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ZQS)治疗布加综合征(BCS)下腔静脉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61例BCS下腔静脉病变,在闭塞开通术及球囊扩张术的基础上,置人国产ZQS。结果 161例共置人ZQS165枚。其中置人3节ZQS者153例(含4例置入2枚3节ZSQ者),置人2节ZQS者6例,置人4节ZQS者1例。ZQS置人成功者157例,成功率为97.5%。失败者4例,占2.5%。失败原因为支架位置不正或/和展开不良。与支架置人相关的并发症1例,为支架置人后急性血栓形成。随访3~60个月(平均28.9月),6例出现再狭窄。结论 国产ZQ型腔静脉支架治疗BCS下腔静脉病变安全、有效,可以替代同类进口产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霉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使用PICC置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将60例经静脉给药治疗霉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试验组在早期(3d内)行PICC置管,对照组在治疗后期(30d后)行PICC置管。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96.8%,置管留置时间为(51.8±5.2)d,而对照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2.1%,置管留置时间为(14.6±2.5)d,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霉菌性脑膜炎治疗早期行PICC置管较后期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置管留置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边缘性舌系带过短患者异常舌尖后音的语音特点和康复训练方法。 方法选择边缘性舌系带过短患者176例,分析患者异常舌尖后音的语音特点,再从中选择舌尖后音构音障碍的患者35例进行训练方法的研究。 结果176例患者中/zh/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与/a/、/o/、/e/、/u/或以其为介母的韵母组合时置换成/d/有57例(32.4%),与/i/组合时置换成/j/有65例(36.9%),/zh/完全置换成/z/有37例(21.0%),侧化29例(16.5%)。/ch/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与/a/、/o/、/e/、/u/或以其为介母的韵母组合时置换成舌尖中音/d(35例)和/t/(86例),分别为19.9%和48.9%);/ch/置换成/c/有42例(23.9%),与/i/组合时置换成/q/有53例(30.1%),侧化17例(9.7%)。/sh/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完全置换成/s/有77例(43.8%),置换成/x/42例(23.9%),置换成/z/有11例,置换成/zh/8例,侧化14例(8.0%)。/r/的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脱落有65例(36.9%)、完全置换成/y/有32例(18.2%),置换成/θ/有15例(8.5%),以及与/a/、/o/、/e/、/u/或以其为介母的韵母组合时置换成/l/有12例(6.8%)。康复训练前,35例舌尖后音构音障碍患者舌尖后音发音错误的个数为(34.69±11.31)个,与康复训练4个疗程后的(8.09±3.38)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7,P<0.01)。 结论舌尖后音构音障碍主要发生于/zh/、/ch/、/sh/,构音错误形式主要为置换及侧化;边缘性舌系带过短舌尖后音构音障碍的患者无需手术治疗,仅通过语音训练即可恢复语音功能;本研究为舌尖后音异常的边缘性舌系带过短患者制定的康复治疗方案疗效确切,所采用的语音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6):1394-1395
97例SOM患儿随机分为两组,45例(76耳)采用显微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鼓膜置管组),52例(82耳)采用鼓膜穿刺抽吸冲洗法治疗(鼓膜穿刺组),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鼓膜穿刺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置管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1%vs92.1%,P>0.05);术后随访6个月,鼓膜穿刺组术后耳漏、鼓膜愈合延迟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置管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鼓膜穿刺抽吸冲洗法治疗小儿SOM与置管术疗效相当,但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艾滋病合并巨大肝脓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20例艾滋病合并巨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脓肿直径10.1~21.6 cm,平均(12.4±2.8)cm。(2)置管1周后炎症指标明显下降,2周后肝功能明显好转,脓肿缩小。(3)置管引流后治愈者16例(80%),引流后再次行外科手术治疗者4例(20%)。(4)置管引流时间5~77 d,中位数为19 d,住院时间12~90 d,中位数为29 d。(5)2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未发生医护职业暴露。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治疗艾滋病合并巨大肝脓肿安全、有效、损伤小、患者易耐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颈椎硬膜外置管治疗颈椎病的护理效果。方法:运用护理程序对145例颈椎病患者介绍颈椎硬膜外置管术,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身体评估、心理护理,治疗中做好护理配合,及治疗后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导管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145例颈椎硬膜外置管治疗颈椎病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显效97例(66.8%)、有效47例(32.4%)、无效1例(0.6%),无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是颈椎硬膜外置管治疗颈椎病的重要环节,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小肠置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78例需要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在内镜直视下采用置入法放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78例患者置管时间为(10.5±2.3)min,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为85.9%(67/78),2次或以上操作置管成功率为12.8%(10/78),总成功率为98.7%(77/78)。1例患者因初次置管未成功后拒绝再次置管改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置管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体质量、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白蛋白较置管前显著提高(均P<0.05)。患者置管术中及术后3 h的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与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见有腹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误插入气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内镜直视安置小肠鼻肠管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姚小燕  吕萍  赵红梅 《妇幼护理》2023,3(18):4519-4521
目的 探讨 B 超引导下 PICC 置管前综合护理干预对置管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行超 声引导下 PICC 置管患者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60 例。对照组按照本院根据美国 2016 年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及我国 2013 版《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制定的超声引导下 PICC 置管操作流程进行置管和 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和 PICC 置管操作流程置管。分析比较置管情况、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 果 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一次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复穿刺、送鞘困难、送导丝困难、送导 管不顺畅等置管困难情况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 度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 B 超引导下 PICC 置管前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置管情况, 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的管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期间的维护管理。方法:对32例采用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在置管期间严格管道管理,尤其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和观察护理。结果:32例病例均成功进行PICC置管,置管期间无1例因导管并发症而拔管。结论:血液病患者应用PICC置管.护理方便,无禁忌证;而有效的、正确的导管维护管理.则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行置管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DVT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抗凝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治愈16例,显效22例,有效5例。