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 目前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重机构设施建设、轻服务,导致服务供需错位、资源闲置等问题突出。由于我国还未有统一标准的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评估工具,现有评估工具呈现出评价不全面、地区性明显、维度单一、适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编制能够全面、精准评估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评估问卷迫在眉睫。目的 编制具有良好信效度且能全面评价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调查问卷。方法 在政策文献分析、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初步确立问卷条目池。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四川、贵州5个省市共23名专家作为函询对象,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统计分析专家的积极系数、权威程度、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 W),采用界值法进行条目的筛选。以专家函询确立的问卷条目为基础,编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通过Kano模型特定的正向和反向问题设置,实现服务需求属性的划分。于2019年2-6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四川省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自贡市共27家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对自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7.0%和95.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和0.927;Kendall W分别为0.309和0.349。经专家函询后确立了包括5个一级条目(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健康保健、心理社会支持、环境安全)、64个二级条目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3份,有效回收率为96.6%。通过Kano模型的5种层次划分,整体服务需求呈现“环境安全>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心理社会支持>健康保健”的倾向。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正向问题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06,生活照料、医疗照护、健康保健、心理社会支持、环境安全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921、0.901、0.937、0.873、0.902;反向问题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98,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依次为0.926、0.881、0.912、0.862、0.894;评价者间一致性水平(IR)为0.859,问卷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33~1.000,全体一致量表内容效度指数(S-CVI/UA)为0.859,平均S-CVI(S-CVI/Ave)为0.977。结论 本研究编制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机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2.
背景  为应对老龄化,我国对医养事业给予大力扶持,致使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剧增。但因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及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目的 构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于2017年6—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心)和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形成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版);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选取23名专家,通过亲自发放或电子邮件发放3轮函询问卷,由专家对指标的合适性、重要性、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做出判断;函询结束后,整理专家咨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和指标重要性赋值、满分比、变异系数。结果 3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5%、100.0%、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09、0.922,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4、0~0.17、0~0.22,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49、0.252和0.316。依据指标筛选标准,综合专家意见后,第1轮删除12个指标、增加16个指标,第2轮删除5个指标、修改1个指标、增加1个三级指标,第3轮无删除、修改、增加指标,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构建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度较高,结果可靠性较强,可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服务质量的评价、建设和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背景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即医养院,已成为趋势,其将极大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而目前针对医养院服务质量暂无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目的 构建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3月,通过实地调研、研究相关政策和文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构建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的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分析专家咨询的可靠性,专家对条目的评价采用重要性得分均数、变异系数(CV)和满分率表示,采用百分权重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6%和100.0%,Cr分别为0.83、0.84。第1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116、0.137,第2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W分别为0.137、0.321(P<0.05)。最终确定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72项三级指标。结论 初步确立了医养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医养院服务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提供量化 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社区居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模式的评价和改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题小组讨论、Delphi法等,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初步构建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模式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是100%和97.2%。专家权威系数分别是0.871和0.877。第一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0.122、0.132,第二轮专家咨询中一、二、三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02、0.130、0.2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服务结构、服务过程、服务结果),21个二级指标,127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初步确立的社区居家智慧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广东省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为客观评价广东省全科医生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的实施效果,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客观的参考。