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亚低温条件下,向颅脑创伤(TBI)大鼠颅内移植温度敏感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sSV40LTag-BMSCs)对受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每组18只.使用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tsSV40LTag-BMSCs.使用液压冲击脑损伤仪制备大鼠TBI模型,将对照组大鼠进行常规处理,对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进行亚低温治疗;采用立体定向引导,向亚低温移植组大鼠颅内进行多点移植标记后的tsSV40LTag-BMSCs;分别于伤后第1、7、14、21、28天,对实验组大鼠进行神经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①制备TBI模型后,各实验组大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7,P=0.788);TBI后第1天进行评分,3组大鼠神经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35,P〉0.05).②在TBI后第7、14、21、28天,亚低温组、亚低温移植组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亚低温移植组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高于亚低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大鼠的神经运动功能评分均随损伤后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亚低温条件下,移植tsSV40LTag-BMSCs治疗TBI大鼠,能够明显改善大鼠脑创伤所致的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大鼠模型时间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时间窗。方法分离、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经Nestin免疫荧光鉴定,Brdu标记;25只SD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5组(1、2、3、4d移植组、模型组),分别在造模后第1、2、3、4d移植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于脑出血大鼠的患侧侧腔室下区(SVZ),模型组不移植,测试大鼠运动功能,14d时处死,取全脑固定、冰冻切片、Brdu免疫荧光染色,Brdu阳性细胞计数。结果各移植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改善,2d移植组明显优于其他组(P〈0.01);2d移植组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能有效改善脑出血动物运动功能;脑出血后2d可能是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中自由基水平影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8只健康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针灸组、正常组、模型组。采用光化学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动物模型。术后3h、24h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同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模型组脑缺血后3h时MDA含量明显增高;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24hMDA含量相对降低(P〈0.05),24hSOD的活性明显增高(P〈0.05)。神经行为学障碍量化评定显示电针治疗后24h针灸组的神经缺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其程度与脑组织MDA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的针灸对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相应的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示踪观察脑缺血大鼠脑室内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和迁移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只雄性SD大鼠制做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标记组和未标记组,每组8只,分别于脑梗死对侧侧脑室内立体定向移植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标记和未经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细胞后,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MRI连续成像观察,之后进行大鼠脑组织冷冻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标记组移植后即刻的MRI即可观察到大鼠侧脑室内的移植标记细胞,移植后7天脑梗死皮质下即可见到低信号影,各对应时间点组织切片的普鲁士蓝染色与MRI结果相符。结论MRI能够在活体内连续无创的示踪观察大鼠侧脑室移植的标记神经干细胞的迁移及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早期强化运动训练与电针治疗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5只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MCAO)模型组(20只)、电针组(20只)、强化运动训练组(20只)。用线栓法建立右侧MCAO模型,电针组选取人中、百会穴给予电针刺激。强化运动训练组采用跑笼运动试验,观察4组大鼠的运动功能。选取24h、3d、7d、14d4个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区皮层GAP-43及Neuroca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采用神经症状评分评价造模情况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TTC(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染色观察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的大小。结果: 2周后,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并高于假手术组(P<0.05);强化运动训练组及电针组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电针组与运动训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强化运动训练或电针刺激能够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上调脑缺血区GAP-43表达与下调Neurocan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脑损伤区中枢神经修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脑内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运动神经功能改善作用以及移植细胞分化后形态学改变。方法通过大鼠尾状核注射胶原酶IV制作脑出血模型大鼠,分离培养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对脑出血大鼠移植前后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并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检测移植神经干细胞脑内分化后形态学改变情况。结果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脑出血大鼠后可见其在脑内存活,主要分布于血肿腔周边,免疫荧光检测显示移植细胞能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从移植术后第21天到第28天,神经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显著好于培养液移植组和单纯脑出血组,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能促进偏瘫肢体功能恢复;胚胎神经干细胞脑出血大鼠脑内移植后能存活并进一步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抑制整合素-黏着斑激酶(FAK)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动物模型神经干细胞(NSC)移植后NSC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12只健康SD大鼠作为对照组,另将线栓法成功构建脑缺血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NSC移植组和西仑吉肽组,每组12只。后2组大鼠注射10μl NSC溶液(细胞浓度为1×106个/L),西仑吉肽组还腹腔注射整合素抑制剂西仑吉肽100μg/kg。