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托宁与东莨菪碱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长托宁和东莨菪碱分别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时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需颈丛阻滞麻醉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分别在颈丛阻滞麻醉前30min静注长托宁0.01mg/kg和东莨菪碱0.006mg/kg,记录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0min、麻醉前即刻、麻醉后20min的BP、HR和SpO2。结果:A组用药后SBP、DBP、HR有下降趋势,麻醉后虽有增高,但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用药后SBP、DBP、HR有上升趋势,以麻醉后20min最明显(P〈0.05)。用药后两组间各时点的SBP、DBP、HR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长托宁比东莨菪碱更适合用于颈丛阻滞麻醉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比长托宁和东莨菪碱作为术前用药分别用于颈丛麻醉时对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颈丛麻醉患者随机分为氯化钠溶液组(A组,n=20)、东莨菪碱组(B组,n=20)、长托宁组(C组,n=20),麻醉前15 min A组静脉注射氯化钠溶液1 ml,B组静脉注射东莨菪碱0.3 mg(1 ml),C组静脉注射长托宁0.5mg(1 ml)。以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行双侧颈浅丛和一侧颈深丛神经阻滞,连续监测并记录麻醉前15 min及麻醉后5、10、15、20 min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结果 A组麻醉后各时间点HR、SBP、DBP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后大部分时间点HR、SBP、DBP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麻醉后各时间点HR较麻醉前15 min均有差异(P〈0.05)。C组麻醉后各时间点HR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麻醉后各时间点HR、SBP、DBP与麻醉前15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托宁能够有效地预防颈丛麻醉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较东莨菪碱更适合于作为颈丛麻醉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在硬膜外麻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下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三组。术前用药分别为鲁米那+阿托品、长托宁0.01 mg/kg、0.15 mg/kg,比较入室时、消毒时、手术开始后、手术结束前的镇静评分、心率、血压;观察术后恶心呕吐、寒战、口干的发生率。结果各时点HR和SBP、DBP、镇静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B组、C组寒战的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长托宁有一定的镇静作用和预防术后寒战的作用,可作为硬膜外麻醉手术的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4.
张建荣 《临床医学》2012,32(10):73-7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丙泊酚预防颈丛阻滞所致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择在颈丛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次全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A组麻醉前适量应用咪达唑仑,术中应用丙泊酚,而B组不用咪达唑仑及丙泊酚,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不同时间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 A组在颈丛阻滞后10、20 min SBP、DBP轻微升高,30、60 min SBP、DBP趋于正常,而B组在颈丛阻滞后10、20 min SBP、DBP显著升高,30、60 min SBP、DBP仍高于正常,HR增快A组弱于B组。结论预防性应用咪达唑仑、丙泊酚可明显减轻颈丛阻滞所致的血压升高反应,可使患者平稳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患者全麻气管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普外科及妇科行择期腔镜手术的高血压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9~65岁,体质量52~78 kg,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40 min,A组和B组分别使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和等量生理盐水,泵注时间15 min。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基础值)、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1、5、10 min等各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SBP、DBP、HR、Sp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期各时间点的变化和术前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SBP、DBP、HR在拔管前、拔管时及拔管后1、5 min与术前及A组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40 min静脉泵注0.8μg/kg右美托咪定能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332-5333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麻醉管理相同,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注长托宁0.02mg/kg,对照组静注阿托品0.01mg/kg,记录给药前(T0),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时(T4)气腹后10min(T5)的SBP、DBP、HR及SPO2值并且计算RPP指数;同时记录拔管时气道分泌物情况。对照组SBP×HR值与基础值比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4、T5各个时点RPP指数均比T0增高,但无统计意义;T2时点与T0比较差异显著(P<0.01)。在T3~T5各个时间点,观察组的RPP指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开始气管插管后两组口腔和气道分泌物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对照组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腹腔镜患者术前使用长托宁较阿托品相比具有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同时可以有明显减少口腔气道腺体的分泌,有利于术后安全地恢复,是腹腔镜患者手术前用药的好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醚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苏醒时间及苏醒期间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七氟醚浓度1.0 MAC、1.5 MAC.监测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 min(T1)、气腹即刻(T2)、气腹后15 min(T3)、解除气腹后5 min(T4)和拔管后l min(T5)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及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发生恶心、呕吐、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T0时DBP、S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A组患者T1~2时DBP、SBP、HR均显著增高,明显高于T0水平(P<0.05),而B组患者T1~2时则均略有升高,其变化幅度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时的DBP、SBP、HR均显著降低,B组下降幅度明显较A组显著(P<0.05).在T4、T5时,两组患者的DBP、SBP、HR逐渐升高,A组患者DBP、SBP、HR恢复T0时水平,而B组患者DBP、SBP、HR升高幅度不大,明显低于T0水平(P<0.05).A组的自关闭七氟醚挥发罐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苏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7/40),与B组20%(8/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MAC 及 1.5 MAC 的七氟醚均能满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维持的需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但 1.0 MAC 七氟醚能比 1.5 MAC 七氟醚提供更好的麻醉质量,且能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管理时间.  相似文献   

8.
