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琼 《中外医疗》2014,(28):1-2,8
目的通过对巨大胎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期间所有足月分娩的巨大胎儿(体重≥4 000 g)162例为观察组,以同期足月分娩的162例正常体重(体重〈4 000 g)的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孕产次、孕周、分娩方式、分娩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的身高为(165.14±4.13)cm,孕前体重为(78.38±6.39)kg,孕期增重(17.21±2.83)kg,对照组孕妇的身高为(26.12±3.32)cm,孕前体重为(66.45±6.12)kg,孕期增重(12.18±2.75)kg,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孕37-40周及孕40+1-41+6周时,观察组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为(41.98%)、(51.85%),对照组巨大胎儿发生率为(54.32%)、(40.74%),两组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除顺产率为(23.46%),低于对照组顺产率(50.62%)外,其肩难产率为(6.79%),产钳助产率为(8.64%),剖宫产率为(61.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肩难产率(2.67%),产钳助产率(3.70%),剖宫产率(43.21%)(P〈0.05);观察组的产程异常发生率为(22.8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4.94%),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73%),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为(15.4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生率依次为(8.64%)、(0.61%)、(4.94%)、(6.17%)、(5.56%)(P〈0.05);且观察组男新生儿明显多于女新生儿(P〈0.05)。结论加强产前检查,密切关注孕妇的身高、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孕周及宫高、腹围等相关因素,以剖宫产作为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妊娠糖尿病巨大胎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调查问卷45例非妊娠糖尿病巨大胎儿和906例非巨大胎儿产妇,调查内容包括孕妇及其配偶体重、身高、饮食情况、分娩孕周等。结果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量、临产时体重、主食摄入量、分娩孕周、胎儿性别、配偶体重指数与巨大胎儿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巨大胎儿是遗传和环境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大、临产时高体重、丈夫高BMI、孕期食量增多、孕龄延长,男性胎儿是巨大胎儿的高危因素,遗传因素为不可控因素,预防巨大儿重点应放在非遗传性的可控因素上,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妊娠糖尿病巨大胎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调查问卷45例非妊娠糖尿病巨大胎儿和906例非巨大胎儿产妇,调查内容包括孕妇及其配偶体重、身高、饮食情况、分娩孕周等。结果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量、临产时体重、主食摄入量、分娩孕周、胎儿性别、配偶体重指数与巨大胎儿发生显著相关。结论巨大胎儿是遗传和环境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孕前肥胖、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大、临产时高体重、丈夫高BMI、孕期食量增多、孕龄延长,男性胎儿是巨大胎儿的高危因素,遗传因素为不可控因素,预防巨大儿重点应放在非遗传性的可控因素上,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干预计划。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巨大儿发生率不断提高.国内资料[1]显示,巨大胎儿占出生总数的5.62%,20世纪90年代比70年代的巨大儿增加1倍,超过4500g的胎儿占0.79%~1.04%.现将我院1995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分娩巨大儿的孕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巨大胎儿的产妇,对其年龄、孕周、孕产次、身高、体重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择同一时期单胎正常体重儿的产妇112例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有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男婴大于女婴,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周、身高、体重是巨大胎儿发生的相关因素,针对这些相关因素予以健康指导,可以预防巨大胎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寻找预测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53例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选择周期(2日内)分娩的153例正常足月胎儿(出生体重<4000g)作对照;结果:观察组孕妇年龄、分娩孕周、孕产次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身高、分娩前体重指数(BMI)、腹围、宫高、并发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差异,男婴多于女婴,巨大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率为70.6%,高于对照组39.9%,结论:产妇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孕产次对产前诊断巨大儿有参考价值,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临床相关因素,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与非糖尿病巨大胎儿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2012年足月(孕周≥37周~42周)出生的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322例,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足月正常体质量儿325名作为对照,分析比较2组新生儿母亲的年龄、产次、身高、孕周、孕期增重、孕前及产时BMI、宫高、腹围及胎儿的双顶径、股骨长等。结果: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母亲的孕前BMI、孕期增重、产时BMI、宫高、腹围、宫高+腹围、孕龄和身高及胎儿双顶径、股骨长、双顶径+股骨长均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胎儿双顶径、双顶径+股骨长、股骨长及胎儿母亲孕期增重与巨大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发生与母亲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密切相关。对于孕期增重过多的孕妇,通过胎儿双顶径+股骨长测定,能够提高非糖尿病性巨大胎儿的产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膳食情况及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门诊就诊的GDM患者157例,根据其分娩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将其分为巨大儿组(新生儿体质量≥4000g,n=17)与正常体质量儿组(新生儿体质量为2500g~<4000g,n=140)。记录患者身高、孕前体质量及分娩体质量等资料。采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调查两组患者饮食摄入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妊娠早中期增重、孕期增重、糖尿病家族史、妊娠早中期增重超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高、孕前体质量、孕前体质指数(BMI)、分娩体质量、孕晚期增重、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上班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水果、蔬菜、食用油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超重、孕期增重过多是GDM患者分娩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患者存在膳食摄入不合理情况,其分娩巨大儿的危险因素是孕前超重和孕期增重过多,应对孕前超重孕妇尽早进行膳食干预和运动干预控制孕期增重,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准确诊断巨大胎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巨大胎儿诊断的相关因素:分娩方式、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并与同期分娩的单胎正常体重儿进行比较。结果:巨大胎儿组母亲身高、孕期增长体重、孕产次、年龄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巨大胎儿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剖宫产率为72.09%,高于对照组31.01%。结论:根据B超检查胎儿各径线数值,综合产妇孕期增重、孕产次、身高及宫高、腹围有关因素可提高巨大胎儿的诊断率。巨大胎儿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0.
