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肝叶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甲梅  朱斌等 《消化外科》2003,2(2):110-112
目的 探讨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施行肝切除术的166例中肝叶巨大肝癌的术中处理,术后并发症及原因。结果 全组均为常温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下切肝,单例总阻断时间最长68min,最短7min,平均24.5min;输血量最多为5200ml ,54例未输血;肿瘤切除123例(74.1%),规则性肝叶切除43例(25.9%);术后并发症9例(5.4%),手术死亡2例(1.2%)。结论 术前良好的肝功能储备是保证中肝叶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术后顺利恢复的首要条件,术中仔细操作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低钠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水电解质紊乱.发病率为1%-2.5%。颅脑外伤术后并发低钠血症其死亡率比无低钠血症高出60倍。因此,笔总结了本院近3年来收治的急性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术后急性期发生低钠血症13例病例。探讨其处理原则.并分析成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病程中的初次手术及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2009年既往无肠切除手术史的216例连续CD病例资料及其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初次手术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在平均55个月的随访期间内.有44例(20.4%)行初次肠切除手术,发病后1年、5年和10年累计手术率分别为11%、25%和45%。多因素分析显示,诊断年龄和疾病行为是初次肠切除手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44例手术患者有40例接受了平均20.4个月的术后随访,术后1年内镜复发率为52.6%(10/19);临床复发率为22.5%(9/40),平均临床复发时间为术后22.6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肛周病变是临床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2例患者接受了再次肠切除手术,外科复发率为5%(2/40).再次手术原因均与初次相同。结论cD患者手术率及术后复发率均较高;诊断年龄和疾病行为对初次手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合并肛周病变的患者术后更易出现临床复发。  相似文献   

4.
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结合术后辅助化疗治疗食管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减少术后复发以改善食管癌治疗长期疗效。方法104例胸段食管鳞癌病人,56例按传统术式行食管切除+肿大淋巴结摘除术,48例行系统性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术。3例手术死亡(2.9%),余101例病人中29例术后接受顺铂+氟脲嘧啶辅助化疗,其中15例为传统术式病例,14例为二野清扫病例。结果胸腹二野清扫手术时间虽然较传统术式延长,但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未见增高。二野清扫组清扫淋巴结组数(10.5组对3.2组,P〈0.001)及转移淋巴结检出组数(1.1组对0.6组,P=0.038)均显著多于传统术式组。通过淋巴结清扫发现,双侧喉返神经旁(16.8%)、食管旁(22.9%)和胃左动脉旁(16.8%)淋巴结为胸段食管癌常见转移部位,10.4%病例存在跳跃性淋巴结转移,上纵隔(20.8%)与中下纵隔(31.3%)及上腹部(25.0%)3个区域间淋巴结转移频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野清扫组25.0%病例因扫除了传统术式可能遗漏的转移淋巴结使手术根治性提高,另有12.5%病例手术病理分期因此由pN0上升至pN1。术后辅助化疗病人中86.2%完成2个以上疗程,平均化疗3.1个疗程,无严重毒副作用或死亡。淋巴结清扫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传统术式组(36.4%对24.9%,P=0.049),术后化疗组显著高于未化疗组(44.8%对20.7%,P=0.023),接受淋巴结清扫及术后化疗者5年生存率最高(46.2%),显著高于单纯进行传统手术且未行化疗的病例(19.4%,P=0.018)。结论系统的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有助于提高食管癌手术根治性和病理分期准确性,淋巴结清扫与术后辅助化疗相结合的优化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胸段食管鳞癌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肺癌术后并发乳糜胸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糜胸是胸外科手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但肺癌术后发生者较少约占0.1%~1.5%。近年随着肺癌手术适应证扩大及对纵隔淋巴结清扫的重视,乳糜胸发生率明显增加。我院自1996年3月至2005年2月,行肺癌手术2456例,并发乳糜胸者23例(0.94%)。现对23例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腹腔镜可调节胃绑带术(LAGB)的减重效果及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间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通外科同一组医师施行LAGB手术的228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减重效果及近、远期并发症。结果228例患者中女性155例,男性73例;年龄(32.5+10.3)岁;术前体质量指数(39.5+6.3)kg/m。。除1例因显露不佳致中转开腹,其余均经腹腔镜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3~70(中位37)月,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2%(5/228),远期并发症发生率32.9%(75/228),其中与绑带相关远期并发症发生率24.6%(56/228)。术后1、3、5年额外体质量减重率(wwL%)分别为(40.5+30.5)%、(59.5~41.5)%和(58.9±46.4)%。术后1、3、5年EWL%大于50%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2.8%(64/195)、54.4%(62/114)和54.8%(23/42),大于75%者所占比例分别为0、15.8%(18/114)和21.4%(9/42)。结论LAGB手术死亡率和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术后减重效果欠理想,不宜作为减重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7.