左星 《临床医学》2008,28(3):71-72
目的 将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作为全麻患者的术前用药,比较两者心血管作用、麻醉恢复期腺体分泌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麻醉前分别肌肉注射长托宁和阿托品各0.01 mg/kg,观察并记录用药前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手术结束后评估恢复期腺体分泌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MAP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用药后心率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气道分泌物在麻醉开始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后及拔管时A组患者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少于B组(P<0.05).结论 术前肌肉注射长托宁,用作COPD患者术前用药效果良好.对心率的影响小,不升高血压,对腺体的抑制作用更强,能有效的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术前用药中较为理想的抗胆碱药物,是COPD患者麻醉前用药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联合诱导与单独依托咪酯或咪唑安定诱导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0例,随即分为三组:依托咪酯组(Ⅰ组),咪唑安定组(Ⅱ组),依托咪酯联合咪唑安定组(Ⅲ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药:Ⅰ组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铵0.1 mg/kg,芬太尼10ug/kg;Ⅱ组咪唑安定0.15 mg/kg;Ⅲ组依托咪酯0.2 mg/kg,咪唑安定0.05 mg/kg,Ⅱ、Ⅲ组维库溴铵与芬太尼剂量同Ⅰ组.在麻醉期间连续监测和记录心电图(EC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计算心率和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三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开始时SBP、DBP、HR、RPP均较麻醉诱导前显著下降(P<0.05)气管插管后2 min sBP、DBP、HR、RPP均较气管插管前显著升高(P<0.05),与Ⅰ,Ⅲ组比较,Ⅱ组气管插管开始时SBP、MAP显著降低,而气管插管后2 min,Ⅱ组SBP,MAP升高幅度也小于Ⅰ、Ⅲ组.结论 与单用依托咪酯或咪唑安定相比,二者联合应用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麻醉诱导中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并能弥补单一用药的不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麻病人术前肌注盐酸戊乙奎醚与东莨菪碱对血流动力学、腺体分泌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麻醉前30min肌注盐酸戊乙奎醚和东莨菪碱,观察给药前,给药后10min、20min、30min的血流动力学,口干程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东莨菪碱组给药后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无显著差异;在抑制唾液腺分泌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盐碱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其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兴奋作用,对唾液腺分泌的抑制明显,作用时间长,是全麻病人术前用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麻醉诱导后气管内喷注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随机分为A、B及C三组,每组25例。其中A组麻醉诱导后不喷注利多卡因,B组麻醉诱导后喷注2%利多卡因1 ml,C组麻醉诱导后喷2%注利多卡因3 ml。对比三组气管插管过程中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肾上腺素浓度(COR)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R、SBP、DBP及COR比较,均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趋势;而诱导前及诱导后3 min三组HR、SBP、DBP及CO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 min、6 min,HR、SBP、DBP、COR A组最高,C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后气管内喷注2%注利多卡因3 ml可有效的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陶蕾  柴伟  姚立农  杨永慧  赵晖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2):2664-2665
目的:了解新型抗胆碱药物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和阿托品作为麻醉前用药的差异.方法: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长托宁组和阿托品组各12例.长托宁组肌注长托宁1 mg,阿托品组肌注阿托品0.5 mg.记录术前及术中各个时间点的动脉收缩压(SP)、舒张压(DP)、心率(HR)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毕拔管前,用带储器的可控式负压吸痰管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收集于烧杯中,用量筒计量.结果: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SP、DP、HR和Bis无差异,术毕口腔分泌物量无差异.两组患者单位时间内单位体重异丙酚用量长托宁组少于阿托品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长托宁与阿托品比较,用于长时间手术的麻醉前用药,不但能有效地抑制腺体分泌,而且具有中枢镇静作用,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替代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A组)20例和丙泊酚组(B组)20例,A组:诱导剂量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术中维持剂量2.5μg/(kg.h)。B组:诱导剂量1.0 mg/kg,术中维持剂量100μg/(kg.min)。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氧分压(SpO2)。结果与B组比较,除T1时点外,A组其余时点HR均显著下降(P<0.01),T4、T5、T6时SBP、DBP、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替代丙泊酚用于维持腹腔镜手术的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过程平稳,镇静深度充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敷贴对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择期手术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对照组(A组);心理护理组(B组);心理护理+复方利多卡因敷贴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前(T0)、手术当日晨(T1)、人手术室后(T2)、麻醉诱导前(T3),血压、心率、血糖变化.