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对近10年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总结规律,指导科研及临床。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检索策略,对文献进行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相关内容的计量学分析。结果:10年内国内正式发表了1821篇针灸(含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文献;毫针针刺是最常用的干预手段;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以局部穴位结合远端穴位为主;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评价以单独使用有效率评定为主,有效率评定标准以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主。结论: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已形成发表时间、常用治疗手段、常用主穴、疗效评价等特征,可为规范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对肩痛与肩关节活动功能这两方面的评定,以及包含这两方面的综合评定。对于肩痛的评价指标有:视觉模拟评分法,口述分级评分法,McGill疼痛问卷,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肩关节活动功能评价方法有:关节活动度检查,肩关节活动Melle评分,杨氏评定方案。综合评定方法有:ConstantMurley评分法,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有效率评定,李氏评定量表。各项指标都有利弊,目前,运用综合评定和各项评价指标联合评定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已成趋势。开展肩周炎疗效评定统一标准的研究,全面、客观、科学的制定肩周炎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索中文四大数据库及pubmed,复习针灸治疗颈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总结并讨论临床上针灸治疗颈痛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结局指标,为针灸治疗颈痛试验结局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及pubmed数据库从2008年1月—2018年2月10年间有关针灸治疗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结果:筛得符合要求的文献180篇,文献归纳显示针灸治疗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结局指标的选择多样,包括传统临床研究评价指标、病情严重程度评价指标、生活质量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结论:目前针灸治疗颈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过于重视传统临床研究评价指标、缺少客观性的评价指标、不重视安全性评价指标、忽视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等。需要建立以病情严重程度评价为主,生活质量、安全性评价等为辅;主观性评价为主,客观性评价为辅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同时创建与颈痛相关的生活质量特异性评价指标,补充痛情绪、痛认知相关指标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针灸治疗颈痛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国内近20年针灸治疗鼻窦炎的疗效评价方法应用近况进行分析与归纳。方法检索国内的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1998—2017年所收录的期刊,对相关信息进行录入。结果近10年针灸治疗鼻窦炎的疗效评价方法较10年前有所增加,但应用仍然较少,多为自拟,缺乏科学性及严谨性。结论往后的临床研究应采用全面、严谨的评价方法评价针灸治疗鼻窦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多样化,疗效肯定。今后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并以实验研究和客观指标为依据,深入进行临床观察,弥补针灸治疗腰突症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目前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报道中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2002-2012年间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国内外文献,再对文献进行手工剔除,并分析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9篇,纳入57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3个方面。结论:目前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指标混乱,不全面;忽视心理状态评估;缺乏对生活质量的评价。需要建立临床症状、心理状态、生活质量三者相结合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以促进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通过查阅国内近10年来相关文献,从单一疗法、综合疗法等角度,总结近10年肩周炎中医外治法临床研究概况。目前临床治疗肩周炎有针灸、推拿、针刀、康复及各种综合疗法等,均可取得一定疗效,但标准统一的大样本研究仍较少,如何更系统治疗肩周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近年来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报道中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寻找能够准确评价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 检索2008-2018年间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国内外文献,再对文献进行手工剔除,并分析其采用的疗效评价指标。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85篇,纳入93篇,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于症状证候的评价指标、基于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基于心理状态的评价指标、其他评价指标。结论 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尤其是能充分反映针灸整体调节优势的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评价未得到重视。建立包含症状证候、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及内脏敏感性指标的疗效评价体系,客观评价针灸疗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刀和针灸治疗肩周炎同周期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作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门诊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针灸科门诊肩周炎患者各30例,分别进行针刀和针灸治疗,通过Constant评分系统对其治疗前、治疗后即刻、1周、2周、3周分别进行对比分析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即刻Constant评分无明显差异,1周针刀组有效率:70%,针灸组:63.33%;2周针刀组:83.33%,针灸组80%;3周针刀组:96.67%,针灸组93.33%。结论针灸和针刀对肩周炎有明确疗效,有效率均在90%以上。但两者具有不同适应性和针对性,在临床应用时应灵活使用。  相似文献   

10.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早已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目前却缺乏足够强度的临床研究证据证明,其有效性并未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通过检索学习近10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发现,疗效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缺乏公认的、科学的疗效评价指标是针灸疗效不被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尤其是能充分反映针灸整体调节优势的生活质量评价未得到重视。