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应用二甲基奶油黄 ( DAB)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大鼠免疫功能变化 ,观察大鼠白细胞介素 2( IL- 2 )、淋巴细胞转化率改变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在诱发大鼠肝炎、肝硬化、肝癌 3个阶段分别取大鼠脾脏淋巴细胞 ,测定 IL- 2活性和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 :肝炎、肝硬化、肝癌期大鼠 IL- 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 ( P <0 .0 5或 <0 .0 1)。对照、肝癌组大鼠 IL- 2与淋巴细胞转化率呈正相关 ( P <0 .0 5 ) ,肝炎、肝硬化组大鼠 IL- 2与淋巴细胞转化率无关 ( P >0 .0 5 )。结论 :诱发大鼠肝癌过程中 ,IL - 2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逐步降低 ,肝癌组大鼠 IL - 2活性降低与淋巴细胞合成功能下降有关。肝炎期 IL - 2活性显著下降提示有早期肝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的变化及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肝硬化大鼠肠道动力及其胃肠激素的变化。方法2 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模型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 0 0 0为胃肠内标记物,观察大鼠肠道传输的变化,同时测定大鼠血浆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的含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空肠组织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分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大鼠小肠动力明显减弱(P<0 0 1) ,血浆及空肠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含量及分布明显增加(P <0 0 1或P <0 0 5 ) ,P物质的含量及分布则显著减少(P <0 0 1)。结论肝硬化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减退与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生长抑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肾上腺髓质素在肝硬化大鼠肝脏、门静脉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测肾上腺髓质素(ADM)在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浆浓度及在肝脏、门静脉的表达。方法 以CCL4诱导肝硬化大鼠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造模完成后于门静脉采血,同时取门静脉及肝组织。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门静脉血浆ADM浓度。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ADM在大鼠肝脏及门静脉的表达,并以Ridit分析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肝硬化大鼠门静脉血浆ADM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大鼠(5 3 .61±18.2 7对3 6.84±12 .67,t=3 .2 1,P <0 .0 1)。正常大鼠除肝窦外,肝细胞内也有ADM表达,肝硬化时肝脏和门静脉表达均明显增加(U肝脏=2 .69,P <0 .0 5 ;U门静脉=2 .2 7,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时ADM在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门静脉血管的表达及门静脉血浆浓度均较正常大鼠升高。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门静脉表达ADM增加可能是循环ADM浓度增高的一个因素。肝硬化时ADM可能在门静脉压力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大鼠小肠粘膜形态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肝硬化可造成多个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紊乱 ,出现多种并发症 ,门脉高压性肠粘膜病变 (PHE)是最常见的相关病变之一。有关PHE的血管病变已有较多的研究 ,本文就肝硬化大鼠小肠粘膜厚度、绒毛高度及绒毛数量等形态学变化进行初步观察。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雄性大鼠 2 6只 ,体重 180~ 2 0 0克 (西安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随机分为二组 ,肝硬化模型组 13只 ,正常对照组 13只。二、肝硬化大鼠模型的制备肝硬化模型组大鼠由实验第一天起皮下注射 40 %CCl4花生油注射液 ,剂量 0 .5ml/ 10 0 g。以后每隔 3d皮下注射0 .3m…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时肠内毒素及细菌转位与肠细菌过度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细菌转位 (BT)是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的重要原因 ,但有关细菌转位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肝脏功能受损、门体分流和肠细菌过度生长 (IBO)等可使肠黏膜屏障功能减退 ,肠道内毒素及细菌经小肠壁进入血流或腹腔 ,造成内毒素血症及自发性腹膜炎[1 ]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硬化大鼠IBO及其在肠道内毒素和BT在内毒素血症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 肝硬化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分组 :雄性SD系大鼠 ,重1 80~ 2 0 0g ,皮下注射 50 %CCl4 橄榄油溶液 1 2周 ,按 0 3ml/1 0 0g ,每周 2次 ,首剂加倍。 