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不同特异性抗原和不同输注途径诱导免疫耐受的强度及探讨春可能机理。方法 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采用供体特异性全血、供体特异性脾细胞和骨髓细胞(DSBM),通过外周、门静脉和胸腺三种不同途径输注以诱导免疫耐受的产生和维持。结果 供体特异性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以DSBM及通过胸腺接种途径效果最佳。结论 供者特异性抗原能诱导受体免疫耐受并促进移植物存活,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免疫耐受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诱恨免疫耐受的途径和方法,作者受用大鼠异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经外周途径输注不同品系供者的不同生抗原,包括供体特异性输血(DST)、供体特异脾细胞9DSSL)、供体特异性骨髓细胞(DSBM)。结果显示:DST、DSSL和DSBM均能诱导受者对移植物产生特生免疫耐受,其中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效果最好,平均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达到42.9±6.67和40.3±11.6天,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诱导免疫耐受的途径和方法,作者采用大鼠异位心脏(颈部)移植模型,经外周途径输注不同品系供者的不同特异性抗原,包括供体特异性输血( D S T)、供体特异性脾细胞( D S S L)、供体特异性骨髓细胞( D S B M)。结果显示: D S T、 D S S L和 D S B M 均能诱导受者对移植物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其中以脾细胞和骨髓细胞效果最好,平均移植物存活时间分别达到 429±667 和 403±116 天。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 L R)和 T 亚群( C D8+ )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机体 T 细胞免疫状态,有助于对耐受的评价。成分输注供者特异性抗原作为刺激抗原,可望成为较理想的临床耐受诱导途径。  相似文献   

4.
供者特异性抗原诱导异种免疫耐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异种免疫耐受的可能性。方法:以豚鼠-大鼠心脏移植建立超急排斥反应模型,在眼镜蛇毒因子(CVF,30U/kg)及环磷酰胺(CyP)的覆盖下,将供者特异性或非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以4.0×106个/只,注入受者的门静脉,2周后行颈部心脏移植。结果:移植供心存活时间获得延长至(46.1±5)min,加用CyP后延长尤为明显(54.5±9.7min),同时血管内皮细胞溶解率下降,CyP对移植物存活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34.6±8.7min),而非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则无此作用。结论:在豚鼠-大鼠异种移植模型中,供者特异性血管内皮细胞经门静脉径路注射可诱导受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这种耐受的产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器官移植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临床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的主要热点已经转移到低毒性免疫抑制药物及其方案的应用,以及诱导移植受者产生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无应答技术的研究。现阶段诱导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供者特异性输血和供者特异性骨髓移植。文章就这两种方法的研究背景、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器官移植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当前临床同种异体肾脏移植的主要热点已经转移到低毒性免疫抑制药物及其方案的应用,以及诱导移植受者产生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低应答或无应答技术的研究.现阶段诱导免疫耐受的有效方法,主要有供者特异性输血和供者特异性骨髓移植.文章就这两种方法的研究背景、机制以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细胞疫苗诱导同种异体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制备BN大鼠针对Lou/C大鼠 (同种异体抗原 )的T细胞疫苗 (LCTCV)及针对Lewis大鼠 (同种无关抗原 )的T细胞疫苗 (LTCV) ,然后分别免疫正常BN大鼠 ,连续 3周 ,每周 1次 ,同时设空白对照。以被免疫BN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Lou/C大鼠的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经丝裂霉素处理 ) ,于接种前和每次接种后第 5天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同时对外周血T细胞凋亡和T细胞亚群CD4+ 、CD8+ 进行检测。结果 MLR结果显示 ,在LCTCV组 ,BN大鼠的脾细胞反应程度比接种前显著减弱 (P <0 .0 1) ,组间相同时点比较 , LCTCV组每分钟脉冲数值 (cpm值 )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 <0 .0 1) ,在LTCV组 ,BN大鼠脾细胞的反应性显著高于LCTCV组 (P <0 0 1) ,而低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5 ) ;在LCTCV组和LTCV组 ,外周血T细胞凋亡率于接种后显著增加 (P <0 0 1) ,并随着接种次数的增加而升高 ;CD4/CD8于接种TCV后明显减小 ,并且与cpm值的递减趋势一致。结论 T细胞疫苗可以诱导出同种异体特异性免疫耐受。