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临床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用合理的设备参数设置,通过对60例患者进行16排CT心脏快速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三维立体重建,对冠状动脉图像进行观察,以显示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等情况,并与常规造影对照.结果 在60例患者的658个节段(血管直径≥2 m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需要的有559节段(87%).对于通过CT图像可以满足诊断需求的冠状动脉阶段,其中显示的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分别为95%和86%.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99个节段计算在内,则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77.7%.结论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无创性筛选和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64排螺旋CT获得可靠冠状动脉血管影像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0例,利用64排螺旋CT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112例患者均一次检查成功,5例失败,3例未能屏住气,其余患者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能多角度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大分支,适用于高危人群的普查,有效护理直接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高分辨CT(简称HRCT)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有明确诊断结果的,使用10mm层厚及HRCT两种方法检查的病例,其中包括渗出性炎性反应、炎性包块、慢性间质炎以及各类型的肺癌,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论HRCT显示病灶形态细腻,可以观察到许多10mm层厚所不能显示的现象,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很大的意义,但是HRCT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即:可把渗出性炎症显示为肿块样改变,因而对与渗出性炎症来说宁愿以10mm层厚作为诊断依据而不要以HRCT作为主要佐证,除非要观察渗出性病变中可能掩盖的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同时总结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工作中应该螺旋CT的操作方法以及诊断价值。方法对于我们医院在过去1年之内所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患者全部接受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及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100例患者接受两种检查方案的诊断结果,将所得各项数据施行统计学计算。结果 100例患者接受两种诊断方式,将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50%患者诊断敏感性为90.0%,高于50%狭窄段数诊断敏感性为90.0%,斑块显示率为100.0%。结论临床中针对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为其开展16排螺旋CT检查,可以显著降低检查所需时间,不会对患者产生伤害,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比较高,能够准确显示钙化斑块、混合斑块以及非钙化斑块,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正>冠状动脉疾病是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冠心病诊断金标准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这是一种具有创伤性的检查方法,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部分患者不愿意接受此种检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双源CT的普及应用,对心脏冠状血管进行影像技术学检查在临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及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在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序贯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行64排或128排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同期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的病人410例。收集病人一般临床资料,冠脉CTA及CAG结果。结果 双源CT诊断总符合率为94.06%,其中血管狭窄程度>75%的病变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86.22%(269/312)、95.90%(1 221/1 272)、84.06%(269/320)、96.60%(1 221/1 264)。结合典型胸痛症状,诊断准确率可提高至96.97%(384/396),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92%、97.02%、97.78%、95.88%。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率较高,可进一步指导介入或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其与典型胸痛临床表现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冠状动脉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双源CT,利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及容积重组(VRT)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评价其冠状动脉成像。同时对其中15例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SCA),并与DSC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SCT示80例患者有22例50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狭窄。其中轻度狭窄27支,中度狭窄16支,重度狭窄6支,闭塞1支。20支冠状动脉进行SCA检查,对比显示DSCT诊断符合率90%(18/20),误诊10%(2/20)。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价(动脉腔径狭窄≥50%)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以作为一种常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属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种,因其病情发展较快,发病初期具备隐性症状的特征,其诊断难度较大,致使疾病治愈率较低,其中有90%左右是由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所致.临床研究中显示,胰腺癌的发病率正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患者患病后的5年生存率低于1%,且预后效果较差,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极大威胁.早发现和早治疗是有效延长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放射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行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将其随机性分成对照组(常规化护理服务)与观察组(优质化护理服务),每组各有100例患者。结果在造影检查期间,针对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率而言,实验组依次为2%、97%,对照组依次为13%、8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放射CT增强检查中,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在诊断、治疗期间的陌生感,促进护患交流,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检查。  相似文献   

10.
高压注射器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海霞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4):2197-2197
随着CT机的发展,CT检查中的造影增强技术也进一步发展起来.造影增强技术是一项已被公认的标准的CT检查技术.CT增强扫描是通过静脉注射大剂量造影剂,从而使病变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产生对比度,有利于发现病变或为临床定性的一种影像诊断技术[1].  相似文献   

11.
