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 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 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12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 4 8h ,在 2 4h达到高峰 (P <0 .0 1) ,至 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基因表达及其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②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4只和实验组32只,实验组再进一步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6h、12h、1d、2d、3d、7d和14d亚组,每组4只。应用线栓法经左侧颈外颈内动脉插线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③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h脑组织即开始出现凋亡神经细胞,并于1d和2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神经细胞CyclinD1mRNA和CDK4mRNA的表达分别于再灌注2h和6h开始逐渐增强,并于12h和1d分别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达高峰,至再灌注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④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纹状体区对缺血更为敏感,CyclinD1mRNA和CDK4mRNA表达可能是诱导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 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勿动蛋白 (Nogo A)基因表达的变化规律及肌苷对其表达的影响。②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 6 0只 ,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 1.5h再灌注 2h、12h、1d、2d、3d、7d、14d组 (n =4 ) ,另外 4只作假手术组。应用Bederson等神经功能评分法评定脑缺血再灌注后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 ,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组织Nogo AmRNA的表达。③结果 对照组在缺血侧皮质和纹状体区Nogo AmRNA表达于 12h和 2d呈双峰增高 ,神经功能于 3d开始恢复。肌苷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Nogo AmRNA在皮质区的表达于 12h增高 ,7d下降 ,在纹状体区 12h、2d、3d增高 (t=1.93~ 14 .96 ,P <0 .0 5 ) ;神经功能于 7d恢复 ,差异有显著性 (t =2 .31,P <0 .0 5 )。④结论 肌苷可促进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ogo AmRNA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脑缺血环氧酶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环氧酶2(COX-2)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短暂及持续缺血不同时点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缺血COX-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缺血30min再灌注24h组仅在额顶叶皮层可见COX-2免疫阳性细胞。缺血90min再灌注3—48h在扣带皮层、内侧纹状体、海马可见COX-2免疫阳性细胞,12—24h表达强烈,48h下降。持续缺血24h组在内侧纹状体、扣带皮层可见COX-2免疫阳性细胞,海马表达更强。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后COX-2蛋白可在受其影响的梗死周边区表达,依缺血时间不同,表达部位及含量不同。COX-2蛋白袁达可能与缺血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mRNA的表达。②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动物模型 ,应用RT PCR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③结果 MCAO模型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再灌注后 12 ,2 4h的IL 1Ra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 (F =39.84,q=9.0 3,15 .91,P <0 .0 0 1) ;缺血侧纹状体缺血再灌注后 12h的IL 1Ra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 (F =7.37,q=6 .5 4,P <0 .0 0 1)。④结论 脑缺血后内源性IL 1RamRNA表达增加 ,可能是机体对缺血性损伤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卡配因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肌苷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②方法 取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 6 8只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 2h、6h、12h、1d、2d、3d、7d、14d组 (n =4 ) ,另外 4只为假手术组。应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腹腔注射肌苷注射液 (10 0mg/kg) ,原位末端标记 (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分别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和卡配因mRNA表达。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 2h皮质区与纹状体区即出现凋亡细胞 ,并逐渐增加 ,皮质区 1d达高峰 ,纹状体区 2d达高峰 ,之后逐渐减少 ,至 14d接近假手术组水平 ;经肌苷治疗后 ,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凋亡神经细胞减少 ,其中再灌注 12h~ 7d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t=2 .5 2 5~ 8.987,P <0 .0 5 )。脑缺血再灌注后皮质区和纹状体区卡配因mRNA的表达于 2h逐渐增加 ,皮质区 12h、纹状体区1d达高峰 ,3d后逐渐降低 ,至 14d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 ;肌苷治疗组再灌注 12h~ 14d ,其在皮质区和纹状体区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t=4 .4 4 3~ 8.876 ,P <0 .0 5 )。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肌苷使卡配因mRNA表达降低 ,神经细胞凋亡减少 ,提示肌苷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增殖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巢蛋白(Nestin)、干细胞因子(SCF)和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基因的表达。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6h、12h、24h、2d、3d、7d、14d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只。