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艳 《吉林医学》2008,29(19):1693-1694
肿瘤形成过程中包含两大机制,一个遗传学机制,即通过DNA核苷酸序列改变而形成突变,这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已经得到证实;另外就是拟遗传学或表遗传学(epigenetics)机制,即DNA突变时核苷酸序列不变,通过碱基修饰的改变导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这在肿瘤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两种机制相互交叉存在,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在拟遗传学中,一个重要机制就是DNA甲基化。DNA甲基化就是在DNA复制后,  相似文献   

2.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肿瘤放射抗拒是限制放疗疗效、肿瘤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在DNA受损的情况下,细胞内DNA损伤应答随之被激活。研究发现DNA损伤应答不仅影响肿瘤发生,还与肿瘤放射治疗敏感性密切相关,这使其成为肿瘤临床治疗极具前景的靶点。一些针对DNA损伤应答的小分子抑制剂的临床一期实验也正在进行中。本文将对DNA损伤应答在肿瘤中的作用以及DNA损伤应答关键基因和重要路径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在肿瘤放射增敏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DNA修复系统是人体抵御内外环境因素造成DNA损伤的重要系统,当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升高,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导致肿瘤发生[1-2]。因此,DNA 修复与肿瘤发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参与DNA修复的基因主要分为核苷酸切除修复(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基因、碱基切除修复( base excision repair)基因、错配修复基因、双链断裂修复基因等。着色性干皮病基因A( XPA)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损伤DNA,在NER通路中, XPA 与 RPA、XPC、转录因子ⅡH ( TFⅡH )、ERCC1-XPF复合体以及DNA聚合酶一起共同作用,完成损伤DNA的修复[3]。研究资料表明,DNA修复基因的多态性是决定肿瘤易感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XPA多态性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虽然目前国内外有关XPA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发病风险展开了关联研究,但是未能得到一致性的研究结果,在不同类型的肿瘤中其多态性与肿瘤的相关性也不同,考虑到XPA在DNA修复途径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XP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Geminin通过与Cdt1的相互作用抑制DNA的重复复制,保证在一个细胞周期内DNA仅被复制一次。Geminin在肿瘤细胞系及肿瘤组织中高水平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学的许多指标相关,可指示的肿瘤的预后。但当降低Geminin的表达水平时,在肿瘤细胞系出现了DNA的重复复制,细胞增殖停止,而正常细胞系的DNA复制则不受影响,细胞正常增殖。因此,以Geminin为治疗靶点能够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不影响正常细胞,其有望成为一个理想的肿瘤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人类肿瘤的形成与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突变有重要关系,许多恶性肿瘤中存在mtDNA突变.mtDNA突变可以损伤氧化磷酸化的功能,增加活性氧的产生,这些又能反过来加速DNA的突变,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特定的mtDNA突变可以使肿瘤细胞获得适应新微环境和处理氧化胁迫的能力,从而利于肿瘤细胞转移.mtDNA的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相关,其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治疗恶性肿瘤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DNA甲基化造成的基因异常对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DNA的甲基化的检测方法有酶切法、限制性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甲基化特异性PCR、亚硫酸盐测序、亚硫酸盐PCR-SSCP、MethyLight等。DNA甲基化在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治疗以及预测肿瘤转移复发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是一种现代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它能快速、大量、准确地分析许多肿瘤参数。肿瘤细胞DNA含量即细胞倍性的分析,正是这一系列肿瘤研究中重要的部分。现有研究资料表明,DNA非整倍体肿瘤较同期DNA含量正常(二倍体)肿瘤更易发生浸润和复发。因此,DNA含量的分析是研究肿瘤产生、发展、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目前,流式细胞仪只能对单细胞悬液进行检查,常采用新鲜肿瘤组织制备悬液,故在许多研究中受到限制。近年来,采用流式细胞术脱石蜡技术,为肿瘤回顾性研究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8.
