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背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既往研究表明,年长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结构的变化和认知功能下降,其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且目前关于睡眠脑电波(EEG)和睡眠结构与不同年龄阶段OSAHS患者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阶段重度OSAHS的EEG特征,旨在进一步为大脑可塑性变化提供重要信息,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睡眠呼吸障碍疾病诊疗中心确诊的67例重度OSAHS患者,依据我国最新的年龄划分标准将其分为年轻组(18~40岁,n=34)和年长组(41~65岁,n=33)。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pO2)、睡眠有效率,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各分期(N1、N2、N3期)、快速眼动睡眠(REM)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NREM期各波〔δ波(0.5~4.0 Hz)、θ波(4.1~8.0 Hz)、α波(8.1~12.0 Hz)和β波(12.1~30.0 Hz)〕脑电能量密度;并分析两组患者NREM期各波脑电能量密度、REM期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与AHI的相关性。结果 年长组患者N1期、N2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大于年轻组,年长组患者N3期、REM期睡眠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小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1期、N2期、N3期δ波脑电能量密度均低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3期θ波脑电能量密度低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2期、N3期α波脑电能量密度低于年轻组(P<0.05)。年长组患者N1期、N2期、N3期β波脑电能量密度均高于年轻组(P<0.05)。年轻组患者NREM期δ波、θ波、α波脑电能量密度及REM期睡眠时间、睡眠有效率与AH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38、-0.315、-0.383、-0.483、-0.501,P值均<0.05);年轻组患者NREM期β波脑电能量密度与AH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年长组患者NREM期各波脑电能量密度、REM期睡眠时间和睡眠有效率与AHI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 重度OSAHS的年轻患者与年长患者的EEG存在明显差异,年长患者N1期、N2期睡眠时间较长,而N3、REM期睡眠时间较短;与年轻患者相比,年长患者NREM期的δ波、N3期的θ波和α波均减少,而NREM期的β波却明显增加。这些EEG的改变导致了重度OSAHS的年长患者深睡眠时间减少,而浅睡眠时间增加,外界的刺激及间歇性低氧更容易导致觉醒,直接导致睡眠片段化增加。  相似文献   

2.
胡娅娅  朱宁  薛孟周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5):4389-4393
背景 睡眠障碍为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睡眠期间反复刻板的肢体运动为表现的称之为睡眠期周期性肢体运动(PLMS)。PLMS发病机制及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仍处在探索阶段,临床资料较少,国内外鲜有PLMS对脑卒中患者睡眠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究脑卒中伴PLMS患者的睡眠结构。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伴睡眠障碍且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脑卒中患者81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及PSG监测数据后,依据周期性肢体运动指数(PLMI)将患者分为非PLMS患者(对照组,PLMI<15次/h)和PLMS患者(试验组,PLMI≥15次/h)。比较两组清醒期PLMI、睡眠效率、N1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情况,分析PLMS与睡眠结构及相关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对照组42例,试验组39例。试验组清醒期PLMI、N1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高于对照组,睡眠效率、N3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睡眠潜伏期、AHI、REM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LMS与清醒期PLMI、N2期睡眠占总睡眠时间比例、睡眠潜伏期、觉醒指数、周期性肢体运动觉醒指数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19、0.250、0.271、0.312、0.828,P值分别为<0.001、0.024、0.014、0.005、<0.001),与睡眠效率(rs=-0.345,P=0.002)呈负相关。 结论 伴PLMS的脑卒中患者客观存在睡眠紊乱,睡眠效率降低,其可能是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导致脑梗死进展的睡眠结构参数。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 年4 月-2015 年4月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178 例,根据入院后病情演变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观察组)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对照组)。入院2 d 之内完成多导睡眠记录。观察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夜间觉醒次数(AN)、睡眠效率(SE)、睡眠阶段S1、S2、S3、S4 占整个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快速眼动睡眠(REM)百分比、REM潜伏期(RL)等。通过对口鼻气流、血氧饱和度及鼾声等的监测,得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 观察组的REM、AHI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REM 期睡眠比例减少,AHI 增加。结论 进展性脑梗死REM 期睡眠比例减少,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增加,睡眠障碍可作为卒中进展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17-121