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胰腺损伤3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胰腺损伤Ⅰ度4例,Ⅱ度17例,Ⅲ度7例,Ⅳ度9例。单纯胰腺损伤5例,合并其他脏器伤32例(86.5%),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的仅6例(16.2%),37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29例(78.4%),术后死亡8例(21.6%)。结论 胰腺损伤应早期诊断,根据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复发再手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1995-2009年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5例CD复发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手术组),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期年龄匹配的65例CD初次手术患者(初次手术组)。比较再手术与初次手术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再手术组复发再手术后有25例(38.5%)出现并发症,显著高于初次手术者(12.3%)。术中行预防性肠造口的19例患者术后仅3例(15.8%)出现并发症,而未行预防性肠造口的46例患者有22例(47.8%)出现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831,P=0.016)。与初次手术相比,再手术组手术时间更长、腹膜粘连更严重、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结论CD复发再手术术式复杂.有着较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防性肠造口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就我院自1992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分析讨论,以期从中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规律,加强其预防。临床资料我院自1992年至今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690例。其中男487例;女1203例。平均年龄47岁(18~87岁)。术中中转开腹27例(1.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7%(67例);其中胆总管损伤3例(0.15%);胆总管横断2例(0.10%);肝总管损伤2例(0.10%);右肝管损伤2例(0.10%)。胆囊管残端漏4例(0.10%);十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南京第八一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41例合并肝硬化胃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27例(65.9%)患者出现并发症,按发病频数依次为腹水(15例)、肺部感染(8例)、出血(5例)、切口感染(4例)、术后肝肾功能障碍(4例)、胃排空延迟(3例)、膈下感染(2例)和胰瘘(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功能Child分级(OR=27.96,95% CI:1.16~672.23)、血清白蛋白(OR=17.98,95% CI:1.28~253.36)和术中出血量(OR=10.60,95% CI:1.21~92.82)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的胃癌患者,应积极进行围手术期处置,调整术前Child分级,并于术中遵循损伤控制原则,减少出血量,从而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术式选择和疗效。方法 根据肛门批诊,直肠腔内超声,CT的检查结果,1993年8月-1994年12月在161例直肠癌中94例实施各种肛手术。比较分析各种术式的手术合并症,排便功能,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结果 低位直肠癌保肛率为58.4%,其中,低位吻合6例,超低位吻合48例,Park's手术25例,Bacon手术15例。保肛手术死亡率为2.1%(2例),吻合口瘘为3.2%(3例),1年内吻合口狭窄13.8%(13例)。术后排便功能优良率;低位吻合100%,超低位吻合97.9%,Park's 88.0%,Bacon手术53.3%。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低位吻合为83.3%和0;超低位吻合为79.2%和4.2%;Park's手术为64.0%和12.0%;Bacon手术为66.7%和13.3%。结论 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主要术式。吻合口瘘与术式选择无关。5的生存率,排例功能在低位吻合,超低位吻合,Park's手术无差异,低位,超低位结肠-直肠吻合术明显优于Miles手术,也明显优于Bacon手术。局部复发率比Miles氏。Park和Bacon手术5年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和Miles手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行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86例年龄70岁以上的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226例接受术后化疗,160例(41.4%)拒绝化疗。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因素。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拒绝或未能完成术后化疗患者的主观原因。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体质量指数、体表面积、年龄及并发症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化疗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电话随访结果显示,80例未行术后化疗的Ⅱ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1例(63.8%)是因为医生的建议程度不够。Ⅲ期患者中,对化疗的恐惧(31.2%,15/48)、自我感觉体质差(18.8%,9/48)及经济困难(18.8%,9/48)是阻碍化疗的主要因素;Ⅳ期患者对不良预后的绝望是放弃化疗的主要原因(56.2%,18/32)。结论患者的性别、体表面积、年龄及术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术后化疗依从性的客观指标。对于Ⅱ期患者.