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包括K irsten-ras(K-ras)、p53及结肠腺瘤性息肉病(A PC)基因在内的突变累积,引起了结肠直肠细胞癌变。通过先前对上述3种基因突变引起的散发结肠直肠癌腺瘤的研究,发现p53与K-ras基因突变很少发生在同一结肠直肠癌患者。这表明不同基因突变影响着决定结肠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不同通路,并分别决定预后。目的:评估结肠直肠癌患者队列中,发生或未发生K-ras、p53及APC基因突变与生存状况之间的关系。患者:选取1997年11月至1999年12月苏格兰Tayside地区经手术治疗的107例结肠直肠癌住院患者。方法:结肠直肠癌以K-ras、p53或A PC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
流水帐     
结肠直肠癌是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异常生长所形成的癌症。源发在结肠部位的癌细胞称为结肠癌,源发在直肠的称为直肠癌;两器官都受影响则称为结肠直肠癌。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晚期直肠癌造瘘时机和结肠损伤避免术后吻合口瘘,对8例直肠癌、4例结肠损伤患者进行结肠外置处理观察。结果,直肠癌患者行结肠外置可减轻徒增人工肛门的负担,也可避免再次造瘘的痛苦;结肠外伤患者行结肠外置避免了肠瘘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提示,结肠外置在晚期直肠癌和结肠外伤术中的应用,确为一种有效、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直肠癌性梗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8例结肠直肠癌临床分析.结果 均治愈出院,切口感染9例,3例吻合口瘘.结论 结肠直肠癌性梗阻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妇女有40%~60%发展为结肠癌、40%~60%发展为子宫内膜癌、12%发展为卵巢癌的终生风险。许多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在妇女一生中将发展为一种以上癌症。本研究旨在探讨由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发展成两种原发癌的妇女,能否将妇科或结肠癌作为“前哨癌”。方法:按照阿姆斯特丹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诊断标准,从5大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登记处,选取符合条件的家庭中发展成两两种原发性结肠/妇科癌症妇女为研究对象。获取相关信息,如癌症诊断时的年龄,首先发展的癌症…  相似文献   

6.
Wong  P.  Verselis  S.  J.  Gather  J.  E.  S.  Syngal.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6):33-34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结肠直肠癌常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直肠癌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综合征有密切关系。作对已登记注册的64个Li—Fraumeni综合征(LFS)家族进行了调查,了解其早期结肠直肠癌的发生情况及p53基因的突变率。方法:研究对象为已确诊的结肠直肠癌患,其确诊时年龄≤50岁。应用标准分子学技术通过基因突变分析法对患的p53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在397例患和64个登记注册的Li—Fraumeni综合征家族中,共有11例(2.8%)分别来自10个符合典型LFS诊断标准家族的患,其确诊为结肠直肠癌时年龄均≤50岁。这11例患的平均确诊年龄为33岁,其中4例患发现有结肠直肠癌时年龄〈21岁(其年龄分别为9岁、11岁、15岁和20岁)。接受p53基因突变检测的所有家族成员(8/10个家族),通过测序分析证明其存在基因突变;在所有登记在册的家族成员中有12.5%的成员在50岁之前发生了结肠直肠癌且存在p53基因突变。其突变主要为错义或无义密码子突变,突变位于4~10外显子之间。  相似文献   

7.
伴或不伴暂时性回肠造口的复原性结肠直肠切除术的预后;影像学监测可使结肠直肠癌术后早期复发灶的挽救手术率增加;多普勒引导的痔动脉结扎术:早期100例患者分析;验证大便失禁的西班牙语生活质量量表;累及肛门的寻常型天疱疮。  相似文献   

