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了解门诊、病房患者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药物监测,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从门诊、病房药物不良反应(ADR)报表的诱发药物、严重程度、损害类型、主要表现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抗生素、中药制剂是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主要表现为皮疹,新药的不断增多也是引起ADR的原因之一。结论 要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工作,从医生、护士到患者应普及ADR的预防知识,使医患双方对ADR的发生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倒(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傅岩 《中原医刊》2009,(17):94-94
我院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共监测到药物不良反应(ADR)106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7-2008年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提示临床医师关注ADR,合理选择药物,减少ADR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中心收到的20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4例患者ADR涉及药物219例次,涉及药物15大类.其中抗菌药物ADR 最多(105例次),占ADR总例次的47.94%.排在第二位的是中药注射剂57例次,占ADR总例次的26.03%.ADR患者的年龄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0,P<0.01),其中>60岁组与41~60岁组ADR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7,P<0.01).结论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47.94%,抗菌药物引起的ADR中以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ADR病例最多;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第二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是减少ADR的关键.为老年人选择药品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同时还要考虑老年人的生理特性,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将老年人用药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由于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探讨气涉及的器官,症状类型、严重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在我院采用注射液进行治疗报告不良反应的患者201例,其中由于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为97例,占47.5%。所有研究人群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本次研究。结果:研究人群不良反应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重度不良反应、中毒不良反应和轻度不良反应等,其中主要分布为中度和轻度不良反应,中度不良反应为45例,占46.4%,轻度不良反应为48例,占49.5%。结论:由于中药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应加强重视,应及时的进行对症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周敏  赵红  沈玉静 《医学争鸣》2008,29(13):1168-1168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4-01/2007-12完整记载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报告15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这些不良反应涉及的患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统计.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7~2009年度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25-25,27
目的分析近年来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药物使用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2007~2009年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及剂型进行分析,总结其变化特点。结果 2007~2009年度我院共发生与抗生素使用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174例,年度发生例数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较多,静脉注射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比例高于其它剂型。结论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在临床药物使用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药物的使用指征、用量用法,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抗生素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吉林大学第四医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06年8月间收集的55例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1.5%;ADR以新一代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占总例数的70.9%,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应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袁大勇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893-894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7年3月-2008年5月间收集的32例临床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总例数的31.3%;ADR以新一代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为主,占总例数的71.9%,女性ADR发生率高于男性。结论应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重视ADR的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1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统计分析,了解该院ADR的实际监测情况,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共53例,占首位,而ADR表现又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着重对ADR监测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s)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12月收到的158例ADRs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痊愈106例,好转51例,1例存在呕吐的后遗症,无死亡病例;涉及药物91种。抗感染药物引起ADRs占48.1%,其他药物中的氨基酸类药物引起的ADRs占9.5%,中药制剂占5.1%.心血管系统药物占7.6%;ADRs临床表现多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812%。结论:ADRs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审慎用药可降低AD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10年194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研究ADR的发生特点及ADR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本院2010年上报的194例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05个品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发生率最高,中药制剂稍次之.而ADR引发的组织器官损伤最常见于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系统症状.结论 应重视安全合理用药,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漳州市中医院2007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结果:72例ADR中,新的、严重的ADR上报9例(12.5%)。中医妇科最多(47.2%),其次为内1科(13.9%)、骨1科(11.1%)。中成药制剂占首位,最常见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女性略高于男性;治愈72例(94.7%),好转4例(5.3%),死亡0例。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必须确保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石彬  尹燕国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9):666-667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上报105例AD R按年龄分布、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ADR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为主;105例ADR中所涉及的药品共73种,抗菌药物居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应加大临床ADR报告和监测力度,做好ADR知识的宣传,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57例ADR,按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例ADR中,小儿患者109例(69.43%);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者156例(99.36%);抗菌药物引发者104例(66.2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共83例(44.3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药物种类、剂型的不断增加,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ADR)和药源性疾病已经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并成为当今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对 ADR 285例进行总结分析,以期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 用药.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2007-2010年度上报浙江省药 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ADR报告共 285份.其中男 155例, 女 130例,年龄 3~83岁.  相似文献   

17.
我院123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作为妇幼专科医院,用药具有一定特点,也相对比较简单。我院儿科门诊量占全院门诊量2/3以上,儿童门诊输液占全院门诊输液90%。药物不良反应(ADR)相对集中发生在儿童门诊输液,针对这一特点,现将我院2005年至今收集的12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对1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涉及ADR药品62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静脉注射引发的ADR92例(73.0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应注意合理用药,以避免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院13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寻求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合理安全。方法:对海珠区妇幼保健院2004~2010年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133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涉及人群以儿童最多,占41%;用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涉及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为主,其中又以头孢菌素类为多。结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药师和患者自身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认识和警惕,注意用药安全性,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钟建雄 《华夏医学》2013,26(3):557-56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全年ADR共10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6.89%),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常见(41.75%),静脉给药是ADR发生最常见的给药途径(8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36.36%),其中不合理用药引起ADR发生37例(35.92%)。结论:临床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