可高达90%。肾移植患者血压升高,使其术后存活期缩短,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2004年5月-2006年6月,本研究对我院肾移植术后早期高血压危象患者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血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活体肾移植多尿期补液监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移植术后多尿期液体量的动态平衡是肾移植术后护理的重要一环[1] 。我们对 8例活体亲属肾移植手术患者术后补液加强了监控 ,采用“量化模式”[2 ] 补液 ,有效控制了电解质紊乱及严重脱水等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手术后移植肾和患者的存活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8~ 31岁 ,供肾均为母体 ,供肾者年龄 5 2~ 5 9岁。肾移植患者均为慢性肾衰尿毒症 ,术前一月透析 3次 周 ,血电解质检查在正常范围。术后多尿期尿量 2 4h平均 2 4 2 0 0ml ,4 8h平均172 0 0ml ;72h平均 172 0 0ml;术后多尿期峰值…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血压的观察护理极为重要,术后血压维持于120—170/80~120mmHg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是保证移植肾功能恢复的重要护理内容之一。而术后早期动脉压≥180mmHg时,是一个常见并直接威胁移植肾存活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其原因进行讨论。并在实际护理工作中严密观察,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以保证移植肾有较高的成功率,并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自1978年6月至1994年12月行同种异体肾移植1098例,1141次,其中发生急性排异(AR)355例次,发生率32.8%.AR是造成肾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肾移植术后早期发现急性排异症状和体征对临床护理极为重要,为及时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在355例次AR患中随机抽取60例,对早期发现AR并采取适当治疗与延误治疗各30例进行10d治愈率比较,早期观察组与延误观察组比较差异显。作认为早期诊断、恰当护理、重点观察对AR的逆转,维持移植肾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针对肾移植受者的特点,通过实验,指出肾移植术后4~6d下地活动安全有效。并探讨了肾移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的方法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肾脏移植是绝大多数肾功能衰竭患者恢复健康的最佳选择。自1954年Murray等人成功实施人类首次肾移植至今,全球肾移植已超过62万例,其中我国各医疗单位共完成肾移植6万余例。肾移植的技术日趋成熟,成功率逐年提高,对术后护理的侧重也日益突出。术后护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多尿期水电解质平衡的管理,如何合理地补液、促进患者康复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王伟 《护理学报》2009,16(16):28-29
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发生精神异常的原因,提出护理对策.认为引起精神异常的原因是综合的,包括环境、社会、心理、疾病、药物等因素.本组12例患者中,6例与ICU环境、社会因素有关;2例因术后无尿、担心手术失败,导致精神压力过大引起;8例与术后尿道不适有关.护理对策:术前给予心理评估,术后注重认知宣教、鼓励等心理支持和家属支持等;加强术后舒适护理;严密观察用药反应,定时监测用药浓度,尽早发现精神异常症状以便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