聂中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83-184
目的对喉癌诊断中使用螺旋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2007~2010年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疑似喉癌的患者,进行螺旋CT检查,并对所得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与手术后检测的图像与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螺旋CT检查对喉癌作出诊断的准确率极高,准确度达到99%以上,比传统的检查方法更加方便与准确并且减少病人的痛苦。结论螺旋CT检查诊断喉癌过程中能直观而精确的显示癌细胞的侵犯位置与喉癌的扩散情况,为喉癌的准确治疗和治疗效果提供了保证,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80例,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检查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前后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检查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诊断研究胃肠道间质瘤的CT应用表现,分析探讨CT监测对临床治疗肠胃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1].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案例确诊的80例肠胃道间质瘤患者的CT以及临床治疗资料.结果 经过确诊的80例肠胃道间质瘤中,良性25例,交界性与恶性55例.有54例于胃部发生,6例发生于直肠,20例发生于小肠.肿块横径在3~20 cm之间,形状包括圆形、分叶形及类圆形.此次患者案例进行手术前诊断,显示良性恶性准确率86%(44/49),诊断有无转移符合率94%(23/24)[2].结论 CT检查比较清晰的显示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特征及同邻近心脏器官关系,及时对转移情况进行分析.CT检查对肠胃道间质瘤诊断有关键性的术前价值,由于缺少特异性诊断,现如今还需要对患者手术病理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泌尿系统结石检查进行探索研究,探究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诊断作用。方法 100例CT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50例,甲组采用常规剂量CT扫描,乙组采用低剂量CT扫描,通过临床现象比较两组在CT扫描方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通过临床表现可知,在进行CT扫描的100例患者中,患者在对泌尿系统结石检查方面两组的诊断准确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CT扫描成像结果 ,两组在质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不影响最终诊断结果。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针对泌尿系统结石检查方面符合检查要求,可在临床检查中进行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CT检查的价值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74例。针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对其实施螺旋CT检查,最终针对征象转归的情况实施对比。结果针对所有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对其实施螺旋CT检查,最终表现出的检出率较高;并且对患者完成抗结核治疗后,患者表现出的空洞、肺实变以及磨玻璃影的吸收程度全部大于85%,治疗前后,表现出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针对活动期肺结核患者,临床给予CT检查,能够保证对患者完成临床治疗后,针对疾病的转归观察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能够为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最终显著提高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谭正巧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33-1234
64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可直观评估血管腔的狭窄程度,可以观察各心腔的形态、大小、斑块的X线密度等,是近几年开展起来的一种无创性方法,用时较短,危险性和复杂程度和费用都较低,容易为多数患者接受,为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而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检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临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64排128层头颈血管CT血管造影(CTA)检查,计算头颈血管扫描的辐射剂量,且与单独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临床应用的优越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头颈血管CTA组(50例)与冠状动脉CTA组(50例)。对2组分别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冠状动脉CTA检查,采用64排128层的螺旋CT扫描仪完成扫描,将2组的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图像质量分析,比较分析头颈血管CTA检查的优越性。结果 (1)头颈血管CTA检查组的CTDIvol值为(108±6)mGy,ED值为(13.1±0.4)mSv,DLP为(1 698±58)mGy·cm;冠状动脉CTA检查组的CTDIvol值为(78±6)mGy,ED的值为(13.0±0.4)mSv,DLP为(937±68)mGy·cm。(2)冠状动脉CTA的图像质量比头颈血管CTA的图像质量差。结论 (1)与进行头颈血管CTA检查比较,冠状动脉CTA检查组的ED、DLP、CTDIvol值均较小;(2)头颈血管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较高、评价较高,是检查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王祺  马荣希  孔建军  李晓辉  李林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91-1692,I0004
目的 探讨256层极速螺旋CT检查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98例患者者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特征.结果 1298例患者中检出冠状动脉畸形101例,检出率0.78%,其中副冠状动脉检出率所占比例最高,达52.4%(53/101),且均起源于右冠状窦.结论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晰显示畸形血管,在成人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CT的影像学是依靠人体各部位、各组织对X线的吸收程度不同,即X线衰减系数不同而成像。每一幅图像必须使用适当窗宽及窗位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才能给诊断上提供可靠依据,保证医生在诊断上准确无误。1资料与方法总结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CT扫描患者53330例,男性33 79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64层容积CT在胃癌检查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经证实为胃癌的患者行64层容积CT诊断,并取健康对照组,评价64层CT灌注参数值BF,BV,MTT及PS,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胃癌灌注参数值BF,BV,MTT及PS。结果正常胃组患者的BF,BV及PS值与胃癌组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TT值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差的黏液腺癌与印戒细胞癌各参数值接近于低分化腺癌。结论 64层容积CT灌注成像技术能准确提供胃癌病变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