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5 毫秒
1.
对白内障手术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67例,术中同期(I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18例,术后II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7例,术后随访1-3年,结果,术后最佳视力达0.5以上38例,其中I期前房型人工晶体5例(占22.7%),后房型人工晶体15例(占83.3%),术后II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8例(占6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95.5%(21/22),后房型人工晶体33.3%(6/18),术后II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8.5%(5/17),认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尽量采用同期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安全有效,若无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尽量采用II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简洁,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的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231例(269眼)施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39例(40眼)行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囊袋内植入12眼,人工晶体光学部前囊固定13眼,睫状沟内植入13眼,2眼需缝线固定,随访1-37个月,裸眼视力≥0.5者33眼(82.5%),≥1.0者19眼(47.5%),矫正视力≥0.5者38眼(95%),≥1.0者25眼(62.5%),并发症主要有:人工晶体偏位3眼,瞳孔变形2眼,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时,控制破口的扩大,利用前,后囊作支撑,结合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仍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罗康生 《四川医学》2006,27(10):1090-1091
目的探讨43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巩膜隧道切口行Ⅰ期或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矫正视力≥1.08例(18.6%),0.5~0.928例(65.1%),0.3~0.47例(16.3%)。3例发生一过性高眼压,7例发生创伤性前葡萄膜炎。43例均无大泡性角膜病变发生。结论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路径短,操作简单,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失败的补救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对无法按常规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无晶体眼,采用经睫状沟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16例,术后2周左右的视力为0.8-1.2的5眼(29.41%),0.3-0.6的9眼(52.94%),0.1-0.2的3眼(17.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炎性反应,用激素治愈,无感染,该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增视方法,在后房内稳定性和不发生后发障两方面优于I期植入,固定缝襻的针线由眼内向巩膜外穿出可避免玻璃体视区积血,处理好瞳孔附近的成形玻璃体或机化组织,两端襻上固定位置对称可防止晶体光学部的倾斜;巩膜上穿刺点准确对称,两端固定线结扎松紧一致,无虹膜后粘连等是保持晶体位置不偏移的条件,外伤性脱位晶体取出后,让玻璃体相对稳定后再Ⅱ期植入,缝襻固定可避免玻璃体存积附着在人工晶体的前表面,使视力史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附3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梓坚 《广西医学》1995,17(4):267-269
本介绍了后房型人工晶体睫状沟固定的方法,作用此法作出38例(38眼)近期疗效0.5以上视力30眼占79%,无严重并发症,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白内障囊外出时后囊膜破裂的患,也适用于外伤性晶状体脱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后半脱位或全脱位,白内障囊内出术后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患,开拓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两种人工晶体植入的安全性研究方法对60例(60眼)白内障患者因不同原因造成后囊破裂而分别植入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ACL)及后房型悬吊式人工晶体(PCL)的临床观察,进行回顾总结。结果ACL组中视力0.5以上,占52.6%:PCL组中视力0.5以上,占50.1%,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不能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只要技术娴熟,植入两种人工晶体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王鹂 《吉林医学》2008,29(7):580-581
目的:探讨儿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时机、屈光度选择及疗效。方法:总结76例(先天性25例,外伤性51例)儿童白内障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o.5以上者占72.1%,后囊混浊发生率高(93.6%)。结论:植入人工晶体最早年龄3岁为宜,影响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是弱视和后囊混浊。  相似文献   

8.
