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连续粪便隐血试验(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FOBT阳性2 192例为目标人群,应用结肠镜进行二次筛查结直肠癌。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结果 2 048例完成结肠镜检查,检出结直肠肿瘤307例,检出率为14.99%(95%CI:12.89%~17.01%)。其中结直肠癌33例,检出率为1.61%(95%CI:0.91%~2.03%);进展期腺瘤92例,检出率为4.49%(95%CI:3.88%~5.12%);非进展期腺瘤182例,检出率为8.89%(95%CI:7.81%~10.01%)。结直肠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3),年龄段越大结直肠癌发病率越高(P0.05)。结论 FOBT阳性人群应用结肠镜二次筛查结直肠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现阶段中国公共卫生条件医疗水平下,粪便常规检查和便潜血检测对疾病诊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 483例健康体检者与1 724例住院病人粪便常规及潜血检测.对每一例标本同时做粪便常规及潜血检测(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通过外观和显微镜检查,统计粪便常规的异常率;通过胶体金单克隆抗体免疫法统计便潜血阳性率.结果 3 483例健康体检者中粪便常规异常率为0.1%(4/3 483),健康体检者潜血阳性率为0.7%(26/3 483);1 724例住院病人中粪便常规异常率为3.5%(60/1 724),住院病人潜血阳性率为9.0%(156/1 724).健康体检者和住院病人粪便常规外观异常的以颜色、性状为主,显微镜检测异常的主要以红细胞、白细胞为主,两者都未见寄生虫、寄生虫卵、原虫等;住院病人粪便常规检测异常的还可见到灵芝花粉孢子、大吞噬细胞、真菌、食物残渣增多等.结论 现阶段中国公共卫生条件医疗水平下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呈降低趋势,消化道疾病类型也发生改变,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便潜血被认为是胃肠癌普查最适用的试验和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初筛试验.便潜血很有必要作为城市健康人群体检的常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误诊的原因,探讨免疫法、化学法便潜血试验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采用体外试验分别对上、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的吸收光谱进行扫描,并将血红蛋白液分别加入胃液、十二指肠液和多酶液孵育1~4 h后观察吸收曲线和潜血结果,同时采用两种方法对149例经临床确诊的不同类型受检者(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38例健康对照组、7例上下消化道均出血的病人)和340例体检人群粪便进行便潜血试验,以评价两种便潜血试验结果差异.结果 在体外经胃液、十二指肠液和多酶液消化处理后的血红蛋白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粪便均有一不规则梯形特征性吸收峰,且免疫法便潜血试验呈阴性结果而化学法则为阳性结果;5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5.4%,明显低于化学法的73.2%(χ2=36.02,P<0.01),48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免疫法便潜血阳性率为75.0%,高于化学法的58.3%(χ2=4.90,P<0.05),而健康对照组和上/下消化道同时出血的病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P>0.05);340例体检人群便潜血进行筛选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28例不同原因引起便潜血受检者中存在显著差异(χ2=12.04,P<0.05).结论 免疫法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应慎重,而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则是首选,应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于粪便常规检查和体检普查项目,并结合受检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以免造成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4.
CEA和CA724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和糖链抗原724(CA724)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41例、结直肠良性痛变患者46例、健康体检人群101例的血清CEA含量,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3组人群的血清CA724水平,统计分析CEA和CA724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和CA72-4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的水平(P<0.05),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血清CEA和CA72-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浓度(P<0.05).单项检测CEA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58.5%、76.0%、67.8%,CA724为34.1%、93.4%、65.5%;联合检测CEA和CA724为68.2%、71.7%、70.1%.结论:CEA和CA724对结直肠癌诊断和疗效监测有一定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徐汇区特定年龄组高危人群进行大肠癌筛查,旨在早期发现大肠癌病变,并进行相关干预,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筛查方法进行初步筛查,初筛阳性者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对肠镜结果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结果 2012~2013年上海市徐汇区59 437人接受大肠癌筛查,经问卷调查确定为高危人群者7 761(13.04%)人,经大便潜血试验筛查,阳性者3 634(6.11%)人,初筛阳性者总计10 512(17.66%)人。初筛阳性人群中1 000人接受结肠镜检查,肠镜顺应率9.51%,年龄40~82岁,检出总病变409(40.90%)例,大肠癌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53~82岁,早癌5例,中晚期癌7例,肠镜大肠癌检出率1.20%,进展性腺瘤14例;普通腺瘤132例,非腺瘤性息肉118例,炎症76例,结肠黑变病31例,其他病变26例。结论大城市大肠癌发病率较高,大肠癌筛查可以有效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个体化筛查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尿液均采用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及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并对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共检测23例阳性尿液,阳性率23.0%;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检验共检测出28例阳性尿液,阳性率23.0%,其中16例标本2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以显微镜检红细胞计数为标准:灵敏度69.6%;特异度84.4%;阳性预测值57.1%;阴性预测值90.3%;以尿液分析仪潜血反应为标准:灵敏度57.1%;特异度83.3%;阳性预测值69.5%;阴性预测值78.0%。