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用37℃处理麻疹病毒和活病毒作为抗原,与麻苗1973年免疫一次、1976年或1979年再次免疫及痊愈病人142份微血淋巴细胞进行特异性玫瑰花试验,以了解受试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37℃处理麻疹病毒抗原能增进活性玫瑰花的形成,再免组及痊愈病人组淋巴细胞在以抗原处理后,A—RFC%比未加抗原的对照管有明显增加,此效应在初免组较不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进行予防接种,以控制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目前尚无统一的免疫程序方案。为了对制订麻疹免疫的合理程序提供理论根据,我们在沈阳市和平区对一九七九年后用麻疹减毒活疫苗6~8月令进行初免,12~14月令时进行再免和一九七九年前实行的6~8月令进行初免,5周岁进行再免的两组儿童,作了麻疹抗体水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试管内研究人类肿瘤抗原-胃癌、肺癌和肝癌抗原——与活性玫瑰花形成试验的关系。由114例肿瘤病。48例非肿瘤病人和30例正常人的血液标本中分离淋巴细胞。肿瘤抗原与相应的癌患者的淋巴细胞温育后,淋巴细胞形成活性玫瑰花的百分率比未加抗原的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与抗原温育过的淋巴细胞经冷藏后仍保留这种激活效应。肿瘤抗原与正常人的淋巴细胞温育过不产生活性玫瑰花细胞的增多效应。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测定具有一定特异性,例如胃癌抗原能激活胃癌病人的活性玫瑰花细胞而对乳癌病人无激活效应。这一实验可做为研究细胞免疫机制的新的体外试验方法,并为肿瘤的特异性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老年人免疫力的研究发现,人发生衰老现象,与免疫力减退有一定关系。因此,增强老年人的免疫力,能防止早衰,维持身体健康。 什么是免疫力?可以这样理解,幼年患过一次麻疹,种过一次牛痘,终身很少再患麻疹或天花,这是因为麻疹病毒和牛痘病毒都是“抗原”,抗原激发身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人体有了“抗体”,若是再遇到麻疹或天花等病毒侵入,不同抗体就能把不同的病毒杀死,这就是身体对麻疹或天花有了免疫力。  相似文献   

5.
麻疹发病年龄与计划免疫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针对2007年初平顶山市麻疹流行与发病年龄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7年2月1日~6月30日所有到我院进行救治的麻疹患者,按年龄进行分组,根据不同年龄发病情况、人群免疫状况进行了分析,着重对近年来麻疹发病年龄变化的原因、疫苗时代的初免月龄以及再免问题进行探讨。结果:麻疹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结论:提前初免,婚前再免,坚持原有再免方案,加强宣教及二次强化免疫,以降低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应用麻疹疫苗预防麻疹,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此,在国内外曾有不少报道,充分论证了麻疹疫苗免疫预防投资少,见效快,能有效地控制麻疹的发生与流行。就我区而言,在实施计划免疫前的1958~1979年,麻疹年均发病率为613.16/万,计划免疫后的1980~1988年,年均发病率为10.15/10万。计划免  相似文献   

7.
在麻疹封闭地区(年平均发病率为5.3/10万),158名易感儿童接种杭 M_(13)麻疹减毒活疫苗后观察其免疫持久性。免后一月 HAI 抗体 GMT 为251,阳转率为100%.免后三年内下降幅度较大,第四年起基本稳定在较低水平上,但抗体阴转率逐年增加,至免后十三年抗体 GMT 为7.T,阴转率为10.7%。本研究提示:杭 M_(13)初免后的13年内有90%左右的接种者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基本上能抵抗麻疹病毒的再感染,无需进行麻疹疫苗的再接种。关于麻疹疫苗初免后的再免疫问题,及麻疹 HLI、HAI 及中和抗体的意义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初免后五年结果我国自1965年研制成功麻疹活疫苗后,已对上亿儿童进行了接种,有效地控制了麻疹的流行。有人认为一次人工免疫和自然麻疹一样,均可获得终身免疫。但是,更多的工作发现,对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尤其是对再免疫问题,尚有不同看法。为此,我们于1973年在浙江省诸暨县建立了“麻疹活疫苗免疫持久性研究观察”基地,其目的是试图在较大  相似文献   

9.
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以两种抗原形式存在,即D抗原和C抗原。前者含病毒RNA,能诱发产生中和抗体;后者则否。加热可使病毒D抗原转变为C抗原。本实验将未经福尔马林灭活固定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浓缩和纯化,用SDS-PAGE制备其主要壳蛋白成分VP_1,免疫动物,获得抗VP_1血清,从中提纯IgG抗体。用ELISA和常规中和试验方法测定此IgG抗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反应性。 在ELISA试验中,抗VP_1IgG抗体与脊髓灰质炎病毒呈抗原抗体反应,IgG阳性反应的下限为1ng/ml。如果将抗VP_1IgG预先与脊髓灰质炎病毒37℃孵育2h,再包被酶标板,则不再出现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广州市白云区流行病学血清学研究,了解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血清流行病学状况,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生儿、2~、4~、6~、8月龄未患过麻疹的常住婴儿及母亲配对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在麻疹疫点应急接种时,采集15~35岁健康受种者免前及免后一个月血清。所有血清标本采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抗体活性量(U/ml),≥200为阳性。结果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为100%,新生儿麻疹抗体活性量值是其母亲的1.66倍,婴儿麻疹抗体活性量水平的高低与母亲抗体活性量水平呈正相关(r=0.728,P=0.0032)。从2个月后婴儿母传抗体抗体活性量水平逐渐降低,6个月后抗体下降显著,至8月龄时,婴儿母传麻疹抗体几乎消失。128名健康成年人免前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33%,麻疹抗体活性量值为2066.71±162.47,接种麻疹疫苗后,不同年龄段男女麻疹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接种前(P0.001)。结论白云区近年来非麻疹疫苗免疫目标人群麻疹发病持续上升,与这类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低有关。对成人进行麻疹疫苗接种,能取得良好免疫效果,尤其重视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是降低这类人群麻疹发病率的主要措施。为减少8月龄前儿童发病数,应急免疫时可考虑将起始月龄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