8.
目的: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方法:对142例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86例左半结肠直肠创伤接受Ⅰ期手术治疗的病人、157例直肠癌前切除术和28例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患者使用肠腔内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观察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和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漏口愈合时间.结果:使用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技术的梗阻性左半结肠直肠癌和直肠癌前切除术病人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4.2%(6/142)和1.9%(3/157),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病人漏口愈合天数为10.3±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半结肠直肠创伤病人术后吻合(或缝合)口瘘发生率为3.5%(3/86).结论:吻合口上下双管引流法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左半结肠直肠创伤及癌性梗阻Ⅰ期手术、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加速直肠癌术后低位吻合口瘘的愈合.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miles手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的护理廖美英(广西区南溪山医院外一科桂林市541002)关键词直肠癌;miles手术;结肠造口;护理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5年1月共施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56例,其中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即miles手术)32...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瘦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从而评价瘦素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瘦素在66例结直肠癌、23例腺瘤性息肉及10倒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三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瘦素在结直肠癌、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及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0.0%、30.4%、0%,瘦素在结直肠癌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息肉组及正常组(P<0.01),而在息肉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瘦素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结论瘦素表达从正常结肠粘膜、结直肠息肉至结直肠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瘦素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张立营  陈朴  高鹏  沈伟 《医学研究杂志》2016,45(8):142-144,152
目的 集中探讨SEPT9基因甲基化对于直结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3~12月因患结直肠癌于笔者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从术中切取的癌灶、其癌旁组织和术前粪便样本中提取DNA,应用多重置换扩增(MDA)结合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扩增技术(nMPS)检测患者术前粪便样本中SEPT9基因的甲基化水平,同时比较粪便同癌灶组织中SEPT9基因甲基化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针对100例患者的癌灶组织的SEPT9基因的分析的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84.0%;在针对癌旁组织的SEPT9基因的过程中,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8.0%。患者癌灶及癌旁组织SEPT9基因甲基化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的准确率为87.5%;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的准确率为80.0%。针对不同的临床分期,采用SEPT9基因甲基化诊断结直肠癌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粪便中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高,可在临床中应用于直结肠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C/EBPδ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和相关机制。  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的肠癌组织以及对应的癌旁组织和正常肠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C/EBPδ蛋白质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C/EBPδ与Siah2的相互作用。构建C/EBPδ过表达及干扰的病毒载体,分别感染结直肠癌Caco-2细胞,通过CCK8、流式细胞仪检测、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C/EBPδ过表达和干扰对细胞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对阳性表达率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从正常肠组织到癌旁组织再到结直肠癌组织中C/EBPδ的表达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EBPδ蛋白表达量在伴有肝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更为显著;(2)C/EBPδ升高的结直肠癌组织中伴有Saih2的升高,但二者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3)C/EBPδ过表达能显著提高Caco-2细胞的增殖,而C/EBPδ的shRNA干扰使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明显减少;(4)与对照组相比,C/EBPδ的shRNA干扰显著抑制了结直肠癌细胞Caco-2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P < 0.05)。  结论  C/EBPδ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过表达的C/EBPδ通过与Saih2 相互作用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转,其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于月红  钱雷  陈玮 《海南医学》2011,22(12):9-11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髓系分化蛋白88(MyD88)mRNA,并分析其与分化、分期、转移的相关性,阐明TLR4和MyD88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62例结直肠癌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TLR4mRNA和MyD88mRNA.结果 结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长链非编码RNA浆细胞瘤转化迁移基因1(plasmacytoma variant translocation gene 1,PVT1)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90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浆、30例结直肠腺瘤患者血浆、42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血浆及29例配对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3周的血浆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 PCR)方法检测上述标本的 PVT1表达水平,并对29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比较。分析血浆PVT1表达量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浆PVT1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结直肠腺瘤组、结直肠癌组及TNM Ⅰ/Ⅱ期结直肠癌组血浆PVT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表达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PVT1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血浆PVT1单独诊断结直肠癌的效能高于常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PVT1与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及TNM Ⅰ/Ⅱ期结直肠癌诊断价值均高于PVT1、癌胚抗原单独检测。 结论: lncRNA PVT1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和术后监测潜在的循环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iASPP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ASPP在55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iASPP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 < 0.01);②在高?中和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有关(P < 0.01);③在T1~T4期结肠直癌中,iASPP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 < 0.01);④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表达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 < 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iASPP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结肠组织,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可能为结直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中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AM10)的表达,分析其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结直肠息肉组织及30例正常对照人群肠黏膜中的ADAM10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上述3组人群血清中的ADAM10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DAM10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息肉组和正常对照人群(P<0.001);伴随着肿瘤Duke分期的增加,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ADAM10表达水平进行性升高。癌组织和血清中的ADAM10表达水平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远处转移、Duke分期有关(P<0.01)。结论:ADAM10在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高表达,且和结直肠癌的重要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5(MCM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正常大肠组织、60例大肠癌组织中的MCM5的表达。结果:MCM5高表达于大肠癌细胞核,大肠癌组织中MCM5表达率为63.3%(38/60);正常大肠组织中MCM5表达率3.2%(1/31),(P<0.05);MCM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型相关(P<0.05)。结论:MCM5可作为新的大肠癌增殖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促进癌症发展具体的机制。方法  经结肠镜活检取20例患者组织和20例正常人的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Twist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脂质转染法对结直肠癌细胞系CT-26细胞进行RNA干扰,采用CCK-8法及transwell法观察干扰Twist后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了CT-26细胞中MMP-9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  Twist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以及对照组(P <0.05);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Twis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 <0.05);与转染对照组比较,Twist siRNA转染的CT-26细胞增殖水平及迁徙能力均显著降低(P <0.05);干扰Twist的CT-26细胞能够显著降低金属蛋白酶MMP-9 mRNA及蛋白的水平。结论  Twist蛋白能够增加结直肠癌癌细胞的增殖及迁徙能力,其影响机制可能与金属蛋白酶MMP-9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129-13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在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湖州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300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脂质代谢水平、结直肠病变特性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在血清学层面,选择结直肠癌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65例、结直肠癌不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40例及健康人群40例,对外周血中的IGF-2进行PCR检测。在组织层面,选择结直肠癌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25例和结直肠癌不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20例,对组织中的IGF-2进行免疫组化和PCR检测。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的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清中,结直肠癌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IGF-2基因的表达量高于不伴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中,发现结直肠癌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的IGF-2基因和IGF-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结直肠癌不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可能参与结直肠癌伴高脂血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相关高速泳动族框因子9(SOX9)、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CDX2)和上皮钙黏素(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68例结直肠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SOX9、CDX2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SOX9、CDX2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0.59%、72.06%和38.24%,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10%、10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SOX9的高表达和CDX2及e-cadherin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SOX9的高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CDX2的低表达与远处转移有关。结直肠癌中SOX9与CDX2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存在负相关(r=-0.258,P<0.05;r=-0.289,P<0.05);CDX2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存在正相关(r=0.490,P<0.01)。结论 SOX9、CDX2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恶性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