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静脉插管术广泛用于治疗危重病人,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当监测治疗时,或给予静脉输液、给药和长期给予静脉营养时,它可用于测量右心房压。大部分中央静脉导管是通过锁骨下途经插入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不常用,但手术后有时使用。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与局部创伤有关,包括气胸、血胸、皮下气肿、锁骨下血肿和动脉损伤、胸膜渗出和纵隔积水、臂丛神经损伤、气泡栓塞和心脏穿孔。  相似文献   

2.
刘海  杨作衡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1,7(4):248-249,252
小儿静脉通路有时很难建立,但近年来由于静脉导管的改善和插管技术的提高,现有多种导管和解剖部位供我们选择犤1犦。本文就建立不同的静脉通路的方法、指征及优缺点予以讨论。1经皮外周静脉插管经皮外周静脉插管(PercutaneousPeripheralCatheter,PPC)是最简便、安全的静脉通路。现在的外周静脉导管具有外径小,易弯曲以及抗细菌和防血栓的功能,可长期留置,并发症少。这使得一些侵袭性通路,如骨通路、静脉切开的使用大为减少。PPC首选手背和足背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以及头静脉最易插管,但它们常留作静脉穿插和中央静脉…  相似文献   

3.
高危新生儿脐静脉插管技术的应用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30例危重新生儿脐静脉插管12~25d的护理效果。方法:严格遵守脐静脉插管操作规程,做好脐静脉插管的各项准备和留置脐静脉导管过程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脐静脉插管无发生并发症。结论:经过细致观察及护理,能防止脐静脉插管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脐静脉导管的有效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静脉隧道式带涤纶套导管(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完成血液透析过渡通路138例,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股静脉组)3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颈内静脉组)40例,各种中心静脉临时导管(股静脉、颈内静脉临时导管,临时导管组)62例,3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1周内完成,记录3组插管时并发症(手术出血情况)、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透析充分性、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结果 3组患者手术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插管次数、导管留置时间、尿素清除分数(Kt/V)、透析血流量、导管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静脉组和颈内静脉组插管次数少于临时导管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临时导管组,Kt/V高于临时导管组,透析血流量多于临时导管组,导管功能良好率高于临时导管组(P<0.05或P<0.01)。结论 股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优于各种临时导管,与颈内静脉半永久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过渡通路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5.
李秀东  罗萍  林冰 《海南医学》2005,16(8):28-2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插管在普外科创伤、恶性肿瘤晚期和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管理。方法132例病人因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或长时间肠外营养支持的需要而接受了中心静脉置管,用心电图方法监测导管尖端位置,插八深度参考Madan M方法计算,严格插管过程中的规范操作,插管后进行严格的导管无菌管理。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置管,插入深度及导管尖端位置适宜。128例病人于完成输液后拔除导管,其中2例怀疑导管败血症(catheter related sepsis,CRS)的发热病人,经用0.1moL/L的NaOH冲洗腔及罗氏芬封管2天后,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另外4例中,1例因使用不慎致导管破损而中途拔除,3例因发热怀疑CRS而中途拔除,其中2例诊断为临床CRS。结论正确的插管及管理方法有利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插管安全因素的防范与控制措施,降低护理操作风险.方法 中心静脉插管前全面评估病人,与病人或家属履行告知签约制度.插管过程中规范操作和护理,插管后X线确认导管的位置后,开放中心静脉导管的通路,以保证导管使用的安全性.结果 拟行中心静脉插管138例,实际实施117例,拒绝该项方法21例.实施经外周静脉导人中心静脉置管(PICC)术89例,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插管28例;插管后X线确认导管异位7例,予以调整后开放通路.PICC后出现静脉炎4例,经局部50%硫酸镁冷湿敷后,2例症状未缓解予以拔除导管,针眼局部及导管细菌培养均为阴性.1例深静脉血栓经祛聚抗凝治疗痊愈.结论 中心静脉插管是一项有创技术操作,在提高医务人员操作水平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预见性做好潜在安全因素的防范,使病人既受益于此项先进的治疗手段,又医患风险共担,才能避免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以台州市立医院ICU就诊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BSI分成感染组(60例)和非感染组(563例),首先单因素分析初步筛查CRBSI的危险因素,然后以是否发生CRBSI(1=是,0=否)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差别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CRBSI的危险因素。结果 CRBSI的发生率为9.63%(60/623);感染组与非感染组APACHE评分、导管类型、导管留置部位、留置时间、静脉营养、激素使用、插管次数、紧急插管、营养状态、糖尿病和MODS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评分较高、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2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2次、紧急插管为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ACHE评分越高、使用双腔导管、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越长、应用营养支持、插管次数过多,CRBSI发生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者,20例行股静脉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后者,而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在血液净化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243例颈内静脉插管及187例股静脉插管的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为(60±16)d;股静脉插管的导管留置时间(25±11)d(P<0.01)。血流量分别为(280±40)mL/min(、210±50)mL/min(P<0.05)。颈内静脉插管的血流量不足、感染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股静脉插管。结论相对比较而言,颈内静脉插管在血液净化中不失为更理想的临时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0.
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66例血液净化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其中颈内静脉14例,股静脉52例,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颈内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9.4天,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0.6天,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为3%,感染发生率为4.5%,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透析时血流量150~250ml/min。结论: 股静脉插管和颈内静脉插管具有安全、方便、实用而创伤小的特点,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两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一种导管由周围静脉导入使其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通过导管可将各种药物直接输送到中心静脉,从而防止刺激性药物对周围静脉的损伤,同时也可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了普通穿刺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由于31例老年患者在插管时能很好地配合,以及对在置管前、置管过程和出现并发症的护理,保护了患者的血管,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完成,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护理中,规范护理操作、加强插管的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加强对患者进行自我护理的健康教育是保证锁骨上静脉插管通畅及长期使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导管代替常规闭式引流治疗气胸26例临床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恒莉 《当代医学》2011,17(7):156-157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插管技术,使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对28例自发性气胸病人反复胸腔排气。结果 26例气胸患者无感染、出血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总有效率为96.1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简单易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股静脉与人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的应用。方法;46例尿毒症患,20例地股静插管,26例行颈内静脉所向无敌这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种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一导管相关的并发症、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结果;颈内静脉插管的导管留时间明显长于股静脉插管,并发症亦明显少于后,而BUN重复循环率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相对而言,颈内静脉插管是一种更理想的临时性血液通路。  相似文献   

