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病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单纯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组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双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慢性肺气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该利用多种诊断方法对两种相似临床表现的病症进行区别,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患者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和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各50例,分别将他们设定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患者的临床患病特点、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以及患病易感因素。结果合并有冠心病的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心电图显示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陈旧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显示结果及冠心病易感因素的比较均有差异明显,P0.05,具有比较意义。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冠心病的患者的临床患病情况相对比较复杂,在诊断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史进行了解,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诊断,防止出现漏诊的情况。合并有冠心病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在治疗时兼顾冠心病的治疗,综合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探究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患者给予山莨菪碱进行治疗后,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给予硝酸甘油治疗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前区疼痛症状逐渐消失;心肌缺血患者心肌缺血症状得到明显好转;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患者的上腹部饱满、呼吸困难及心慌等症状消失,水肿减退,心率降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进行有效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超过80岁、体重指数超过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超过10年、合并冠心病以及血钾水平低等情况患者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24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232例患者康复出院,16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自行出院,放弃治疗.结论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并予以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2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未合并心力衰竭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4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相关因素并探讨治疗方法。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超过80岁、体重指数超过25、有烟酒等不良嗜好、病程超过10年、合并冠心病以及血钾水平低等情况患者其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248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经对症治疗后,232例患者康复出院,16例患者转院治疗,2例患者自行出院,放弃治疗。结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分析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并予以综合干预措施,降低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藻酸双脂钠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硝酸脂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电图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2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19例治疗显效,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电轴左偏、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陈旧心肌梗死患者的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加用硝酸脂类药物,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心脏负荷,提高治疗的效果,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狄国梅 《内科》2010,5(5):493-49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典型心绞痛发生率低,胸闷、心悸多见,持续缺血ST-T改变及传导阻滞多见,心电轴多不偏或左偏。心界多向左或左下扩大。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症状、体征相互掩盖,使病情更加复杂,病死率、漏误诊率高,故准确判断病情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8例,对所有患者的治疗过程以及疗效进行归纳性分析。结果总结58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发现,当患者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往往会出现心悸、心绞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58例患者中出现误诊现象10例(17.2%),其中患者经过诊断后,被误认为患有单纯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有4例,被误认为患有肺源性心脏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5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患者为1例。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诊断准确率的提升对于治疗活动的开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呼吸困难与缺血性ST-T改变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上,应给予综合治疗,并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基础上采用综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各项临床指标情况,再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8例,其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动脉硬化指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动脉硬化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治疗的相关措施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曾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对患者利用综合干预措施来进行治疗,在完成治疗之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具体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完成治疗之后,这50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并且与治疗前进行比较,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均比治疗前较优秀,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存在,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利用综合干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治愈率较高,能够促进患者尽早痊愈以及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理化指标,在临床上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可进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9例COPD合并CPH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贝那普利,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CO和FEV1、FVC%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LVEF、CO水平和FEV1、FVC%水平均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50%)高于A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贝纳利普治疗COPD合并CPHD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使用扩张血管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36例患者经过我院治疗后明显好转,3例患者有所改善,1例患者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当患者患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极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以及呼吸衰竭等症状,所以需要注重对患者加强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D-二聚体(D-Dimer)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5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分别检测治疗前(A组)、治疗后2周(B组)血浆NT—ProBNP、D—Dimer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分压。并以30例老年单纯COPD急性加重患者(c组)做对照。结果A组较B组及C组比较,血浆NT-Pro BNP及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NT-ProBNP及D-Dimer可作为评估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规范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1年3月到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共50例。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规范治疗以后,所选病人中,有47例治疗后好转,其好转率高达94.0%。治疗前后的效果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人,予以其规范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其症状,还能够明显改善其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tfv1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Ptfv1≤-0.04mm·s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0例(观察组)和同期Ptfv1正常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0例(对照组)的LAD、LVEDd、E/A、LVEF值及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AD、LVEDd值增高,E/A、LVEF值降低.治疗前两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律失常消失者较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tfv1≤-0.04mm·s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损,Ptfv1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和随访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荧光法测定了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病人血清过氧化脂质(LPO)40例,老年前期慢性肺心病发作期病人25例,对照组53例。结果表明,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老年慢性肺心病合并冠心病两组病人在发作期血清LP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期与老年前期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单纯肺心病与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组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但严重心衰伴呼衰的晚期肺心病人,血清LPO有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特点,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心电图进行诊断,对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有效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成功出院91例(75.83%);死亡6例(5.00%);而病情不稳定者23例(19.17%),病情反复发作,呈现多样性心电图表现。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中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及体会。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与对照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COPD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肺通气功能、血气分析、6分钟步行距离等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肺功能改善程度方面,生脉组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心室流出道和内径变化方面,生脉组患者有所改善,而对照组患者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二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肺通气功能、心肺功能、右心室流出道等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能够促进患者运动耐受能力的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