2 0只肝硬化大鼠分为促肠动力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硬化大鼠和正常大鼠肝脏一氧化氨台酶(NOS)活性以及NO水平的变化.探讨两者在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高敏感性中的作用。方法:肝硬化大鼠模型由四氯化碳台并乙醇诱导.内毒素4mg/kg体重经尾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后2、6、12小时测定血清咎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酸(AST)肝脏组织中NOS活性以及N0代谢产物NO^-/NO^-水平。结果:肝硬化大鼠对内毒素损伤敏感性增高。正常大鼠在内毒素作用2小时后NOS活性和NO水平均显著增高.并持续至12d,时,但肝硬化大鼠肝脏NOS活性则未见显著变化,NO水平在12小时才开始增高。结论:肝硬化时肝脏NOS对内毒素刺激的敏感性降低,NO产生减少,可能是导致肝硬化肝脏对内毒素损伤高敏感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促肠动力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促肠动力药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价值。方法:肝硬化大鼠分为促肠动力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采血测内毒素水平,另设正常对照组。52例肝硬化病人分成促肠动力药组(A组),乳果糖组(B组)和对照组(C组),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抽血测内毒素,结果:治疗前两组肝硬化大鼠的血清内毒素水平无差别(P>0.05),高于正常大鼠(P<0.01),经促肠动力药物治疗后内毒素明显降低(P<0.01),治疗肝肝硬化病人内毒素水平在A、B组均有下降(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两次血内毒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促肠动力药能降低肝硬化大鼠和病人的血清内毒素水平,提示其对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重要的介质 ,参与肝硬化门脉高压内脏动脉扩张和高动力循环的形成和维持。为了进一步确定NO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我们运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的肝脏组织和胸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血管iNOS、eNOS蛋白和eNOSmRNA基因表达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模型制备 :采用雄性SD大鼠 ,体重 (2 2 4± 31) g ,购自北京中国医科院实验动物研究所。采用 4 0 %四氯化碳 (CCl4)和 10 %乙醇复合方法诱导 (时间 3个月 )制备肝硬化门脉高压动物模型 (2 0只 …  相似文献   

9.
张顺财  任卫英  涂传淘  赵媛  周康 《肝脏》2004,9(4):232-234
目的 应用二乙烯三胺戊乙酸 (99Tc-DTPA )测定肝硬化大鼠小肠通透性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肝硬化模型采用CCl4皮下诱导。小肠通透性测定应用 5 μCi99Tc-DTPA溶于 1ml水中灌胃并收集 5h及 2 4h尿待测。通过测定尿排出的99Tc-DTPA比率来反映肠粘膜对DTPA的通透状态 ,尿中排出越多反映肠道的通透性越大。结果 肝硬化腹水大鼠的 5h及 2 4h99Tc-DTPA尿排出率分别为 (8.43± 0 .91) %及 (16.3± 8.9% ) ,明显高于正常大鼠的排出率 ,也高于肝纤维化大鼠的DTPA排出率。吗叮啉组的 5h尿DTPA的排出率高于阿托品组 (P <0 .0 1) ,而 12h尿两组则无差异。结论 肝硬化大鼠99Tc-DTPA尿排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肝纤维化大鼠的排出率则与正常组大鼠无差异 ,提示只有严重肝病时小肠通透性才有改变 ,同时也提示 2 4h尿的DTPA排出率不受胃排空及肠转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大鼠胃黏膜iNOS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凝  展玉涛  高福生  刘宾 《山东医药》2009,49(28):24-26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大鼠胃黏膜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探讨iNOS在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中的作用。方法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周、12周组各7只)和模型组(6周、12周各10只),模型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法分别于6周和12周两个时间点制备大鼠肝纤维化、肝硬化模型。测定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观察胃黏膜形态学、组织学变化并计算胃黏膜溃疡指数。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胃黏膜iNOS的表达。结果肝纤维化、肝硬化大鼠门脉压力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P〈0.01)。肝纤维化、肝硬化大鼠均出现胃黏膜病变,溃疡指数高于对照组(P均〈0.01),肝硬化大鼠较肝纤维化大鼠严重。肝纤维化、肝硬化大鼠胃黏膜iNOS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均〈0.01),且肝硬化大鼠强于肝纤维化大鼠(P〈0.01)。