14.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r.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1]。PICC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特点,其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异位、静脉栓塞等[2]。PICC现已被临床大量广泛使用,为患者长期输液、化疗及静脉营养提  相似文献   

15.
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杜斌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36-1538
中心静脉插管是危重病抢救中的重要有创诊疗措施之一。美国住院患者每年消耗中心静脉插管 70 0万根 ,发生医院获得性血行性感染 2 0~ 4 0万例 ,其中 85%~ 90 %与血管内装置尤其是中心静脉插管有关。约 50 %的ICU危重病患者有中心静脉插管 ,其中 2 5%的导管有微生物定居。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的发生率为 2 8~ 1 2 8例 / 1 0 0 0导管留置天 ,且显著影响患者的罹患率、病死率和医疗费用。一、流行病学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 (catheter relatedinfection)包括一系列的概念与定义 ,详见表 1。表 1 导管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静脉营养的推广,患有严重畸形,长期不能使用胃肠道的患儿,其预后有了重大改善。静脉营养使患有复杂先天性畸形的婴幼儿得到正常或几乎接近正常的体重。这给内外科医生在处理这类情况以较大的使用范围。目前,高渗葡萄糖液和氨基酸液的给予,都是通过中央静脉导管。这种方法已成功的应用于成人和小儿,但数种与此有关的併发症亦有报导,两种严重的饼发症——败血症和上腔静脉栓塞,认为使用中央静脉导管的结果。近来有些  相似文献   

17.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r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插管和颈内静脉插管具有避免反复穿刺、保护静脉、减少患者痛苦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1],两者皆为成熟的中心静脉插管技术,为需要长期输液及静脉高营养的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同时,伴随着不同原因引起的导管管路的堵塞,增加了护理工作的不便与难度。  相似文献   

18.
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在血透中的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颈内静脉中路插管和锁骨下静脉插管目前在血液透析中作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已得到广泛应用。我中心自 1995年至2 0 0 0年对血液透析患者行三种深静脉导管留置进行临床观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深静脉导管留置共 5 77例 ,患者年龄在 30岁~ 6 0岁 ,1995年~ 2 0 0 0年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36 2例 ,颈内静脉中路插管 16 5例 ,锁骨下静脉插管 5 0例。采用美国 KENDAL L 双腔导管11.5 Fr× 1.6 ktf。2 方法   (1)颈内静脉下路插管 :患者取去枕仰卧位 ,两肩钾间垫高 ,头偏向左侧 ,胸胸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及锁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声门暴露困难型病人使用喉罩辅助中心静脉导丝导引气管导管插管的可行性。方法把声门暴露困难型病例随机分两组:经口常规会厌后下方盲探插管组(A组,n=25)和经口喉罩导丝导引导管插管组(B组,n=25)。分别进行盲探插管并记录统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从开始插管到听诊证实成功)、插管过程中追加麻药的次数及各时段的血压(B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变化和插管并发症等。结果B组插管1~2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P0.05),BP、HR变化明显小于A组(P0.05),无1例发生低血氧症(SPO295%)、呛咳或气管支气管痉挛等插管并发症。结论使用喉罩辅助中心静脉导丝导引插管于声门暴露困难病人是一种稳妥的插管方法,值得广大同仁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20.
血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静脉插管感染发生原因。方法:对49例深静脉插管感染病例分析有关因素。结果:插管5天以上感染率为84%。三腔导管较一腔、二腔导管感染率高,达到37%,腹股沟静脉较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感染率高,达到27.8%。输入损伤血管内皮物质感染率16.8%。合并休克及应用抗厌氧菌药物大肠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6.5%和70.6%。结论:深静脉插管感染的预防是减少深静脉插管天数,维持静脉营养治疗时建议采用PICC(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或其它治疗方法。抢救时采用深静脉穿刺,尽量锁骨下静脉穿刺,定期在导管接口处培养。减少对血管内皮的损伤。积极治疗休克及少用抗厌氧菌药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做好环境清洁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