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清热化瘀组3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观察大鼠缺血损伤后缺血半暗带区的细胞增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2 d、4 d、7 d、14 d、21 d五个时间点巢蛋白(Nestin)及5-溴脱氧尿苷(BrdU)免疫活性的变化.结果 清热化瘀组大鼠在第2天、第4天、第7天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缺血半暗带Nestin和BrdU阳性表达分别于再灌注7 d和14 d达高峰(P<0.05),以后表达逐渐减弱;清热化瘀组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4天、第7天、第14天大鼠的Nestin阳性细胞表达(P<0.05);并可以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大鼠缺血半暗带的BrdU阳性细胞表达(P<0.05).结论 脑缺血损伤可激活神经干细胞,促使其增殖和表达.清热化瘀方可以促进MCAO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较小扫描范围的CT灌注成像检查对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接治的22例连续脑卒中患者,均在发病1~24 h行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检查。应用Z轴80 mm范围灌注参数,得出脑梗死核心区、半暗带的体积。计算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根据Z轴长度80 mm的CT灌注结果的治疗方案为基线,将较小覆盖范围获得的结果制定的治疗方案,计算较小范围灌注评价治疗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比值>0.2时,较小覆盖范围应用40 mm范围的CT灌注检查,可以准确评价梗死核心区与半暗带。结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卒中患者,当半暗带/(半暗带+梗死核心区)>0.2时,40 mm的Z轴覆盖范围CT灌注成像能够对病灶的范围与性质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分析血肿部位、体积、大小、手术死亡相关因素及其术后疗效等。方法应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置管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注入尿激酶。结果术后1月内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25.2%和29.8%,死亡率9.3%,2.44例随访2个月至7年,良好率及轻残率分别为39.3%和27.9%,死亡率12.3%。结论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能使本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死残率显著下降。认为立体定向技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3-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梗死体积、脑缺血半暗带半胱天冬酶一3(caspase-3)活性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3-NPA 3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采用TTC染色、TuNEL法、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测定法,观察3-NPA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结果 缺血2h再灌注24h,3-NPA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减小22.3%,caspase-3活性降低13.9%,TUNEL阳性细胞数和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减少47.0%和43.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3-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caspase-3活性,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心电图(ECG)在冠心病(CAD)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8例冠心病和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同时采用半定量方法分析患者左心室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其中13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结果心肌灌注断层显像与ECG阳性率分别为42.9%、53.6%,两者阳性率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3/3,特异性为3/10,阳性预测值为3/10,阴性预测值为3/3,准确度为6/13。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3/3,特异性为8/10,阳性预测值为3/5,阴性预测值为8/8,准确度为11/13。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和ECG与CAG阳性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99mTc—MIBI心肌灌注层显像与心电图是安全、无创伤、方便及费用低的检查方法,临床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半暗带的影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和转归与血肿周围组织损伤和恢复密切相关。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十分复杂,血肿周围组织有局部血流改变,但是否存在与脑缺血类似的“半暗带”尚无定论。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局部脑血流和代谢的影像学检测方面,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CT灌注成像等。这些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对于确定是否存在出血周围半暗带提供了有价值的方法,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粗切割针经皮肺活检对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粗切割针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8例不同形态肺结核病灶在CT引导下穿刺的阳性率情况,以及穿刺标本不同检查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阳性率为86.8%,其中①结节肿块影、斑片影阳性率分别为96.1%、80%,空洞影为57.1%;②穿刺后组织学、抗酸杆菌培养、细胞学、涂片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分别为65.8%、34.2%、33.3%、5.2%。结论 CT下粗切割针穿刺活检对肺结核病是一种诊断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法,活检标本采用多种方法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是通过脑血流的快速恢复而抢救半暗带。然而早期再灌注(可能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成分)和病情结局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作者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再灌注参数、急性神经功能变化、临床转归及最终梗死灶大小,阐述自发性再灌注(营养与非营养成分)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规律 ,探讨血浆D 二聚体与自发性脑出血发生、发展及转归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30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病程第 1、3、7、14及 2 1天 ) ,并与 4 0例健康人及 4 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从病程第 1天起即开始升高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至第 7天达高峰 (P <0 .0 1) ,以后又呈逐渐降低趋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与病程第 7天血浆D 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 (P<0 .0 5 )。患者的出血量与血浆D 二聚体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浆D 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 ,提示脑出血急性期可能存在纤溶活性增高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 pCASL)不同标记后延迟时间(PLD)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缺血半暗带体积时相对脑血流量(rCBF)阈值的选择。方法 对42例AIS患者进行磁共振(MRI)常规序列成像、3D pCASL及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灌注成像(DSC-PWI),将磁共振弥散成像、3D pCASL和DSC-PWI影像数据导入F-stroke软件自动分析,生成3D pCASL和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以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作为参考标准,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LD分别为1 525、2 525 ms时,rCBF<30%、<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缺血半暗带体积的一致性;比较不同rCBF阈值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的差异。结果 3D pCASL PLD为1 525 ms时,rCBF<40%、<50%的缺血半暗带体积与DSC-PWI的缺血半暗带体积具有一致性(ICC分别为0.595、0.791,P均<0.01);PLD为2 525 ms时,rCBF<5...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早期应用灯盏花静脉输注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灯盏花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吸收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选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灯盏花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入组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经CT测量血肿体积,并记录数据,3个月时进行随访,使用改良Barthd指数量表对病人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评估疗效。治疗组于24h~48h内开始给予灯盏花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神经营养剂、细胞活化剂、脱水剂及对症处理作为基础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治疗组第1周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均低于对照组;3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使用灯盏花对促进脑出血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佳。  相似文献   

12.
