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马伟国  金素慧 《中国病案》2015,(2):34-35,59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采用临床路径模式与非临床路径模式治疗的相关指标。方法收集2013年9月电子病历实施后至2014年8月收治输尿管结石98例。临床路径模式治疗45例,非临床路径治疗53例。从术前待床日、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抗生素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模式治疗输尿管结石在术前待床日、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抗生素比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单病种诊疗模式已从根本上改变并规范了医疗行为,使医疗服务工作趋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用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中医临床路径的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 路径组前瞻性纳入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MAP患者91例,非路径组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80例MAP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在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人民币,单病种均次总费用、总治疗费、中医治疗费、中草药费、西药费、护理费)、抗生素使用率、生长抑素使用率、腹痛消失时间(h)、发病到再进食时间(h)、患者满意度(百分制)的差别。结果 两组患者在人口学参数、病因、Ranson和Balthazar CT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的抗生素使用率(54.5%)、生长抑素使用率(0%)、腹痛消失时间为(68.26±39.57) h、发病到再进食时间为(98.69±45.53) h、患者满意度(95.79±1.52)%,较非路径组的抗生素使用率(81.3%)、生长抑素使用率(15%)、腹痛消失时间〔(90.29±31.35) h〕、发病到再进食时间〔(118.51±40.91) h〕、患者满意度〔(92.10±1.73)%〕等均有明显改善(P<0.05)。路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36±2.81) d ,较非路径组(8.36±2.81) d缩短(P<0.05)。路径组患者的单病种均次住院总费用〔(8 960.34±4 328.91)元〕、西药费〔(3 988.28±2 128.10)元〕、护理费〔(93.32±35.20)元〕较非路径组的单病种均次住院总费用〔(11 089.89±4 318.29)元〕、西药费〔(6 563.80±2 743.87)元〕、护理费〔(110.51±37.24)元〕均有减少(P<0.05);路径组的中医治疗费〔(968.29±769.68)元〕、中草药费〔(303.49±149.90)元〕较非路径组的中医治疗费〔(609.59±624.42)元〕、中草药费〔(162.72±135.13)元〕有所增加(P<0.05);两组的总治疗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路径组(1415.39±899.84)元,非路径组(1135.80±753.97)元,P>0.05)〕。结论 实施轻症急性胰腺炎中医临床路径,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可缩短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引用不同参数比较输尿管结石实施临床路径模式与传统治疗模式的不同及原因分析。方法164例输尿管结石分四组:A组为临床路径治疗单纯结石,B组为临床路径治疗结石合并其他疾病,C组为传统模式治疗单纯结石,D组为传统模式治疗结石合并其他疾病。全部病例均在各类麻醉下使用输尿管硬镜弹道碎石术。A组56例,B组30例,C组46例,D组32例。采用统计学方法从术前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抗生素比、患者满意度调查等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A组各指标均优于B、C、D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指标与C组持平(P〉0.05);B、C两组各指标均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合并其他疾病的单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实施临床路径模式治疗效果较好,总体疗效满意,临床路径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乳腺癌患者诊疗行为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43例接受传统治疗模式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未入径组),52例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入径组),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药品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3820.6元,少于对照组14889.8元(t=3.88,P<0.01);研究组平均住院药品费用为3703.5元,少于对照组5225.5元(t=8.70,P<0.01);研究组平均住院日为12.6天,低于对照组14.2天(t=4.47,P<0.01);研究组药占比为26.8%,低于对照组35.1%(t=13.91,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到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后,对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规范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获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对住院日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7-2012.3期间实施临床路径后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一致的4个病种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对比临床路径组和对照组住院日及住院费用。结果 1.临床路径降低了腮腺混合瘤患者的住院天数(P<0.05),其他病种无统计学差异。2.住院费用主要构成因子手术费、药费路径组低于对照组(P<0.05)。3.唇裂、腭裂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路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的4个单病种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减少了住院日、避免了平均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有效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总费用。  相似文献   

6.
