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萍 《工企医刊》2009,22(4):10-11
目的:研究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70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40例)于生后24h~72h内采用统一的早产儿配方奶粉经口或鼻饲喂养,对照组(30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喂养。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7.5%(7/40);对照组56.7%(17/3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改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体重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2.
鼻胃管微量喂养是帮助高危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过渡到经口喂养,提高治疗成功率的有效措施。我院近年采用早期间歇性鼻胃管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加强营养支持.从而提高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治愈率。现将2001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中采用鼻胃管微量喂养的病例44例进行分析,以总结早产儿鼻胃管喂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各器官发育不成熟,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吸吮力差、吞咽反射弱、胃容量小、肠管运动弱,常出现喂养困难,而致热卡不足造成营养不良及各种并发症,因而适时、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预防并发症十分重要。我院儿科2006年6月~2008年3月对患各种原发病的2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用静脉营养并早期微量喂养,取得了满意效果,现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胃管微量喂养是帮助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过渡到经口喂养并有效提供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但是易出现呕吐、腹胀等并发症。我院于2002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曾收治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20例,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共80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NICU中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的营养摄入及体重增长状况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上早产儿的营养支持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生后24h内入陕西省妇幼保健院NICU孕周小于34周、无消化系统畸形的早产儿64名,按出生体重分为体重≤1500g组和体重〉1500g组,计算生后第1、2、3周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住院天数、开奶日龄、足量喂养日龄、体重开始增长口龄、回到出生体重日龄、静脉营养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体重≤1500g组热量和蛋白质的摄入低于体重〉1500g组,在第2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体重≤1500g组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在开奶日龄、体重开始增长日龄、回到出生体重日龄及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延迟,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4例早产儿在出院时小于胎龄儿发生率高达68.75%。【结论】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在出生后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应积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给予低热量静脉营养,提倡微量喂养,出院后有必要续贯治疗,以实现追赶性生长。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萍  许卫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260-4261
为了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对48例早产儿中28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另外20例给予单纯经胃肠内喂养。观察两组体重变化、生理性体重下降时间、血生化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诊断标准〔1〕,系我院2004年5月~2006年1月我科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胎龄(31.9±2.01)周,出生体重(1601.25±260.87)g;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胎龄(32.4±1.93)周,出生体重(1580.32±280.27)g。除外消化道畸形,窒息及心肺疾患儿。治疗组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  相似文献   

