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1990~1994年经B超、CT、ECT及口服 静脉胆道造影诊断的胆囊占位性病变共116例,其中良性肿瘤98例,98例中腺瘤20例、囊息肉59例、腺肌瘤(腺肌增生症)19例;恶性肿瘤18例。20例腺瘤中经手术及病理诊断为乳头状腺瘤18例,管状腺瘤2例。59例胆囊息肉中病理诊断为腺瘤样息肉4例,胆固醇息肉10例,炎症性息肉12例。其余其他疾病系B超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微创化治疗多发肝腺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报道。结果 4例肝腺瘤患者中2例为多发肝腺瘤,男性患者3例,女性患者1例,中位年龄36.5岁,2例单发患者均给予行传统开腹肝腺瘤切除术,多发肝腺瘤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术后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经随访3~16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多发肝腺瘤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不失为微创化治疗多发肝腺瘤的一个良好选择,但其长远疗效需进一步多中心、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结直肠肛门疾病患者行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20例结直肠肛门外科接诊患者常规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炎症性肠病48例,腺瘤性息肉54例,结直肠癌20例,溃疡性结肠炎11例。结论有下消化道症状就诊人群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一可行、安全的方法,通过早期的干预,能明显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达那唑海藻酸钠微球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和肌腺瘤的安全性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子宫肌瘤和(或)肌腺瘤患者行达那唑海藻酸钠微球子宫动脉栓塞术,并于术后随访月经相关症状以及子宫和病灶体积的改变。结果平均随访时间11.1个月,失访1例(6.3%)。15例患者术后月经量均较术前明显减少,痛经患者的VAS分级术后均下降Ⅱ级以上,痛经症状评分平均下降8.8-10.4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均值分别为(98.2±21.0)和(118.6±17.1)g;子宫体积分别为(375.6±251.7)和(276.1±286.0)cm^3,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7.7±31.9)%。最大肌瘤或优势肌腺瘤体积分别为(164.0±175.57)和(116.7±199.0)cm^3,平均缩小(49.0±37.6)%;差异均有显著性。主要副反应栓塞后综合征,平均4周恢复正常生活。手术前后的卵巢功能测定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使用达那唑海藻酸钠微球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和肌腺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尚有待扩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误诊原因,提高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认识。 方法:总结2013年1月—2013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7例女性患者均出现误诊误治;延误诊断时间11个月至6年不等;全组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关节疼痛表现,曾误诊疾病:骨质疏松、风湿性关节炎、肌营养不良、病理性骨折、肾结石、甲状腺结节等,部分患者多次误诊。随后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均为甲状旁腺腺瘤。 结论:临床医生应提高对甲状旁腺疾病的认识,探讨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降低误诊率,并及时给予患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51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超声特征、临床症状及病理类型.结果 胆囊良性病变共43例(胆固醇息肉39例,腺肌症3例,炎性息肉1例),肿瘤性病变8例(腺瘤性息肉5例,恶性肿瘤3例).无临床症状的32例患者中93.8%为胆固醇息肉(P<0.05),有症状的21例患者中,8例合并结石,4例合并溃疡性疾病.3例(100%)腺肌症及4例(80%)腺瘤性息肉出现临床症状(P<0.05).多发息肉样病变患者中22例,均为良性病变,且95.5%病理为胆固醇性息肉.7例超声诊断为胆囊单发息肉病例,病理诊断提示有直径小于0.3 cm的息肉.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共6例,腺肌症3例(壁厚0.5~1.8 cm),胆囊恶性病变3例(壁厚0.5~1.2 cm).结论 对于超声提示无症状的或者多发的胆囊息肉样患者,胆固醇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病变类型.超声对于直径小于0.3 cm的胆囊息肉样病变不敏感但超声提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0.5 cm)者应警惕恶性肿瘤及腺肌症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子纤维结肠镜下对结肠绒毛状腺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结肠绒毛状腺瘤患者行纤维结肠镜下绒毛状腺瘤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共切除绒毛状腺瘤73个。切除结肠黏膜的直径中以2.5 cm以下为主,共50例(83.33%),≥2.5 cm 10例(16.67%)。术后7例并发出血(11.67%),4例患者出现局部肠腔狭窄(6.67%)。未发生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结肠镜下切除结肠绒毛状腺瘤,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治疗直肠肿瘤的手术效果,回顾分析12例行TEM的直肠肿瘤患者资料。