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80~160mg治疗,每天1次.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尿白蛋白量,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80~160mg治疗,每天1次。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量、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可减少尿白蛋白量,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防治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莹  董吉祥 《江苏医药》2003,29(3):189-19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随机分为三组,缬沙坦组给予代80mg每日1次,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非ARB、非ACEI类的降压药。治疗前、后测血内皮素(ET)、血一氧化氮(NO)、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α1微球蛋白(α1-MG)。结果:缬沙坦组与ACEI组的UAER、β2-MG、ET均显减少(P<0.01),NO、NO/ET显增加(P<0.01),对照组虽然经血压和血糖的控制,但治疗后的β2-MG、UAER显的上升(P<0.05)。结论: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疗效显、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应用对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的作用.方法 3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缬沙坦80~160 mg,每日1次,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尿白蛋白量,并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变化.结果 治疗后尿白蛋白明显下降(P<0.01),而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治疗过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尿白蛋白量,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氧化应激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皮质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血尿素氮、24h尿总蛋白、尿白蛋白定量(24h)、24h尿量、肾皮质MDA含量显著升高;肾皮质SOD活性显著降低。缬沙坦干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化应激参与了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过程,缬沙坦对DN的治疗作用部分是通过抗氧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缬沙坦80 mg,1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 mg,每晚一次).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组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脂、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能明显降低UAER、CRP,改善血脂,有效延缓肾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缬沙坦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比较未治疗前与加用缬沙坦治疗后3、6个月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后3、6个月患者24h尿蛋白定量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尽早使用ARB治疗可以延缓糖尿病早期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依苏与缬沙坦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依苏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缬沙坦单独及联合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366例DN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予以依苏(马来酸依那普利)、缬沙坦或两药联合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蛋白尿及血钾和血Cr等变化。结果上述两药均能有效降低DN的血压和尿蛋白且作用相似;联合治疗的降尿蛋白作用更明显(P<0.05),但两者的降压效果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血钾、血Cr和Cc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于DN患者,ACEI类药物依苏和ARB类药物缬沙坦联合治疗与单药相比具有更强的降蛋白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方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联用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AT-Ⅱ)拮抗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合理性。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并发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20)、厄贝沙坦组(n=20)及两药联用组(n=20)治疗18周,治疗前后对平均动脉压(MAP)、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OD)、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分析、血清钾进行比较。结果贝那普利组UAER治疗后比治疗前下降了33.9%(t=3.278,P=0.004),厄贝沙坦组下降了36.2%(t=4.234,P〈0.01),两药联用组(贝那普利+厄贝沙坦)下降了60.9%(t=5.754,P〈0.01),两单药组间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联用组较单药组下降幅度总体增加26.1%。结论ACIEI与AT1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肾保护作用,其机制并不依赖其降压作用。本研究观察缬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血压升高时使用非ARB或ACEI类药进行控制,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片80 mg/d.定期检测两组患者各项血检指标,统计hs-CRP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1例血管性水肿,无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咳嗽3例、一过性头痛头晕3例、皮肤瘙痒2例.结论 缬沙坦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昌  张莉  刘伟宁 《中国医药》2012,7(8):975-978
目的 观察葛根素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6例)葛根素注射液400 mg/d联合缬沙坦胶囊80 mg/d,1次/d;对照组(32例)单用缬沙坦治疗1次/d,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2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脂、血纤维蛋白原、血糖、尿素氯、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UAER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为(52±9)μg/min比(85±14)μg/min;对照组为(65±11)μg/min比(87± 15)μg/min,均P<0.01],且研究组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C、TG、LDL-C、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为(3.2±1.1)mmol/L比(6.4±1.2)mmol/L、(1.8±0.8)mmol/L比(2.4±0.9)mmol/L、(2.0±0.7)mmol/L比(3.6±0.9)mmoL/L、(2.6±0.1)g/L比(4.1±0.3)g/L,P <0.05],HDL-C升高[(1.9±0.3)mmol/L比(0.7±0.2)mmol/L,均P<0.05],对照组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有改善[分别为(4.2±1.0)mmol/L比(6.4±1.1)mmol/L、(2.6±0.5)mmol/L比(3.6±1.7)mmol/L,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TC、TG、LDL-C、HDL-C、纤维蛋白原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丙二醛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研究组为(5.5±1.0)μg/L比(10.0±1.5)μg/L,对照组为(7.4±1.5)μ/L比(9.6±1.7)μg/L,均P<0.01],SOD均明显升高[研究组为(215±28)U/L比(110 ±21)U/L,对照组为(168±26)U/L比(111±25)U/L,P<0.01],且研究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葛根素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较好,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川芎嗪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DN患者[选择依据30ms/24h≤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300mg/24h,24h尿蛋白≥1.0g1,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之上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雷公藤多苷及川芎嗪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albuminexcretionrate,UAER)、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及尿素氮(bloodureanitrogen,BUN)、肝酶学改变、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hemoglobin,HbAlc)和血细胞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24h尿蛋白、UAER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bAlc、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酶和血常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缬沙坦联合雷公藤多苷、川芎嗪治疗DN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蛋白尿水平,且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综合降糖、降压、利尿联合低分子肝素和多巴胺与单纯综合降糖、降压、利尿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疗程均为3~4周,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01);24h尿蛋白定量减少,平均体重减轻,自觉症状数目减少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结果表明综合利尿降糖降压联合低分子肝素与多巴胺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在减少蛋白尿、消除水肿、改善临床症状等方面优于单纯一般综合降糖、降压、利尿治疗。  相似文献   

15.
刘峰  王冰成 《海峡药学》2010,22(9):85-8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联合应用缬沙坦与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DN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治疗,包括使用降糖药及缬沙坦,对照组缬沙坦剂量为80mg1日1次另予辛伐他汀20mg每晚口服。治疗组缬沙坦剂量为160mg1日1次另予辛伐他汀40mg每晚口服,共60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尿素氯(BUN)、肌酐(Cr)、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和尿β2微球蛋白(Uβ2-MG)。结果两组BUN、Cr、UAER和Uβ2-MG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后UAER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辛伐他汀大剂量联合治疗DN,可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且两药大剂量联用较常规剂量联用可更有效地控制与延缓DN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集的81例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7例,治疗组接受贝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照组分别接受贝那普利、缬沙坦单独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钾及血糖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贝那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3种不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9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伊贝沙坦进行治疗,C组患者采用替米沙坦进行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3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A、C组总有效率均为90.0%,B组总有效率为93.3%。结论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过程中,采用不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治疗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中采用伊贝沙坦治疗的效果最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缬沙坦干预治疗后糖尿病大鼠肾脏nephfin表达的变化,探讨缬沙坦保护肾脏的部分机制。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观察大鼠糖代谢、肾功能及肾小球中nephrin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肾小球nephrin表达显著减少,而缬沙坦干预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P〈0.05),且蛋白尿的程度与neph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缬沙坦可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出,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肾小球nephr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寻找有效治疗早期DN的方法.方法 51例早期DN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对照组23例仅接受缬沙坦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S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FPG、2hPG、HbA1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1、6.458、3.026、7.894、5.648、7.604、6.590、8.652,均P<0.05),两组治疗后2 hPG、HbA1c、UA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125、3.520、3.881,均P<0.05).两组治疗后BUN、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早期DN的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无显著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治疗早期DN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