李莉  信军  卢湘萍 《新疆医学》2002,32(4):54-54
近年来,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巨大胎儿的发生率为5.62%,特大胎儿为1.3%。本文对249例巨大胎儿并发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院1999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3年间分娩总数为2572例,其中巨大胎儿249例,占分娩总数的9.68%,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中特大胎儿34例,占分娩总数的1.32%,孕母年龄20~37岁,平均28.35岁,其中初产妇209例,占  相似文献   

11.
背景 临床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进行饮食和运动等生活方式的干预十分重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虽然GDM孕妇血糖控制满意,但巨大儿发生率并未有明显下降。目的 探究GDM对孕晚期糖脂水平及巨大儿的影响。方法 依托于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电子信息系统,回顾性选取2014-2018年在本院足月分娩的16 13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期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GDM组,未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非GDM组。根据GDM与巨大儿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亚组:娩出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GDM产妇为GN亚组;娩出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M亚组,娩出非巨大儿的非GDM产妇为NN亚组。比较GDM组、非GDM组,GM亚组、GN亚组、NM亚组、NN亚组孕晚期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高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结果 GDM组3 834例,非GDM组12 300例,其中GM亚组411例,GN亚组3 423例,NM亚组898例,NN亚组11 402例。GDM组孕晚期TG、FBG高于非GDM组,TC、HDL-C、LDL-C低于非GDM组(P<0.05)。GN亚组孕晚期TG、FBG低于GM亚组,HDL-C高于GM亚组(P<0.05);NM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M亚组,TG、FBG低于GM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TC、HDL-C、LDL-C高于GN亚组,TG、FBG低于GN亚组(P<0.05);NN亚组孕晚期HDL-C高于NM亚组,TG、FBG低于NM亚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DM〔是:OR=1.338,95%CI(1.158,1.547)〕、孕前体质指数(BMI)分类〔消瘦:OR=0.476,95%CI(0.361,0.626);超重:OR=1.770,95%CI(1.537,2.039);肥胖:OR=2.854,95%CI(2.282,3.568)〕、孕期增重〔OR=1.100,95%CI(1.087,1.113)〕、分娩孕周〔OR=1.728,95%CI(1.622,1.841)〕、孕晚期TC〔OR=0.705,95%CI(0.514,0.966)〕、孕晚期TG〔OR=1.282,95%CI(1.153,1.425)〕、孕晚期LDL-C〔OR=1.487,95%CI(1.094,2.021)〕、孕晚期FBG〔OR=1.692,95%CI(1.482,1.933)〕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GDM孕妇TG、FBG高于非GDM孕妇,TC、HDL-C、LDL-C低于非GDM孕妇,且GDM及孕晚期血脂、血糖是孕妇娩出巨大儿的影响因素。在孕期应加强孕妇血脂、血糖监测,特别是TG和FBG,加强整个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以减少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水平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探讨巨大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自全国抽取了5个省份中的5个城市为研究现场,每个城市抽取一个或几个社区为城市人群,一个乡镇或自然村为农村人群。调查对象是自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婴幼儿,有效人数为16 880。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婴幼儿一般状况、父母一般情况、母亲孕产期健康状况、母亲流/引产情况等,用卡方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为2.88%,巨大儿发生率为10.31%。男孩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女孩(P〈0.01),城市巨大儿发生率高于农村(P〈0.01),5个地区的巨大儿发生率不同(P〈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婴儿性别、出生地区、母亲生育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孕期疾病史、胎儿产期、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有关(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婴、城市出生、母亲生育年龄≥30岁、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流产史和引产史与巨大儿发生无关(P〉0.05)。结论我国巨大儿发生率偏高,男性胎儿、城市人口、母亲生育年龄过大、母亲文化程度高、胎儿过期产会增加巨大儿发生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湖分院近五年巨大儿的影响因素,为控制巨大儿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从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湖分院分娩的出生体重≥4000 g的活产新生儿306例为巨大儿组,出生体重2500~3999 g的活产新生儿306例为正常体重新生儿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①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孕妇年龄及孕周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P<0.01).②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妇年龄、孕周、孕期体重增加、孕妇分娩次数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胎儿性别为女性是巨大儿的保护因素.结论:孕前BMI与巨大儿的发生有关.孕期体重增加、孕妇年龄、孕妇分娩次数、孕周是巨大儿发生的危险因素等的增加值的逐渐变大,巨大儿发生的危险性是逐渐增加,胎儿性别女性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膳食情况与巨大胎儿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回忆法对120例孕周>34周的孕妇在产前检查时询问前一天膳食情况,调查膳食中热量、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素的摄入量。