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2002年7月15例粗隆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结果:15例伤口工期愈合,随访6个月~18个月,无髋内翻,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结论: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手术治疗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Gamma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术后随访12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结果: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动力髋螺钉组91.4%,Gamma钉组94.1%,PFN组94.4%。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动力髋螺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手术治疗效果的观察和探讨。方法:对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Gamma钉、PFN内固定治疗结果经术后随访12个月~2年,平均18个月。结果:在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动力髋螺钉组91.4%,Gamma钉组94.1%,PFN组94.4%。结论:各种固定有其自身特点,PFN是治疗粗隆间骨折最牢固的髓内固定方式,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几种内固定手术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0~2002年,对16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用鹅头钉、Richard钉、Gamma钉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三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平均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94.61%,术后出现并发症17例(10.18%)。鹅头钉内固定法髋内翻畸形发生率高于Richard钉和Gamma钉内固定方法。结论 Richard钉、Gamma钉内固定方法是比较理想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内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方法: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钢板(DCS)、Gamma髓内钉、股骨近端重建带锁髓内钉及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下骨折共65例,其中DHS组18例、DCS组8例、Gamma钉组23例、重建钉组14例、PFNA组2例。结果: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8个月。其中3例术后因其它疾病死亡,其余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8例,良7例,可4例,差3例。结论:Gamma钉、重建钉及PFNA它们更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为首选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6.
廖沂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0):154-155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8例,根据股骨粗隆骨折的不同部位及骨折特点,采用DHS、Gamma钉及PFN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DHS治疗28例,Gamma钉治疗21例,PFN治疗9例,并对内固定治疗的疗效优良率进行评价。结果 58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16个月,平均5.5个月,53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优良率达91%。结论根据股骨粗隆骨折的特点,应用DHS、Gamma钉及PFN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江  靳勇  边飞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7):506-507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Ganmaa钉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30例,Evans分型:Ⅲ型18例,Ⅳ型12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获8个月-15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断钉、切割股骨头、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Gamma钉内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经验。方法 2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Gamma钉内固定手术治疗(Evans Ⅰ型1例,Ⅱ型3例,Ⅲ型11例,Ⅳ型7例)。结果 经4~15个月随访,平均8个月,疗效满意。结论 术中尽可能恢复股骨粗隆后内侧皮质的完整性;正确的操作、固定钉恰当固定位置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微创技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 方法 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经皮股骨近端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22例. 结果 22例均手术成功,所有22例患者均获4~18个月的随访,平均为12.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疗效评定:优14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5.4 %.结论 微创经皮股骨近端解剖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曹溢  巩文庆  程晓东 《安徽医学》2015,36(10):1226-1228
目的:对采用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出现内固定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2011年2月至2014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 Gamma钉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其中5例出现内固定失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获随访,时间5~22个月,平均(14.0±3.5)个月,X线示术后10~14周骨折愈合。Gamma钉拉力螺钉剪切移位2例,头颈分离3例。其余98例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术后 Harris评分(90.3±8.5)分,优75例,良18例,一般5例。结论 Gamma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应做到良好的术前评估,了解患者骨量及骨折的几何形态,术中应不同位置透视,了解骨折复位情况,从而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精神发育迟滞者和正常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出现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神发育迟滞者微核出现率(4.6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0‰),P<0.001。提示口腔上皮细胞微核检测与淋巴细胞一样,可反映人体遗传物质的损伤。研究显示部分精神发育迟滞者可能是遗传物质受损所致。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腹内侧核(VM)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VM接受大脑皮质、无名质、丘脑网状核、脚内核、下丘脑结构、上丘、黑质网状部、蓝斑、臂旁核、中缝核、前庭神经核群、脑桥网状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3.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微量注射和微电泳方法,观察大鼠丘脑束旁核(pf)的传入纤维联系。结果表明,pf接受大脑皮质、丘脑室旁核、丘脑网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未定带、上丘、中央灰质、黑质网状部、蓝斑、LorentedeNo'核、小脑齿状核、小脑间位核、前庭神经核、舌下神经前置核、脑干网状结构、某些感觉中继核和脊髓灰质的某些板层的传入纤维。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破坏大鼠匠脑束旁核(pf)用Nauta法显示轴索和终末溃变,观察pf的传出纤维联系,结果发现:在纹状体、丘脑腹前核。丘脑腹外侧核,丘脑板内核的嘴侧部。丘脑网状核有较多的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在下丘脑前核,下丘脑外侧核可观察到少量溃变纤维和溃变终末。  相似文献   

15.
0只大白鼠和两只猫体上用辣根过氧化物酶追踪了支配大白鼠下颌切牙和猫下颌犬牙的神经胞体的局部位置,但只在文4大白鼠和一只猫体上获得了满意的阳性结果。 被HRP标记的神经节细胞均位于同侧的三叉神经节内,集中于节的后外侧部分内。细胞呈梭形或圆形,以中、小型的为主,数量不超过该部细胞总数的1/250 支配牙的神经纤维数显然比被标记的细胞数为多,说明用这种方法看来只能做定性,不能做定量。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确定了支配下颌切牙或犬牙的三叉神经节细胞的局部位置和形态特征,初步证明了HRP的摄入与神经纤维的粗细和细胞的大小无显著关系。大、中、小型细胞可能都参与传导牙的感觉信息到脑干。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各期流行性出血热 (EHF)患者尿 N-乙酰 -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改变及其与 EHF病程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比色法对 1 0例 EHF患者进行尿 NAG酶活性 ,NAG酶活性指数测定 ,同时随机选取 1 2 0例体检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EHF患者尿 NAC酶活性 ,NAG酶活性指数均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其中以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最为显著 (P<0 .0 0 1 ) ,发热期次之 (P<0 .0 1 ) ,恢复期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尿 NAG酶活性及 NAG酶活性指数与 EHF患者肾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且 NAG酶活性指数较 NAG酶活性更稳定、更可靠 ,适时开展此项检测有助于 EHF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量42具成年男性尸体的身高、中指长以及环状软骨下口的内矢状径、内横径。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人体身高、中指长都和环状软骨下口的内矢状径、内横径、较小内径存在着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从身高推算环状软骨最小内径的回归方程为Y=0.9431+0.0985x;从中指长推算环状软骨最小内径的回归方程为(?)=8.3782+0.1101X。文章讨论了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中脑核团到上丘的传人纤维投射。方法:应用荧光金(FG)逆行追踪技术研究大鼠上丘传人纤维的中脑起源。结果:对侧上丘(SC),同侧下丘(IC),外侧丘系背侧核(dll),中央灰质(CG)和双侧黑质(SN),中脑深核(dpM),视束核(ot),二叠体旁核(pbg)观察到FG逆行标记细胞。结论:上丘存在复杂的纤维联系,参与多种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