治疗前后髌骨上下缘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使用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的患者,给予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及其形态、形状、病情与原发病,选择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清除积血。结果: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治疗86例,出院73例,死亡13例(15%);58例随访6个月~7年,日常生活能力(ADL)Ⅰ20例(34%),ADLⅡ22例(38%),ADLⅢ8例(14%),ADLⅣ5例(9%),ADLⅤ3例(5%)。结论:微创术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出血),避免和(或)减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改良Seldinger介入置管法治疗顽固性大量心包积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治疗顽固性大量心包积液(RLPE)安全、有效、简便的置管引流方法。方法: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置管装置,在心超引导下,对12例RLPE采用Seldinger's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进行全封闭适度负压持续引流。结果:不仅装置简便、操作简化、定位准确,而且置管可靠、引流彻底、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及损伤。结论:该介入置管法是对传统置管方法的改进,是目前RLPE科学和实用的引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晓娟  张洪  许峰  李平 《华西医学》2006,21(2):266-267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伴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分析45例在放化疗期间并发DVT的恶性肿瘤病人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等。其中41例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1)19例(42.2%)患者接受过激素治疗,17例(37.8%)合并感染。(2)29例(64.4%)患者中进行了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时间在置管后平均7.4(3~12)周。(3)42例(93.3%)患者接受了化疗,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为DDP(66.7%)、NVB(40.5%)、5-Fu(19.0%)。(4)溶栓治疗总有效率65.8%,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5.4%和9.8%(P<0.05),出现DVT症状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间隔<24小时者溶栓治疗有效率为88.9%,24~72小时者为69.2%,>72小时者为16.7%,1例患病者发生肺栓塞死亡。结论(1)激素治疗、合并感染、化疗及长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可能是恶性肿瘤患者DVT形成的机制。(2)溶栓疗法对恶性肿瘤合并的DVT有一定疗效,及早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肺栓塞是值得注意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们应用腹腔镜引导置管早期小网膜孔置管灌洗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10例,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该科研项目的临床设计性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UG-PTGD)在治疗老老年急性胆囊炎(AC)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UG-PTGD治疗的64例老老年A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体温、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血淀粉酶、脂肪酶、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及凝血相关指标的差异及治疗后引流情况、进食时间、并发症。结果 64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与术前相比,除血淀粉酶及凝血相关指标未见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通畅,恢复进食时间、出院时间依次为(4.97±4.37)d、(17.75±13.42)d,未有操作相关并发症。9例因其他系统疾病死亡,55例患者明显好转,15例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结论 UG-PGCD操作成功率高,可显著缓解老老年AC患者症状,并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传统碘伏,探讨采用聚维酮碘溶液作为血透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消毒液降低患者置管出口部位感染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9月我科采用深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聚维酮碘进行深静脉置管消毒换药,对照组采用传统碘伏消毒。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出口部位感染,均为颈内静脉置管患者,经抗菌治疗后均痊愈,不需要拔管;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出口部位感染,其中7例为颈内静脉置管,所有感染患者中有2例因抗菌治疗无效而拔管。两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维酮碘消毒血透患者静脉置管能减少置管口部位感染的发生,减少拔管风险。  相似文献   

17.
肝动脉置管栓塞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肝癌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动脉置管栓塞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44例肝癌患者。对12例HIFU治疗前需肋骨开窗的病人,在开窗的同时给予肝动脉置管栓塞,观察其在此方治疗中的利弊。结果 此法为肝癌HIFU治疗中需开窗的病人争取了时问,节约了费用,为进一步追加治疗提供了方便。结论 肝癌HIFU治疗中需开窗的病人在肋骨切除术中给予肝动脉置管栓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84例行PICC置管的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血栓形成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8)。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分析影响肺癌化疗患者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16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 70%;发生位置为锁骨下静脉6例,腋静脉5例,肱静脉3例,颈内静脉2例;发生于PICC置管后2周7例,置管后2周~1个月6例,置管1个月后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合并糖尿病、置管静脉、导管尖端位置、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和(或) PICC置管史、活动度、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合并糖尿病、导管尖端位置、活动度、置管前D-二聚体水平为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处理,重视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延长PICC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在急诊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诊血液透析(HD)治疗患者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经验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临时性中心静脉置管行急诊HD治疗病例173例,其中右颈内静脉置管130例(75.2%),右锁骨下静脉置管31例(17.9%),右股静脉置管12例(6.9%).分析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 血流量不足20例(11.6%),导管相关感染13例(7.5%),导管栓塞9例(5.2%),导管意外脱落8例(4.6%).经及时处理,无1例出现严重后果.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简便、并发症低、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提供足够血流量等优点,是建立急诊HD治疗临时性血管通路的理想方法.医护人员正确的操作技术和做好对病人的宣教和精心的护理是防治中心静脉置管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2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病急救中的应用,总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6年7月以来235例经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235例经股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病人中,发生并发症28例(11.91%),其中导管阻塞11例(4.68%)、导管脱出4例(1.70%)、穿刺部位感染8例(3.40%)、静脉血栓形成3例(1.28%)、导管相关性败血症2例(0.85%)。结论:经股静脉穿刺中心置管术是一种操作容易、护理方便、并发症少的置管方法,适合于基层医院在危重病急救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