胃黏膜溃疡指数与iNOS表达强度及门脉压力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黏膜iNOS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形成中表达增强,可能是参与PHG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雌二醇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资料表明 ,肝硬化患者男∶女比为 2 .3~ 2 .6∶1[1] ,虽然肝脏不是主要的雌激素靶器官 ,但是肝脏与雌激素亲和力高 ,且能通过调节肝脏功能对雌激素起作用 ,故雌激素可以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过程中起一定作用[2 ] 。本研究应用雌二醇干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探讨雌二醇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雄性Wistar大鼠 2 0只 (2 0 0~ 30 0 g) ;无菌 40 %CCl4 溶液 (橄榄油作为溶剂 ) ;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 ,每支 1mg ,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2 .方法 :雌二醇预防组 (10只 ) :腹腔注射 40 %CCl4 溶液 ,0 .1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在肝硬化大鼠全胃肠外营养(TPN)时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8只,肝硬化对照组6只,肝硬化TPN组7只。测定血清NO浓度、肝脏NO含量和肝脏NOS比活性,观察肝脏β-B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结果 除TPN组一只大鼠因输液过快,肺水肿死亡外,其余大鼠均成活。血清NO浓度、肝脏NOS比活性,肝硬化对照组比正常组升高明显(P<0.05),肝硬化TPN级比肝硬化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肝脏NO含量,肝硬化对照组比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但肝硬化TPN组比肝硬化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肝脏β-NADPH黄递酶组化染色,正常组为-,肝硬化对照组为+,肝硬化TPN组为++。结论 NO可能是一种抗肝损伤因子,损伤因子存在时,表现为肝脏NOS活性增强,当肝脏NO含量减少时,表现为肝脏损害的加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急性肝衰竭时Th1/Th2细胞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及casepase-3的变化,以探讨肝硬化大鼠急性肝衰竭发生的机制.方法 以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肝硬化模型.肝硬化大鼠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建立肝硬化基础急性肝衰竭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成模大鼠Th1/Th2细胞因子的比值及Caspase-3,应用生化法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果 大鼠出现明显肝硬化、腹水及黄疸症状后,Th1/Th2细胞因子比值降低.急性肝功能衰竭发生后,Th1/Th2比值升高,Caspase-3活性增加,MDA含量增加,SOD、还原型GSH活性降低(P均<0.01).结论 Th1/Th2细胞因子、细胞凋亡、细胞氧化应激共同参与肝硬化基础急性肝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前列环素 (PGI2 )在肝硬化门脉高压高动力循环中的作用 ,我们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大鼠应用环加氧酶拮抗剂———吲哚美辛短期和长期治疗 ,观察PGI2 对肠系膜血流动力学和门脉压力的影响 ,并进一步了解PGI2 和一氧化氮(NO)在门脉高压形成中的相互作用。材料和方法一、肝硬化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制备实验动物为SD雄性大鼠 ,体重 (2 10± 2 1) g。采用 40 %四氯化碳和 10 %乙醇复合诱导方法制备 ,胸腹部皮下注射40 %四氯化碳 (0 .3ml/ 10 0 g) ,每隔 3d 1次 ,共 30次 ,同时每天给予 10 %乙醇代水饮用。最后经病理证实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硬化大鼠肺脏中血红素氧合酶(HO)的表达与定位,探讨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在肝硬化时肺脏病变的作用。方法 建立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对肝硬化大鼠和正常对照大鼠肺脏中血红素氧合酶的表达与定位进行比较。 结果 肝硬化模型制备成功。正常对照组大鼠HO-1在肺组织的表达较低,而肝硬化组大鼠的肺组织中HO-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0.062±0.021与0.185±0.044,t=11.24,P<0.01 ;0与5 294.92±46.02,t=11.45,P<0.01),主要在血管和支气管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及气道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而HO-2在两组大鼠的肺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0.218±0.048与0.238±0.079,t=0.99,P>0.05; 5984.17±35.64与6040.75±42.43,t=0.02,P>0.05)。 结论 血红素氧合酶-内源性一氧化碳途径可能在肝硬化肺脏病变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碳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硬化大鼠血浆一氧化碳 (CO)水平与血流动力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SD大鼠分为两组 ,四氯化碳肝硬化模型组 (n =10 )及正常对照组 (n =10 ) ,用联二亚硫酸盐还原法测定血浆CO的含量 ,镉柱还原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 (NO)的含量 ,根据胆红素的生成量测定组织血红素氧合酶 (HO)的活性 ,插管法测定血压、心率及门静脉压力。