通过诱导抗原反应性T细胞凋亡去除独特型T细胞克隆 ;可能在T细胞疫苗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CD4/CD8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免疫耐受状态 ,CD8+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通过胸腺内注射异基因骨髓细胞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以小鼠皮肤移植为模型,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为免疫耐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提取供体B6小鼠(H-2b)骨髓细胞,注入受体BALB/C(H-2d)小鼠胸腺内,48 h后腹腔注射200 mg/kg的环磷酰胺,2周后移植供体小鼠(H-2b)和无关供体C3H(H-2k)小鼠皮肤.共设空白对照组、CP对照组、BM对照组、实验组、第三方供体组5个组.观察皮肤存活时间;皮肤移植2周后对受体小鼠作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脾细胞增值反应及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 type hypersensitivity,DTH)耐受状态的检测.结果:受体小鼠获得了对供体小鼠的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ST)为(22.00±2.51)d,对照组MST为(8.75±1.04)d,耐受的受体小鼠对第三供体C3H小鼠的移植皮肤仍正常排斥,MST为(10.25±1.91)d.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迟发型超敏反应证明耐受的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脾细胞的反应性特异性降低,而仍保持对第三方供体C3H小鼠的免疫反应.耐受的受体小鼠脾细胞对丝裂原(ConA)的增殖反应在正常范围.结论:使用胸腺内注射供体异基因骨髓细胞,结合腹腔应用环磷酰胺的方法,可在成年动物诱导出对供体移植物的特异性免疫耐受,无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模型是观察免疫耐受状态的可靠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在移植21天将供体脾细胞分别注射到受体的胸腺,脾脏,静脉,皮下,然后行异位心脏移植,术后1周每日腹腔注射环孢素A10mg/kg。胸腺注射供体脾细胞联合应用CsAXEG TQSFNY GUFQ时间较其它组显著延长,受体对供体靶细胞没有出现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器官移植的目标在于探索安全、易行且病人能够承受的同种异体特异性耐受策略,本就诱导器官移植特异性耐受策略与机理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SC s)经向软骨细胞定向诱导后,与藻酸盐复合,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能性。方法取大鼠股骨骨髓,经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M SC s,经鉴定后用含转化生长因子1β10 ng/m l、地塞米松1-0 7m o l/L、转铁蛋白3 m g/m l、胰岛素2 m g/m l的诱导因子培养基对M SC s进行诱导,14 d后免疫组化检测Ⅱ型胶原分泌情况,将诱导后和未经诱导的M SC s以1×106/m l细胞密度与藻酸钙复合接种于裸鼠,分别于4周、8周后行组织学检测。结果经诱导的M SC sⅡ型胶原免疫组化阳性,与藻酸盐复合4周,HE染色可见软骨样细胞、软骨陷窝形成,阿辛蓝染色和M asson染色可见新生的软骨细胞和细胞外胶原,8周后软骨细胞明显增多,软骨细胞分泌胶原丰富,而未经诱导的M SC s无明显软骨细胞生成。结论M SC s经定向诱导后,可与藻酸钙复合在体内形成软骨样组织,可能发展为临床修补软骨缺损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免疫性流产口服耐受疗法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抗人滋养细胞单克隆抗体纯化滋养细胞抗原 ,通过口服该抗原诱导小鼠产生免疫耐受 ,利用 EL ISA法检测血清中抗滋养细胞 Ig G抗体水平。结果 :口服不同剂量滋养细胞特异性抗原 ,4次免疫后小鼠血清中抗滋养细胞 Ig G抗体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水平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0 .0 5 ) ,而且小鼠血清中抗滋养细胞 Ig G抗体水平随着抗原剂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小鼠血清中抗滋养细胞Ig G抗体水平随着口服耐受诱导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但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口服纯化的滋养细胞抗原可特异性抑制血清中抗滋养细胞 Ig G抗体的产生 ,这种疗法可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特异性预防或治疗免疫性流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全血中血卟啉荧光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从荧光分析方面给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条件,我们通过实验对人全血中血卟啉(锌卟啉和原卟啉)的荧光光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发现血卟啉荧光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同时进一步分析了pH值,溶剂的极性,溶剂的浓度对其发射光谱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了检测血卟啉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大鼠异基因骨髓细胞输注后在受者器官的嵌合状态及分布规律.方法 分离SD大鼠骨髓细胞,用PKH26荧光染色标记,通过下腔静脉或门静脉输注到Wistar大鼠.在手术的0~4d,腹腔注射雷帕霉素.