随访孕妇至分娩,其中24例分娩巨大儿,96例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晚期膳食情况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的膳食结构较合理,三大生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与RDA基本一致,摄入蛋白质中有1/3以上优质蛋白。但巨大儿组孕妇能量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RDA(P<0.05),对照组能量摄入量显著低于RDA(P<0.05)。两组孕妇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锌的摄入量均显著低于RDA(P<0.05),且巨大儿组孕妇孕期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限制主食量,增加副食量,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有利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膳食情况与巨大胎儿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回忆法对120例孕周〉34周的孕妇在产前检查时询问前一天膳食情况,调查膳食中热量、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素的摄入量。随访孕妇至分娩,其中24例分娩巨大儿,96例分娩正常体重新生儿,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晚期膳食情况及体重增加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的膳食结构较合理,三大生热营养素的供能比例与RDA基本一致,摄入蛋白质中有1/3以上优质蛋白。但巨大儿组孕妇能量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及RDA(P〈0.05),对照组能量摄入量显著低于RDA(P〈0.05)。两组孕妇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锌的摄入量均显著低于RDA(P〈0.05),且巨大儿组孕妇孕期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限制主食量,增加副食量,尤其是动物性食品有利于预防巨大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王洁  杜娟 《医学综述》2014,(10):1817-1820
巨大儿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除遗传及环境因素外,其与孕产次、分娩孕周、孕期体质量指数增幅、糖代谢、脂代谢等因素也有密切联系。国内外许多研究证实,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与儿童期及成年期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巨大儿在长大后更容易成为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多种疾病的易患人群。因此,做好巨大儿的产前诊断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其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测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分娩方式选择,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在该院分娩的巨大儿274例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274例正常体重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孕妇在孕周、孕产次、产前体重指数、剖宫产率等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分娩并发症亦有显著差异。结论做好巨大儿的预防,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减少巨大儿的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人群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 高尿酸血症(HUA)和高血压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常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并存,加速心血管病的进程。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HUA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访北京市某体检中心2012—2016年3 930例高血压患者1~4年,分析其HUA的发病水平,比较非HUA组与HUA组人口统计、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HUA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血压人群HUA的发病率为23.31%(916/3 930),男性高于女性〔24.76%(742/2 997)比18.65%(174/933),χ2=14.853,P<0.001)〕。<45、45~<60、60~<75、≥75岁年龄组HUA的发病率分别为25.67%(295/1 149)、21.76%(363/1 668)、21.44%(149/695)、26.08%(109/418)。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HUA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495)。HUA组男性占比、白细胞计数、γ-谷氨酰转移酶、肌酐、三酰甘油、尿酸、体质指数、腰臀比高于非HU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低于非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高血压人群进展为HUA的因素有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是否肥胖(P<0.05);男性HUA发病的影响因素有血红蛋白、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是否肥胖(P<0.05);女性HUA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总胆固醇、是否肥胖(P<0.05)。结论 高血压人群HUA的发病水平随年龄增加未呈现增高趋势。影响高血压人群进展为HUA的因素包括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及是否肥胖;男性和女性的HUA发病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根据巨大儿的定义及在ICD-10中编码选择原则,通过结合临床实际病例展开论述,分析巨大儿相关疾病编码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案.产科巨大儿编码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产前已诊断或未诊断为巨大儿的,通过自然分娩证实的应编码到O36.6;第二种是产前已诊断为巨大胎儿并作为手术指征进行剖宫产分娩的应编码到O33.5;第三种是由于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