后囊破裂的人工晶体植入方法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白内障术中后囊破裂的处理及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的方法。方法:对12例老年性白内障,2例并发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导致后囊破裂者,采用烛泪式注粘弹剂压住裂口卷边,使裂口闭合或缩小,14例外伤性白内障外伤导致后囊破裂者则以压路机样推注粘弹剂,使前膨之玻璃体及前表面机化膜后退复位,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28例后房型人工晶体一期植入全部成功,并随访3月-18个月,人工晶体位置固定良好,视力大于等于0=5者21例*75%),0.1-0.4者7例(25%),结论:对后囊破裂8毫米以内或伴有晶体悬韧带断离<1个象限者均可不作缝线固定一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并能获得良好的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无晶体眼并后囊膜缺损的眼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和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临床对比观察,了解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随机对两组病人共16例进行手术。用美国Storz公司生产双侧“S”型弹性袢前房型人工晶体和KabiPharmacia“C”袢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行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组,术后视力10以上占375%(3/8),05以上占50.0%(4/8)。缝线固定术组无一例达10以上者,05以上占25.0%(2/8)。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显示有更多的优越性。从解剖学观点来说,各种缝线固定技术,很难将晶体袢通过缝线定位在睫状沟处,并对眼组织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儿童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观察,探讨儿童人工晶体植入的时机、屈光度的选择、手术技巧、并发症的防治及疗效.方法:2岁~12岁(平均 7.6±3.5岁)儿童白内障 78眼,I期植入人工晶体68眼(先天性白内障60眼,外伤性白内障8眼);Ⅱ期植入10眼(外伤性白内障6眼,无晶体眼4眼)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共 37眼,占 47.4%;0.3~0.5共 28眼,占 35.9%;0.3以下 13眼,占 16.7%.术后葡萄膜炎及后发障较重.结论:儿童期白内障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是防治弱视、恢复双眼单视功能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体眼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0例(30眼)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6个月根据囊膜残留情况采取不同方式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5.2±3.6)个月。结果30例(30眼)均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人工晶体正位。其中双攀固定16眼,单攀固定10眼,未固定4眼。视力提高明显,无远期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不断提高手术经验、注重术后随访下的前提下,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有效、安全,是目前矫正玻璃体晶体切除术后屈光不正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白内障前房型人工晶体Ⅰ期和Ⅱ期植入的方法及疗效。总结 18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体会。术后随访 6个月~ 1年。结果 :此型人工晶体植入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 ,可作为不能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首选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白内障手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67例,术中同期(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2例,后房型人工晶体18例;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27例。术后随访1~3年。结果,术后最佳视力达0.5以上38例,其中Ⅰ期前房型人工晶体5例(占22.7%),后房型人工晶体15例(占83.3%);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8例(占66.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Ⅰ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95.5%(21/22),后房型人工晶体33.3%(6/18),术后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18.5%(5/27)。认为对白内障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尽量采用同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安全有效。若无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尽量采用Ⅱ期植入前房型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简洁,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手法摘除联合悬合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点,操作要点及并发症。方法:对26例(26眼)外伤性白内障施行手法摘除,睫状沟固定植入悬吊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6眼视力恢复至0.4-0.6,占61.5%;4眼视力恢复至0.7-1.0,占15.4%,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手法摘除联合悬吊型人工晶体植入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汪迎  李辉  陈霞琳  朱文华 《华夏医学》2002,15(2):182-183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调查27眼AC-IOL植入术后并发症,随访期为2月至2年,手术对象为老年性,外伤性白内障及无晶体眼,手术方式为白内障摘除结合前段玻璃体切除与虹膜根部切除联合AC-IOL植入,结果:术后人工晶体前纤膜形成发生率为11.11%,前房积血发生率为14.81%,继发青光眼发生率为7.41%,结论: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难以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时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优越性。方法:对50例(5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怕乳化吸出,通过3.2mm隧道切口植入硅胶折叠式人工晶体及44例3.2mm切口基础上扩大至6.0-6.5mm,植入后房型PMMA硬性人工晶体。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者占78%。随访1-3个月视力≥0.8者占86%,与后房型硬性人工晶体植入比较术后1和1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92±0.84)DT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值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曾行单眼白内障摘除而未植入人工晶体、且不适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18例患者,行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值入。术后随访时间5~15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其中8眼≥0.8,6眼≥0.5,其余在0.4~0.2之间。结论: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曾行单眼白内障摘除而未植入人工晶体、且不适合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 18例患者 ,行Ⅱ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时间 5~ 15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其中 8眼≥ 0 .8,6眼≥ 0 .5 ,其余在 0 .4~ 0 .2之间。结论 :Ⅱ期新型弹性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操作简单 ,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借助部分晶体后囊或前囊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因手术及外伤致晶体后囊破裂施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44例(44眼)根据裂孔大小、位置、有无前囊膜,采用不固定襻21例、单襻固定19例和双襻固定4例。术后视力≥0.539例(88.6%),0.1~0.45例(11.4%),术后玻璃体疝2例(4.5%),人工晶体夹持1例(2.2%),暂时性眼压偏高8例(18.2%),瞳孔不圆、轻度上移10例(22.7%),皮质过敏性眼内炎1例(2.2%)。结果表明:晶体后囊膜破口小或破口虽较大,但有前囊膜,仍可不固定襻或单襻固定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白内障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效果。方法 对16例外伤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及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3.6月,观察视力:2例无增进,其余矫正视力0.1~0.3者9眼,0.3~0.8者5眼。结论 外伤性白内障术中前囊应切除稍大,减少前囊上皮残留,术中应保持瞳孔散大,尽量彻底吸除皮质,术后积极控制炎症。而对于后发障的处置,常采用激光后囊切开术,一般均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外伤性白内障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大都获得了较好视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