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种常见口腔厌氧菌内毒素的生物化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纯的六种口腔厌氧菌(产碱韦荣氏球菌Va、牙龈卟啉菌Pg、脆弱类杆菌Bf、核梭杆菌Fn、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a、黄褐色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o)内毒素与肠道需氧菌(明尼苏达沙门氏菌Sm)内毒素均具有内毒素的基本组成成分(氨基糖、中性糖、脂肪酸和磷等),能表达典型的内毒素活性(双相发热反应、鲎试剂凝集活性和局部Shwartzman反应等)。但另一方面在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上又有显著差异,如直接法未测到KDO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色谱、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经酚水法提取、苯酚-氯仿-石油醚法进一步纯化的4株口腔厌氧菌内毒素脂多糖进行了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发现4种内毒素物理和外观性状良好,纯度高,4种内毒素主要由糖类、脂肪酸类和磷组成;糖类由氨基糖、酸性糖KDO和中性糖组成;脂肪酸由饱和、不饱和、分枝和羟基脂肪酸组成。SDS—PAGE分析表明,4种内毒素均为半粗糙型,具有内源异质性。  相似文献   

3.
对1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6个感染根管行细菌学研究,采用2种非选择培养基和4种选择培养基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孵育。结果表明厌氧菌在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管的混合菌感染中,有很好的检出率(87.5%和100%)。穿髓组比未穿髓组的细菌种类更多,4—9种细菌混合感口炎染型占87.5%,未穿髓组为37.5%。优势的可培养厌氧菌包括:产黑色素类杆菌、口腔类杆菌、口类杆菌、具核梭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内氏放线菌;比较多见的兼性厌氧菌是口腔链球菌群如血液链球菌,变链球菌。本文提出口腔正常菌群是慢性根尖周炎的潜在病原菌。  相似文献   

4.
口腔厌氧菌内毒素的化学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各种药物对口腔厌氧菌内毒素的降解作用。方法 采用热酚水法及苯酚氯仿石油醚法提取纯化的牙龈卟啉菌、脆弱类杆菌及核梭杆菌内毒素(200μg/m 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药物2m l,在体外37℃孵育15m in、30m in,透析后用鲎试验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检测内毒素的降解程度。结果 降解内毒素的大小次序为:30% 双氧水、50% 枸橼酸、大蒜汁、大蒜1:1 稀释液、25% 枸橼酸、3% 双氧水,它们的作用有浓度依赖性,除双氧水外还有时间依赖性,而溶菌酶的作用极微。结论 提示各种药物降解内毒素的大小和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为阳性对照,采用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分析法对25株急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厌氧菌诱生白细胞介素—1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超声粉碎菌体以及菌培养上清液均具有较强的白细胞介素—1诱生力。G~-菌的诱生力主要来自菌体成分,以颊类杆菌和牙龈类杆菌最强;G~+菌的诱生力主要来自其代谢产物,以短真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最强。表明感染根管内厌氧菌很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而介导急性根尖周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 2型糖尿病 (DM )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 ,为牙周炎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厌氧菌培养、PCR检测技术。结果 :①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②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相似 ,以厌氧菌为主 ,兼有少量口腔链球菌 ;产黑色素类杆菌、核梭杆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中间普氏菌为牙周优势菌 (P <0 .0 1)。③糖尿病慢性牙周炎的龈下菌群厌氧菌总数、口腔链球菌总数、口腔乳杆菌及核梭杆菌数量少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者。结论 :2型糖尿病慢性牙周炎与非糖尿病慢性牙周炎龈下菌群相似 ,致病菌数量低于非糖尿病牙周炎患者。  相似文献   

7.
采用严格的厌氧技术和稳定的实验条件,通过与15例慢性根尖周炎的对照分析,对30例急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厌氧菌的分离培养研究表明:急性根尖周炎是以厌氧菌为主的混合感染,厌氧菌主要分布干类杆菌、梭杆菌、丙酸杆菌、消化链球菌、真细菌和韦荣氏球菌等6属,其中产黑素类杆菌组菌和核梭杆菌菌种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急性根尖周炎是由口腔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内源性感染,厌氧菌与需氧菌以及不同菌属、种之间的协同作用都参与了其发生。  相似文献   