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Nestin、SCF和NCAM mRNA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皮质和纹状体区Nestin、SCF和NCAM mRNA均有微弱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Nestin mRNA表达增高,皮质除再灌注2h以外、纹状体除再灌注2、6h以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SCFmRNA表达,皮质除再灌注2、6、12h以外,纹状体除再灌注2、6h以外,其余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CAM mRNA于再灌注2h后在皮质和纹状体区开始表达,分别于再灌注12h和1d达高峰,7d后逐渐减少,14d降至假手术组水平。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SCF mRNA表达可能具有促进神经千细胞增殖作用,NCAM表达可能参与了损伤后脑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mRNA及其蛋白表达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肌苷组缺血再灌注前腹腔注射肌苷(100mg/kg),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同步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OX-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 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6h开始增强,12h达高峰,持续1~3d,然后逐渐降低,至14d仍高于再灌注2h水平,同一时间点皮质区高于纹状体区。肌苷组COX-2 mRNA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5.50~11.66,P〈0.01)。对照组皮质和纹状体区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趋势与COX-2 mRNA相似,但其高峰出现在24h,较COX-2 mRNA略延迟,且持续时间短,至7d已降至再灌注2h水平,同一时间点皮质区高于纹状体区。肌苷组COX-2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2h~14d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3.27~18.14,P〈0.01)。结论 肌苷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OX-2 mRNA及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局灶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诱导大鼠缺血中心区(同侧皮层)和周围区(同侧纹状体)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激活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运用抗STAT1和抗磷酸化STAT1抗体做免疫印迹(IB)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STAT1的表达及激活变化。结果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STAT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再灌注24h达到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分别增加约3.1和3.8倍(P〈0.05),但在整个再灌注过程中其蛋白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能引起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STAT1磷酸化水平的显著增加,提示缺血性脑损伤诱导STAT1的激活可能参与缺血同侧皮层及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噬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CD-1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t-MCAO)模型组,模型组分别在6、12、24和48h处死小鼠取脑,用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再灌注后缺血侧/左侧皮层,海马和纹状体中LC3Ⅱ蛋白的表达变化;随后将小鼠随机分为3-methyladenine(3-MA)(2、10、50mM)组和盐水对照组,两组都用线拴法建立t-MCAO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3-MA对缺血再灌注后24h的LC3Ⅱ蛋白的表达影响,并用TTC染色观察3-MA(10mM)组和PBS对照组缺血再灌注后24h的梗死体积。 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的LC3Ⅱ蛋白表达升高,在海马和皮层区,与假手术组相比24h升高最为明显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MA(10mM)时可明显下调自噬,并且与盐水对照组相比能显著减少梗死体积(P<0.001)和水肿程度(P<0.01)。结论 自噬的下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related protein kinase,DAPK)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拴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于栓塞3h后分别再灌注12h、24h、3d、7d。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DAPK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DAPK免疫阳性反应于再灌注后24h开始增强并于3d时达高峰,随后下降;DAPK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3d时达高峰,随后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DAPK表达增强;DAPK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热休克蛋白(Hsp)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脑缺血再灌注组(IR)、姜黄素组(CU)、溶剂对照组(SC);每组据再灌注时间点不同又分6 h、1 d、3 d、5 d及7 d 5个亚组,每组6只动物.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行为学检查,以TUNEL法行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检测,免疫组化ABC法测定Hsp70、Hsp27基因表达产物Hsp70及Hsp27蛋白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姜黄素可显著减少沙土鼠探索活动及海马CA1区凋亡锥体细胞数量(与IR组相比,P<0.01),进一步诱导Hsp70蛋白表达并抑制Hsp27蛋白的表达(与IR组相比,P<0.01).结论:姜黄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调控热休克基因hsp70和hsp27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CHANGESOFENDOTHELIN-1GENEEXPRESSIONINRATBRAINSDURINGISCHEMIAANDISCHEMICREPERFUSIONWuWeiping(吴卫平);KuangPeigen(匡培根)andLiZhenzho...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内血管新生是否有促进作用。方法采用改良Longa动脉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选用雌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后两组分为缺血1 h后再灌注12 h 1、d、2 d、4 d、7 d五个亚组。免疫组化SABC方法观察CD31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 CD31微血管阳性表达:电针组缺血1 h再灌注后12 h、1 d 2、d、4 d7、d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高峰7 d,且各时间段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段,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组织微血管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通心络对其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心络高剂量(2.24g.kg-1.d-1)、低剂量(1.12g.kg-1.d-1)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后3h、24h、72h、7d缺血区BDNF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通心络的作用。