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肝硬化组血浆CO、NO水平显著升高 [(18.6 9± 1.86 ) μmol/L ,(43.12± 3.2 5 ) μmol/L比 (10 .2 7± 1.2 1) μmol/L ,(2 7.75±2 .72 ) μmol/L ,P均 <0 .0 1],门静脉压力 (PP)亦明显升高 [(16 .6 7± 0 .6 3)cmH2 O比 (8.82± 0 .2 9)cmH2 O ,P <0 .0 1],平均动脉压 (MAP)明显减低 [(15 .92± 0 .74 )kPa比 (18.93± 0 .71)kPa ,P <0 .0 1]。肝硬化组血浆CO、NO水平与MAP呈负相关 (r =- 0 .6 7,- 0 .74 ;P <0 .0 5 ,P <0 .0 1)。肝硬化组脾脏HO活性升高 80 % ,小肠HO活性升高 10 0 % ,肠系膜组织HO活性升高 330 % ,而肝脏、肾脏HO活性变化不明显。结论 CO作为一种新信号分子 ,可能参与肝硬化高动力循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凋亡因子存活素(survivin)在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干扰的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量,了解H2S在肝硬化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经复合因素法复制肝硬化模型,造模结束后随机分为S组、P组、C组,分别腹腔注射硫氢化钠(sodium hydrogen sulfide,NaSH)56mg/(kgd)、炔丙基甘氨酸(Propargylglycine,PPG)30mg/(kgd)及等量生理盐水,用敏感硫电极法检测肝硬化大鼠门静脉中H2S的量,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ealtime-PCR检测大鼠肝脏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S组、P组与C组相比,门静脉血浆内H2S浓度显著改变(51.19mol/L±8.75mol/L,68.97mol/L±2.69mol/Lvs134.49mol/L±12.25mol/L,P<0.05),肝硬化H2S增加组大鼠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肝硬化大鼠体内H2S与survivin表达有相关性.结论:在大鼠肝硬化模型中,随着体内H2S浓度的变化,survivin蛋白及mRNA表达发生变化,这可能是H2S调节肝硬化作用过程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药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大鼠p21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中药软肝冲剂对肝纤维化大鼠 p2 1m RNA表达及细胞周期各时相 DNA含量的影响 ,探讨软肝冲剂促进肝细胞再生、阻止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RT- PCR及流式细胞计数仪分别检测 CCl4 肝纤维化大鼠 p2 1m RNA表达、细胞周期各时相 DNA含量。结果 :软肝冲剂有降低肝纤维化大鼠 p2 1m RNA含量的作用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在实验的第 12天及 4 5天 ,大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组 (P <0 .0 1) ,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正常肝组织 p2 1m RNA呈相当低水平表达 ,其表达相对值为 (0 .17± 0 .0 6 ) U。定量 DNA分析发现模型组中处于 G1 期的细胞数要明显多于其他各组 (P <0 .0 1) ,软肝冲剂大剂量组中处于 G1 期的细胞数明显少于小剂量组 (在实验的第 12、 4 5天 ,均 P <0 .0 1)。结论 :软肝冲剂能调节 CCl4 肝纤维化大鼠 p2 1基因表达 ,调节细胞周期 ,促进肝细胞再生 ,抑制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在肝硬化大鼠胃肠运动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证实 :一氧化氮 (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和信使分子 ,具有多种生理功能 ,在神经传导和胃肠运动调节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 ,应用NOS特异性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甲基酯 (L NAME)治疗肝硬化模型大鼠 ,观察其胃肠运动变化 ,旨在探讨NO在肝硬化时胃肠运动功能改变中的作用 ,为肝硬化时胃肠运动异常的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一、动物模型制备实验动物为雄性SD大鼠 (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 ,共 36只 ,体重为 (2 5 0± 5 0 )g ,喂饲标准颗粒饲料 ,随机分为两组 :模型组 2 6只 ,正常对照组 10只。按文献制作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柔肝消瘕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血清、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柔肝消瘢饮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血清和肝组织IL-1β、IL-6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肝小叶损害,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血清IL-1β和肝组织IL-6含量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柔肝消瘢饮能显著下调肝硬化大鼠血清IL-1β、IL-6含量和肝组织IL-6含量,具有减轻肝硬化炎症损害,改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