建立以患者报告的临床症状与生活质量相结合的结局评价体系,客观评价针灸疗效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不同针灸疗法留针60min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不同针灸疗法留针60min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将预纳入患者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毫针组、电针组(频率选用2/100Hz)、温针灸组(每壮艾绒重3g)等3组进行治疗,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肩部疼痛指数和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隔日1次,5次1疗程,观察并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3种疗法治疗肩周炎均有一定的疗效,与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其中,在3组中温针灸组总有效率达95.65%较电针组和毫针组整体疗效好,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在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上效果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与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2010年)、中国知网CNKI(1979年—2010年)、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2010年)、PubMed(1966年—2010年)和Cochrane Library(2010年第4期),辅以手工检索相关期刊,纳入针灸与针刀比较治疗肩周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8的要求独立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570例患者,仅有1篇高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针刀组治疗肩周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OR=7.70,95%CI[2.58,22.99],Z=3.66,P0.01;针刀组治疗肩周炎痊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OR=5.39,95%CI[3.48,8.32],Z=7.58,P0.01。结论:针刀治疗肩周炎疗效优于针灸。但本研究纳入试验数有限且文献质量较低,需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衡针灸对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在2007年2月~2011年12月期间共接收诊治100例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取传统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50例采取平衡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首次临床疗效、3周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临床治愈率为4%,3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临床治愈率为68%:实验组首次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临床治愈率为10%,3周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临床治愈率为84%,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平衡针灸能够明显的提高对颈肩腰腿的临床治疗效果,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梳理和总结针灸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证据。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CDSR)、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CENTRA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中针灸治疗肩周炎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5月31日。采用AMSTAR-2评价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并以证据图的形式总结针灸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证据现况。共纳入原始研究文献266篇,系统评价文献6篇。目前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居多,干预措施以温针灸、毫针、针刀和电针等单一针灸疗法为主,临床有效率、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是现有临床研究关注较多的结局指标。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了针灸作为肩周炎辅助治疗措施的优势,在疾病复发率以及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证据较少。此外,针灸治疗肩周炎相关研究的证据质量也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采用眼针配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体针针刺治疗,2组均采取隔日治疗方式,2周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肩部疼痛评分及关节功能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肩部疼痛缓解...  相似文献   

16.
Acupuncture was offered to patients with lesions affecting the locomotor system. These patients had received conventional physiotherapy treatment with limited success. The lesion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were hemiplegia, low back pain, frozen shoulder, dropped foot, Sciatica, and arthritis of the knee and hip. Response to acupuncture was excellent in the more acute conditions of low back pain and frozen shoulder, where six treatment sessions were required for complete recovery. The more chronic conditions required many more treatment sessions and the improvement recorded was significant, though not complete. It was concluded that acupuncture has a valuable role to play in a physiotherapy depart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中风病患者的治疗执行率探讨临床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评价研究。方法:采集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多中心脑梗死患者264例入组当天、4 d、7 d、10 d、14 d、21 d、28 d,7个访视时点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治疗措施等)。根据课题组研制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实施过程评价表",从口服中药颗粒剂、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康复治疗6个方面评价中风病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依从性。结果:本研究发现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液的执行情况较好,分别占80.32%、63.74%;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康复治疗的执行情况较差,分别为51.58%、45.95%、30.74%。中风病患者随着时间推移口服中药颗粒剂、中药注射液、针灸治疗、推拿治疗、康复治疗执行情况逐渐下降。在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治疗期间针灸治疗、康复和推拿治疗随着访视时点逐渐升高后下降。结论:中医综合方案中依从性好的治疗措施易于患者接受,具有较高地临床可推广性、可操作性。本研究发现口服中药配方颗粒、中药注射液的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针刀联合拔罐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治未病中心的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刀联合拔罐,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拔罐,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5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经过15 d天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基于中医循经辨证取穴与西医病因病理及解剖定位相结合提高了针刀治疗肩周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erary(1950~2010)、Elsevier(1950~2010)、PubMed(1950~2010)、Embase(1950~2010)、BMJ(1950~2010)等英文数据库和CMCC(1984~2010)、VIP(1989~2010)、CNKI(1979~2010)、万方(1960~2010)等中文数据库。手工检索部分中医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全面收集针灸治疗中风后抑郁的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Jadad标准独立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数据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10篇文献,共计668例患者。近10余年有大量文献报道关于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文章,但国内外发表的文献缺乏高质量的文献报道,尚不能客观评价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疗效。结论:今后需要更多随机、设计严谨的对照试验来证实它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