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研究微创介入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微创介入治疗的观察组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对照组,检测治疗后血清中NGF、NTF、VEGF细胞因子的含量、评估神经功能和精神状态。结果治疗后3 d和7 d时观察组血清中NGF、NTF、VEG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SS评分、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微创介入治疗能够促进NGF、NTF、VEGF的表达,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神经生长因子( NGF)含量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同时,观察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滴,每天2次,疗程均为14天。治疗前后评估患者CSS评分和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血清BDNF和NGF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CSS评分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2组血清BDNF和N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BDNF和NGF含量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BDNF和NGF含量,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族维生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前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评估其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改善循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浓度的变化,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cy浓度及NIHS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血清Hcy浓度及NIHSS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B族维生素有助于降低血清Hcy,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化痰通络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化痰通络方,对照组31例采用单一西医治疗,连续观察一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随访半年,对比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后病残率及死亡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1.84%明显优于对照组77.42%,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评分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周观察组虽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后一月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病残率及死亡率均明显少低对照组,两组相比病残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率亦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药化痰通络法配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病残率及死亡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n=50)和对照组( n=50)。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时间均为14 d。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神经功能评定(采用NIHSS量表),同时测定血清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 P<0.01),但观察组治疗后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均较各自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进一步下降( 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一种有效的自由基清除剂,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同时在脑保护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25)及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n=25).治疗7 d后,评估治疗效果,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及昏迷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而GCS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0%vs.80.00%,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SE水平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BDNF及NGF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疗法有利于改善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化痰通络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黏附率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痰通络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脑梗死风痰瘀阻证患者可加快症状缓解,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提高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9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神经生化指标[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炎性因子[正五聚蛋白3(PTX3)、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再梗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及血清S100β、sICAM-1、M-CSF、PTX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BI评分及血清NGF、B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新疆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的9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在酌情给予脱水降颅压、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采取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并将NIHSS和CS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4天时血清CRP检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患者NIHSS、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只进行脑梗死的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北大之路,恩经复18ug≥9000AU),18ug,im,q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和第6周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两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显示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NGF)能较快速的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急性脑梗死治疗有很大临床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观察化痰祛瘀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肺功能及炎性介质(IL-8、TNF-α)和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以化痰祛瘀通络法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比较2种方法疗效,测定血清IL-8、TNF-α、CRP的含量及检测肺功能。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8、TNF-α、CRP及肺功能(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痰祛瘀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炎性介质(IL-8、TNF-α)有明显的干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IL-8、TNF-α的水平,能够提高FEVl%、FEVl/FVC的水平,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健脑通络膏方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脑病二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既符合中医中风病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证,又符合西医脑梗死的诊断标准.病程〉2-4周、不伴意识障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健脑通络膏方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健脑通络膏方,两组疗程均为28天。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观察治疗前后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结果:健脑通络膏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中风病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以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发生明显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论:健脑通络膏方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有较好的疗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中药复方益气化痰方不同剂量配比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化痰Ⅰ组、益气化痰Ⅱ组,以孤养加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方法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采用Open-Field法、1%蔗糖水消耗实验及体重变化观察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明显减低,水平得分、垂直得分、修饰次数和大便颗粒数均明显下降,且体重增长缓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益气化痰Ⅰ组、益气化痰Ⅱ组均能够不同程度增加糖水消耗量、垂直得分、大便颗粒、修饰次数和体重,较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益气化痰Ⅰ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益气化痰方能有效的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其中补气药作用明显优于化痰药。  相似文献   

14.
姚丽娜  罗汝斌 《中国现代医生》2014,(13):101-103,106
目的探讨健脾益肺化痰中药雾化吸人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肺化痰中药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5天血清CRP及PCT水平及治疗后PaO2/FiO2、CPI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aO2/FiO2、CPIS评分和血清CRP、PCT水平及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两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指标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O2/FiO2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高于对照组,CPI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症候评分两组均下降,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化痰中药雾化吸入联合西药治疗VAP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且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9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9例患者在糖尿病饮食、运动等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美吡哒与二甲双胍;中药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健脾化痰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血糖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Hcy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疗效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及总体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cy水平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痰方与西药可以协同改善临床症状及Hcy水平,能延缓糖尿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通络方与柳氮磺吡啶片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柳氮磺吡啶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通络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1.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和CRP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活血通络方与柳氮磺吡啶片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肾脾阳虚,湿瘀阻络"是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基本病机的认识,以"温阳利湿通络方"治疗NS,是临床实践有效的方法,通过观察该方改善阿霉素肾病(Adriamycin nephropathy,AN)大鼠蛋白尿、血脂的作用,并检测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分别用"温阳利湿通络方"和盐酸贝那普利干预治疗4周。生化法测定用药后各组动物24h尿蛋白定量(24h UPQ)、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的ET-1、VEGF及TGF-β1的水平。结果:"温阳利湿通络方"组可明显降低AN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与模型组比较,P〈0.05),并使肾组织的ET-1、VEGF及TGF-β1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温阳利湿通络方可降低AN大鼠的血脂和蛋白尿水平,其机理与下调了肾组织ET-1、VEGF及TGF-β1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炎性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7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督脉三针治疗,研究组行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治疗,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ctor-alpha,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血管内皮功能因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与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ose,GSH-Px)、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水平。结果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研究组38例,对照组37例纳入研究。治疗后,两组NIHSS、中医证候评分、IL-6、TNF-α、hs-CRP、vWF、ET-1与MDA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SOD与GSH-Px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化痰通络方联合督脉三针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患者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中医证候,并能够抑制炎性反应、调节氧化应激、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GF及BDN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大鼠缺血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局灶缺血模型(MCAO)。实验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各20只大鼠。依达拉奉组予以腹腔内注射依达拉奉,1次/d,每次3mg/kg;模型对照组每天注射等量生理盐水。72h后行神经功能评分,然后处死,分别取脑梗死周围、海马区和梗死区脑组织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NGF蛋白表达变化,原位杂交检测BDNFmRNA、NGFmRNA的表达。结果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治疗组BDNF和NGF蛋白BDNFmRNA和NGFmRNA在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表达均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梗死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上调大鼠梗死区周围和海马区缺血脑组织中BDNF和NGF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