目的 探讨具有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的特征,以及异常睡眠参数与自杀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对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71 例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66 例无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及65 例正常对照行多导睡眠图监测,进行各睡眠参数的比较,并探讨异常脑电图指标与抑郁症自杀风险的相关性。结果 ①三组间HAMD24、HAMA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风险组HAMD24 较无自杀风险组显著增高(P<0.01),两组间HAM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潜伏期(SL),非快动眼睡眠1 期百分比(NREM1%)、REM 潜伏期(RL),REM 密度(RD)各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维持率(SM%)、觉醒时间(A)、NREM2%、NREM3%+4%、快动眼睡眠百分率(REM%)、快动眼睡眠时间(REMT)、REM 活动度(RA)、REM 强度(RI)各参数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控制焦虑、抑郁两因子后,自杀风险仍与RA(r=0.333,P<0.01)、RI(r=0.279,P<0.01)、RD(r=0.148,P<0.01)呈正相关。结论 具有自杀风险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更为广泛的睡眠指标异常,其中REM 期睡眠的异常可能预示着高自杀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客观睡眠情况的差别. 方法 对老年组(n=43)、非老年组(n=28)以及对照组(n=20)抑郁症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检查,获得客观睡眠数据. 将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实际睡眠时间( AST)、快眼动睡眠潜伏期( REML)、快眼动睡眠期( REM)、快眼动睡眠期比例( REM%)均出现降低;在非快眼动睡眠期( NREM)中,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在非快眼动睡眠1期( N1 )时间及其所占比例( N1%)、非快眼动睡眠2 期( N2 )时间及其比例( N2%)、非快眼动期睡眠时间比例( NREM%)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 05). 老年组较对照组睡眠潜伏期(SL)延长,睡眠效率( SE)降低,N3、N3%、NREM降低,睡眠呼吸暂停与低通气指数( AHI )升高,睡眠平均和最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降低. 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AST缩短, SL延长, REML缩短, NREM与N3 期下降,而NREM%升高;AHI偏高、睡眠平均和最小血氧饱和度、REM及NREM期血氧饱和度偏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老年期与非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较健康对照均存在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的异常,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睡眠结构及睡眠呼吸异常情况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快动眼睡眠(REM)与非快动眼型睡眠(NREM)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颏舌肌肌电(GGEMG)随睡眠节律的变化。方法:选取2021年4—8月枣庄市中医医院收治的40例OSAH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分为NREM组和REM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整夜≥7 hPSG及下颌颏舌肌肌电活性的监测,对比两组OSAHS患者颏舌肌肌电活性变化。结果:两组睡眠有效率、各睡眠阶段(N2期、N3期、REM期)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REM期持续时间、N2期GGEMG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M组AHI高于NREM组,REM期GGEMG低于NRE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REM期睡眠阶段,REM型OSAHS患者的颏舌肌肌电活性显著低于NREM型OSAHS患者,而在N2期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腺样体增生或合并扁桃体肥大对儿童睡眠结构的影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睡眠护理指导。方法通过多导睡眠图分析48例患儿睡眠结构,并与正常儿童睡眠结构进行比较。结果存在如下异常:S期、Delta期、NREM期所占比例增加,S2期、REM期所占比例减少;总醒觉时间,NREM醒觉次数明显高于REM醒觉次数,REM潜伏期延长,睡眠效率低予正常值。结论腺样体肥大或扁桃体肥大主要引起睡眠结构紊乱、醒觉次数增加、REM睡眠剥夺,睡眠片段化、睡眠效率低,针对睡眠和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更有助于改善该病患儿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1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解郁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睡眠结构参数[S2期非快速眼动期(NREM)睡眠时间、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等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2期NREM、REM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2.46%(4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郁丸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睡眠障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根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 ,OSAS)患者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 ,PSG)监测信号 ,研究OSAS患者快速眼动睡眠损伤的特点。方法 :( 1)使用呼吸事件新分型法对 33例OSAS患者及正常打鼾者PSG监测信号进行分型 ,根据Ⅱ、Ⅲ型曲线的发生率将 33例OSAS患者分为轻度 ,中度和重度阻塞性呼吸暂停 3组 ;( 2 )比较 3组患者REM期睡眠时间长度 ;REM期呼吸紊乱特点。结果 :( 1) 3组患者REM期睡眠时间分别为 37.9± 11.3min ;12 .8± 3.1min ;7.3± 3.6min ,轻度组患者REM期睡眠时间较长 ,重度组患者REM期睡眠时间短 ,且易消失 ;( 2 )轻度组患者REM期RDI、RIT及SIT90 指数均较NREM期加重 ;重度组患者REM期RDI指数较NREM期显著减少 ,但RIT及SIT90 指数REM和NREM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 1)根据新分型进行病情轻重分类能够反映患者REM期的损害程度 ,病情较重的患者REM期减少甚至消失 ;( 2 )轻度组患者REM期病情较NREM期加重 ,表现为RDI、RIT及SIT90 指数均显著增加 ;重度组患REM期较NREM期RDI减少 ,但呼吸及血氧损害程度无显著变化 ,显然是REM期呼吸紊乱的平均持续时间延长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脑电图特点,认识该型失眠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主要表现。方法:对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21例睡眠脑电图检测,阅图后计算各项睡眠参数。结果:入睡时间最长112分钟,平均77分钟;WASO最长88分钟,平均51分钟,2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结构混乱。总睡眠时间342.4分钟。REM与NREM睡眠的比较,可见7例REM睡眠增多,但REM均数占总睡眠的百分比无增多。结论:阴虚火旺型老年失眠患者睡眠潜伏期(SL)延长、1期睡眠明显增多、深睡眠(3、4阶段睡眠)减少或消失。睡眠中觉醒时间增多。  相似文献   

11.