8.
牙周及根尖周脓肿厌氧菌培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40例牙周脓肿和根尖周脓肿厌氧菌培养的结果。厌氧菌培养阳性37例(92.50%)共分离出98株厌氧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多54株(55.1%),革兰氏阳性球菌次之28株(28.59%)。革兰氏阳性杆菌11株(11.22%),韦荣氏球菌5株(5.11%)。这些厌氧菌的种类及分布与口腔正常菌群相似,提示:牙周脓肿和根尖周脓肿感染来源于口腔正常菌群。另外,37例培养阳性的病例中,单一菌种感染的只有4例(10.81%),其余33例分别为2—4种细菌感染,提示:牙周脓肿及根尖周脓肿的感染为混合性感染。24例牙周脓肿患者中,培养出69株厌氧菌,其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多41株(59.42%),提示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牙周脓肿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9.
80例口腔凳面部感染的厌氧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确定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细菌类型,研究厌氧菌在其中的分布及厌氧菌代谢产物在其鉴定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对脓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同时应用GLC技术分析厌氧菌代谢产物辅助确定厌氧菌种、属。结果 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脓液标本全部分离出细菌。厌氧菌检出率95.00%,分布于8个属、29个种,检出率高的厌氧菌依次为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类杆菌、菜杆菌、韦荣氏菌、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率为8  相似文献   

10.
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厌氧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细菌类型,研究厌氧菌在其中的分布及厌氧菌代谢产物在其鉴定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脓液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同时应用GLC技术分析厌氧菌代谢产物辅助确定厌氧菌种、属。结果8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脓液标本全部分离出细菌。厌氧菌检出率95.00%,分布于8个属、29个种,检出率高的厌氧菌依次为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类杆菌、按形杆菌、韦荣氏菌、真杆菌等。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率为80.00%,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比例为1:1.08。结论口腔颌面部感染大多数是以厌氧菌为优势菌的内源性混合感染。应用高效、高敏、高选择性、高分辨力的GLC技术分析厌氧菌代谢产物,对确定厌氧菌种、属有决定性意义,是目前较有前途并值得推荐的快速厌氧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炎一般可分为成年人牙周炎(Adultperiodontitis,AP)与青少年牙周炎(Juvenileperiodontitis,JP)。大量的研究证明,牙周炎的发生主要与G-厌氧菌属及螺旋体等有密切关系,前者如产黑色素普氏菌(以往称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卟啉菌(以往称牙龈类杆菌)、具核梭杆菌、放线共生放线杆菌及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等。上列微生物可产生内毒素、白细胞毒素及酶类等有害物质使牙周组织破坏吸收,产生炎症[1~3]。本文拟就牙周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与回顾作一综述。一、局部用药1.含漱剂:目前临床上研究较多的是洗…  相似文献   

12.
口臭与主要产臭菌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口臭与主要产臭菌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口臭患者29名,用鼻闻法确定口臭的来源和部位,使用口气测量仪测量口腔中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fur compounds,VSCs)的浓度;分别从产臭牙周袋、舌苔和唾液中采集标本,进行厌氧培养,并进行菌落计数.结果VSCs水平与龈下菌斑中的厌氧菌总数明显正相关(P<0.01),与龈下菌斑中产黑菌数(black-pigment bacteria,BPB)和具核梭杆菌数(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也相关(P<0.05),舌苔上的厌氧菌总数、产黑菌和具核梭杆菌与VSCs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病和大量舌苔可能是引起口臭的主要原因,而细菌(主要包括产黑菌和具核梭杆菌)在口臭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感染     
尽管处在一个抗生素的时代,牙源性感染仍是一个十分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微生物口腔感染的微生物是复杂的,它反映了口腔菌丛,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厌氧菌。根据权威性的观点,占优势的微生物是草绿色链球菌、甲种链球菌、丁种链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白喉杆菌、放线菌、流感嗜血杆菌和拟杆菌。急性口腔感染最经常分离出的是甲种链球菌。Chow等(1978)对31例口面部牙源性化脓性感染作细菌培养:94%的病例培养出专性厌氧菌,55%培养出需氧菌;52%的病例为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  相似文献   