评价药学服务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患者临床路径的干预效果。方法 根据原卫生部颁发的《风湿性左房室瓣狭窄(内科)临床路径》(2010版)设计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药学服务路径,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学服务组102例,对照组98例,排除不符合标准者后,药学服务组60例,对照组60例,药学服务组在常规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主导药学服务过程,优化药物选择,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以患者的抗凝治疗达标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达标率〕、药物不良事件(出血/栓塞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药占比为观察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INR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44/137)与21.7%(28/129);χ2=3.648,P=0.056〕,出院时INR达标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7%(25/60)与26.7%(16/60);χ2=3.001,P=0.083〕,药学服务组患者住院期间INR<1.6或INR>3.0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39.4%(54/137)与63.6%(82/129);χ2=15.507,P<0.001〕。对于两组中入院首次监测INR不达标患者,药学服务组患者出院时INR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16/42)与13.3%(6/45);χ2=7.050,P=0.008〕。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总费用、药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药学服务路径对风湿性心脏病左房室瓣狭窄伴心房纤颤临床路径住院患者进行全程化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抗凝治疗达标率,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子宫肌瘤开腹及腹腔镜手术实施临床路径的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兄弟医院实施临床路径提供参考方法。方法①临床路径流程的设定的方法:标准住院日、住院流程、医嘱、诊疗及护理工作流程、患者版告知单、变异分析等规范设定;②临床路径流程信息管理和执行临床路径实施流程;③效果评价:对平均住院日、待手术日、总费用、总药费、药占比与2009年未实施前数据比较;入径率,规范实施率和路径外药品使用情况进行每月监控比较。结果平均住院日、待手术日、总费用、总药费、药占比与2009年均有缩短或下降;人径率,规范实施率和路径外药品使用情况不断改进。结论实施临床路径能缩短住院日、降低总费用、控制药占比,同时能提高团队合作认识、规范环节质控,能达到临床路径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莉 《重庆医学》2013,42(10):1164-1165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单病种管理患者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评价临床路径应用于临床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该科收治的符合CAP的患者164例作为非路径组,同期收治符合CAP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83例为路径组,将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路径组的患者与非路径组的患者之间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有显著的差异。结论临床路径应用于CPA单病种管理,可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避免医疗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9.
郭娟 《实用全科医学》2013,(12):1908-1908,1954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临床路径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实施普通常规诊疗模式,实验组在该常规诊疗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占比情况,并统计分析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药占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可明显的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及药占比,同时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择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某县医院,选取剖宫产和高血压Ⅲ级两个病种,探讨不同支付方式(单病种和按项目付费)对住院总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单病种和按项目付费的住院病人年龄分布、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以及住院费用和住院病人年龄、住院时间和药占比的相关性。结果剖宫产单病种付费组的西药费、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和化验费低于按项目付费组,中成药费和其他费用高于按项目付费组(P〈0.05);高血压Ⅲ级单病种付费组的中成药费、化验费和其它费用均低于按项目付费组(P〈0.05)。两个病种的总住院费用单病种付费均低于按项目付费组,且总住院费用均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剖宫产和高血压Ⅲ级两类病种采用单病种付费方式,与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比较,能较好地控制住院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基本达到了控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背景 老年人是高胆固醇血症的高发人群,血清胆固醇边缘性升高是发展至高胆固醇血症的过渡阶段,对血清胆固醇边缘性升高老年人进行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其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目的 探讨体穴按压联合运动干预对老年人血清胆固醇边缘性升高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徐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体检的血清胆固醇边缘性升高老年人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社区常规管理,运动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五脏养生操运动,穴位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穴位按压,联合组在常规管理基础上进行穴位按压联合五脏养生操运动,4组均持续干预12个月。比较4组随访6个月后和12个月后的干预依从性、血清胆固醇边缘性升高控制率。结果 随访6个月后和12个月后,运动组、穴位组、联合组的干预依从性无差异(P>0.05)。随访6个月后和12个月后,4组血清胆固醇边缘性升高有效控制率存在差异(P<0.05);其中运动组、穴位组、联合组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的控制率高于运动组、穴位组(P<0.05)。结论 穴位按压、运动干预均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二者联合干预效果更佳,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魏魏  陆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2):1501-1506