7.
王峥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2):5100-5101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100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均采用口饲管喂养,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8 mg.kg-1.d-1,12 h 1次,疗程5~7天,同时配合暖箱遮光(暖箱外壁罩上深色布罩)。结果:治疗后两组在胃残留量(每次喂奶前)、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达到经完全经胃肠喂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口服联合暖箱遮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加速胃排空,促进肠蠕动,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早期微量喂养和头高脚低斜坡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结果两组患儿生后4断口生后10d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有利于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加。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善,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过大和维持正常体重增长,从而加快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速度,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经鼻胃管微量喂养是帮助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尽早过渡到经口喂养并有效提供营养支持,提高治疗成功率的重要措施.但是易出现呕吐、腹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04年9月30日绍兴市妇保院出生的179例低体重儿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依次是早产(OR=87.37),母亲合并内科疾病(OR=10.02),合并畸形(OR=6.24),家族低出生体重儿史(OR=5.37),孕后营养差(OR=5.34),女婴(OR=3.70),母亲患妊高症(OR=3.27),低收入(OR=2.91),产检次数≤5次(OR=2.53)。结论;孕周不足、母亲合并内科疾病、合并畸形、有低出生体重儿家族史、孕后营养差、女婴、母亲患妊高症、低收入、产检次数少是绍兴市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低出血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4例低出生体重儿中24例给予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另30例给予早期单纯静脉营养。观察体重变化、需要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监测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改变。结果: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组低出生体重儿静脉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体重明显增加。出生7天血清胆红素、肌酐均低于单纯静脉营养组,而14天两组血清胆红素、血脂、肾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缩短病程,明显增加体重,使低出生体重儿尽早适应胃肠喂养,同时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而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胎龄≤32周住院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和普通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观察喂养后体格发育指标、喂养相关指标、合并疾病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喂养的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速率高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所需热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喂养耐受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感染、贫血和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出生体重儿液体配方奶由于可提供高热量,有效利用度高,肠道负荷小,且应用方便、能保证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良好的生长发育,同时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提高对NEC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住院治疗的35例NE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中早产儿28例(80%),足月儿7例(20%).低出生体重儿22例(63%).抢救成功27例(治愈18例、好转9例).转院4例,死亡3例,放弃1例.结论 NEC的发生多见于早产,多合并窒息、感染且与高渗喂养有关,预防早产、微量喂养可减少其发生,早发现、早期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奶瓶喂养和间断鼻胃管喂养两种喂养方式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找寻进一步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相关并发症的喂养方法.方法对早期微量奶瓶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126例低体重儿进行临床观察,在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喂养下,观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误吸所致窒息、呕吐、胃和上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喂养相关并发症,以及对肠道营养达120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的影响.结果两组均无发生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奶瓶喂养组低体重儿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和腹胀等并发症,较鼻饲组显著减少(χ2检验,P<0.01);奶瓶喂养组未发生因误吸所致窒息,鼻饲组发生4例;肠道营养热能达到120 kcal/(kg.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奶瓶喂养组较鼻饲明显缩短(t检验,P<0.01).结论出生体重1500g以上的低体重儿生后早期微量奶瓶喂养较鼻饲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少,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短.  相似文献   

15.
王福玲 《现代保健》2008,(31):42-42
低体重儿包括早产儿、胎龄在37~42周的足月小样儿和胎龄在42周以上的胎盘功能不全的过期儿。低出生体重儿极易合并其它并发症而导致婴儿死亡。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直接影响低体重儿预后。我院从2000~2007年共收治38例低体重儿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供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胃肠道运动及胃肠道功能的不成熟,以及营养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特殊的营养供给方式。该文综述了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消化系统的特点、营养需求及供给方式、非营养性吸吮的作用,总结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最佳的营养供给方式为早期(24小时内)静脉营养配以间断鼻胃管早期微量肠内营养并辅以非营养性吸吮。  相似文献   

17.
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早期母乳喂养能够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LBW)胃肠道及神经精神的发育成熟,预防多种好发疾病,提高胃肠道耐受性,利于向直接喂哺的转变。但早产儿母乳喂养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与障碍,本文综述有关文献提出基于科学研究的有力对策:采用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吸吮吞咽功能及胃肠功能发育成熟以及促进经口喂养的具体措施;哺乳早期频繁刺激乳房以获得理想泌乳,首先尝试从饲管喂养过渡到直接喂哺,避免奶瓶喂养,教会母亲用体重测量法评估喂养效果,加强母乳喂养知识教育。并有效监控喂养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进一步减少晚期代谢性酸中毒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5年间收治的26例低出生体重儿并发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的病因、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转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第3周发病率最高,为53.8%,其次为第4周34.6%;配方奶喂养较母乳喂养及早产儿配方奶发病率高;出生体重愈低晚期代谢性酸中毒发生率愈高。结论 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可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和机体抵抗力,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应积极防治,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9.
李静 《中国卫生产业》2014,(20):116-1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微量喂养护理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将所有早产儿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有50例早产儿,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研究组给予微量喂养护理,对比两组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早产儿在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脉营养和达足量喂养上,研究组分别为(8.61±4.10)d和(10.34±3.26)d,均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喂养可有效激活早产儿的肠道酶系统,良好的护理可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降低全胃肠道足量喂养所需的时间,促进早产儿体质量的规律增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韩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0-2292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及其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注入,喂奶时间为2 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比较并记录两组:①每次喂奶量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②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给予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组的早产极低体重儿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快,胃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辅助喂养方法,对VLBWI的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