结论两种尿液潜血检验方法在临床应用中各有优劣,在临床应用中联合使用则可取到互补的效果,根据不同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可获得更准确的检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3次粪便潜血定性检查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6年8月至2013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行结肠镜检查并在检查前1周内完成3次非同日的定性粪便潜血检查的患者, 分析患者连续3次粪便潜血检查结果, 并与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相比较。评估粪便潜血阳性次数对结直肠新生物的诊断价值, 并分析出现粪便潜血阳性结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303例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性154例, 女性149例; 平均年龄(59.5±15.0)岁。其中结直肠息肉119例, 结直肠癌46例。粪便潜血诊断结直肠息肉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至少1次阳性为71.4%和52.7%, 至少2次阳性为41.2%和67.4%;3次全部阳性为22.7%和79.9%。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至少1次阳性为91.3%和49.4%;至少2次阳性为80.4%和72.0%;3次全部阳性为54.3%和84.8%。新生物位于左半结肠及进展期新生物与粪便潜血阳性结果均显著相关(P=0.001)。  结论  连续3次粪便潜血检查对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息肉的位置和分化程度对粪便潜血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临床患者及体检人群中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26 470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38 387例,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对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443例标志物阳性患者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复检,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体检人群中,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阳性例数为2 169例,阳性率为5.65%,在临床患者中,阳性例数为6 903例,阳性率为26.08%,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阳性项目采用化学发光法复检,二者符合率为92.67%。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是临床检测肿瘤的有效手段。在应用于健康体检人群及作为无症状人群的早期肿瘤筛查时,对检测结果要综合考虑,避免造成经济负担及思想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的门诊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从上海市闸北区9个社区医院选取150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粪标本的综合检测一粪潜血(FOBT)、粪钙卫蛋白(CPT)、粪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表达、粪K—ras基因突变并同时行结肠镜检查,评估粪标本的综合检测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90例受检者中FOBT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7.37%;CPT阳性者6例,阳性率为3.16%;K—ras均为阴性。共发现结直肠癌21例,检出率11.05%(21/190),其中DukeA期11例(52.38%),B期9例(42.86%),C期1例(4.76%);FOBT阳性者中结直肠癌检出率为78.57%(11/14)。其中发现病例组(21例)、高危组(129例)与对照组(40例)之间FOBT、MCM2表达差异显著(P〈0.01),CPT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亦表明FOBT和MCM2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临床意义。结论联合检测粪FOBT、MCM2有助于在普查中发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较早期结直肠癌,从而使疾病在可治愈的阶段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舟山地区慢性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筛查模型。方法选取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102例及慢性肠炎患者10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结肠息肉史、粪便潜血检测结果、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联合预测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粪便潜血阳性、结肠息肉史、慢性腹泻、一级亲属肠癌史、阑尾炎或手术史、胆囊疾病或手术史、慢性便秘史、吸烟史、饮酒史、CEA5 ng/mL、CA19-935 U/mL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P0.05)。联合预测模型Logit(P)=0.915(年龄50岁)+1.971(粪便潜血阳性)+0.755(结肠息肉史)+1.334(慢性腹泻)+0.887(一级亲属肠癌史)+0.686(阑尾炎或手术史)+0.817(胆囊疾病或手术史)+0.580(慢性便秘史)+1.108(吸烟史)+0.852(饮酒史)+1.607(CEA5ng/mL)+1.192(CA19-935 U/mL)。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诊断结直肠癌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6,最佳临界值为5.873,敏感性为80.39%,特异性为86.00%,阴性预测值为81.43%,阳性预测值为85.17%,约登指数为0.66,诊断效能均优于各单项指标。结论初步建立了舟山地区慢性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筛查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免疫金标法和化学法粪便潜血试验在胃肠道出血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针对30例肠癌组和30例上消化道出血组分别采用免疫金标法和化学法测试。结果免疫金标法测定粪便潜血阳性肠癌组27例,阴性3例,阳性率为90.0%;上消化道出血组粪便潜血阳性25例,阴性5例,阳性率83.3%。化学法测定粪便潜血肠癌组阳性22例,阴性8例,阳性率为73.3%;上消化道出血组粪便潜血阳性30例,阴性0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潜血试验对诊断和治疗胃肠道出血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消化道肿瘤。出血量较少时免疫金标法高于化学法,出血量较大时化学法高于免疫金标法。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10年2月~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以干化学分析法为研究组,胶体金法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潜血阳性检查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对照组未检出假阳性,假阴性1例,假阴性比率为1%;研究组假阳性53例,未检出假阴性,假阳性率为26.5%。在检查尿潜血阳性中干化学分析法灵敏度较高,免疫胶体金法特异性较高,免疫胶体金法准确度更为优越,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金山石化地区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金山石化地区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血清学感染状况。