结果(1)大鼠脑缺血后缺血区BDNF表达变化: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3h缺血区BDNF mRNA表达略有上升,而24h表达下降,72h后又开始上升,至缺血后7d达高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在脑组织缺血区,BDNF主要在小神经元阳性表达,表达趋势与mRNA基本吻合。(2)通心络对缺血区BDNF表达的影响:与模型组相比,通心络高剂量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3h、24h、7d均有显著提高(P<0.01,P<0.05);通心络低剂量组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后3h、24h有明显升高(P<0.01,P<0.05);在缺血后7d,高剂组BD-NF mRNA的表达与低剂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在缺血后各时间点,通心络各组BDNF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多。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缺血区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BDNF高表达;通心络可增强和延长缺血区BDNF高表达,发挥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IGF-Ⅰ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正常组织有极低水平的IGF-Ⅰ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在再灌注24 h为169.64±6.97、168.64±6.28,48 h为168.86±5.39、170.86±5.07,并达高峰。 结论:内源性IGF-Ⅰ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脉安胶囊对大鼠急性脑梗死损伤大脑皮层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脑脉安胶囊低剂量组、脑脉安胶囊中剂量组、脑脉安胶囊高剂量组、西药组、假手术组、缺血24 h模型组共6组,每组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3只于24 h断头取脑,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层区细胞损伤程度,3只取出大鼠脑组织,提取脑组织中总RNA进行RT-PCR扩增BDNF mRNA特异性片段,分析各组BDNF mRNA的变化。结果缺血24 h模型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明显缺血性形态学改变如细胞水肿等,BDNF mRNA扩增产物相对光密度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脑脉安胶囊各剂量组及西药组皮层区神经细胞水肿减轻,BDNF mRNA扩增产物相对光密度均较缺血24 h模型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脉安胶囊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因子BDNF,使受损的神经功能得到恢复,从而发挥其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在脑缺血大鼠各脑区的表达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原肌球蛋白受体激酶(Trk)在大脑各区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急性缺血不同时间脑区Trk阳性神经元的动态改变。结果正常脑组织中Trk受体广泛表达,缺血后梗死中心Trk表达急剧下降,1 d后完全消失;而半暗带及海马DG区Trk阳性神经元自缺血6 h开始显著增多(P<0.05),持续整个缺血期。海马CA1区于缺血1 d后Trk表达开始缓慢升高;缺血侧的其他脑区及对侧非缺血脑区也有Trk表达升高。结论缺血损伤可诱导脑内Trk受体表达广泛增加,与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及电针结合脑内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大鼠caspase12、caspasse3、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RP78)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脑内VEGF对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VEGF组,每组15只。后3组采用线栓法进行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法制作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组及电针+VEGF组造模后1 d开始电针干预(穴位:百会、曲池、足三里),1次/d,每次30 min,共14 d。电针+VEGF组大鼠于造模成功后24 h行第一次电针干预后,向侧脑室内一次性注入10 μL VEGF165 (0.025 μg/μL)。每组于0 d(造模后1 d,开始电针干预前)、7 d、14 d时,各取5只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mNSS)后处死取材,尼氏染色观察脑梗死区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GRP78活性,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脑组织caspase12、caspase3、GRP78 mRNA表达量。结果 0 d、7 d、14 d时,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mNSS评分升高( P<0.05),镜下可见脑梗死征象(尼氏小体数量明显减少且排列混乱,结构不清晰),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RP78 mRNA表达升高( P<0.05),caspase12及caspase3 mRNA表达升高( P<0.05)。7 d和14 d时,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以及电针+VEGF组大鼠的mNSS评分降低( P<0.05),镜下脑梗死征象减轻,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增多,GRP78 mRNA表达增多( P<0.05),caspase12、caspase3 mRNA表达降低( P<0.05),电针+VEGF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电针组明显( P<0.05)。假手术组各时点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3组mNSS评分( P<0.05)、脑梗死征象、caspase12、caspase3 mRNA表达随治疗时间降低( P<0.05),GRP78免疫阳性细胞数量随治疗时间增多,GRP78 mRNA表达随治疗时间升高( P<0.05)。结论 电针结合脑内注射VEGF可促进脑缺血损伤组织修复,其机制可能与下调caspase12、caspase3基因,上调GRP78基因的表达有关,且其效果比单纯使用电针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旨为法医实践中推断脑组织缺血时间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建立Wistar大鼠脑组织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S-P法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组织缺血后GFAP在缺血后不同时问以及正常组的表达。结果随着脑组织缺血时间的延长,GFAP在星形胶质细胞的阳性表达逐渐增高,缺血1h,GFAP的阳性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3h与1h比较有差异(P〈0.05);6-24h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鼠脑组织缺血GFAP阳性表达呈现一定规律,与缺血时间明显相关,可作为推断较长脑缺血时间的参考指标之一,在法医检案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