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为成年女尸 ,约 65岁 ,身高 1 65cm。腹部无手术疤痕 ,肠管均光滑无粘连。( 1 )盲肠异位 :盲肠和阑尾均位于中线左侧。盲肠上端在腹中线左侧第三腰椎高度接升结肠 ,盲肠游离端距髂前上棘 1 1 .5cm。盲肠呈横位。盲肠血供由回结肠动脉分支供应。阑尾起自盲肠内侧壁 ,游离朝向左上呈“S”形 ,长 7.5cm。其根部体表投影不在麦氏点 ,而在左侧髂前上棘上方至前正中线连接中 1 /3处深方。阑尾根部距髂前上棘 1 2cm。距耻骨结节外侧1 2 .5cm。阑尾导膜呈三角形 ,其血供为回肠动脉分出阑尾动脉。( 2 )升结肠 :在第 2腰椎高度腹中线左…  相似文献   

2.
在供学生局解实验解剖操作的 135具尸体中 ,发现一例尸体为高位阑尾伴美克尔憩室 ,较为罕见 ,报告如下。成人男性尸体 ,身高 16 9cm。(1)盲肠位于肝右叶下方 ,长约 2 cm。升结肠缺如 ,盲肠直接转向左前下方 ,移行于横结肠。(2 )阑尾位于盲肠后壁与腹后壁腹膜之间 ,其游离端向上延伸 ,达肝右叶下方 ,长约 7.5 cm,直径约0 .7cm。(3)美克尔憩室在右髂窝内 ,位于回肠下段距回盲结肠口约 4 5 cm处 ,为囊状突起 ,酷似阑尾 ,长约6 .8cm,直径约 1.4 cm。讨论盲肠通常位于右髂窝 ,长约 6~ 8cm。本例盲肠高位且短 ,为胚胎发育过程中未从右上腹部下降…  相似文献   

3.
老年女尸一具,身长143cm,盲肠和升结肠从左下向右上斜行,连于腹后壁(见图所示),盲肠长 79.4mm,自第五腰椎体前面起始向右上方到第四腰椎体右侧移行为升结肠,其盲端跨越小骨盆上口伸入盆腔,此处右侧距右骸前上棘112mm,左侧距左骼前上棘92mm。阑尾长32.5mm,根部外径5.2mm,在距盲肠盲端24.5mm处连于盲肠的左后上壁。阑尾根部位于左髂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距右骼前上棘133mm,距左髂前上棘98.2mm。阑尾自此起始,在回肠下方行向左,其尖端向上伸入回肠后面。回肠末段自左下向右上…  相似文献   

4.
成年女尸 ,体表无伤痕。开腹解剖盆腔脏器时发现 ,右髂总动脉长 2 .0cm ,外径 1 .0cm ;左髂总动脉长为 7.0cm ,外径 1 .0cm。右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并节上方分为髂内、外动脉 ,外径分别为 0 .6cm、0 .5cm。左髂总动脉行至骶髂并节下方弓状线中段处分为髂内、外动脉 ,外径0 .6cm。左侧髂总动脉比右髂总动脉长 5.0cm。右侧输尿管距起始处 1 2 .0cm与右髂外动脉交叉 (距右髂总动脉 2 .5cm) ,距起始处 1 5.0cm与右髂内动脉交叉 (距右髂总动脉 3 .5cm)。其外径 0 .4cm。左侧肾为部分双输尿管 :起始处有上、下两个口 ,两口…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23岁。主因阑尾炎于1988年8月7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取腹直肌外缘切口进腹。探查右下腹找不到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向左下腹探查亦未见盲肠及升结肠,向上探查仍找不到盲肠及升结肠,探至肝下于结肠肝曲肝结肠韧带处见横结肠进入腹膜后,探查回肠,见回肠末端于  相似文献   

6.
陈剑锋  王绍兰 《四川医学》2005,26(12):1357-1357
患者,男,16岁,腹痛2年,加重1d入院。入院查体:腹平,脐周及麦氏点处明显压痛,轻肌紧张。诊断为阑尾炎予手术治疗。常规取右下腹探查切口入腹见:右髂窝及通常结肠、结肠旁沟处均未见盲、结肠。其盲肠位于脐中心处,回肠充血水肿位于右髂窝、阑尾炎变。盲肠及升结肠系膜长,移动度大,肝、脾曲消失,无固定结构,直肠固定良好。  相似文献   

7.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 ,多发病 ,但因阑尾变异为手术造成困难。我院曾遇壁内微小阑尾炎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摘要男 19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痛 3d,伴恶心未吐 ,查体 :右下腹麦氏点压痛 ,肌紧张 (+) ,反跳痛 (± ) ,无包块 ,结肠充气征(+)。WBC11 6× 10 9/L ,N0 84 ,L0 16 ,诊断为急性阑尾炎 ,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 ,术中未找到阑尾 ,上查回肠约10 0cm未见异常。但再查盲肠壁充血水肿 ,周边有少量渗出液。在结肠带汇集处触到小硬结似黄豆大。切开浆膜 ,见其内有一紫红色条状肿物 ,长 1 0cm ,直径约 0 3cm。经分离后…  相似文献   