方法 结合我国和广东省相关政策,采用文献回顾等研究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Structure-Process-Outcome)”框架为基础,初步建立绩效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于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经两轮专家(n=27)咨询,确定绩效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回收率分别为90.6%(29/32)和93.1%(27/29);专家对一级指标的权威系数为(0.82±0.11);第2轮咨询中指标总体协调系数为0.272(P<0.001),不同机构专家组内的协调系数均>0.453。最终构建了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全科团队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专家的积极程度和权威程度均较高,第2轮专家组内咨询意见趋向一致,协调性较好,咨询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2016年6—12月,首先采用经验选择法邀请15名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然后在文献复习、小组讨论、专家访谈的基础上,根据德尔菲法的设计原则,确定专家咨询表;接着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15名专家分别发放专家咨询表,请专家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熟悉程度、判断依据、合理性进行评分,同时对拟订的指标提出修改、删减或增加等意见;再者整理专家咨询结果,同时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协调程度、指标筛选界值表;最后根据两轮专家意见及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形成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分别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平均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评价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结果 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74、0.73,专家协调程度分别为0.23、0.30。两轮咨询专家对一、二级指标认可度高,并未提出修改、调整的建议,因此保持原有指标。根据三级指标满分比、变异系数均数及指标筛选界值表,同时参考专家意见,第一轮咨询增加了7个指标,第二轮咨询删减了14个条目,最终形成含有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61个三级指标的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的Cronbach's α系数、S-CVI/Ave分别为0.92、0.93。结论 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医养结合机构失智老年人照护的质量评价内容,构建其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和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医养结合机构失智老年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评估各指标的重要性,根据专家函询结果确立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均发放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85%,两轮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860,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第1轮为0.141、第2轮为0.108(P<0.001)。医养结合机构失智老年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43项三级指标。3项一级指标包括结构、过程和结果,其权重分别为0.094、0.627、0.280。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医养结合机构失智老年人照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全面,过程科学严谨,能为医养结合机构质控者管理失智老年人照护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较为完善且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建立科研小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式为理论框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雏形。选取28名相关领域专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并评价咨询专家的积极性、权威性、意见集中程度及意见协调程度。采用界值法进行质量评价指标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 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28/28)和96.4%(27/28),权威系数分别为0.916和0.904。第一轮专家咨询的127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的算数均数为3.18~4.75,满分比为0.04~0.75,标准差为0.44~1.57;第二轮专家咨询的122个指标中,重要性评分算数均数为3.85~4.89,满分比为0.11~0.89,标准差为0.32~0.77。 第一轮专家咨询中,变异率数(CV)<0.2的指标共107项(84.3%);第二轮专家咨询中,CV<0.2的指标共122项(100.0%);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73和0.186(P<0.01)。两轮专家咨询中,各级指标间的Cronbach′s α系数均≥0.752。最终构建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为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及结果质量,权重分别为0.240 3、0.549 9和0.209 8;二级评价指标15项,三级评价指标103项。结论 该指标体系覆盖内容全面,权重设置科学、客观,为我国社区产后家庭访视护理服务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量化评估指标体系,用于精准量化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以期为中国养老服务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生存需求,通过文献分析、小组讨论、专家咨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采用工时测量法量化三级指标,并对长沙市624名60岁以上失能/失智老年人进行医养服务需求评估。结果:2轮专家咨询权威系数分别为88.5%、88.6%,协调系数分别为0.159、0.167,最终形成的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105个三级指标。医生服务时间为6.01~22.64 min,护士服务时间为0.77~24.79 min,护理员服务时间为0.12~51.88 min;指标体系克龙巴赫α系数为0.73,分半信度为0.74,内容效度为0.93,校标效度为0.781。结论: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量化评估指标体系能用于精准评估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国所有区(县)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但现行绩效考核指标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因此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构建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有效推进。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政策文件、国内外文献及使用成熟的评估工具,并经过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指标池,设计了德尔菲专家咨询表。于2020年3-5月,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在该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30名,经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表均全部收回且有效,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30名专家权威程度系数(Cr)为0.850~1.000,平均值为0.913,均达到可接受标准。第一轮专家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44(P<0.05)、0.254(P<0.01)和0.268(P<0.01),第二轮专家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重要性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158、0.354和0.495(P均<0.01),专家意见逐渐趋于一致,评价结果稳定、可靠。最终构建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结构质量、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59项三级指标。结论 咨询专家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且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经两轮咨询,专家对一、二、三级指标的评价意见趋于一致,有足够的协调性,本研究构建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11.
