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目的研究高山红景天挥发油、氮酮及丙二醇对黄芩苷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以离体小鼠腹部皮肤为透皮屏障,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装置进行透皮吸收实验;黄芩苷为指标性成分,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在不同促渗剂下的透皮浓度,计算累积渗透量和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不同促渗剂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在单一促渗剂含量低时,1%高山红景天挥发油对黄芩苷的促渗效果最好;在单一促渗剂含量高时,5%氮酮对黄芩苷的促渗效果最好;氮酮与高山红景天挥发油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作用,在使用联合促渗剂时,1%高山红景天挥发油3%氮酮对黄芩苷的促渗效果最好。结论高山红景天挥发油是一种可开发的新型促渗剂。 相似文献
3.
黄芩苷渗透不同动物皮肤的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黄芩苷渗透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吸收行为。方法 黄芩苷的测定采用分光光度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 Franz扩散池为工具 ,比较黄芩苷渗透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结果 黄芩苷透过小鼠、裸鼠、家兔、大鼠、人体皮肤的透皮速率常数分别为 (6 7.31± 2 3.6 6 )、(78.35±3.2 9)、(117.35± 2 9.4 8)、(86 .2 5± 7.5 5 )、(84 .4 3± 11.2 7)μg/ (cm2 · h)。结论 裸鼠皮肤作为黄芩苷透皮吸收研究用皮肤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5.
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续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丁香类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树的花蕾 ,主含丁香油、丁香油酚等成分 ,国外有报道丁香油酚具有透皮促进作用 ,并作透皮促进剂使用。国内有人对提取的丁香油、丁香油酚、丁香醇提取物与氮酮对 5 -氟脲嘧啶 ,做了稳态渗透速率、加促渗剂后药物渗透系数、增渗倍数做了实验和统计。结果 :丁香挥发油的增渗倍数是不含促进剂的 110倍 ,丁香油酚是 10 7倍 ,氮酮为97倍 ,丁香醇提取物是 18倍 ,前二者分别高于氮酮。并对所含浓度 ,从 1%~ 3 %的丁香油、丁香油酚进行了透皮试验 ,试验证实以浓度 2 %为最佳。二军医大长海医院用丁香油和丁香酚对… 相似文献
6.
氮酮和油酸增强黄芩苷经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透皮吸收研究以改进型F ranz扩散池为模型,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苷透过量,以均匀设计法考察氮酮、油酸及两者配伍对黄芩苷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氮酮体积分数为10%时,黄芩苷24 h累积透过量为466.11μg/cm2,油酸体积分数为14%时,24 h累积透过量为77.34μg/cm2,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24 h累积透过量为641.88μg/cm2,促渗性能为146.69。结论氮酮和油酸对黄芩苷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两者配伍可产生协同促进作用,氮酮与油酸以10%∶0.5%配伍后促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彝族药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毒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死亡为指标,根据药物累积法原理测定了小鼠口服及腹腔注射川芎挥发油的表观药动学参数。结果:LD50(ip)=517.51±90.01mg/kg,按290mg/kg剂量ip给药,其体存药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Ke=0.466h1,t1/2(ke)=1.5h。LD50(ig)=2982.37±345.12mg/kg,按1548mg/kg剂量ig给药,其体存药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Ke=0.246h1,t1/2(ke)=2.8h。口服给药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750%。 相似文献
12.
当归所含挥发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采用离体裸鼠皮肤,以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应用Valia-Chien水平扩散池和HPLC检测法,考察当时所含当归挥发油对阿魏酸透皮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1%,2%,3%浓度当归挥发油对阿魏酸的透皮吸收均有促透作用,其中以2%浓度促透作用较强,并且强于同浓度的冰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二类中兽药畜禽抗应激颗粒中苍术挥发油提取、包合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挥发油利用率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及单因素考察法,对苍术挥发油提取、包合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苍术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成10目,加8倍量水,不浸泡,提取6h;苍术挥发油最佳包合工艺为:挥发油用85%乙醇按1:5(mL/mL)的比例溶解,油:β-CD为1:10,β-CD配成8%的浓度,在40℃超声池中,超声包结1.5h。结论该工艺稳定,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4.
药效学方法测定川芎挥发油药动学参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热板法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了川芎挥发油表观药动学参数。给药剂量分别为ip52mg/kg、96mg/kg。药效动力学参数腹腔给药为:Ke=0.1138h1,Ka=3.3261h1,t1/2(ke)=6.09h,t1/2(ka)=0.21h,T(peak)=1.05h,C(max)=50.6255mg/kg,AUC=526.2315(mg/kg)·h,CL/F(s)=0.1637mg/kg/h/(mg/kg),V/F(c)=0.9114(mg/kg)/(mg/kg);灌胃给药为:Ke=0.0929h1,Ka=0.7693h1,t1/2(ke)=7.46h,t1/2(ka)=0.90h,T(peak)=3.24h,C(max)=433.9441mg/kg,AUC=3619.3877(mg/kg)·h,CL/F(s)=0.0954mg/kg/h/(mg/kg),V/F(c)=1.0274(mg/kg)/(mg/kg)。结果表明川芎挥发油ip及ig给药其体存量的表观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绝对生物利用度为6002%。 相似文献
15.
16.
吕海涛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17):10-11
[目的]分析中药白术中挥发油的成分,为白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萃取白术中的挥发油然后通过GC—MS技术分析其中的成分。[结果]共分离出66个峰,鉴定了其中的3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0%以上,以归一化法计算了各个峰的相对含量。[结论]白术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多是烯类,是临床发挥功效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7.
八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促透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吴茱萸、防风、茅苍术、云木香、温郁金、羌活、沉香及荆芥八种中药挥发油对布洛芬的促透作用进行比较,为天然促透剂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上进行透皮吸收实验,用HPLC法测定布洛芬的含量。结果:上述八种中药的挥发油对布洛芬经皮渗透均有促进作用,增渗倍数分别为3.46、3.00、2.36、2.32、2.28、2.01、1.37和1.29。结论:上述八种中药的挥发油对布洛芬的透皮吸收均有促进作用,其中吴茱萸及防风的挥发油的促透作用尤其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石菖蒲、肉豆蔻、橘皮所含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用HPLC法测定模型药物雪上一枝蒿总碱中甲素的累积渗透量,并以氮酮为对照,考察不同浓度石菖蒲、肉豆蔻、橘皮所含3种挥发油对雪上一枝蒿甲素的促渗效果。结果7%石菖蒲、7%肉豆蔻挥发油与3%氮酮对雪上一枝蒿总碱的促渗效果最好,渗透系数分别为5.88、6.91、5.30、5.75;与无促渗剂组相比,促渗倍数分别为1.09、1.28、0.98、1,06倍。结论7%石菖蒲、7%肉豆蔻挥发油均能促进雪上一枝蒿甲素的经皮渗透,5%橘皮挥发油无明显促渗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考察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作为促渗剂对芍药苷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采用YB-P6型智能透皮试验仪,以小鼠离体腹部皮肤为渗透屏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测定,考察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3种促渗剂在12 h内对芍药苷累积渗透量、透皮吸收速率、透皮时滞等体外透皮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吴茱萸挥发油、芥子油、大黄总蒽醌的渗透速率分别为8.188 6、3.4117、1.230 3 g/(cm2?h),增渗倍数分别为22.6、9.40、3.40,透皮时滞分别为0.93、0.51、0.83 h。结论 3种天然透皮促渗剂均能明显促进芍药苷的透皮吸收,为其作为透皮促渗剂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