13N-NH3、18F-FDG PET显像在对心肌存活状况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3N-氨水(^13N-NH3)、^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心肌血流/代谢显像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存活状况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均采用^13N-NH3、^18F-FDG 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预测存活心肌。灌注缺损、代谢填充(血流-代谢不匹配)为心肌存活;灌注、代谢均缺损(血流-代谢匹配)为心肌无存活;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左室壁运动。PTCA 支架术后3—6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评价左室壁运动的改善情况,其中12例患者在术后进行了^13N-NH3、^18F-FDG PET显像随访。结果PET显像判定为存活的心肌,介入治疗后87.5%的心肌节段运动功能得到改善;而判定为无存活的心肌节段介入治疗后,仅有2.4%的心肌节段运动功能得到改善。12例中,术后^13N-NH3、^18F-FDG PET、结果证实,存活心肌介入治疗后85.7%的心肌节段血流灌注及代谢恢复正常,而治疗前判定为无存活的心肌节段仅有3.3%的心肌节段血流灌注及代谢恢复正常。结论^13N-NH3、^18F-FDG PET显像对于心肌存活的估价及预测和(或)评价冠状动脉血管重建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三种量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3种脑出血量表在预测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入院时采用Hemphill等的原始的ICH量表(original ICH score,OICH)及Chenug等的改良的ICH量表(modified ICH score,MICH)、新的ICH量表(new ICH score,NICH)进行评分。同时于入院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评分。3个月时进行NIHSS、Barthel指数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分析3种ICH量表与其他量表评分的相关性;以MRS为标准,对比3种ICH量表评价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准确性。结果①3种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3个月MRS、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入院时和3个月Barthel指数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MRS量表比较,OICH、MICH、NICH量表判断ICH患者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分别为73.1%、84.6%、80.8%,特异性分别为80.0%、88.6%、60.0%,符合率分别为77.0%、86.9%、68.9%。结论OICH、MICH、NICH量表评分与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3种量表相比,MICH量表对脑出血预后判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符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恢复期大鼠梗死周围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神经突生长抑制因子-A(neurite outgrowth inhibitor—A,Nogo—A)表达与神经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2h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后28、35、42和49d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梗死周围组织GFAP、NSE、SYN、Nogo—A表达。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随着时间推移,mNSS评分逐渐下降,除第35天(5.11±0.737)与第42天(4.54±0.519)、第42天与第49天(4.29±0.488)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GFAP阳性细胞数量从第28天至第49天逐渐减少,其中第42天(51.00±13.59)和第49天(44.38±11.94)显著少于第28天(69.00±15.10)(P〈0.05)。NSE表达的累积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逐渐增高,第28天(6218.57±1864.25)与第42(9414.00±2491.12)和第49天(12522.50±3106.99),第35天(7343.40±1533.35)与第49天差异显著(P均〈0.05),其余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SYN表达IOD逐渐增高,第49天(66503.00±12834.61)显著高于第28天(43905.14±13208.59)(P〈0.05)。Nogo-A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减少,第49天(42.13±14.45)显著少于第28天(59.57±15.25)(P〈0.05)。GFAP表达与mNSS评分呈正相关(r=0.993,P=0.007),NSE(r=~0.954,P=0.044)、SYN(r=-0.992,P=0.008)表达与mNS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恢复期神经功能转归与GFAP表达下调、NSE和SYN表达上调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云南高原血吸虫流行区密达利杀螺效果和鱼毒性。方法室内采用密达利不同浓度组浸杀、喷洒灭螺,现场选鱼塘周围有钉螺孳生的各类环境灭螺,同时观察对鱼的毒性。结果室内试验设清水对照和密达利2.5、5、10、15、20、50、100g/m37个浓度组,浸杀法第7天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58.00%、68.00%、66.00%、76.00%、82.00%、90.00%、96.00%,喷洒法第7天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00%、66.00%、78.00%、80.00%、84.00%、88.00%、90.00%、90.00%,密达利浸杀法和喷洒法各浓度组随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钉螺死亡率上升。现场灭螺剂量5—10g,灭螺后7、15、30d钉螺死亡率为52.28%、76.98%、71.89%,活螺框出现率分别下降了29.93%、52.37%、57.01%,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下降了51.50%、76.72%、71.03%。室内鱼毒性试验(厂家推荐剂量2.5—5g/m2或g/m3),鱼死亡率与清水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x。=0.11,P〉0.05),现场试验鱼没有死亡,也没有其他的水生生物死亡。