结果 C组T1、T2、T3时SBP、DBP、HR、Glu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2、T3时SBP、DBP、HR、Glu高于T0时(P<0.05),B组T3时SBP、DBP、HR、Glu高于T2时(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及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敷贴可以减轻高血压患者术前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疗效。方法拟择期行甲状腺病灶切除术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30例。Ⅰ组为DEX联合颈丛神经阻滞组,Ⅱ组全身麻醉组。2组患者均给予1.0μg·kg-1 DEX泵注,10min内注射完毕,之后按0.1μg·kg-1·min-1速度持续泵注,直至手术结束。记录2组患者入室(T0)、麻醉前(T1)、麻醉后(T2)、切皮后(T3)SBP、DBP、HR。术后分别记录2组麻醉总费用,术后24、48h随访患者咽喉不适、恶心呕吐、伤口引流量及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Ⅰ、Ⅱ组患者T1较T0,Ⅰ组患者T2较T0、T3较T2SBP、DBP、H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患者T2较T0、T3较T2SBP、DBP、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喉返神经损伤发生。Ⅰ组麻醉费用、术后咽部不适感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较Ⅱ组低(P<0.05)。结论 DEX联合超声引导下颈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减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A组行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B组行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比较两组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阻滞成功率、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各时间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B组在手术开始后10 min、20 min时患者SBP与阻滞前相比有所下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时间点HR、DB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注药后30 min,A组腰骶丛神经支配皮区针刺感觉阻滞成功率为98%~100%,B组为92%~100%.A组麻醉优良率为100%,高于B组93.3%,但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局麻药中毒.[结论]相较于腰丛联合第一骶后孔电针刺阻滞麻醉,选择性腰丛加坐骨神经电针刺阻滞麻醉其患者的HR、SBP和DBP均较为稳定,各水平面阻滞成功率较高,神经麻醉效果较好,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较优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乌拉地尔、尼卡地平预防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瘤手术的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0例.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立即给予药物静脉注射:A组乌拉地尔0.5 mg/kg,B组尼卡地平15 μg/kg,C组生理盐水2 mL.分别记录颈丛阻滞前、阻滞后即时,5,10,20,3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观察麻醉效果.[结果]总有效率:A组95% ,B组90% ,C组95%,三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BP:A、B两组给药后5 min、20 min、30 min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BP:A组麻醉后20 min、30 min 与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B组麻醉后20 min较麻醉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麻醉后5 min、10 min、15 min、20 min SBP、DBP较麻醉前明显上升(P〈0.05);在HR方面,阻滞后3组与麻醉前相比均增加,在A组给药后10 min下降至正常水平,而B、C两组持续到给药后20 min;颈丛阻滞后30 min,各组HR趋于稳定.[结论]使用乌拉地尔0.5 mg/kg和尼卡地平15 μg/kg均可有效的预防老年患者颈丛阻滞后心血管副作用,且乌拉地尔效果优于尼卡地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组(D组)和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min和手术结束后10min的DBP、SBP、HR、SpO2,记录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在麻醉后5、10min的SBP和DBP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D组患者苏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时间较P组长(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宫腔镜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长托宁列入神经外科手术前用药的可行性.方法:4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20例.A组采用长托宁0.01 mg/kg肌肉注射;B组采用阿托品0.01mg/kg肌肉注射.记录两组入室即刻、肌肉注射药后5、10、30 min各时点的心率(HR)和血压(SBP、DBP),同时记录口渴程度(采用VAS评分法);入手术室前30 min用多功能监护仪在病房测得相关参数为基础值.结果:B组肌肉注射药后10 min同时点HR与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点两组间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B组肌肉注射药后10 min HR与基础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点HR、BP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各时点HR、BP与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肌肉注射药后10、30 min口渴程度与本组基础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长托宁不影响心率与血压,能很好地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可以作为中枢神经疾病不伴呼吸抑制患者的手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肿胀法腹部抽脂术中,容量治疗对患者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将50例腹部单纯性脂肪堆积拟行局部肿胀麻醉下负压抽吸术的女性患者分为对照组(Ⅰ组)和试验组(Ⅱ组)各25例,Ⅰ组以5ml/(kg.h)输入林格氏液,Ⅱ组以12ml/(kg.h)输入林格氏液,观察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血压(SBP/DBP)、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SBP/DBP、H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在手术开始前、开始后1小时、手术结束时的(SBP/DBP)、心率(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试验组在手术开始前、开始后1小时、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小时和手术结束时SBP/DBP、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局部肿胀麻醉下行腹部负压抽吸术给予适量的液体有助于循环稳定,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