结果显示,12例直肠肿瘤均获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200min)。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感染、吻合口漏。2例术后肛门轻度疼痛,2例暂时性不完全性肛门失禁。术后病理示9例腺瘤(管状腺瘤3例,绒毛状腺瘤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其中2例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例肌层内有钙化灶,1例直肠黏膜炎性组织,1例低危间质瘤(直径〈1.0cm)。随访1~12个月,1例管状腺瘤患者于术后3个月局部复发。结果表明,TEM治疗良性直肠腺瘤和早期直肠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结肠息肉是结肠黏膜过度生长形成的新生物,大约30%的人在一生中会患有结肠息肉,根据其病理特点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易发生恶变.根据腺体结构腺瘤又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变率较高.在中国,1.4%~20.4%的肠息肉患者会发生恶变[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治疗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37例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10mm29例,2~4mm8例。36例为功能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13例,混合型腺瘤1例,生长激素(GH)腺瘤4例;无功能腺瘤1例。结果术后无功能性腺瘤1例头痛症状消失。PRL腺瘤和混合性腺瘤19例中泌乳7/7例停止,闭经10/13例恢复,其中3/5例不孕患者术后36个月内怀孕。库欣综合征13例中症状明显改善10例,无效3例。GH腺瘤4例肢端肥大现象均改善。结论垂体微腺瘤显微手术治疗应结合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测和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安全,有效。其中PRL腺瘤手术效果明显,ACTH腺瘤手术应注意争取全切,必要时可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胆囊腺瘤及癌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军  陆保林  周龙翔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4):289-290,292
目的 探讨胆囊腺瘤的诊治和腺瘤癌变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胆囊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腺瘤无特殊临床表现 ,B超是发现胆囊腺瘤的主要方法。 2 4例中腺瘤 14例 ,腺瘤癌变 10例 ,癌变率为 4 1.7%。腺瘤癌变组平均病程 (4 7.0± 36 .2 8月 )、肿瘤直径 (2 4 .6 0± 13.2 3mm )均显著高于腺瘤组 (11.2 9± 8.83月 / 12 .14± 6 .36 mm ) (P<0 .0 1) ;且腺瘤癌变组均为广基肿瘤 (10 0 % ) ,多合并胆囊结石 (70 % )、慢性胆囊炎 (90 % ) (P<0 .0 5 )。结论 胆囊腺瘤有较高癌变率。对 5 0岁以上 ,病程大于 2年 ,合并胆囊结石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 ,发现直径大于 12 mm的广基胆囊腺瘤 ,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腺瘤的CT、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误诊原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为肝腺瘤患者的CT及MRI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及三期(动脉、门脉、延迟)增强扫描;MR检查为常规扫描,其中2例另外接受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结果8例肝腺瘤患者中,4例表现较为典型,均做出正确诊断;4例表现不典型,其中3例误诊为肝癌,1例误诊为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2例肝腺瘤的^1H-MRS可见肿瘤组织与瘤周正常肝组织胆碱峰的差异不明显。结论肝腺瘤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表现不典型时易误诊。^1H-MRS对肝腺瘤可能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原发腺瘤的病理学特征与直肠异时性腺瘤再发的关系。方法 自 1977年至 1978年用 15cm直肠镜对海宁县 185 85 1居民进行直肠肿瘤筛查 ,共发现 1490例直肠腺瘤患者。这些患者在直肠腺瘤切除后 ,用内镜检查方法分别于第 2、4、6、11及 16年进行随访 ,观察直肠有无新生的异时性腺瘤。并分析首次筛查发现直肠腺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发生直肠新生异时性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和癌的关系及相对危险性。结果 随访中发现 2 80例患者在直肠内发生了新腺瘤。具有 2个以上的原发腺瘤、原发腺瘤直径大于 1cm、绒毛状 /混合型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发生异时性腺瘤的危险性升高 2~ 3倍 ,具有统计学意义。大于 1cm腺瘤 ,绒毛状 /混合型腺瘤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与发生癌或异时性重度不典型增生腺瘤明显相关 ,其相对危险性分别为 4 2 (1 8~ 9 9)、8 1(4 2~ 15 6 )和 14 4(5 0~ 41 3)。与伴轻度不典型增生、小于或等于 1cm腺瘤的患者相比 ,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超过 1cm腺瘤的患者发生异时性直肠肿瘤的相对危险性为 37(7 8~174 7)。结论 直肠异时性腺瘤的危险性与原发腺瘤的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因此 ,在高危组腺瘤患者的原发腺瘤切除后 ,应对他们进行密切监视。  相似文献   

14.
