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DR(HLA-DR)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在发疹型药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34例发疹型药疹患者皮损组织和8例对照皮肤中ICAM-1和HLA-DR及LFA-1进行了检测。结果 发现皮损中角质形成细胞表达ICAM-1和HLA-DR,其阳性率明显高于8例正常对照,在真皮的血管内皮细胞也有ICAM-1的表达,真皮浸润淋巴细胞还表达LFA-1。结论 HLA-DR、ICAM-1和LFA-1参与了发疹型药疹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粘连分子在异位性皮炎(AD)炎症及免疫反应过程中的作用,对AD皮损部位细胞间粘连分子-1(ICAM-1)的表达作了研究。结果虽然正常皮肤表皮不表达ICAM-1,但AD皮损处角朊细胞则局灶性表达ICAM-1,尤其在有严重单个核细胞浸润及表皮内淋巴细胞移入的部位。免疫表型研究表明,AD真皮浸润中CD4+/CDw29+/CD45RA-记忆性T细胞占主导,推测它们可能通过分泌某些细胞因子而诱导角朊细胞表达ICAM-1。ICAM-1与淋巴细胞表面的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之间相互作用可能对淋巴细胞在皮肤内的运行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HLA DR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共检测10例MF。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 DR+淋巴细胞数及CD+3 HLA DR+淋巴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0.01,<0.001),HLA DR+淋巴细胞数及CD+3 HLA DR+淋巴细胞数与疾病临床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796、0.767,P均<0.01)。CD+4 HLA DR+T细胞、CD+8 HLA DR+T细胞均高于正常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分别<0.05、<0.001)。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 DR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应用Leu6、HLA-DR、S100抗体ABC免疫光镜及免疫电镜方法对EI皮损内S100蛋白阳性组织细胞性质进行了研究。8例EI免疫光镜观察显示EI真皮深部及皮下炎症区S100蛋白阳性组织细胞其Leu6及HLA-DR染色亦阳性,且多呈树枝状或椭圆形。3例EI免疫电镜观察显示Leu6十细胞其细胞核是卷曲的脑回状,胞浆内可见不典型的棒状样的郎格罕颗粒,部分阳性细胞超微结构有受损伤的表现。上述结果表明,EI皮损内所谓的S100蛋白阳性组织细胞为LC,LC不仅存在于表皮及真皮,亦存在于皮下组织中,且可能介导了EI细胞免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Fas抗原及Fas配体在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Fas抗原及Fas配体(Fas-L)在红斑狼疮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及14例盘状红斑狼疮(DLE)不同病程的皮损中Fas抗原及Fas-L的表达。结果 SLE及DLE早期皮损朊细胞Fas抗原表达强度显著高于正常皮肤(P〈0.01),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且真皮中单一核细胞亦有Fas抗原表达;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及正常皮肤的角朊细胞均  相似文献   

6.
新疆Kaposi肉瘤12例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第8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HLA-DR抗原和巨细胞病毒抗原(CMV)5种标记抗体,对12例新疆Kaposi肉瘤(KS)瘤组织进行了免疫电镜观察。结果表明,KS组织内FⅧRAg、FN及Ⅳ型胶原均有阳性表达,特别是FⅧRAg主要见于明细胞内,暗细胞极少,FN在明、暗两种瘤细胞及间质中均可见到,Ⅳ型胶原主要见于少数基膜上,这一结果进一步证明KS虽是一血管肿瘤,但可能不是单一的内皮起源,而是起源于血管内皮和周细胞的观点。同时在12例KS组织内均见有CMV和HLA-DR抗原的胶体金颗粒沉积,而作为对照的8例白癜风皮损除在真皮浅层见有少数树突状HLA-DR阳性细胞外,CMV抗原均为阴性,它提示CMV感染可能在KS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探讨bcl-2基因在系统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1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bcl-2mRNA表达水平和流式细胞仪双标记法分析其T、B细胞bcl-2蛋白表达。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占55.6%,且活动期SLE患者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P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光化性皮炎(CAD)不同时期皮损内浸润细胞免疫表型及Fas抗原在角朊名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了8例患者的早期皮损及9例患者的后期皮损内的真皮浸润细胞免疫表型;同时检测了表皮角朊细胞Fas的表达。结果:早期及后期皮损内浸润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戌后期皮损内浸润T细胞的亚群分布不同,早期以Th/i细胞为主,而后期则是Tc/s细胞占多数。早、后期皮损角朊细胞均可表达Fas抗原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免疫细胞的组分。结果发现银屑病皮损真皮上层中单个核细胞、HLA-DR+(活化)细胞和CD-15+(巨噬)细胞数均比非皮损部位显著增加(P<0.03,P<0.003和P<0.04)。CD-45RO+/RA+(T/B)细胞数变化不大。