医生对化疗的建议程度应该加强:对于Ⅲ期患者,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指导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留置胃管对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09年12月至2011年3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8例,术中或术后第1天晨起拔除胃管)和对照组(86例,留置胃管直至排气)。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并发症发生情况、恢复时间及住院期间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后恶心(14.8%比47.7%,P〈0.01)、咽痛(6.8%比38.4%,P〈0.01)、饮水后呛咳及异物感(3.4%比20.9%,P〈0.01)和咳嗽咳痰不畅(36.4%比55.8%,P〈0.05)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离床时间[(1.46±0.58)d比(1.68±0.61)d,P〈O.05]和排气时间[(3.11±0.77)d比(3.75±1.03)d,P〈0.05]明显提前。两组术后均未出现吻合口瘘及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发生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4%(3/88)比5.8%(5/86),P〉O.05]。住院期间生活质量表情评分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分3.36比2.78,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拔除胃管是安全、合理的,可明显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患者远期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施行的二尖瓣及主动脉瓣机械瓣双瓣膜置换术、且完成了术后≥5年超声心动图评价的20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60例,女144例;年龄15~74(48.42±11.00)岁。术后随访时间5~13(6.34±2.05)年。观察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左心房径(LA)、左心室径(LV)明显缩小(P〈0.05),右心室径(R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增加(P〈0.05)。以二尖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术后LA、LV、左心房面积(LAA)、左心房容积(LAV)、二尖瓣平均跨瓣压差(MPGmv)、二尖瓣速度时间积分(VTImv)及二尖瓣压力降半时间(PHTmv)均明显减小或降低(P〈0.05),而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mv)、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mv)明显增加(P〈0.05);以二尖瓣反流为主的患者术后LA、LV明显缩小(P〈0.05)。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的患者术后LV、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主动脉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Vav)及平均跨瓣压差(MPGav)均明显减小或降低(P〈0.05),主动脉瓣有效瓣口面积(EOAav)、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OAIav)明显增加(P〈0.05),而左室后壁厚度(LVPW)变化不明显(P〉0.05);以主动脉瓣反流为主的患者术后LV、LVM、LVMI、EOAav及EOAIav均明显减小(P〈0.05),而Vav、MPGav明显增加(P〈0.05)。在二尖瓣部位,与置入25mm瓣膜患者相比,置入27mm瓣膜患者Emv、MPGmv及VTImv均较低(P〈0.05);在主动脉瓣部位,与置入21mm瓣膜患者相比,置入23mm瓣膜患者Vav、MPGav及VTIav均较低(P〈0.05)。术后远期二尖瓣部位中度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38例(21.3%),重度PPM4例(2.3%);术后远期主动脉瓣部位中度PPM50例(24.5%),重度PPM43例(21.1%)。接受三尖瓣成形术的患者其术后远期三尖瓣反流(TR)程度构成比明显改善(P〈0.05),而未接受三尖瓣成形术患者其术后远期TR程度构成比明显恶化(P〈0.05)。结论与术前相比,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远期的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远非正常;与二尖瓣部位相比,主动脉瓣部位PPM的问题更为突出;由于术后远期TR残流或加重的情况较为普遍,左心手术时积极考虑同期三尖瓣成形手术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麻醉深度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手术后近期及远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和血清smog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BSCO、Springer、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6年2月。共检索到352篇有关麻醉深度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及血清sloot3蛋白影响的文献,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有2665例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显示:深麻醉手术后1d[比值比(oddsratio,OR)=O.3l,95%CI:0.24-0.40]、术后3-5d(OR=O.35,95%CI:0.24加.51)、术后7d(OR=0,45,95%C/:0.27-0.74)、术后1。3个月内(OR:O.66,95%CI:0.45-0.99)POCD发生率及手术后1d血清sloola蛋白[均数差(meandeviation,MD)=-270.29,95%CI:-295.81~-244.77]低于浅麻醉组(P〈0.05)。结论深麻醉可显著降低术后7d内及术后1-3个月内POCD发生率,并降低血清中术后1d S100β蛋白水平: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能与POCD发牛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可发生多种并发症,其中术后再出血是最凶除并发症之一,预防术后再出血具有再要临床价值。本院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共施行高血压脑出血94例,术后再出血10例(13.7%)。较1999年以前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率有明显降低,现就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克罗恩病(cD)患者肠切除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接受肠切除手术的114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x。