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吴小燕  陈永峰 《现代保健》2011,(17):195-196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T2DM的发生是多源性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研究证实,胰岛β细胞功能上的改变在发病初期起关键作用,由凋亡所致的β细胞数量减少及胰岛功能受损在整个病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雷婷  高燕  贾岢卿  程晓  朱琳  闻颖 《卫生研究》2020,(4):560-563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与胰岛β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联合小剂量(40 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250 mg/kg姜黄素组、10 mg/kg吡格列酮组和250 mg/kg姜黄素联合10 mg/kg吡格列酮组,经口干预连续10周。检测大鼠24 h饮水量、尿量以及口服葡萄糖耐量,原位末端核苷酸标记法检测胰岛β细胞凋亡。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饮水量和尿量明显增加,葡萄糖耐量降低(P<0.05),胰岛β细胞凋亡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血糖、饮水量和尿量减少,葡萄糖耐量增加(P<0.05),胰岛β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姜黄素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缓解多饮多尿症状并且增加葡萄糖耐量,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胰岛β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是2型糖尿病重要的发病因素,由B细胞凋亡导致的胰岛细胞功能受损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1].有研究显示,噻唑烷二酮类(TZDs)药物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同时,还有效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2],体外实验显示,TZDs药物能够抑制高血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3].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发生的两个关键环节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近年来,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出了“脂毒性”(lipotoxici ty)的概念。脂毒性是指增高的游离脂肪酸(FFAs)浓度或增高的细胞内脂含量在致糖尿病形成中的作用,其作用范围很广,包括全身多个系统和脏器,但主要作用部位为肝脏、肌肉和胰腺[1 ] 。大量研究表明,在高脂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1 β细胞凋亡增加Unger等[2 ] 在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DF)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胰岛细胞凋亡与胰腺组织多种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Wistar大鼠16只,诱发糖尿病模型,分为2组.正常组和糖尿病组大鼠各8只,各组凋亡检测为6只.统计分析各组大鼠血糖、C反应蛋白、多种细胞因子、以及胰腺组织多种细胞因子mRNA定量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分离胰岛细胞,进一步做细胞凋亡的半定量分析.Person 相关性分析胰岛细胞凋亡与细胞因子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组胰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和mRNA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的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52±9.95)% vs (8.45±2.01)%,P<0.05].糖尿病组胰腺组织TNF-α蛋白表达和mRNA含量与胰岛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45,P=0.02;r=0.44,P=0.00).结论 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胰腺组织TNF-α可能直接作用于胰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赵超  刘昕  崔进  罗超  杨善智  杨瑞  张帆  王国栋 《现代保健》2013,(24):148-150
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本文阐述了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促进葡萄糖依赖性的胰岛素分泌,促进β细胞分化、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及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组异质性代谢疾病,现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胰岛β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降低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发生的功效。另外.对免疫病理损伤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大豆异黄酮也具有一定的功效。国内外对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有关报道很多。但对天然食物中具有抗氧化功能的微量营养素大豆异黄酮对胰腺β细胞凋亡的影响的报道却很少见,本文就这一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1979年WHO明确规定妊娠期糖尿病(GDM)为糖尿病的一种独特类型,其发病机制推测可能与Ⅱ型糖尿病有类似之处,由多种因素作用引起,如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分泌降低是机制的重要环节.其中遗传、胰岛素信号系统障碍、胎盘激素、脂肪细胞因子、炎症反应因子、浆细胞膜糖蛋白(PC-1)等参与IR机制,而IR增强、胰岛β细胞储备低、胰岛淀粉样多肽的促凋亡等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降低.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共同作用而引发的代谢性疾病。目前,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通常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则是糖尿病发生的直接原因之一。