研究结果提示银屑病发病与皮肤组织中积聚的免疫活化细胞在局部产生一系列引起表皮细胞异常增殖与分化的细胞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单一核细胞CD4及TH2型细胞特征因子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T细胞尤其是TH细胞在异位性皮炎(A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例AD急性期皮损单一核细胞CD4、CD8、CD45RO、CD20免疫表型和IL4,IFNγ表达。结果:AD急性期皮损单一核细胞大多数呈CD4或CD45RO表型,少数呈CD8表型,无CD20表型,IL4蛋白表达阳性,IFNγ蛋白表达阴性。AD急性期皮损单一核细胞大多数为CD4+T细胞,且呈TH2细胞亚型,提示AD皮肤炎症反应可能是由TH2细胞介导的皮肤免疫炎症反应,称之为Ⅱ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2)。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进入国人生活圈或者我们走上因特网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其高科技及应用就有了飞跃般的进步,在中国已发展到数百万网民,当中大多数为知识分子。在医疗技术和信息日新月异地发展的今天,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因特网来为医疗事业服务,通过上网查询、浏览、下载来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并在网上开辟专业的性学知识宣传阵地。下面就谈谈如何在因特网上查阅性学信息的方法。1.通过报刊收集相关网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三阴交、合谷穴对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痛的影响。方法:160例初产妇,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分为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非穴组、空白组四组,每组各40例。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分别在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痛,宫口开大3cm时行三阴交穴、合谷穴联合三阴交穴施灸30min;非穴组在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搏动处至肘横纹肱二头肌腱桡侧端连线的中点处施灸30min;空白组不做艾灸干预。分别对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及宫缩痛进行比较。结果: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非穴组、空白组患者产程活跃期时间分别为(116.11±65.89)min、(81.93±53.45)min、(123.03±76.70)min、(138.69±104.01)min,三阴交加合谷组与非穴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第一产程时间分别为(313.22±141.15)min、(379.50±182.82)min、(393.00±196.50)min、(488.08±236.61)min,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停艾灸治疗后2h宫颈扩张程度分别为(8.37±2.19)cm、(8.14±2.74)cm、(7.64±2.91)cm、(6.29±3.05)cm,三阴交组、三阴交加合谷组与非穴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艾灸治疗后优于非穴组、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三阴交穴与三阴交穴配伍合谷穴艾灸对产妇产程的影响效果相当,但联合穴位艾灸更能缩短产程活跃期,促进产程进展,降低宫缩痛,是安全的催产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近30年来,随着中医理论尤其是文献整理研究的不断深入,男科学界对传统文献的发掘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16.
17.
抗抑郁药治疗尿道炎后综合征(PUS)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兴  尹丽云  侯文海 《中国性科学》2006,15(11):22-23,25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尿道炎后综合征(PUS)的疗效。方法:分别对42例经常规治疗无效的PUS患者和20名健康成人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并对PUS患者的主要症状(灼热、疼痛和尿频等)进行分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盐酸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和主要症状分级。结果:除精神病性因子分外,PUS患者HAMD、HAMA和SCL-90的总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接受抗抑郁药治疗12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1)。主要症状分级亦明显降低,按意图治疗(IIT)和方案(PP)分析,治愈率分别为59·5%和76·2%,总有效率分别为89·2%和94·3%。结论:心理因素在PUS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难治性PU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PUS患者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症状。  相似文献   

18.
19.
20.
过氧化氢对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H2O2)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分别以0.05、0.1、0.5、1 mmol/L的H2O2作用于黑素细胞24 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还原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经H2O2处理后,细胞存活率降低,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H2O2有抑制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