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术后发生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12.3%(14/114),其中吻合口瘘7例,腹腔脓肿6例,肠外瘘1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大于150(DR=2.185,95%CI:1.098~6.256)、术前使用甾体类药物(OR=2.674,95%C1:1.118—8.786)及合并腹腔脓肿和(或)瘘(OR=3.447,95%CI:1.254—10.462)是术后出现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独立高危因素(均P〈0.05)。无上述危险因素者术后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7%(3/53),有1个危险因素者为11.4%(4/35),2个危险因素者21.1%(4/19),3个危险因素者则可高达42.9%(3/7)。结论术前使用甾体类药物、CDAI大于150及合并腹腔脓肿和(或)瘘是CD肠切除术后出现吻合口感染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如果这些危险因素术前无法消除,肠切除术后行一期吻合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金陵术治疗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00年2月至2011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共收治顽固性便秘患者614例,对其中符合混合型便秘诊断及手术指征的554例患者施行创新设计的金陵术治疗。通过收集术前临床基本情况、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评分、Wexner便秘评分和满意度3项指标来进行术后长期随访以评估手术效果。结果全组未出现手术相关性死亡。围手术期出现排粪频次增多,24.5%的患者有短时排尿困难。其他并发症包括小肠梗阻(9.6%)、吻合15出血(8.1%)、吻合口瘘(3.1%)、性功能障碍(3.1%)和切口感染(3.1%),均经对症处理或保守治疗恢复。截至2011年8月,术后3、6、12和24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100%、88.8%、75.1%和56.3%。胃肠生活质量术前评分为(78.1±9.4)分,术后3个月暂时升高至(92.0±9.5)分,但随后分别在术后6个月[(48.4±14.1)分]、12个月[(21.0±4.3)分]和24个月[(20.0±3.4)分]的随访中显示持续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exher便秘评分由术前的(19.9±4.3)分降至术后3个月时的(8.4±2.1)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便秘评分的下降一直维持到术后24个月。患者对排粪频次的满意率,在术后3、6、12和24个月时,分别为78.1%、91.1%、94.2%和94.6%。结论金陵术为混合型顽固性便秘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安全而有效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肾移植术后特异性感染69例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肾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的规律。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808例次肾移植中各种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808例次肾移植中发生各种感染180例次(20.7%),死亡35例(19.4%),其中应用硫唑嘌呤和泼尼松者的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使用以环孢素A为主的三联疗法者为高。已证实感染原的特异性感染69例次。特异性感染的病原最常见者为病毒。结论 感染是肾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正确调整免疫抑制剂剂量,及时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20.
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段食管鳞癌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合适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87例接受食管次全切除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术前食管腔内超声和颈部超声检查结果,选择性进行胸腹二野或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结果 超声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并行三野清扫35例(40.2%,三野清扫组),其中原发肿瘤位于胸上段食管者的比例(16/24例,66.7%)显著高于中、下段肿瘤者(19/63例,30.2%)(P=0.002)。三野清扫术扫除淋巴结13.7组/例,显著多于二野清扫组(52例,59.8%)的10.5组/例(P〈0.001)。术后病理检测三野清扫组转移淋巴结1.5组/例,也显著多于二野清扫组的0.8组/例(P〈0.01)。颈淋巴结转移(pM1-LN)17例(占全组19.5%,占三野清扫组48.6%),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的颈淋巴结转移比例(15/48例,31.3%)显著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2/39例,5.1%)(P〈0.01)。上、中、下纵隔及上腹部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3%、23.O%、5.7%和24.1%,颈淋巴结转移与上纵隔(P〈0.01)及中纵隔(P〈0.01)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但与下纵隔及上腹部淋巴结转移无关。三野清扫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显著高于二野清扫组(34.6%,P=0.020)。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喉返神经损伤者吻合口瘘发生率(7/13例,53.8%)显著高于无喉返神经损伤者(10/74例,13.5%,P=0.001)。术后死亡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对肿瘤位于胸上段食管、或上纵隔及中纵隔淋巴结已发生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在超声指导下进行选择性颈胸腹三野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