8.
<正> 魏×,男,17岁。转移性右下腹部疼痛一天,以急性阑尾炎住院。查体:右下腹部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急诊手术,术中见盲肠内侧阑尾常见位置无阑尾。沿盲肠检查,见阑尾根部位于盲肠外侧结肠带上,距盲肠盲端5cm左右.其系膜自盲肠后侧绕过盲肠。阑尾高度肿胀、充血,长约6cm。切除阑尾,残端包埋于盲肠壁内。再次检查盲肠内侧无阑尾。术后诊断:错位阑尾,病理报告:急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4 5岁 ,因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 + d入院。查体 :T37℃ ,心肺无异常 ,右下腹部麦氏点局限性压痛 ,反跳痛 ,肌紧张 ,肝脾及双肾区无叩痛 ,肠鸣音正常。血常规 ,WBC11.9× 10 9/L ,N 0 81。腹部B超提示 :肝脾胰胆肾未见异常 ,未发现肿大阑尾。临床诊断 :急性阑尾炎。行麦氏切口后改剖腹探查术发现腹腔右髂窝处有约 10 0ml淡黄色液体 ,阑尾位于右肝下、十二指肠水平部前面、腹膜后 ,约 10cm× 1.0cm× 1.0cm大小 ,卷曲成团 ,体尖部坏疽发黑 ,腔内无粪石嵌顿 ,回盲部位于右肝下 ,由一段结肠自上而下垂直进入盆腔与直肠…  相似文献   

10.
阑尾在腹壁上的投影取决于盲肠的位置。盲肠一般位于右髂窝内,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多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即麦氏(McBurney)点。阑尾炎时,该处压痛明显。如果盲肠本身位置异常,阑尾位置也随之改变:(1)盲肠未降:阑尾位置可平脐,甚至在肝下;(2)活动盲肠:盲肠系膜过长,阑尾可能远离右下腹。(3)盲肠左旋,胚胎时中肠未能回转,盲肠、升结肠与降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6岁。因经常上腹部隐痛十余年,来我科作消化道检查,结果如下:胃肠道钡检发现心肺、横膈、食道、胃及肝脏位置正常,十二指肠升段伸向右侧,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右季肋部,空肠位于肝下,回肠在右髂窝,末端回肠位于左髂窝部,盲肠在盆腔。钡灌肠发现盲肠在盆腔,而升结肠仍居于右侧腹部,横结肠及降结肠,乙状结肠位置正常(照片略)。先天性肠回转不良是临床上颇为罕见的疾病,患者多为新生儿,偶尔可见于较大儿童,而成人更罕见。本病是胚胎发育过程中肠回转异常的一种先天性畸形,常见者是中肠回转紊乱,中肠未能向左上凸出,  相似文献   

12.
高位阑尾与先天性阑尾缺如不多见,现将我们所见的高位阑尾与先天性阑尾缺如各1例,报道如下。例1 成年男户,50余岁,尸检时发现,盲肠不同于一般,不是由肝脏下方下降至右髂窝内,而是停留在髂嵴上方约2cm处,紧贴十二指肠降部的右前方,同时回肠末段位置也相随上升到十二指肠下部的前方。从盲肠下端的后内侧壁伸出阑尾,弯曲,形似蚯蚓,长7.5cm,直径0.9cm。阑尾根部位于右肾下极前方,其尖部越过髂嵴达右髂窝上界。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 ,49岁 ,因反复右下腹疼痛 2个月 ,加重并右下腹包块 2 0d而入院。疼痛呈持续性 ,并阵发性加重 ,无腹泻和便秘 ,无发热 ,无恶心和呕吐 ,无黑便 ,无体重下降 ,服用“利菌沙”后症状缓解。近 2 0d疼痛加重 ,并右下腹触及一肿块。体查体温正常 ,腹软 ,右下腹有一 10cm× 14cm大小的肿块 ,质硬 ,有压痛 ,活动度差 ,表面较光滑 ,余无异常。血象正常 ,B超提示阑尾肿大。初步诊断为右下腹肿块待查 ,阑尾周围脓肿。经积极术前准备 ,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盲肠肿大 ,僵硬 ,肿大盲肠直径约 10cm ,长约 15cm ,呈暗红色 ,表面基本光…  相似文献   