在肿瘤发生中,DNA异常甲基化表现为遗传和表遗传两种效应。遗传效应通过甲基化胞嘧啶的自发性脱氨和增加外来致癌物的亲和力等方式起作用,引起基因突变频率增加。而通过DNA CpG岛的甲基化使某些重要基因失去功能是肿瘤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周颉  傅建民 《广西医学》2009,31(7):1013-1015
DNA损伤修复对于肿瘤形成和化疗耐药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NER)是DNA损伤修复机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人类细胞中,化学药物以及紫外线造成DNA损伤形成的DNA加合物,主要通过NEB途径来修复,从而维护基因组的完整性。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是DNA修复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基因,在NER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1]。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22例卵巢上次性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DNA含量测定,每例测2~5个标本,以了解原发肿瘤不同区域、原发癌与转移病灶DNA含量是否一致。结果原发肿瘤内不同区域其DNA指数(DNA index,DI)相同,原发癌与转移灶的DNA指数在14例病人中有13例相同,7例双侧卵巢肿瘤中5例两侧DI不同。本文认为卵巢肿瘤细胞的DNA含量是一个稳定的指标,同一病人肿瘤不同部位DI变异(DNA异质性)可能与肿瘤的多中心发生有关,对每例病人应多点取材测定。  相似文献   

11.
郭严  王斌  王军  陈东风 《医学综述》2015,(6):1013-1015
DNA的胞嘧啶5-甲基化是一个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这种修饰在哺乳动物的发育、老化以及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TET蛋白家族可催化5-甲基胞嘧啶(5mc)羟基化的酶活性,从而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TET蛋白的这种催化作用可将DNA同一位点上的C、5mc、5hmc保持动态平衡。TET家族蛋白和5hmc与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尤其是与肿瘤疾病的关系使人们对肿瘤的发生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DNA甲基化与卵巢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DNA甲基化是目前肿瘤领域研究中研究最多的表现遗传学机制之一.特殊基因的DNA异常甲基化对于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肿瘤耐药性都有重要影响.随着DNA甲基化检测水平的提高,DNA甲基化的检测可望成为卵巢肿瘤早期诊断、病情进展、患病风险评估及预后评估的重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DNA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在基因表达、基因组稳定性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标志物检测具有简单、经济和组织特异性的特征,可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监测等,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DNA甲基化特征、作用机制、检测方法以及在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等的临床应用最新进展进行评述,以提高DNA甲基化检测在妇科肿瘤精准诊断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前人关于线粒体遗传性疾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近年来,有关线粒体DNA突变与肿瘤发生关系的研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前者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标记物。除了对常规的单碱基突变(单核苷酸多态性)和大片段缺失或重排进行检测外,细胞器内线粒体DNA数量的变化作为突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则往往为研究者所忽略。本文对影响线粒体基因组复制及拷贝数变化的因素和对线粒体DNA拷贝数变化在肿瘤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是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修复的关键酶。研究表明,妇科肿瘤,如宫颈癌、卵巢癌中普遍存在DNA-PK表达的变化,提示该酶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放射敏感性和预后有重要关系。近年来,关于DNA-PK的结构与功能、在肿瘤细胞株中的活性、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日益深入,以DNA-PK为靶点的DNA修复抑制剂作为肿瘤放化疗增敏药已陆续研发并进入临床前试验,有望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对肿瘤与细胞周期深入研究,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肿瘤是一类细胞周期疾病和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在肿瘤的侵袭、转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周期中最主要的调控点在G1~S转折和G2~M转折的DNA损伤关卡:①G1~S期关卡监控DNA是否损伤;②G2~M处的关卡监控DNA是否损伤及DNA是否正确、完全的复制,其分别控制DNA复制和细胞的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17.
抗肿瘤DNA疫苗是一种全新的肿瘤疫苗,在肿瘤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抗肿瘤DNA疫苗的构建,影响其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安全性等问题做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文玉 《医学综述》2011,17(17):2602-2604
DNA甲基化是肿瘤常见的表观遗传学改变,是一种在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常见的复制后修饰,参与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同时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DNA甲基化成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一些甲基化事件可望成为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重要分子靶标,因此对结直肠癌DNA甲基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结直肠癌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结直肠癌中的DNA甲基化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基因调控方式,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改变引起细胞中C→T突变、癌基因的低甲基化、抑癌基因的高甲基化、错配修复基因异常以及诱导染色体不稳定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利用肿瘤发生中DNA甲基化特征可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肿瘤的形成受遗传学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影响,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正常的修饰方式,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其异常在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DNA甲基化是遗传外修饰的重要的调控方式,也是脊椎动物DNA唯一的自然修饰方式。DNA甲基化后核苷酸顺序未变,而基因表达受到影响。这种修饰反应通常发生在CDG二核苷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