转录因子CNC-bZIP蛋白Nrf1(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1)在抗氧化、组织发育、蛋白酶体稳态、线粒体呼吸、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和细胞分化等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但Nrf1在胰岛β细胞中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尚无文献报道。中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皮静波教授课题组与美国和日本相关专家合作,利用Nrf1基因稳定沉默MIN6细胞和β细胞特异性Nrf1敲除小鼠模型,证实了Nrf1在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中发挥关键调节作用。研究发现,Nrf1在胰岛β细胞中的缺失导致糖尿病早期症状,即β细胞糖代谢紊乱,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继发严重的高胰岛素血症和葡萄糖不耐受。进一步机制研究发现,Nrf1缺失导致胰岛β细胞内高亲和力的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K1)和低亲和力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CK)表达失衡,进而出现糖代谢途径改变,即葡萄糖摄取增强和有氧糖酵解升高。本研究首次报道了Nrf1在胰岛β细胞糖代谢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中的关键调节作用,提示Nrf1可能是一个有价值的糖尿病预防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17β-E2)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凋亡及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SiO2组,SiO2+不同剂量17β-E2组(10-8、10-7、10-6 mol/L),于作用24、48、72h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O2处理组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而SiO2+17β-E2处理组各时点随着17β-E2剂量增大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随处理时间延长,各剂量17β-E2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各处理组Ⅰ型胶原表达有明显差异,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iO2组Ⅰ型胶原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而17β-E2处理组Ⅰ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低于SiO2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7β-E2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Ⅰ型胶原表达,进而抑制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T2DM)最主要的病因,对西方患者而言,胰岛素抵抗被视为糖尿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亚洲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可能显现得更为明显,β细胞功能的逐渐衰退贯穿于2型糖尿病整个病程中.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学会(UKPDS)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一旦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其β细胞功能就已明显受损达50%左右,且从此无论开始饮食控制还是药物治疗,β细胞功能均会呈现进行性减退.因此,在临床中2型糖尿病患者除控制血糖外,如何减缓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或衰竭、改善β细胞功能、维持甚至促进其功能恢复已经成为2型糖尿病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目前人们发现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而且在改善β细胞功能方面有着令人瞩目的效果.GLP-1的出现将会为2型糖尿病传统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葡萄糖必须依靠胰岛素才能被人体利用。胰岛素是由胰腺内呈小岛样分布的细胞团块中一种称为β-细胞所分泌的,如果β-细胞不能生产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作用不能正常发挥(医学上称为胰岛素不敏感),葡萄糖就会在血液中积聚,糖尿病就发生了。糖尿病对人体危害严重,长期高血糖可使心、肾、神经、眼等体内多种重要器官受到损害,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并发症。饮食管理、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呢?首先,Ⅰ型糖尿病必须采用胰岛…  相似文献   

13.
免疫调节疗法干预Ⅰ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Ⅰ型糖尿病(IDDM)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凶险。多出现严重代谢紊乱,并发症难以控制,一旦患病终生应用胰岛素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的飞速发展,使用免疫调节疗法防治Ⅰ型糖尿病的研究日趋成熟。本文就几种常用的免疫调节疗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细胞分泌受损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发病机制,IR早在糖耐量受损阶段即已存在.然而只有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没有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下降是不会发生糖尿病的.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提示在糖尿病诊断前的10~15年,胰岛β细胞功能已开始逐渐下降,也有报道认为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甚至先于IR出现.现主要就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肥胖患者的一相胰岛素分泌变化作一综述,旨在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检测菊芋菊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给链脲佐菌素诱导Ⅰ型糖尿病大鼠饮水中添加1%、2%和3%的菊芋菊糖28 d,监测试验期间大鼠体重和血糖变化,观测试验期满血清胰岛素、胰岛形态、β细胞数量和胰岛素表达情况。