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OLAB、BNP和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对其影响.方法用RIA和ELISA法对124例冠心病患者和30名对照者血浆中的OLAB、BNP、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48例UAP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CRP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升高明显(P<0.05);AMI组血浆OLAB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他两组,OLAB、BNP和CRP三项在UAP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OLAB、BNP和CRP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心肌梗死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OLAB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始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当中BNP、HCY、CRP水平变化,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治疗前后对其影响.方法 用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对146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BNP、HCY、高敏-CRP水平变化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同时对52例UAP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PTCA)治疗前后对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N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尤其是AMI和UAP组比SAP组升高更明显;CRP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特别是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组升高明显(P<0.001); AMI组血浆当中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和其它两组,HCY、CRP、BNP三项在UAP 组中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BNP、CRP、HCY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心肌梗塞病人远期心功能恢复的情况,UAP组经PTCA支架术后三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可作为疗效观察的一个重要参数,HCY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全过程及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始末.但其参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邹志宝 《求医问药》2014,(19):69-70
目的 :探讨分析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脑钠肽(BNP)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将这180例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这三组分别有45例、48例及87例患者。对这三组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监测,观察比较其血浆BNP水平、血浆hs-CRP水平、冠状动脉病变的数量及Gensini评分。结果 :检测结束后,AMI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SAP组、U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单支、2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多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发生3支冠状动脉病变的人数明显少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MI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最高,其次是UAP组患者,这两组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SAP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AP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显著低于UAP组、AMI组患者,组间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UAP组和AMI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D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和BNP水平的显著升高,代表其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剧及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几率的升高。用这两个指标作为评价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辅助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方法,检测3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NP水平.另选32例冠脉造影、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和SAP组(P<0.01),UAP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BNP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炎症反应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 4 2例冠心病患者和 2 0例正常健康成人 (NCHD)血清的C 反应蛋白 (CRP)。冠心病患者又分为 3组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3例。比较SAP组与NCHD组之间 ,UAP组、AMI组与NCHD组之间CRP的差异。结果UAP组、AMI组的CRP水平明显高于NCHD组 (分别为 :P <0 0 0 5、P <0 0 0 0 1) ,但SAP组与NCHD组的CRP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均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提示急性炎症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和BNP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0例),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冠脉造影结果阴性的50例心功能级(NYHA分级)的非冠心病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测定Lp(a)和BNP浓度。根据3支主要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的支数可分为单支组、双支组、多支组,左主干病变按双支计算。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Lp(a)、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血浆脂蛋白(a)、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Lp(a)、BNP水平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为临床工作中冠心病的预测和评估病情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ACS患者40例,其中ACS组再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2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应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其BNP浓度。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BNP浓度显著高于SAP组(P均<0.01),且AMI组BNP浓度高于UAP组(P<0.01),各疾病组血浆BN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或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BNP浓度明显升高,心肌梗死患者较UAP患者更为显著。故检测ACS患者血浆BN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 )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5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3组;根据冠状造影病变情况分为单支组(58例),双支组(49例)与多支组(25例),同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血浆BNP及hs-CRP水平变化。结果:AMI组患者BNP 与hs-CRP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UAP及SAP组( P<0.05);UAP组患者BNP与hs-CRP水平较SAP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明显升高( P<0.05);SAP组患者与对照组BNP 与hs-CRP 水平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支组、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制剂BNP 水平及hs-CRP 水平差异显著( 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积分与血浆BNP(r=0.543,P=0.004)及hs-CPR均呈正相关(r=0.358,P=0.003)。结论:血浆BNP与hs-CRP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差异显著,其浓度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均能独立作为预测斑块与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的重要标记物,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初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与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5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患者以及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与BNP的相关性,并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和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结果: AMI组、UAP组的BN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 < 0.01),AMI组BNP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 < 0.01);冠状动脉3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P < 0.01),2支病变与3支或左主干病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血浆BNP水平独立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冠心病危险因素,与出院后30天、3个月病死率独立相关(P < 0.05),与住院期间、出院后30天和3个月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P < 0.01)。结论: ACS患者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其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程度密切相关。血浆BNP水平变化可能独立于各因素预测ACS患者30天和3个月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管铮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9):65-66,70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脑利尿钠肽(BNP)和D-二聚体(D—D)的水平变化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应用及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永州市中心医院1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8例,另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0例及健康对照组42例。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脉不同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n=86)、双支组(n=48)及3支组(n:36),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17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组,对比分析各组CRP、BNP、D—D水平。结果AMI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UAP组,两组均高于SAP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3支组CRP、BNP、D—D水平明显高于双支组,双支组也明显高于单支组(P〈0.01)。AMI、UAP、SAP患者心功能异常组的BNP、D—D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CRP、BNP、D-D水平不仅能评价心功能受损程度,而且有助于早期发现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舟  牛丽丽  曲素萍  刘玉峰 《医学综述》2012,18(13):2121-2123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B型钠尿肽(BNP)、纤维蛋白原(FIB)的临床关系。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患者164例,按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20例。于发病6~24 h内抽取清晨空腹静息状态下静脉血检测BNP、FIB,并进行比较。采用Judkins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并与BNP、FIB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冠心病临床分型中AMI组、UAP组、SAP组BNP、FI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血管支数分组中三组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疾病分组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临床分型各组Gensini评分与BNP、FIB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FIB水平与冠心病临床分型相关,BNP与病变血管支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程昌霞  周建华 《医学综述》2012,18(15):2510-2511
目的探讨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意义。方法 56例CHD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18例、稳定性心绞痛组(SAP)12例,以及对照组20例。测定Hcy和hs-CRP含量。结果CHD各组Hcy、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cy、hs-CRP含量以AMI组为最高,显著高于UAP、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与ACS关系密切,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在非冠心病(NCHD)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用快速免疫消浊比浊法测定4组患者C反应蛋白。结果:冠心病各组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NCHD组,AMI、UAP两组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SAP组,A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形成及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脑钠尿肽(brain natrium peptide,BNP)和D-二聚体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其在ACS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ACS的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62例。选取同期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5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CRP含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BNP含量和D-二聚体含量。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ACS患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其中AMI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UAP患者(P〈0.01或P〈0.05)。结论 ACS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检测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对ACS的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前感染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急性发病前感染发生情况及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4月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 ,共调查上海市 16所二、三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稳定型心绞痛 (SAP)、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及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184 7例 ;将UAP和AMI患者合并为ACS组 (114 3例 ) ,SAP患者作为对照 (SAP组 ,6 4 4例 )。结果 ACS组急性发病前感染发生率(4 2 .4 3% )显著高于SAP组 (2 7.33% ,P <0 .0 1) ;发病前病因谱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大部分ACS患者的感染均发生在急性发病前 2周内 (78.76 % ) ,而SAP患者的感染时间无特殊分布 ;ACS组CRP增高患者的比例(6 1.0 6 % )高于SAP组 (4 2 .35 % ,P =0 .0 0 1) ,ACS组CRP增高者中 5 8.75 %有发病前感染史 ,而CRP正常者中仅 4 0 .98% (P <0 .0 5 )。结论 ACS患者的急性起病与发病前急性感染可能存在相关性 ,而CRP作为炎症标志对ACS的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