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掌握新疆和田地区艾滋病的感染趋势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WB)或两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定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H IV)。结果1995~2005年上半年新疆和田地区共报告65例H IV感染者,分布于和田地区7县市,其中最多的是和田市报告感染人数为26例。男性53例,占81.5%,女性12例,占18.5%;感染者年龄最小的是2岁,最大的是47岁,以青壮年为主20~岁占48.1%,30~岁占39.3%;以维吾尔族最多,占96%;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IDUS)共用注射器传播为主,占H IV感染者总数的70.8%;感染途径不详的也占相当比例占16.9%。结论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应有效控制性病,并开展持续、广泛的针对不同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监测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解新疆阿克苏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现状、特征、影响流行因素、传播途径及趋势,为制定艾滋病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2004年阿克苏地区各类高危人群哨点监测及血站供血员筛查,经筛查具备初筛实验室的医疗机构检出的初筛阳性标本,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采取HIV抗体检测的替代策略I两种试剂经重复检测均为阳性报告疫情或免疫印迹(WB)进行确认.并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 阿克苏地区1996年报告的首例HIV阳性感染者是1名外籍献血人员,属于传入型,以后每年均有报告,截止2004年底共报告HIV阳性感染者498例,死亡31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主要集中在阿克苏市和库车县,占全部阳性数的80.52%;主要感染人群以维吾尔族青壮年男性为主;以静脉吸毒共用针具为主要传播途径,占88.85%.结论 新疆阿克苏地区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应加大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力度,培养少数民族的健康教育宣传员和行为干预指导员.加强美沙酮维持治疗、针具交换、100%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推广干预工作,以阻断共用针具和性接触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掌握新疆口岸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过境口岸出入境人群中艾滋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07年共291 200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体检中的HIV抗体阳性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230例,总感染率0.79‰;感染者20-40岁的占94.78%;男性占78.70%,女性占21.30%,男女比为2.2:1;少数民族感染比例高;商务人员和交通工具驾驶员为高危人群;传播途径仍然以吸毒及性传播为主。结论新疆重点区域的艾滋病流行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仍在快速蔓延。因此,加强对出入境人员进行艾滋病监测,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加强防止艾滋病传播知识的宣传,是在过境口岸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新疆伊宁市艾滋病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核查2011─2015年伊宁市艾滋病疫情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5年伊宁市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2 578例,其中HIV感染者2 015例,AIDS病人563例;男女性别比1.5∶1;主要集中在20岁~和30岁~组、占60.4%,平均年龄(36.9±11.3)岁;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占71.2%;传播途径主要为性传播、占74.6%,其中同性传播占2.5%,异性传播的比例比较平稳,同性性接触传播的感染比例有所上升,而静脉吸毒传播逐年下降(χ~2=75.399,P0.01)。结论伊宁市HIV/AIDS人群呈现出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家政待业、低收入和性传播为主的特征,婚外异性传播占主要部分,应关注同性传播,扩大监测、检测和综合干预的覆盖面,预防母婴传播、提高治疗水平、加强关怀救助,提高HIV/AIDS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3年水磨沟区上报的艾滋病病例资料。结果水磨沟区累计报告感染者/患者1 642例,死亡341例;2007—2013年新报告病例899例,每年新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162例下降到2013年128例;感染者以男性为主1 100例、占67.0%,女性542例、占33.0%;20~49岁年龄组居多,共1 530例占93.2%,50岁以上比例增加;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血液传播961例为主,占58.5%,性传播比例逐渐上升,由2007年22.2%上升到2013年68.8%。结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报告HIV例数下降,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死亡人数增加;注射吸毒经血液传播的比例逐渐下降,性传播途径上升,艾滋病存在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应加强对性传播途径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疆疏附县HIV/AIDS疫情及流行特点,为更好地制定控制艾滋病疫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8~2012年疏附县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2年疏附县共报告HIV/AIDS病例212例,其中男性114例,女性98例;年龄集中分布在15~50岁,男、女性别比为1.16∶1,女性感染者明显上升;职业以农民为主,占46.69%;婚姻状况以已婚有配偶为主,占38.7%;感染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占66.50%。结论疏附县艾滋病疫情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正在向普通人群蔓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2-2016年山东省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山东省1992-2016年累计报告HIV/AIDS病例10 808例,年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病例报告数居前5位的为济南、青岛、临沂、菏泽和潍坊市,病例数占总报告数的55.21%。性传播成为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其中男男同性性传播占57.32%,异性性传播占34.03%;男女性别比为6.32∶1;青壮年为主要感染人群,15~44岁年龄组占80.78%,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71.68%;户籍以本省为主,占88.22%;职业以农民、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43.29%。