在输注标记骨髓细胞术后7、14d,取受者大鼠的血液、骨髓、胸腺、脾脏、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肝脏,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嵌合情况;荧光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标记细胞在移植大鼠淋巴器官内的分布情况.结果 输注的骨髓细胞主要分布在受者的淋巴器官内,进行分化和发育.随时间的延长,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在脾脏被清除.FCM和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通过门静脉途径输注骨髓细胞,标记骨髓细胞的嵌合率高于下腔静脉途径.结论 门静脉途径输注异基因骨髓细胞能更有效地诱导大鼠混合性嵌合状态的出现;在受者体内,异基因骨髓细胞的分布有相应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症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6.
40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异常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勤  张会芬  李丽华  柳琳  台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682-4684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患者骨髓象及外周血象异常改变的分析,以便临床正确地采取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临床、外周血细胞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患者均伴有外周血细胞一系、二系或三系的减少,9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活跃,5%的艾滋病患者骨髓细胞增生减低。在40例艾滋病患者中,反应性早幼粒细胞增多者占15%,感染性骨髓象和巨幼细胞性贫血各占5%,真菌感染性骨髓象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占2.5%,纯红再障和生成减少性粒细胞缺乏痘各占2.5%。结论: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异常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血液学改变,不仅与HIV及其基因产物扰乱辅助细胞的造血调节功能,从而影响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相关,还与AIDS的机会性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来源的人间质干细胞分离与基本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离并比较人胚胎骨髓、成人骨髓和新生儿脐血来源间质干细胞(MSC)的生物学特性,为组织工程选取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贴壁方法分离三种来源的间质干细胞,观察其形态与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表面标志.结果: 骨髓标本均可成功分离出MSC,但是人胚胎骨髓MSC增殖能力要明显强于成人骨髓MSC,而脐血分离MSC没有得到成功.结论: 人胚胎骨髓MSC是很好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成人骨髓MSC的增殖能力相对较弱,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脐血MSC分离与扩增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3例因造血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同步做骨髓涂片和活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所占比例最大,共占66.7%;骨髓涂片增生度明显低于骨髓活检(P〈0.01);骨髓涂片对AA的误诊率明显高于活检(分别为30.8%和4.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MDS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髓活检对AA和MDS的诊断准确性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P〈0.05和P〈0.01).结论骨髓活检更能真实反映骨髓组织造血的情况,对骨髓增生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有利于提高AA和MDS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骨髓活检和涂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浸润(NHLBMI)及骨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1例(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9例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骨髓活检切片及涂片进行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分析.结果 (1) 6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骨髓活检有25例存在淋巴瘤浸润,阳性率为40.32%,骨髓涂片有11例检出淋巴瘤细胞,阳性率为17.74%,在非霍奇金淋巴瘤BMI的诊断中,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涂片(P<0.01);(2) 39例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骨髓活检有32例阳性,阳性率为82.05%,涂片有14例阳性,阳性率为35.89%,骨髓活检骨髓转移癌阳性率高于涂片(P<0.01).结论 骨髓活检可提高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骨髓转移癌的检出率,对非霍奇金淋巴瘤BMI和骨髓转移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