水迷宫实验分析大鼠神经功能,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和FAK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SC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升高,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降低(P<0.05);NSC移植组逃避潜伏期显著低于脑缺血组[(34.02±4.02)s vs(48.79±4.94)s,P<0.05],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脑缺血组[(4.86±0.54)次vs(2.74±0.42)次,P<0.05];西仑吉肽组逃避潜伏期显著高于NSC移植组,而穿越平台次数显著低于NSC移植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脑缺血组大鼠整合素、FAK蛋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自体干细胞及大鼠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评价干细胞移植对血管再狭窄的作用;探讨G-CSF与Thy1.1干细胞移植是否具有协同作用?G-CSF是否可以促进Thy1.1干细胞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12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即G-CSF组:于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前7 d,开始皮下注射G-CSF 30 μg/(kg·d),连续注射7 d后进行球囊损伤;干细胞移植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即刻,将约5×106 Thy1.1干细胞(来自4~6周SD大鼠)注入至损伤血管局部;联合移植组:按上述G-CSF组和干细胞移植物的要求,分别注射(入)G-CSF和Thy1.1干细胞;对照组:于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局部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于术后即刻、3 d、7 d、14 d、28 d,取损伤血管段,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其病理变化,观察细胞的增殖。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查移植细胞的定植、分化情况;并通过RT-PCR方法分析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结果: G-CSF组及干细胞移植组内膜增生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eN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联合移植组内膜增生的程度低于其他组(P<0.05,P<0.01),eNOS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P<0.01)。结论: G-CSF动员自体干细胞及Thy1.1干细胞局部移植可促进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内皮化的进程,抑制内膜增生过程,对球囊损伤具有修复作用,可预防血管成形术后的再狭窄。G-CSF与Thy1.1干细胞移植具有协同作用,G-CSF可促进Thy1.1干细胞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大鼠脑缺血6h开始用药组(A组),脑缺血12h开始用药组(B组),正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C组)及假手术对照组(D组),每组30例。每组大鼠在脑缺血6h再灌注12h、24h、48h、72h及7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住杂交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VEGF的表达。结果脑缺血6h时,各组间神经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发现,A组、B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C组;在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结果为,A组大鼠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脑心通促进了VEGF的表达,其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S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FSP高、低剂量组各10只,后三组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1.5h后再灌注24h。再灌注后0和12h,FSP高、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剂量为50、25mg/kg的FSP,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再灌注后24h,各组均行神经行为评分,采用红四氮唑染色法计算相对脑梗死体积,采用生物化学法测量患侧脑组织NO水平。结果再灌注24h后假手术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NO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且FSP高、低剂量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FS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性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机制为下调脑组织NO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出血后神经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从14d胚龄的大鼠胚胎脑组织中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通过荧光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其特性.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分别于3d和7 d时将未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注入血同侧的尾状核内.分别记录模型制作后2 h和移植后2 h、4周的大鼠运动功能.移植4周后处死大鼠,观察移植后干细胞在体内生长情况.结果实验中分离、培养的神经干细胞体外能够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出血后7 d干细胞移植组的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显著好于3 d组和对照组.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脑出血动物的运动功能,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方法,值得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鼠孕早期感染刚地弓形虫对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12只SD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6只。感染组孕鼠于妊娠第1天(E1天)腹腔注射弓形虫RH株速殖子1×105/只,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E5天尾静脉取血,吉氏染色查找虫体。分别于E9、E10和E11天处死孕鼠,每组每次2只,逆转录PCR(RT-PCR)检测羊水中弓形虫B1基因,确认胚胎鼠是否感染弓形虫。体外原代培养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2组细胞增殖水平。分化培养神经干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巢蛋白(nest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计算对照组和感染组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百分率。取E9、E10和E11天的2组胚胎鼠神经组织作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胚胎不同发育时期神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血涂片和RT-PCR结果证实,感染组孕鼠和胚胎鼠均感染弓形虫。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镜下见细胞形态符合神经干细胞特点,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蛋白染色呈阳性。MTT结果显示,感染组细胞传代后增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传代后第3和第4天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2和GFAP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感染组神经元分化百分率分别为15.15%(55/363)和8.73%(31/355),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感染组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百分率分别为53.35%(199/374)和67.48%(249/36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9、E10和E11天2组胚胎神经组织均检测到NCAM蛋白表达,荧光随时间逐渐增强,对照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感染组(P<0.01)。