14.
阑尾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因此,在CT诊断中正确显示回盲部的解剖关系,就成为寻找阑尾的关键.阑尾的基底部与盲肠的位置关系比较固定,但其尖端所指的方向很不一致,常见有以下五种:回肠下位(盆腔位)、盲肠后位(结肠后位)、盲肠下位(髂窝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在诊断中还应注意,随着异位盲肠的发生,还可有以下几种阑尾位置异常:高位阑尾多位于肝脏下方;低位阑尾可降人小骨盆腔内,与输尿管末端、膀胱和直肠相邻;盲肠后腹膜外阑尾(腰部阑尾)、位于左髂窝内或腹腔中部的阑尾.增厚的肾周筋膜邻近升结肠时,可出现与阑尾相似的CT表现,注意它与肾筋膜的连续性并与结肠后筋膜相连的特点,可与阑尾鉴别.阑尾周围的血管影,在CT平扫时,有时不易与蜷曲的阑尾相区别,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15.
2006~2010年对部分结肠损伤及肿瘤患者行Ⅰ期手术及经盲肠回肠置管造瘘,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2例,男5例,女7例.年龄20~68岁,平均31.63岁.人工流产、引产、取环致子宫、结肠损伤5例,利器伤致降结肠贯通伤2例,破裂1例,肛门注气横结肠破裂1例,钝器伤致降结肠断离并空肠穿孔1例,横结肠癌1例,降结畅癌1例.手术方式:单纯修补9例,行肿瘤根治Ⅰ期结肠吻合2例.所有病例均切除阑尾.根部预置双荷包线,将阑尾孔扩张残端置人剪除尖端的24-26号蕈状导尿管,(既往阑尾已切除者,经盲肠结肠带戳孔置入蕈状导尿管),通过回盲瓣进入回肠约20cm,收紧荷包线,阑尾根盲肠壁固定于侧腹膜.蕈状导尿管从右侧腹引出固定.  相似文献   

16.
1995~ 2 0 0 1年 ,我们采用阑尾残端造瘘术 ,对 5例回肠末端 15cm内良性病变施行一期切除吻合术 ,保留了回盲瓣 ,术后恢复顺利 ,效果良好。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17~ 42岁。 3例为肠系膜裂孔疝并肠扭转肠坏死 ,2例为肠扭转肠坏死 ;坏死肠管距回盲部分别为 2、3、5、6、9cm。 5例在切除坏死肠管后均行肠管对端吻合术加阑尾残端造瘘术 ,术后无肠瘘等并发症发生。1.2 阑尾残端造瘘操作方法 完成肠吻合作阑尾切除术。距阑尾根部约 1cm的盲肠壁上做荷包缝线 ,阑尾根部切除阑尾 ,暂不收紧荷包缝线。取一…  相似文献   

17.
大肠起于盲肠止于直肠,全长约1.5m,绕行于腹腔四周,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结肠又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升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称为肝曲,降结肠与横结肠交界处称为脾曲.  相似文献   

18.
2000年至2004年,我院收治右侧腹斜疝嵌顿回盲部5例,均采取疝修补术并行阑尾切除术,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40~55岁,均为右腹股沟滑动性疝,疝内容物为盲肠和阑尾,且不能完全还纳。1.2手术方法在腹股沟斜切口长约8cm,切开疝囊后可见盲肠和阑尾位于疝囊的后外侧壁。在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下,先切除阑尾,再提起盲肠,距盲肠约1~2cm处,沿盲肠剪开后腹膜,将盲肠、升结肠从腹膜后游离,直至疝囊颈部,以“0”号丝线将盲肠后壁的浆膜面及疝囊上的缺损各自缝合,使盲肠及结肠由固定于后腹膜变为活动,然后将其…  相似文献   

19.
了解肠的发育异常或畸形,对临床实践有重要意义。我们在解剖尸体时发现1例全部结肠异位。男性成年,身长168厘米,尸体解剖发现:十二指肠上部和降部位置正常。十二指肠下部不是走向左上、而是折向右下移形为空肠,因此十二指肠空肠曲位于肠系膜上动脉的右侧。空肠由此迂曲盘旋于右上腹部、肝的下方。回肠盘旋于右下腹部。回肠末段在脐以下向左横行、连于盲肠的右缘。在距回盲瓣39厘米的回肠壁上有一较大的美克尔氏憩室,长4厘米,  相似文献   

20.
笔者为5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去盲结肠带可控膀胱输出道脐部造口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均男性,年龄56~66岁,5例均为多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符合膀胱全切指征。原位阑尾输出道3例,末段回肠输出道2例。12 手术方法 根治性膀胱全切后,切取盲升结肠15~18cm,末段回肠8~10cm,分离肠袢并将回肠近端与结肠远端作端端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肠袢用200ppm碘伏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清洁。检查阑尾无炎症,长度>5cm,腔能通过10~12F导尿管,则可行阑尾根部2cm盲肠带粘膜下隧道包埋后备作输出道。术中注意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