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袁立华 《中外医疗》2013,32(1):12+14-12,14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该文通过对该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肝病患者156例的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早期肝癌患者实施手术成功,一个月后患者出院,现坚持放疗、化疗等辅助性治疗,患者情况佳,维持基本的生活质量,免去疾病的折磨。结论cT的扫描检查得出的影像,在临床医师的诊断、确诊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患者的诊断过程中,临床医师正确选择cT检查,可有效缩小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剂量CT引导定位下肺部肿块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 62例发现肺部占位需要穿刺明确诊断的患者,其中31例使用常规剂量CT扫描(130k V,80m As)引导,31例使用低剂量CT扫描(80 k V,50m As)引导,分析两组图像质量、扫描次数、总剂量长度乘积及总毫安秒,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的总毫安秒和总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2897.16±949.55)m As,(561.06±191.65)m Gy·cm和(1798.19±547.94)m As,(88.52±28.43)m Gy·c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扫描次数与总剂量长度乘积(r=0.356)及总毫安秒(r=0.674)存在正相关(均P<0.05)。结论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CT引导定位的检查,在降低了患者辐射剂量的同时,保证了穿刺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近代CT影像技术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明国  宦怡  毛松寿 《医学争鸣》1999,20(3):266-267
0引言20余年来,CT机无论从技术设计、硬件结构和软件功能等均有不断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螺旋CT的问世,将CT影像技术推向了新的阶段,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图像质量.解除患者病痛,其发展方向以下述几方面为主:①减少照射剂量;②提高敏感性;③微创或无创技术;①提取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骨创伤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0例骨创伤患者,在行X线片检查后,行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实际诊断效果。结果: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的诊断准确率(100.0%)要明显高于X线片检查(87.5%),P<0.05。结论:将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应用在骨创伤诊断中,能够有效提升诊断正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性依据,所以可以推广此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检查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60 mAs)扫描检查和低剂量(20 mAs)扫描检查,其他相关参数相同,对两种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不同扫描方式所产生的辐射量。结果:两种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结节、肿块、钙化灶、结核空洞等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的影像片在病灶特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产生辐射量为(1.02±0.02)mSv,常规量扫描产生的辐射量为(2.75±0.61)mS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扫描能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等肺部疾病中的病变,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影像诊断技术[1],它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扫描数据经多种方法处理重建出人体器官多平面、三维立体以及空腔器官内表面图像,其成像技术包括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最小密度投影(minP)、容积显示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3D)和仿真内窥镜成像(VE)[2~4].我们探讨了螺旋CT图像的各种后处理技术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并与二维CT进行比较,评估其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能否在治疗前全面评估病变的程度,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随着CT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螺旋CT应用于临床,其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为肺癌的诊断、分级、评估提拱新的可靠手段。如:1、多平面重建术(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s MPR)包括曲面重建术(CMPR)2、多层面容积重建术(muliptanar Volume recomslructions MPVR)包括最小密度重建(Minp)最大密度重建(MIP)3、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丰富的临床应用软件和后处理功能,使影像信息得到最大限度利用,通过各种技术操作,从而实现了多个观察面,立体的、接近解剖、仿真的、多彩的、动态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极大的满足了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128层螺旋CT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肺血管图像均能充分显示肺动、静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不但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肺血管,而且能明确诊断肺动脉栓塞及有无侧支循环形成,41例患者累及74处肺动脉及其分支,其中右肺动脉栓塞8例,左肺动脉栓塞6例,叶肺动脉受累17例35支,其中左上叶动脉1支,右上肺动脉2支,右下肺动脉25支,左下肺叶动脉7支,肺段肺动脉14支,亚肺段11支。直接征象为部分性充盈缺损,附壁性充盈缺损,中心性充盈缺损即轨道征;间接征象为局限性肺纹理稀疏,肺动脉高压,右心扩大,胸腔积液,肺梗死灶。结论肺动脉CT造影(CTPA)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清晰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及栓塞的肺动脉,应作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种影像设备安装了大量的图像后处理软件以及图象处理工作站,图像后处理主要是在完成检查后所获得的图像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再加工, 以表现细微结构及直观的立体效果。计算机对扫描数据的后处理,能重建出任意角度、立体、容积等多种方法观察的图像,可以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对我院2005年4月至2007年8月3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加三维后处理技术,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骨关节创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包括SSD法和VRT法),分析各种方法对骨折的显示,并与平片对照。结果X线平片对骨折的检出率为70.8%,MSCT横断位、MPR、SSD、VRT图像对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98%、98%、90%和99%。MSCT横断位可发现细小骨折。但缺乏立体信息,三雏重建图像(SSD、vRT)能良好的显示骨折部位骨结构的空间关系,SSD立体感最强,MPR显示骨折线走行和移位程度更有优势且能兼顾软组织的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横断位结合MPR、VRT、SSD可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性,简化思维过程,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结肠癌检查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对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包括直肠癌9例,升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3例,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MPR)、透明法(Raysum)及CT仿真内窥镜(CTVE)等后处理。结果 CT结肠成像可显示全部的结肠,较好地反映了结直肠病变的数量、位置、范围、表面形态、管腔狭窄、肠管周围及远处脏器的情况。结论 MPR、Raysum、CTVE3种后处理技术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各不相同,它们相互结合,更有利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CT分期,也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探讨小儿气道异物诊断总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高度怀疑为小儿气道异物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50例患儿采用X线诊断气道异物,试验组50例患儿在X线基础上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比较两组患儿诊断与支气管镜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试验组患者诊断符合率(48例,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诊断符合率(34例,68.00%),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 小儿气道异物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胰腺癌病人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运用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肿瘤定位诊断基础上,观察周围组织结构受侵犯程度和转移情况;对其中12例行手术的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22例胰腺癌中,周围血管受侵19例,胃十二指肠肠壁受侵4例,淋巴结转移6例,肝脾转移11例;CT评估主要血管受侵准确性为88.9%.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为临床术前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颈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颈椎外伤患者行16层SCT 5mm容积扫描,以1.25mm重建层厚传至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技术图像重建,观察分析颈椎损伤情况。结果:CT诊断33例均有颈椎损伤,其中为骨折31例,41个椎体骨,50个部位(包括附件);关节脱位39个,37个合并有骨折症,以寰枢关节脱位多见18个,小关节脱位11个,椎体间脱位或复合脱位10个;33例中有21例显示椎管完整性破坏,有不同程度的椎管狭窄表现,本组颈椎外伤中有9例表现为椎间盘突出症。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颈椎损伤情况,做出全面而正确的诊断,是颈椎损伤无创伤性重要的检查方法,能明显提高颈椎损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陈旭  韩向君 《海南医学》2010,21(12):15-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技术对颌骨囊肿的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检查,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利用MPR、CPR和VR技术显示病变,评价其在显示病灶细节及三维结构的特点。并在MPR、CPR图像上测量病变径线,通过与术中测量值对比评价其准确性。结果上颌骨囊肿16例,下颌骨囊肿7例。根尖囊肿16例,牙旁囊肿5例,角化囊肿2例,CT表现各异。颌骨囊肿的MPR及CPR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颌骨囊肿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颌骨囊肿的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行MSCT薄层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SVR)三种后处理。结果:MPR、MIP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髋关节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腔内骨折碎骨片情况;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多层螺旋CT(MSCT)MPR、MIP、SVR对髋关节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表现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内固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