Contex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problems physicians may be encountering in gaining access to managed care networks and whether the process used by managed care plans to select physicians is discriminator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denials or terminations of physicians' managed care contracts and the impact these denials and terminations had on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involvement with managed care. Design.— Cross-sectional mail survey of a probability sample of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Setting.— A total of 13 large urban counties in California. Participants.—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family practice, internal medicin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or pediatrics) who work in office-based practice. Main Outcome Measures.— Denial or termination from a contract with an independent practice association (IPA) or 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 (HMO) and managed care contracts. Results.— Of the 947 respondents (response rate, 71%), 520 were involved in office-based primary care. After adjusting for sampling and response rate, 22% of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had been denied or terminated from a contract with an IPA or HMO, but 87% of office-based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had at least 1 IPA or direct HMO contract. Solo practice was the strongest predictor of having experienced a denial or termination and of having neither an IPA nor a direct HMO contract. Physician age, sex, and race did not predict the level of involvement with managed care. However, physicians' patient demographics were associated with managed care participation; physicians in managed care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percentages of uninsured and nonwhite patients in their practices. Physicians experiencing a denial or termination had fewer capitated patients in their practice. Conclusions.— Denials and terminations, although relatively common, do not preclude most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from participating in managed care. Managed care selective contracting does not appear to be systematically discriminatory based on physician characteristics, but it may be biased against physicians who provide greater amounts of care to the underserve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水平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2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8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92例,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31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对所接受的手术护理满意程度,并对两组手术护理质量做出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有助于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提高,适合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唐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84-885
目的:探讨三级护理监控网络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建立三级护理监控网络,对压疮实现护理干预,最终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干预组病人新发压疮的比例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 干预组病人好转或者痊愈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级护理监控网络对防止压疮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The mortality rate of wounded soldiers who survived long enough to leave the Crimean battlefields was nearly 20%. A similar rate can be expected in Canada among casualties evacuated from target cities if no preparations are made.

From their considerable experience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the military medical services have developed effective techniques for caring for large numbers of casualties under adverse conditions, thereby reducing the mortality rate to 3.6%. The Emergency Health Services in Canada are employing these same techniques.

The basic planning technique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echelons or levels of medical care. It evolved from the fact that casualties usually occur at places remote from hospitals and have to be given sustaining care and shelter at staging points on the evacuation route. The opportunity was taken to institute a system of progressive care at these points, and four echelons of care became recognized. The productivity of available treatment personnel was increased by dividing the labour and by standardizing the treatment. Minor casualties should be diverted elsewhere so that serious casualties may receive better attention. The problem of the proper transportation of casualties is still unsolved in Canada.

  相似文献   

15.
刘静 《中外医疗》2011,30(27):12-1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泌尿系结石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带教指导中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65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临床护理路径组在住院天数、费用、复发率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路径组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健康达标率方面,护理路径组为97.4%,常规护理组为94.4%,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有效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了经济,有效提高了护理品质,还对临床带教工作带来很大方便,提高了实习和进修操作性、连贯性、实践性强的护理技术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隋然  隋红霞 《中外医疗》2013,32(19):159+161-159,161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对策,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对该院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就诊的20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出我院外科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通过该院全体外科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人性化护理的满意程度达到99%。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对疾病治疗的紧张情绪,通过人性化护理,从而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卵巢癌缩癌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的指征,将24例卵巢癌缩癌术后入ICU监护的患者按监护时间≤48h及〉48h分为A组(13例)及B组(11例),对术前5个变量(年龄,美国麻醉学会(ASA)评分,体重,白蛋白水平及初次或再次手术)及术中4个变量(失血量,腹水量,手术时间,有否肠切除等)进行了比较,并对这些变量与监护时间进行了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B两组术前5个变量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19.
非医疗性临终性关怀服务,是情感支持与精神慰藉层面上服务,在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也维护了患者的尊严.但传统观念、医患关系、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了临终关怀服务的大力开展,对此提出开展临终关怀谈话、建立关怀目标、设立医学伦理咨询顾问、开展家庭会议、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等相应措施,以期真正实现临终关怀所内涵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20.
倡导现代医学人文关怀,体现了当代医学的人文理念。近年来,国内医疗卫生行业在人文关怀方面作了诸多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也积累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但总的来讲,人文关怀领域创新性不够,既缺乏创新思维和创新理念,也缺少新的模式,以至于“人文关怀”在医疗卫生服务中所体现的效果不甚明显。本文主要介绍本院实施人文关怀的实践,以供广大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