结果 给予菊芋菊糖治疗后,Ⅰ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较自然恢复组均有所增加(P<0.05);血糖呈现下降趋势,且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萎缩有所改善,β细胞数量、胰岛素表达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均较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菊芋菊糖可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其机制可能是防止胰岛β细胞破坏,增加胰岛素表达,试验结果表明菊芋菊糖对Ⅰ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状况。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98例,采用C肽改良HOMA公式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结果 (1)在A、B两组随机选择的患者中,初发糖尿病患者FPG较非初发患者的水平略高,初发与非初发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水平大体相当,但初发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较非初发患者严重。(2)但按照FPG分组后,我们发现,在A组与B1组FPG水平相当,而均高于B2组的情况下,三组β细胞功能:B2AB1;而胰岛素抵抗程度A≈B1B2。(3)相同血糖情况下,不同家族史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无差异。结论 2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不同血糖状况对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家族史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情况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西宁(低海拔)、木里(高海拔)地区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学特点,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STZ糖尿病大鼠胰岛形态学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西宁、木里正常组;西宁、木里造模组。造模组大鼠空腹12h后腹腔注射STZ,以随机血糖≥16.7mmol/L为造模成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细胞凋亡检测分析胰岛面积、胰岛D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平均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和胰岛细胞凋亡率。[结果]木里糖尿病组血糖水平低于西宁糖尿病组;糖尿病大鼠胰岛数量减少、萎缩、形状不规则,胰岛细胞变性,胰岛内β细胞分布稀少,胰岛染色颗粒较少,着色浅,凋亡细胞较正常组多;木里糖尿病组在β细胞面积、β细胞面积/胰岛面积和IOD上显著高于西宁糖尿病组。[结论]高海拔STZ糖尿病大鼠血糖较低;胰岛β细胞受损较轻;高原缺氧环境可能对STZ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补充对糖尿病模型(ZDF)大鼠胰岛铁过载和β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5~6w Zucker瘦型(ZL)大鼠为对照组(ZL+VD.Def),ZDF大鼠按照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VD缺乏(ZDF+VD.Def)及模型VD补充(ZDF+VD,8μg/kg·bw)2组,喂养7w。应用HE染色、胰岛素免疫组化、TUNEL荧光观察胰岛损伤、β细胞数量及凋亡情况,用增强普鲁士蓝、蛋白质免疫印迹观察胰腺铁沉积及caspase3和铁代谢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ZL+VD.Def组相比,ZDF+VD.Def组胰岛损伤严重,β细胞数量减少,凋亡增加,胰腺c-caspase3蛋白水平增加(P0.01);与ZDF+VD.Def组相比,ZDF+VD组胰岛损伤减轻,β细胞数量增加,凋亡减少,胰腺c-caspase3蛋白水平降低(P0.01);与ZL+VD.Def组比较,ZDF+VD.Def组胰岛存在明显铁沉积,胰腺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ight chain,FTL)、铁蛋白重链(ferritin heavy chain,FTH)、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ivalent metal ion transporter 1,DMT1)、锌铁调控转运蛋白14(zrt/IRT-like protein 14,ZIP14)蛋白水平分别增加至23(P0.001)、3.7(P0.01)、2.1(P0.01)、4.2(P0.001)倍,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蛋白水平降低38%(P0.05),转铁蛋白受体2(transferrin receptor 2,TfR2)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与ZDF+VD.Def组比较,ZDF+VD组胰岛铁沉积明显减轻,胰腺FTL、FTH、DMT1、ZIP14蛋白水平分别降低76%(P0.01)、54%(P0.05)、62%(P0.001)、71%(P0.001),TfR1和TfR2蛋白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 VD可能通过调节铁代谢相关蛋白,缓解ZDF大鼠胰岛铁过载,减少β细胞凋亡。[营养学报,2019,41(6):587-592]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T2DM)发病过程常伴随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的改变,这些细胞因子能抑制胰岛素分泌、诱导β细胞凋亡及引起外周胰岛素抵抗,与T2DM的发生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0(IL-10)作为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细胞因子,能够抑制IL-1β、IL-6、IFN-γ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合成以及作用的发挥,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在T2D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T2DM发生风险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宋林英  刘雅君  祁锡玉  吴萍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851-1852
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为细胞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对1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研究显示,在具有该病遗传易感性的遗传背景下,环境中的触发因素使得胰岛细胞中的某些成分成为淋巴细胞攻击的对象而发生了胰岛炎,并使胰岛β-细胞逐渐被破坏、胰岛β-细胞数目的逐渐减少,导致糖耐量异常发生,并进而发展为糖尿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