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漓 《华夏医学》2004,17(3):359-360
目的:观察结肠J型贮袋吻合术在保肛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儿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施行前切除结肠J型贮袋吻合术。结果:该术能改善患者术后近期的排便功能,疗效满意。结论:此术式应作为常规术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8例低位直肠癌作了直肠切除,结肠J形袋I期肛管吻合术,肿瘤下界距肛缘5~7cm,距与切端2~3cm,切除标本都未发现切缘有癌残留,无手术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内恢复每天排便1~2次,都能从容控制排便,随访16~42个月,结肠J袋与吻合口均未见复发癌,7例无瘤生存1例腹腔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3.
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管吻合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先进双吻合器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使低位直肠癌术后保留肛门者占70%[1],但仍有一部分低位直肠癌,在完成根治性切除后,肛门直肠肌肉环仍完整但却难以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结肠肛管吻合,故必须选用Parks或改良Bacon术保留肛门。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0月间我院对Parks术进行改进,并为33例低位直肠癌病人实行手术治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病例选自1990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院采用经腹低位直肠癌切除结肠肛门吻合术的33例病人,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23~74岁,肿瘤均位于腹膜返折平…  相似文献   

4.
8例低位直肠癌作了直肠切除、结肠J形袋Ⅰ期肛管吻合术,肿瘤下界距肛缘5~7cm,距下切端2~3.5cm.切除标本都未发现切线有问残留,无手术死亡与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内恢复每天排便1~2次,都能从容控制排便.随访16~42个月,结肠J袋与吻合口均未见复发癌,7例无瘤生存,1例腹腔广泛转移.  相似文献   

5.
陈汉然  方喜  李进展 《广东医学》2007,28(7):1128-1129
目的 探讨全结肠直肠切除、直肠下段黏膜剥脱、直肠肌鞘内回肠J形贮袋肛管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可行性.方法 对19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9例患者中3例并发粘连性肠梗阻,1例并发吻合口瘘,15例术后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至8年,2例癌变患者于2~3年后死于继发性肝癌,1例癌变患者于3年后失访,其余16例均存活.每次便前均有便意,无性功能及排便功能障碍.结论 本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作好术前准备,仔细剥除直肠黏膜以防分破肌鞘,直肠肌鞘宜短,肌鞘内止血彻底并引流通畅,回肠肛管吻合应绝对保证无张力及血供良好,必要作分流性回肠造口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结肠"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能否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月间连续行低位前切除术的72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吻合方式分为2组:"J"型储袋组,共33例;直肠吻合组,共39例.分别于术后1、3、6及12个月,对手术并发症及排便功能行比较性研究.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出血病例.直肠组发生吻合口瘘2例;储袋组及直肠组术后局部复发者分别为5例及4例;肝转移分别为2例及3例."J"型储袋组较直肠吻合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之日排便次数及夜间排便人数比率均明显减少(7次vs 3次,P<0.05;3次vs 1次,P<0.05),(64%vs 31%,P<0.05;30%vs 3.9%,P<0.05).前者大便失禁综合评分显著优于后者(8 vs 2,P<0.05;5.2 vs 1.5,P<0.05).结论 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术后,应用"J"型储袋行直肠或肛管吻合,不增加手术并发症,且在术后1年内,可以在某些方面改善患者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