背景  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诊断消化道出血的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大。碘对比剂的CT值随着管电压的降低而增加,利用碘的这一特性,本研究试图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同时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剂量的最优扫描方案。目的 探讨MSCT低浓度对比剂联合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消化道出血模型扫描中诊断出血的可行性,以期获得最优扫描方案,为临床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检测2014年5月-2016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行MSCT增强检查诊断并手术证实的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出血点CT值,平均值(212.1±64.5)HU。以测得的出血点CT值为参考值,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20 mgI/ml)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4种不同浓度碘溶液,依次为6.40、5.76、5.12、4.48 mgI/ml,120 kV对应CT值分别为(214.7±1.6)、(185.9±1.4)、(162.2±1.4)、(140.5±2.5) HU。对出血模型分组行不同剂量CT增强扫描,常规组120 kV,300 mAs;低剂量组:A亚组100 kV,300 mAs;B亚组100 kV,400 mAs;C亚组80 kV,400 mAs;D亚组80 kV,465 mAs,对比剂浓度对应4种碘溶液浓度。每种浓度扫描7次。由2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客观噪声、计算图像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记录每组MSCT对模型消化道出血检出情况,并测量出血点CT值,评价出最优扫描方案。结果 常规组CTDIvol为19.6 mGy,低剂量组A亚组CTDIvol为12.4 mGy,低剂量组B亚组CTDIvol为16.5 mGy,低剂量组C亚组CTDIvol为8.2 mGy,低剂量组D亚组CTDIvol为9.5 mGy。低剂量组各组的DLP、ED低于常规组(P<0.05)。低剂量组B亚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A、C、D亚组图像客观噪声高于常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同一对比剂浓度下低剂量组各亚组模型出血点CT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6.40 mgI/ml与低剂量组B亚组6.40、5.76 mgI/ml对模型出血检出率相同;常规组6.4 mgI/ml与低剂量组B亚组5.12 mgI/ml对模型出血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B亚组4.48 mgI/ml对模型出血检出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MSCT双低技术在消化道出血模型扫描中诊断出血是可行的,低剂量组B亚组(100 kV,400 mAs)为最优扫描参数组,在模拟出血速率为0.5 ml/min情况下,该扫描条件下显示模型出血点的最优对比剂浓度为5.12 mgI/ml,对应出血点CT值为(99.4±10.1)HU。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传统的X线引导下的空气灌肠治疗肠套叠存在较大的辐射,且有较大穿孔风险。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新型水灌肠仪器灌肠与传统空气灌肠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05-10至2016-08-02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肠套叠患儿60例。使用电脑产生的随机数将其分为水灌肠组及空气灌肠组,各30例。水灌肠组使用超声引导下水灌肠仪器灌肠,空气灌肠组使用传统空气灌肠。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复位成功率、复发率、复位时间及灌肠压力。结果 两组复位成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灌肠组复位时间长于空气灌肠组,灌肠压力高于空气灌肠组(P<0.001)。两组均没有肠穿孔及迟发型肠坏死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新型水灌肠仪器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复位成功率及复发率与传统空气灌肠无统计学差异,其复位时间较空气灌肠长,压力也更大,但是由于其压力可控等优点,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 近年来糖尿病(DM)患病率明显上升,糖尿病足(DF)是DM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约25%的DM患者会发生DF。多种因素影响着DF的发生、发展,其中下肢动脉闭塞及微循环障碍引起的下肢缺血缺氧是导致DF治疗周期长的主要原因。经皮氧分压(TcPO2)是检测血管病变的技术之一,可以评价肢体的微血管功能状态。目的 探讨足背TcPO2预测DF愈合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2-6月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102例,根据患肢足背TcPO2将其分为重度缺血组24例(TcPO2≤20 mm Hg)、轻中度缺血组42例(20 mm Hg相似文献   

14.