结论山东省HIV/AIDS疫情形势严峻,且存在地区差异,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需要进一步加大综合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阿克苏地区高危人群HIV感染情况及其分布特征,为制定控制HIV感染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初筛,初筛阳性血样由新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法确认.结果 对2006年阿克苏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确认的368份HIV感染者进行统计分析.吸毒人群255份,占69.29%,暗娼人群53份,占14.40%,性病患者38份,占10.33%,孕产妇2份,占0.54%.确认阳性家属20份,占5.43%.以吸毒人群占主体,男性多于女性,年龄20~40岁为主.结论 目前阿克苏地区HIV感染以吸毒人群为主,暗娼人群、性病患者流行速度加快,感染者家属感染率较高,孕产妇筛查中出现感染者,已存在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流行趋势.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对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艾滋病的流行非常必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9.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95~2003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3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5~2003年共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08例,艾滋病病人16例(已全部死亡)。108例HIV感染者中血液传播占87.04%,经性传播11.11%,母婴垂直传播1.85%。目前主要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流行的HIV-1毒株为B’(泰国B)亚型。结论目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处在艾滋病流行的低感染阶段,当前预防与控制的重点是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措施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同时应注意控制艾滋病经性接触和静脉吸毒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直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2006—2013年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状况。结果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底,阿勒泰地区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患者90例;按现住址随访管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共计109例,其中感染者(HIV)81例,患者(AIDS)28例;死亡14例;男性75例,占68.8%,女性34例,占31.2%;以2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9.9%;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4.2%,其次为静脉吸毒、占17.4%,不详占11.9%,其他占6.4%。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呈现低流行,但近年来疫情发展迅速,应加大监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2004-2009年成都市龙泉驿区艾滋病疫情分析,发现艾滋病流行特点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选择已经四川省CDC实验室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的、现住址在该区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自2004年经外地报来龙泉驿区第1例HIV感染者,至2009-12-31,该区现有HIV/AIDS101例,其中艾滋病患者33例,HIV感染者68例;分布于10个乡镇、街办,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1.1∶1。性传播占76.24%,注射吸毒占19.80%,无母婴传播感染方式。职业分布广,主要以无业人员及农民工为主。结论龙泉驿区艾滋病流行速度加快,传播途径转变为以性接触为主,疫情范围逐步扩大,需要加大防治力度,阻止艾滋病在该区的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国中部经采供血造成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地区0~7岁儿童HIV感染情况.方法分别于2000年9月和2001年4月在我国中部某省有偿献血员HIV感染率较高的某村,对该村0~7岁儿童连续进行了两次横断面调查,分别采集了血液和尿液做HIV抗体检测.结果2000年在169名0~7岁儿童中共检出10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5.9%(10/169),2001年在165名0~7岁儿童中共检出9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5.5%(9/165).将两年检测儿童查重后累计,两年共累计检测280名0~7岁儿童,其中共检出17例HIV感染者,感染率为6.1%(17/280).结论我国中部经采供血造成HIV感染流行地区0~7岁儿童存在较高的HIV感染率,需进一步采取措施遏制经母婴途径传播艾滋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对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方法利用经过查重、核实后的截至2015年底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5岁及以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病人的数据,对其性别、年龄、地区分布及传播途径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15年底,报告现存活15岁及以上的HIV感染者57.1万,报告病例数超过1万的省份达到了15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58.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0.1%,经注射吸毒传播占13.6%;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是农村的构成比分别为60.2%、59.6%,同性性传播病例现住址为城市的构成比为69.1%;现存活病例的男女比为2.6∶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的病例,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63.3%、65.8%、52.7%。2015年新发现15岁以上HIV感染者11.5万,超过5 000例的省份达到了9个;经异性性传播病例占66.7%,经男男性行为传播占28.4%,经注射吸毒传播占4.4%;注射毒品、异性性传播感染者现住址为农村所占构成比分别为67.1%和60.4%,男男性行为传播感染者现住城市构成比为66.1%;2015年新发现病例男女比为3.7∶1;15~19岁、20~24岁、25~29岁男男性行为传播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的73.8%、68.0%、55.6%。结论部分地区艾滋病流行程度较高,整体疫情以性传播为主。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城乡流行模式也表现不同。流行模式表现复杂,未来的艾滋病预防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地区艾滋病病毒(HIV)在孕产妇人群中感染的情况.方法 初筛检测用酶联免疫法(EIA)、金标法,确认实验用蛋白印迹法(WB).结果HIV抗体-I型阳性6例,感染率0.5%.其中性传播5例,占0.42%(配偶性传染4例,婚前性传染1例),血液传播(静注毒品)1例,占0.08%.