经锁骨下途径行腔镜甲状腺手术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探讨经锁骨下途径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式。 在甲状腺肿瘤侧锁骨下5cm行一个与锁骨平行的斜切口,长3~4cm,在对侧锁骨下相应位置行1cm小切口进镜。游离并悬吊颈前皮瓣(免充气)。用一种特殊拉钩拉开带状肌和胸锁乳突肌,用超声刀从4cm的切口进行操作,完成甲状腺切除术。10例患者中,5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为腺瘤,1例为高功能腺瘤。其肿瘤长径为4.2(1.6~6.0)cm。9例为单发结节,1例为2个结节。6例为一侧大部切除术,4例为一侧部分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85(60~120)min;出血量为66 (30~120)mL。本组均无并发症,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提示本术式成功率高,其创伤程度小于经乳晕途径术式,免充气,对器械要求不高,术后美容效果可以满足大多数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至2010年26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行肾切除,6例行肾部分切除.结果 26例中,25例诊断考虑肾癌,4例发现有浸润,21例肿瘤直径小于4 cm.随访1~156个月,均无转移与复发.结论 部分肾嗜酸细胞腺瘤会有浸润,但不影响其良性性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6.
Klarskov等报道了1例男性患者,54岁,有肠道炎症史,被诊断为炎症性直肠癌。这种恶性增生由被称为假息肉的丝状性息肉组织包裹,经组织学分析显示,这些丝状物呈现锯齿状腺瘤(FSA)的形态。目前尚无关于FSA的聚集形成丝状锯齿状腺瘤性息肉病的文献报道。作者认为这种新生物的形成可能与假息肉的恶性转化及外生性生长有关,而这也是导致这种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肠道腺瘤内镜下高频电灼或微波治疗的临床应用和高频电灼、微波治疗及大肠癌术后全结肠镜检查随访的必要性。方法通过对285例肠道腺瘤内镜下治疗,以及142例结肠癌术后无症状内镜随访回顾性分析。结果285例腺瘤行内镜下高频电灼摘除术后的高危人群中,1年后常规无症状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其中59例(20.7%)为〈1cm新发的腺瘤,13例(4.6%)为〉1cm首次结肠镜检查遗漏的腺瘤。大肠癌术后大约2.3%的患者1年后再发第二、第三原发癌。结论对大肠癌和腺瘤术后患者行内镜下肠道腺瘤高频电灼摘除术,可有效地防止部分患者的腺瘤日后演变为大肠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双侧肾上腺皮质腺瘤致库欣综合征的认识,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案。方法报告本科收治的4例库欣综合征双侧肾上腺腺瘤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经过等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讨论。结果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自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共收治库欣综合征肾上腺腺瘤共305例,其中双侧腺瘤4例。4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典型库欣综合征,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提示双侧肾上腺单发结节,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受抑制,尿游离皮质醇(urinary-free cortisol,UFC)升高,血浆游离皮质醇节律消失,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不被抑制,其中1例术前核磁提示垂体异常信号,2例患者行双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及岩下窦静脉取血,均提示双侧肾上腺自主分泌皮质醇功能,先后行双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病理均提示为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表现,术后激素替代治疗后逐步撤药。结论库欣综合征双侧肾上腺腺瘤罕见,明确诊断较困难,手术可分次行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术中注意保留正常肾上腺组织,以免术后长期激素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嗜酸细胞腺瘤5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临床情况。其中4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5例术后均痊愈,随访18-84个月,均未发现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较少见的倾向良性的肿瘤,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肾嗜酸细胞腺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14年12月在长海医院就诊的27例肾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病理检查结果及预后情况等。结果:本组27例患者占同期肾肿瘤患者0.99%,因体检发现20例,其余表现为腰部不适4例,间歇性肉眼血尿2例,发热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无一例明确考虑为肾嗜酸细胞腺瘤。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7例,肾癌根治术10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肾嗜酸细胞腺瘤。25例患者获得随访,其中23例预后良好,2例非肿瘤原因死亡。2例失访。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肾脏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嗜酸细胞腺瘤诊断并不可靠,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存有争议,确诊仍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上建议行保留肾单位手术。该病预后良好,但仍需积极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