14.
口腔是微生物生长的理想环境,口腔内约有264种有独特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的细菌或细菌组,包括各种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不同部位菌丛的数量和组成很不相同,但厌氧菌数量在所有部位都等于或超过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这些细菌只有当宿主的防御机制发生破坏时才变成致病的细菌复合体。微生物学典型的牙源性感染是需氧-厌氧菌混合感染,厌氧菌与需氧菌之比为2:1,其中最主要的厌氧菌是类杆菌种,最主要的需氧菌是α-溶血性链球菌。它们均是机遇性致病因子,当宿主发生某些变化时才致病。实验证  相似文献   

15.
细菌之间的协同关系是导致牙髓病、尖周病的重要因素。采用限菌性动物实验的方法,对感染根管内几株常见菌之间在毒力学上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间型类杆菌在感染根管内和牙周病灶中检出率均高的原因可能是其具有较广的协菌谱;(2)具核梭杆菌与中间型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的协同作用最为明显;(3)牙龈卟啉菌、中间型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与具核梭杆菌、α-溶血性链球菌之间都有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口腔医学》2017,(11):1021-1024
目的本研究探讨全口牙拔除后,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寻找可能的原因,并分析对种植体植入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于舟山市口腔医院就诊患者75例。入选患者现有余留牙4颗以上(每颗牙齿均有5 mm以上深度牙周袋),余留牙无保留必要,拟拔除全部患牙。于患者拔牙前、拔牙后4周、3个月后收集口腔微生物样本。各时间点收集患者唾液2 m L,无菌棉签反复擦拭舌背轮廓乳头、颊黏膜、牙槽嵴顶5次。同时在拔牙前用无菌试纸收集牙周袋内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单个菌落的菌落形态,并对其革兰染色鉴定细菌种类。结果 75例患者中在拔牙前后不同时间点,舌背、颊黏膜、唾液样本中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P<0.05)。拔牙前,牙周袋内厌氧菌所占比例高于需氧菌。全口牙拔除后,牙槽嵴表面的厌氧菌(中间普氏菌、福赛坦氏菌、微小微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直形弯曲菌)数量明显减少(P<0.05),革兰阴性杆菌数量保持不变(P>0.05)。吸烟患者的革兰阴性杆菌数量与不吸烟患者相比明显减少(P<0.05)。结论全口牙拔除后,牙槽嵴厌氧菌数量显著减少,减小种植患者罹患种植体周围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蒜防治口腔疾病的药理作用以及应用的方法、浓度和剂量。方法:采用经典试管法,研究大蒜对8种代表性口腔厌氧菌(58株)的抑菌活性,包括链球菌(9株)、消化球菌(4株)、乳酸杆菌(6株)、放线菌(3株)、韦荣球菌(10株)、卟啉单胞菌(12株)、普氏菌(3株)和梭杆菌(11株)。选择严重牙周炎患牙,在病变根面切取6mm×3mm×1mm根片12块,随机将6块根片用大蒜汁涂擦根面5min,另6块用生理盐水同法处理作为对照,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L-株细胞的根面附着,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附着细胞数进行分组t检验。结果:大蒜汁对大部分口腔厌氧菌(87.93%)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512~1∶64。大蒜处理根面后,能显著增加L-株细胞对根面的附着力(P<0.05)。结论:大蒜具很强的抑制口腔厌氧菌作用,能使根面解毒,恢复病变根面的生物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替硝唑甲硝唑对主要口腔致病厌氧菌株的MIC、MBC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硝唑是继甲硝唑后研制成功的疗效高、疗程短、耐受性好的抗滴虫药物。对阴道滴虫、阿米巴等原生动物具有较高的省略,对厌氧菌群如产黑色素类杆菌群、脆弱类杆菌、梭形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替硝唑用于牙周炎、冠周炎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1%,明显高于甲硝唑。本文实验测定替硝唑、甲硝唑对6株口腔重要厌氧菌的国际标准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评价其对口腔优势厌氧菌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用小鼠皮下接种的方法观察了牙龈类杆菌、中间型类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分别与α-溶血性链球菌之间在毒力或致病性上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接种组细菌毒力明显增强,注射区以外转移性脓肿的形成率增加,小鼠死亡率增加,原接种菌的存活力提高,说明这些感染根管内优势厌氧菌与兼性厌氧菌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20.
牙龈卟啉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简称Pg。以前又称牙龈类杆菌,Baeteroides gingivalis)是牙周病,尖周病的重要病原菌,目前已成为口腔微生物学中少数几个作为重点研究的厌氧菌之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