结论密达利灭螺能有效降低活螺密度,对鱼类等水生物安全性高,在鱼塘及周围的有螺环境有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像与内镜检查在低位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及科学组合与合理应用。方法回顾分析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病因及体表超声(US)、cT、MRI+MRCP、ERCP和EUS等诊断结果,总结各检查方法在低位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适应证和诊断价值。结果57例低位梗阻性黄疸患者中,良性梗阻4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8例,胆总管蛔虫1例,胆道术后良性狭窄2例,胰头部慢性胰腺炎1例;恶性梗阻15例,其中胰头癌11例,壶腹癌4例。US、CT、MRI+MRCP、ERCP、EUS对低位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93%(41/57)、88.00%(22/25)、94.59%(35/37)、100.00%(47/47)、96.77%(30/31);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3.16%(36/57)、80.00%(20/25)、83.78%(31/37)、100.00%(47/47)、96.77%(30/31)。结论良性病变是低位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但恶性病变并不少见,影像或内镜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策略性、程序性选择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HSYA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1.5h再灌注72h模型。成功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后,HSYA组于缺血后30min,再灌注即刻,再灌注后24及48h分别经尾静脉注射HSYA,每次2mg/kg。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等渗盐水,其余与HSYA组相同。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HSYA对脑缺血后缺血半暗带区和核心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HSYA组半暗带区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细胞突起增多、粗大,荧光染色强度增加(44±11比107±9),P〈0.05;WesternBlot检测显示,GFAP蛋白水平亦高于对照组[(100%比(127±7)%,P〈0.05]。但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HSYA对缺血核心区GFAP阳性细胞荧光染色强度(36.5±5.4比42.0±1.9)、GFAP蛋白水平[100%比(105±13)%]均没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HSYA可以增加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对肝硬变腹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进一步认识,总结了近3a157例肝硬变腹水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57例及其并发症.方法根据诊断标准,经统计学卡方验证,将出血者(57例)与无出血者(100例)合并脾功能亢进、消化性溃疡、自发性腹膜炎、肝昏迷及肾功能减退进行对照.结果出血组的肾功能减退(68.4%)及肝昏迷(26.3%)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出血者(19.0%和7.0%,P<0.01).结论肝硬变腹水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者,再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未出血者高为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应及时进行急诊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4h12导联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63例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有缺血性ST段压低伴或不伴典型胸痛患者分为两组(A组ST段压低伴典型胸痛者88例,B组ST段压低不伴典型胸痛或无症状者75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88例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79例,其中单支病变44例,双支病变25例,3支病变10例,而B组75例冠状动脉造影明显狭窄15例。以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为标准,A组对冠心病的诊断阳性率为89.77%,特异性为80.00%,准确度为85.28%。而B组阳性率仅为20.00%,两组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0.75,P〈0.01)。结论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缺血性ST段压低伴有典型胸痛,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要优于仅有ST段改变者,前者阳性率和准确度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自发性气胸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方强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4):467-468
目的探讨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老年人自发性气胸4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和同期住院的青壮年气胸40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病因:老年组中慢性阻塞性肺病34例(70.8%)、肺结核9例(18.8%)、特发性气胸5例(10.4%),而对照组分别为10例(25%)、11例(27.5%)、17例(42.5%),老年组继发性气胸占89.6%(43/4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临床表现:老年组表现为胸闷气急45例(93.7%)、胸痛25例(52%),而对照组分别为27例(67.5%)、35例(87.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3)气胸类型及治疗:老年组交通性、张力性气胸多见、治疗常需胸腔闭式引流,而对照组以闭合性气胸多见,老年组平均肺复张时间为16.2天,远高于对照组的10.4天,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老年人以继发性气胸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误诊率高,须认真检查,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