结论 首次发现本地区孕产妇中HIV感染者,以性传播为主,血液传播为次,母婴传播即将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艾滋病自愿咨询(VCT)门诊求询者HIV感染状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01/2012-12南山区CDC门诊VCT人群HIV抗体检测结果,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2043人进行VCT门诊咨询和血清检测,确诊HIV抗体阳性者317例,阳性检出率占总数15.52%,其中男性302例、女性15例,男女之比为20.13∶1;年龄分布在18~81岁之间,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252例),占79.50%;在317例阳性检测者中,因男男同性恋性接触感染285例,占全部感染人数的89.91%;配偶/固定性伴阳性感染18例,占5.68%;非婚异性接触9例,占2.84%;献血浆史4例,占1.26%;手术史1例,占0.32%。结论深圳市南山区VCT门诊艾滋病感染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以男男同性恋传播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261例新发现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病毒在体内复制水平。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试验(RT-PCR)测定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并对不同性别、不同感染途径及不同年龄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进行比较。结果 261例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范围为:1.73~7.00Log/mL,均值为4.67Log/mL,其中病毒载量3Log/mL 7例,占2.68%,3~5Log/mL 165例,占63.22%,5Log/mL89例,占34.1%。另外,不同性别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性传播途径与男男性行为传播途径、母婴传播途径的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与≥18岁的各年龄组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新发现HIV感染者病毒载量偏高,应尽早开展抗病毒治疗,不仅有利于降低HIV感染者发病和死亡风险,同时亦可降低HIV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新疆伊宁县艾滋病的流行现状与特征,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和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1996─2013年伊宁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网络直报数据。结果截止2013年12月底,伊宁县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HIV/AIDS)1 765例,其中男性1 048例,女性717例;30-3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38.81%,40-49岁次之,占38.36%;以维吾尔族居多,占75.9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67.14%,其次是家政、家务及待业,占14.11%;20个乡镇(场)均有病例报告,其中病例报告数位居前三位的是愉群温回族乡、吉里于孜镇、温亚尔乡;2006─2013年艾滋病报告数明显增多,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和静脉吸毒传播为主,分别占58.47%和35.35%。结论伊宁县近年来艾滋病疫情发展迅速,经异性间性传播已成为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应加强性行为干预及对HIV/AIDS的管理,加大艾滋病的监测力度和健康教育讲座的宣传力度,采取积极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全面遏制艾滋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烟台市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烟台市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2~2000年烟台市高危人群、重点人群HIV血清学监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7例HIV感染者进行基因亚型分析研究.结果对31 146人份血清进行监测,发现HIV感染者11例,阳性检出率0.035%,其中艾滋病病人1例已死亡,1998~2000年HIV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传播方式以血为主(72.72%),其次为性途径(27.27%),母婴传播还未发现.对7份感染者的PBMC进行序列测定和亚型分析,发现有A、E、B'3种亚型,2名回国劳工分别为A、E亚型,5名献血员为B'(泰国B')亚型.结论烟台市虽处在艾滋病流行的低感染阶段,但存在HIV感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血传播依然是HIV流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河南部分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合并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对郑州市和驻马店新蔡县HIV/AIDS病人开展HCV抗体检查,随机抽取40%的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HC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 2 395例HIV/AIDS病人中,男性1 573例,女性822例,平均年龄(45±13)岁。新蔡县HIV/AIDS病人以农民为主,占82.93%,HIV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5.47%;郑州市HIV/AIDS病人以自由职业者(47.04%)和职员(40.41%)为主,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9.17%。HIV/AIDS病人合并HCV感染率为29.31%(702/2 395),其中新蔡县合并HCV感染率为51.48%高于郑州市的10.06%(χ~2=493.31,P0.05),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HIV合并HCV感染率高于性传播(χ~2=554.63,P0.05)。对265例HIV合并HCV感染者进行HCV病毒载量检测,HCV-核糖核酸(RNA)检出率为51.70%(137/265),其中新蔡县HCV-RNA检出率为55.17%,郑州市为27.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6,P0.05)。郑州市患者HCV-RNA检测值为(5.33lg±1.12lg),新蔡县为(5.91lg±1.27lg),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7,P0.05)。结论河南部分地区HIV/AIDS病人中有较高的HCV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血液传播高于性传播,HCV-RNA检出率农村高于城市,应加强农村地区HIV/AIDS病人合并HCV感染状况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西藏地区1993-2007年艾滋病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西藏自治区1993-2007年艾滋病疫情分析,发现流行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 采用哨点监测、血清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993年首先在外籍人群中发现1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截至2007年12月,全区共发现HIV感染者57例,其中艾滋病(AIDS)病人5例,死亡3例;57例分布于5地区,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为2.17:1.性传播占57.90%,血液传播占21.05%;不详占21.05%.结论 西藏自治区艾滋病流行速度加快,高危行为增加,艾滋病疫情地区范围扩大,预计HIV感染者将大幅度增加,需要加大防制力度,阻止进一步扩大和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