黄璐  吴云  宋瑰琦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4):1726-1729
背景 癌因性疲乏(CRF)作为一种与肿瘤相关的、常见的、多维的、主观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脐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比标准化疗更强化的治疗,患者极易发生化疗毒副作用、感染、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增加疲乏发生的风险。目的 调查不同年龄脐血干细胞移植患儿CRF与生活质量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的32例脐血干细胞移植患儿,按照年龄将其分为儿童组(8~12岁,15例)、青少年组(13~17岁,17例)。于患儿出院前1~3 d,采用中文版儿童多维疲乏量表(PedsQLTM MFS)评价患儿住院期间的疲乏水平,采用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量表(PedsQLTM)3.0癌症模块评价患儿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结果 儿童组与青少年组一般疲乏、认知疲乏得分及PedsQLTM MFS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休息疲乏得分高于青少年组(P<0.05)。儿童组与青少年组疼痛、恶心呕吐、操作焦虑、治疗焦虑、担忧、认知、外貌、交流得分及PedsQLTM3.0癌症模块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的PedsQLTM MFS总分与PedsQLTM3.0癌症模块总分呈正相关(r=0.620,P<0.001)。所有患儿的一般疲乏得分与恶心呕吐、操作焦虑、治疗焦虑、担忧、认知得分均呈正相关,休息疲乏得分与疼痛、恶心呕吐、操作焦虑、治疗焦虑、担忧、认知得分均呈正相关,认知疲乏得分与操作焦虑、治疗焦虑、担忧、认知、外貌、交流得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脐血干细胞移植患儿CRF较重,特别是青少年组患儿的休息疲乏更严重;生活质量水平低,且与疲乏水平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张宇迪  贾晓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2):2749-2754
背景 失独群体数量庞大,其心理健康值得关注。丧失特征是指与丧失对象或丧失事件直接相关的特征,其与失独者的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关联,但少有研究能够系统地考察多种丧失特征与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关系,亦少有研究同时采用正性和负性指标来综合考察失独者的心理健康。目的 系统考察丧失特征与失独者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于2017年6-12月采用方便取样和滚雪球取样法,从北京、哈尔滨、郑州、重庆、包头选取466名失独者作为被试,采用丧失特征调查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延长哀伤问卷(PG-13)、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及希望量表(ADHS)进行调查。结果 孩子去世时长与失独者焦虑呈负相关(P<0.05),与失独者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延长哀伤、创伤后成长及希望无相关(P>0.05);孩子去世时的年龄与失独者抑郁和延长哀伤呈正相关(P<0.05),与失独者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成长及希望无相关(P>0.05);丧失女孩的失独母亲有更高的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及延长哀伤得分(P<0.05),但失独父亲则无此差异(P>0.05);相比对失独事件没有预期的失独者,事先有预期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更低、创伤后成长得分更高(P<0.05);失独事件后有其他重要亲人去世的失独者与没有其他重要亲人去世者相比,其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延长哀伤、创伤后成长及希望得分无差异(P>0.05);孩子去世时留有后代的失独者与孩子去世时没有后代的失独者相比,其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得分更低(P<0.05);若孩子因意外事故去世,失独者有较高的延长哀伤得分及较低的创伤后成长和希望水平得分(P<0.05)。结论 孩子去世时长、去世时的年龄、孩子的性别、对失独事件的预期、是否有孙辈、孩子去世原因等丧失特征均与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有关,失独后的其他重要亲人去世事件与失独者的心理健康无明显关联。本研究结果可作为对失独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内脏脂肪对评估心脏代谢风险至关重要,但应用内脏脂肪面积(VFA)估测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十年发病风险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VFA估测南京地区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明确体质指数(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的ICVD十年发病风险。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健康管理中心35~59岁3 398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国人ICVD十年发病风险简易评估模型进行评估,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定VFA。分析VFA与BMI正常而VFA超标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VFA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临界值为85.5 cm2;VFA估测男、女体检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AUC分别为0.65、0.68,临界值分别为85.5、111.9 cm2。体检者中BMI正常者共1 360例,其中VFA≥85.5 cm2者共230例(占16.91%),女性多于男性(χ2=150.02,P<0.001)。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为21.43%,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5.45%)(χ2=3.78,P=0.042)。男性中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6.40±6.77)%与(3.83±3.38)%;t=2.71,P<0.001〕;女性中BMI正常而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风险绝对值高于BMI正常VFA<85.5 cm2者〔(2.04±1.49)%与(1.65±1.41)%;t=3.46,P=0.010〕;男性BMI正常VFA≥85.5 cm2者ICVD十年发病绝对危险高于女性(t=7.27,P<0.001)。结论 采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检测VFA,并用其估测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中高度风险的临界值为85.5 cm2。