结论大鼠孕早期感染刚地弓形虫可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到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内的存活、迁移和分化.方法 将HoechsT_33258标记的NSCs植入AD模型大鼠海马,移植2、4和6 w后,行Y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合HoechsT_33258标记和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析NSCs在AD大鼠海马中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结果 移植的NSCs在宿主脑内能够存活至少6 w,沿海马回向两侧迁移,NSCs移植2 w后,免疫荧光检测无明显神经丝蛋白-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谷氨酸(Glu)、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阳性反应,而移植后4、6 w,则可见免疫阳性反应细胞.Y迷宫测试结果显示移植NSCs 2、4、6 w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得到恢复,与AD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分离培养的NSCs在AD模型大鼠海马内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胆碱能、谷氨酸能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至第7天的NSCs分组如下,对照组:正常培养的NSCs;损伤组:NSCs+A1β-40;BDNF保护组:NSCs+A1β-40+BDNF;BDNF预保护组:NSCs+BDNF预培养48 h后+A1β-40。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培养物微管相关蛋白(MAP-2)。透射电镜观察上述各组NSCs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DNF保护组和BDNF预保护组LDH、NO、NOS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MAP-2、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BDNF保护组NSCs分化为神经元倾向优于损伤组;超微结构观察,BDNF保护组细胞发生凋亡情况少于损伤组,且BDNF预保护组细胞生长优于BDNF保护组。结论BDNF能拮抗Aβ1-40对NSCs的细胞毒作用;预先加入BDNF与NSCs共培养,其保护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N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行为学及不同脑区细胞色素C(Cyt-C)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切断Wistar大鼠海马穹隆伞制备AD模型大鼠;培养胎鼠的NSCs,并把该细胞移植入AD模型大鼠脑内;等量生理盐水注射设为对照组。1个月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实验鼠学习记忆能力;5 d后处死实验鼠,用Western bolt检测不同脑区Cyt-C的表达。结果NSCs移植后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海马与额叶的Cyt-C表达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各实验组海马内的Cyt-C表达均高于额叶。结论NSCs移植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AD模型大鼠脑内的Cyt-C含量,NSCs移植可以改善AD模型大鼠的痴呆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胎鼠神经干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的GFAP与S-100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切断Wistar大鼠海马穹窿伞制备AD模型大鼠。我们将大鼠随机分为神经干细胞移植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组。培养胎鼠的神经干细胞,将其移植入AD模型大鼠脑内,并用等量生理盐水脑内注射对比观察。1个月后处死大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检测鼠海马区的GFAP与S-100β的表达。结果神经干细胞显示巢蛋白阳性。各组实验鼠海马区有GFAP的阳性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其他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对各组大鼠在海马区均可见棕褐色的S-100β阳性细胞存在,部分细胞呈细胞质性染色阳性。生理盐水对照组AD模型大鼠的海马区切片上可见大量阳性细胞染色,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AD模型大鼠脑内神经元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健脾、补肾三法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定位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形成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MSC移植组、活血组、健脾组、补肾组,第2天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MSC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雌性大鼠体内。疗程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以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作为标志,以确定MSC的肠道定植情况。[结果]经PCR扩增后,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结肠组织雄性性别特异性基因区段sry,MSC移植组阳性率为20%,活血组为35%,健脾组为25%,补肾组为25%。[结论]活血法代表方药桃红四物汤较明显促进MSC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选择NSCs培养载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孕16d胎鼠的大脑皮质作为细胞来源,建立胚胎NSCs的体外培养体系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接种于改良型生物硅胶膜上、对照组接种于普通培养皿中。普通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发育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NSCs及诱导分化细胞进行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MTr)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培养2d后,显微镜下两组均可见神经细胞球生成,贴壁良好,细胞球边缘有突起呈辐射状向外发出,神经球NSCs特异标志物神经巢蛋白均呈阳性;培养7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贴壁分化的神经元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5.14%±1.98%、24.67%±2.0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48%±2.07%.60.87%±1.08%,组间比较,P均〉0.05;两组生长曲线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型生物硅胶膜对NSCs的生长、增殖及诱导分化无明显影响,但能促进细胞之间突起的增长,可作为培养载体用于研究力学因素对NSCs增殖、诱导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移植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动态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24只健康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对照组、缺血移植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24 h后各组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最后一次注射后2 h处死。通过神经缺损评分观察移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细胞凋亡检测脑组织BrdU阳性及凋亡细胞。结果脑梗死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海马齿状回区及梗死灶边缘BrdU阳性细胞迅速增多(P<0.05)。移植BMSCs后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随移植时间的延长,增加更趋明显。同时,BMSCs移植后大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康复,缺血边缘区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伴梗死体积缩小。结论BMSCs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迁移,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