方法:2009年1月—6月6 507例在金山医院就诊人群和1 564例金山石化地区健康体检人群,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和抗-HBc-IgM)。其中36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进行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969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就诊人群和健康体检人群的乙肝标志物血清模式分布基本一致。总体人群HBsAg阳性率10.2%,抗-HBs阳性率46.4%;健康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6.2%,抗-HBs阳性率50.9%;就诊人群HBsAg阳性率11.1%,抗-HBs阳性率45.4%。HBeAg阳性组的HBV DNA拷贝数值最高。结论:与其他地区相比,本地区HBsAg阳性率偏高。对地区人群进行乙肝情况分析,为乙肝的的诊断、治疗与免疫预防提供全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异常糖链糖蛋白(tumour abmormal protein, TAP)检测在肿瘤早期辅助诊断及肿瘤筛查中的 意义。方法 选取 2019 年1~9 月山西白求恩医院肿瘤内科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379 例(肿瘤组),门诊、住院部被诊 断为癌前病变的患者293 例(癌前病变组),这些病例均曾自愿进行过TAP 检测,记录检测结果,以同期体检中心曾 行TAP 检测的健康体检者1 763 例(对照组)为对照,分析比较TAP 检测结果。结果 对照组、癌前病变组、恶性肿 瘤组TAP 阳性率分别为1%,7% 和82.3%,三组间TAP 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 703.147,P < 0.001); TAP 对肿瘤辅助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7%,96.8% 和87.3%,癌谱广;三组中TAP 检测阳性率 均与性别无关(χ2 =0.333 ~ 2.534,均P > 0.05)。结论 TAP 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且不受性别限制,癌谱广,在 健康体检肿瘤筛查中值得广泛应用,对肿瘤的早期辅助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社区大肠癌筛查疾病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初步潜血试验筛查和肠镜镜检的方式,在社区中开展大肠癌筛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筛查有效筛查者3 212人,阳性率27.37%。其中100例患者接受了进一步肠镜筛查,肠镜结果:大肠癌4例(4%),大肠炎性病变14例(14%),大肠息肉性病变44例(44%),其他15例(15%),无异常者23例(23%);性别、吸烟、上腹不适、精神刺激史等因素与粪便潜血阳性呈正相关(P0.05);年龄与性别是大肠癌致病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本地区社区居民粪便潜血阳性率较高,性别和年龄是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姜伟  谭志军  张建良 《新医学》2012,43(4):250-252,281
目的:探讨脂联素受体的表达与结直肠癌间的关系及对结直肠癌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和46例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中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以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脂联素受体在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的腺管上皮细胞膜和细胞浆均匀表达,呈棕黄色-棕褐色表达;在结直肠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呈浅黄色-棕黄色表达.腺癌组、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受体1阳性率分别为78.3%、96.7%,脂联素受体2阳性率则分别为76.1%、96.7%.脂联素受体在结直肠腺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脂联素可能通过脂联素受体的表达对结直肠癌产生影响,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多肿瘤蛋白芯片240例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对恶性肿瘤、非恶性肿瘤、健康人群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蛋白芯片技术对确诊的恶性肿瘤、非恶性肿瘤和健康人群体检者进行 12种常见的肿瘤标记物 (CA 199、NSE、CEA、CA 2 4 2、Ferritin、β HCG、AFP、fPSA、PSA、CA 12 5、HGH、CA 15 3)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84例恶性肿瘤 ,阳性 70例 ,阳性率 83 3% ,6 9例非恶性肿瘤 ,阳性 2 8例 ,阳性率 4 0 . 5 %。 87例健康人群体检 ,阳性 4例 ,阳性率 4 6 %。结论 多肿瘤蛋白芯片检测适用于肿瘤筛查 ,可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单克隆抗体法检测大面积烧伤早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粪便潜血的临床应用.方法用单克隆抗体法和联苯胺法检测58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粪便潜血,连续检测3次.结果单克隆抗体法阳性率明显高于联苯胺法.在检测的58例175份标本中,单克隆抗体法有35例阳性,联苯胺法有24例阳性.结论单抗法测便潜血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做为大面积烧伤早期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便潜血一步法检测试纸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研制的单克隆抗体便潜血一步法胶体金检测试纸与已获国家新药证书的万华普曼公司产品进行临床对比实验。方法采集的 10 15例便潜血标本经临床验证比较两种试纸的特异性、灵敏度及阴性、阳性符合率等检测指标。结果两者的对比实验阴性、阳性符合率较高 ,分别达 93.9%和 92 .7%。本产品灵敏度可高达 0 .1μg/ml,优于万华的 0 .2 μg/ml。结论 :研制的单克隆抗体便潜血一步法胶体金检测试纸适用于检测人体粪便中可能出现的微量人血红蛋白 ,对诊断因各种原因引起的上下消化道出血疾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及与卡培他滨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280例肿瘤患者,其中胃癌94例、结直肠癌101例、乳腺癌85例。检测不同类型癌症的癌组织与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的TP表达,对不同癌症患者均给予卡培他滨治疗,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并观察TP表达与卡培他滨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中TP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89%、69.31%、81.18%,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均P<0.01);乳腺癌TP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癌与结直肠癌(均P<0.01);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乳腺癌的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胃癌(P<0.05);采用卡培他滨治疗后TP阳性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TP阴性患者(90.59%比37.18%,P<0.01)。结论与正常组织比较,TP在癌组织中呈过度表达;TP阳性表达的癌症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故对于TP表达阳性的患者可选择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