男、女性BMI正常VFA超标者发生ICVD十年发病风险均增加,且男性高于女性,保持VFA在参考范围非常重要。为降低体检人群ICVD十年发病风险,需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是PM/DM主要致死因素,致死率在50%以上。目前国内对PM/DM合并ILD(PM/DM-ILD)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且研究结果各不相同,尚缺乏有效证据证实哪些因素与PM/DM-ILD的发生有关。目的 探讨PM/DM-IL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4-01-01至2018-06-30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治的119例PM/DM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ILD组与非间质性肺疾病(NILD)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肺部高分辨率CT(HRCT)结果及预后情况。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PM/DM-ILD的影响因素。结果 ILD组患者年龄,关节炎首发、呼吸道症状首发、技工手、雷诺现象、干咳、咳痰、活动后气促、发热、关节炎发生率,红细胞沉降率(ESR)、球蛋白(GLOB)水平,抗Jo-1抗体阳性率高于NILD组,肌无力首发、肌酸激酶(CK)、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水平低于NILD组(P<0.05)。ILD组中60例患者肺部HRCT以条索影(68.3%,41/60)、斑片影(68.3%,41/60)、网格状影(45.0%,27/60)、磨玻璃样(31.7%,19/60)、云絮状影(15.0%,9/60)、蜂窝状影(10.0%,6/60)等表现多见,可单独或同时出现;NILD组25.4%(15/59)的肺部HRCT也会出现少量条索影、斑片影、磨玻璃影等,但其病变部位、分布范围和病变程度均不满足ILD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多属既往疾病的陈旧性改变。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干咳、活动后气促、关节炎、GLOB、抗Jo-1抗体水平是PM/DM-ILD的影响因素(P<0.05)。ILD组患者重复住院率(χ2=5.275,P=0.022)、肺部感染致重复住院率(P=0.010)高于NILD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2,P=0.909)。结论 年龄大,干咳、关节炎、活动后气促症状,血清抗Jo-1抗体阳性,GLOB水平升高是PM/DM-ILD发生的危险因素,对表现上述症状及血清学结果的高龄患者需密切检测其肺功能及肺部HRCT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指标,探寻站桩功对焦虑状态的调节效应。方法以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焦虑自评量表≥50分)为受试对象,按里1?1配比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进行为期10周、每周不少于5次的三圆式站桩功练习干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在站桩功干预开始前与完成后,分别采集2组HRV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站桩态,试验组窦性心搏间标准差(SDNN)、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和相差50 ms以上相邻窦性心搏间期数占窦性心搏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50)均较前升高,且试验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标化低频功率(LFn)降低,标化高频功率(HFn)升高,且试验前后,LFn、HFn、LF/HF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段LFn、HFn、LF/HF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圆式站桩功对练习者的HRV指标水平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提高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活性,且有益于自主神经的平衡。其对焦虑状态的缓解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史健  袁梦  陈娟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7):3281-3286
中医中药在祖国医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对精准适宜人群选择方面效果欠佳。肿瘤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下降和器官功能耐受性差的特点,临床实践用药方案选择上要更精准的诊断和评估,才能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受益。本文拟通过报道1例疑似中药致急性肝衰竭的肿瘤患者引起临床思考,提醒临床医生对肿瘤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时,应精准评估患者体质和疾病,防止过度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20.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弹性度、硬化度进行监测与干预,可以延缓心血管事件进程、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7月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体检的高血压患者411例,按照血压水平分成3组:血压控制理想组(A组)45例、血压控制良好组(B组)142例、血压控制不良组(C组)224例。评估各组血管病变情况,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踝臂指数(ABI)。各组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 3组的baPWV、cf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情况与baPWV(rs=0.406,P<0.001)和cfPWV(rs=0.381,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69,1.136)〕、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66,95%CI(0.934,0.999)〕及总胆红素〔OR=1.065,95%CI(1.023,1.110)〕水平为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106,95%CI(1.071,1.14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52,95%CI(0.917,0.988)〕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52,95%CI(1.007,1.100)〕水平为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血管硬化水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对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