痴呆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正日益影响人群健康,但目前尚未找到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是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与痴呆具有很多共同的病理基础,因此,糖尿病相关治疗可能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潜在影响,对于众多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人群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糖尿病相关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寻找有益的治疗方法,为下一步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是全科医生重点管理的疾病之一,目前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指南,但是全科医生对指南的学习、理解参差不齐,实际工作中糖尿病诊断不规范、用药不规范、非药物治疗不规范甚至全科医疗健康档案(SOAP病历)书写不规范并不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社区首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疗经过,结合相关指南与文献进行分析,以期为在岗全科医生或参加“5+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社区干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曾学军  沙悦  王芳  沈蔷  王辉  曹桂丽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8):3500-3507
本文就“新医改形势下全科人才培养”进行主题研讨。其中,曾学军主任就全科医生培养目标、全科师资队伍建设发表意见,沙悦副教授从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3个方面总结了北京协和医学院在全科人才培养中的做法,王芳主任提出了东城区全科人才培养中的尚存问题和对策建议,沈蔷副主任介绍了东城区信息化教学模式,王辉主任总结了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实践,曹桂丽医生分享了在北京协和医院与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联合举办的培训中的收获与体会。希望本文可以对各地区开展全科医生培训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背景 精神心理障碍造成的危害逐年升高。全科门诊协作精神专科对精神心理障碍进行诊治管理被认为具有重要价值,其中转诊作为当前协作诊疗的重要策略和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不足和困难,尤其是转诊途径利用的欠缺。而目前缺乏针对转诊欠佳的相关研究。目的 了解并分析全科医师对门诊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转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转诊策略优化和途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8月1-30日,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黄浦区、普陀区、浦东新区和嘉定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根据纳入标准,从中选取全科医师203例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全科医师一般情况、门诊转诊情况、期望转诊形式。结果 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3.6%。190例全科医师中,有转诊行为29例(15.3%),曾让患者自行去精神科或心理科就诊138例(72.6%);考虑会转诊的患者情况前3位分别为治疗有困难(143例,75.3%)、诊断不明确(141例,74.2%)、初次发现有精神问题或症状(131例,68.9%);认为转诊的难度为一般困难85例(44.7%);认为影响转诊的因素前3位分别为自己对于病情的判断缺乏把握(149例,79.3%)、与转诊的精神心理专科医师或机构缺乏联系(104例,55.3%)、患者或家属依从性差(90例,47.9%);转诊途径主要为网上转诊平台65例(60.2%);了解转诊途径55例(28.9%);认为转诊途径实用93例(48.9%);清楚全科门诊对转诊的政策支持83例(43.7%);认为有义务转诊170例(89.5%);所在全科门诊精神类药物种类情况以一般齐全〔73例(38.4%)〕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了解转诊途径情况、认为转诊途径实用情况是全科医师转诊行为影响因素(P<0.05)。190例全科医师中,67.4%(128例)期望开通转诊通道,53.7%(102例)期望专家坐诊,52.1%(99例)期望与专科医师开通联合门诊。结论 当前全科医师在门诊工作中对于精神心理障碍患者有较大转诊需求,但相关转诊行为有所欠缺,其认为造成转诊困难的因素包括其主观上对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困难和处理信心不足,以及客观上缺乏转诊途径和患者依从性差,而影响其转诊行为的因素为了解转诊途径情况、认为转诊途径实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徐莉苹  李婷  黄涛  苏瑾  易春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4):1663-1671
背景 从接收到上级单位下达的管理目标到管理效果显现,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服务量会呈现何种变化,为完成这些服务量,社区又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目前暂无确切答案。目的 借助系统动力学方法,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历年服务量和社区投入进行预测,以对社区高血压管理体系的优化提供改进建议。方法 于2017年9月-2018年3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资料查询和问卷调查,采集其2007-2016年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历年服务量、社区投入等相关资料,借助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 PLE,对2017-2021年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历年服务量和社区投入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新增高血压管理人数、年初高血压在管人数等两个主要变量的相对误差绝对值不超过0.05,说明系统模型基本能真实反映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高血压管理体系的运作过程,可用于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高血压管理服务人数和社区投入的预测。结果 结果显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新增高血压管理人数预期从2018年起与高血压管理流失人数近乎持平,从而使高血压在管人数基本稳定在17 000人左右,而每年社区投入预计会达到100万元左右。结论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服务量和社区投入预测具有科学性,预测结果揭示了社区高血压管理体系所面临的压力,并由此提出社区高血压管理体系需要在近期对高血压管理执行人予以绩效倾斜,在远期则需要在信息化和培养低成本人才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有效干预对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尝试在农村社区开展全专联合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服务模式,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诊疗水平和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目的 探究农村社区全专联合干预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效果。方法 2015年3-4月于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立新村和彭赵村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459例缺血性脑卒中高危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立新村237例,彭赵村222例。将立新村人群作为干预组,彭赵村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进行干预。干预组由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共同根据每例脑卒中高危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干预、跟踪、随访。对照组由全科医生依据诊疗规范进行管理。2016年7月进行随访,内容包括体检和复查,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颈动脉彩超检查的变化情况,对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比较。结果 干预组患者干预后TC、LDL-C、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共58例患者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72例。两组2次颈动脉彩超检查均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为稳定的比例(分别为36.2%、2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92,P=0.052);干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转为不稳定的比例(6.9%)低于对照组(13.9%)(χ2=4.565,P=0.033)。结论 基于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和专科医生的联合监督管理,能有效控制甚至逆转缺血性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危因素,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起步较晚,各地实施情况不一,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因素繁杂。目的 构建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方法 于2018年3-5月方便抽取杭州市社区居民956名,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自制量表,调查居民对签约家庭医生的签约意向和签约行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签约行为的因素。共发放问卷956份,回收有效问卷910份,有效回收率95.2%。结果 问卷总体Cronbach' s α系数为0.934,KMO值为0.924,Bartlett's球形检验P<0.01,总体方差解释率为76.776%。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有直接效应的是信息(0.529)、签约意向(0.195)及知觉行为控制(0.184),有间接效应的是遵从意愿(0.085)、正向态度(0.045)及规范信念(0.039),签约行为的决定系数(R2)为0.522(P<0.01)。结论 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和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构建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社区居民签约家庭医生行为,对签约行为影响最大的是信息、其次是签约意向与知觉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是有效开展签约服务的关键因素,因此相应的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但目前尚缺乏客观的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实用的用于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指标体系,以有效监测和评估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升能力建设的方向性和内容精准性。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评价指标体系。遴选熟悉全科医学理论、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之家(PCMH)、以人为本的一体化服务(PCIC)模式、以人为中心的主动健康管理服务(PCAC)模式的专家13名,分别于2017-12-14、2018-01-14开展2轮专家会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讨论、修改。结果 2轮会议的专家参与率分别为100.0%(13/13)、92.3%(12/13)。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113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技能培训、以人为中心的照护和沟通、提供可及性和连续性服务、以团队为基础提供计划性服务、提供协同服务与管理、人群识别与管理、信息系统和工具的应用、质量的监测与改进。结论 构建出的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以人为中心、健康促进及可及性、连续性服务内涵,具有很强的操行性和目标导向性,可以为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竺易君  李萍  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1):2582-2587
背景 大量文献报道经鼻套管吸氧患者常因发生吸氧不适感而拒绝或减少氧气使用。部分学者认为其不适感的产生与供氧装置的理化性质相关并提出诸多方式改善,但大多较为繁琐且临床普及性欠佳。国外一项研究提示在供氧装置相同的情况下,治疗因素及患者自身因素可能对吸氧舒适度产生影响,但目前国内尚无此类研究。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的舒适度,探究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06-05长海医院各科室的住院患者329例。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11项封闭性问题及1项半开放性问题组成,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费用类别、文化程度、慢性鼻炎史、住院情况)、患者治疗因素(吸氧体位、吸氧流量、氧疗时程、吸氧频次、吸氧天数)及经鼻套管吸氧不适主诉。以患者在吸氧过程中是否产生不适主诉来评判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患者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329份,回收有效问卷324份,有效回收率98.5%。324例患者中男187例(57.7%),女137例(42.3%);年龄23~96岁,平均年龄(59.1±14.9)岁,其中年龄≥65岁178例(54.9%);有医保304例(93.8%);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180例(55.5%),初、高中100例(30.9%),本科及以上44例(13.6%);既往有慢性鼻炎史22例(6.8%);住院≥2次的患者有58例(17.9%)。324例患者中认为氧疗舒适275例(84.9%),氧疗不舒适49例(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鼻炎史〔OR=9.764,95%CI(1.427,66.824),P<0.05〕、吸氧流量〔OR=3.528,95%CI(2.134,5.830),P<0.05〕、吸氧时程〔中程(0.5~15.0 h):OR=13.751,95%CI(3.114,60.729),P<0.05;长程(>15.0 h):OR=29.902,95%CI(6.857,130.408),P<0.05〕、吸氧频次〔2次/d:OR=9.252,95%CI(1.383,61.896),P<0.05;≥3次/d:OR=11.120,95%CI(2.320,53.297),P<0.05〕是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住院患者经鼻套管吸氧的总体舒适度尚可,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慢性鼻炎史、吸氧流量、吸氧时程、吸氧频次。临床医护人员应遵循《成人急诊氧疗指南》,在达到目标氧疗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吸氧流量、时程及频次,避免过度用氧,减少氧疗不适感的发生,提高经鼻套管吸氧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