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管狭窄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干预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骨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15例予单纯后路椎管减压干预,钉棒系统内固定组23例予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早中期疗效.结果 钉棒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3±0.9)h和(235.8±35.2)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钉棒组总有效率为91.30%(21/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9/15),钉棒组比传统组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1).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钉棒组患者术后12个月、24个月评分分别为(25.6±3.1)分和(25.0±3.3)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腰椎管狭窄治疗中使用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其作用不仅提高了骨融合率,同时还改善了患者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凌爱军 《求医问药》2014,(18):277-278
目的 :探讨用后路减压术联合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3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例患者。我院用后路减压术联合内固定植骨术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用后路减压术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87.5%,对照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62.5%。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恢复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后路减压术联合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后路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随访10~34个月,优37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3.2%。结论腰椎管彻底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早期牢固固定和植骨部位骨性融合是保证疗效的关键。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及椎间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并腰椎滑脱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分减压、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及颗粒状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及颗粒状植骨融合术治疗的8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结果: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36.9个月.MODI计算手术改善率为62%~93%,疗效优良率为94.2%...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加后路减压融合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腰椎后侧入路椎管彻底减压,椎间和后外侧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2年随访21例,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 椎弓根钉加后路减压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oflex非融合固定联合椎弓根钉固定对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 0月~2010年10月,对24例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4例,于重度腰椎管狭窄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椎板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扩大术,于退变较轻处或邻近节段行coflex棘突间植入术。结果:随访时间6~18个月,期间未出现内固定(椎弓根螺钉、coflex)松动脱出及棘突骨折等并发症。按JOA评分标椎,临床症状改善优良率91.67%。结论:后路Coflex非融合固定联合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重度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1例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使用特制限深椎板骨刀后路切开椎管减压。43例单纯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仅行椎管扩大椎板关闭成形手术;38例复杂性腰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减压椎板关闭成形加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腰腿痛症状减轻或消失,随诊73例,随访时间6月至6年,平均2年7月。回植关闭的椎板棘突愈合。按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良率87.7%。结论:该手术操作减压彻底,临床疗效满意,脊柱稳定性好,能有效地预防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郑州仁济医院收治的58例行手术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接受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内固定改良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82.8%高于对照组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7,P<0.05);两组患者术前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强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 a,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后路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内固定改良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临床手术,综合分析在对患有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以及腰椎后路减压的办法,并结合使用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的手段,揭示了使用以上的手术方法对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后的实际效果。方法使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法,对84例患有腰椎邻近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施行单纯减压,观察组施行经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并对其进行术后的临床效果的回访记录与其术前的病症及治疗记录做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总有效率(95.23%),在术后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内固定、腰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椎间盘切除术和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于相邻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006年5月至2011年5月100例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50例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治疗,B组50例采用后路减压加内固定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的优良率为85.0%显著高于A组的60.0%,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椎弓根内固定位置佳、无松动,植骨融合良好,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 后路减压内固定植骨治疗腰椎营狭窄减压彻底,可有效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32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4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例患者,给予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传统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2种手术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且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均明显的改善。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2009年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管狭窄患者,其中46例采用单纯椎板减压治疗(减压组),40例采用椎板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十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内固定组),术后获随访78例,其中减压组42例,内固定组36例,随访6个月-6年,平均4年2个月,应用JOA标准对各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根据JOA评分标准,两种术式术后优良率分别85.71%,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根据不同类型病变选择不同术式,各种类型的腰椎管狭窄症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末位数字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未选后路入路,观察组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s角矫正、椎管截面积改善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及脊髓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术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不仅固定可靠,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沈奕  凌卓彦  王伟力 《现代医学》2007,35(6):482-484
目的 评价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实施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的36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治疗评价标准,36例患者中临床疗效优26例(72.2%),良7例(19.4%),优良率达到91.7%.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植骨成形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用于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78例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病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全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各项评分、优良率以及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发生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优良率、ASD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显著地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54例,随机均分为2组(n=27)。对照组实施传统开放减压、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减压、经椎间孔融合手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行后路跨节段内固定常规外侧植骨治疗,比较治疗疗效。结果2组术后3个月时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较术前增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明显(P<0.01)。2组术后神经功能均较术前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观察组E级为90.00%,高于对照组66.67%(P<0.05)。术前评估为A~D级而术后升高2个级别者,观察组为36.67%高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后路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能较大程度恢复伤椎高度及Cobb角,复位良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丛华 《中原医刊》2013,(23):24-25
目的探讨经后路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固定与后路植骨融合钉棒系统固定术的疗效,寻找一种更可靠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行腰椎滑脱症手术的210例患者进行观察对比,按照随机分配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患者行椎弓根固定术,观察组患者行钉棒系统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融合率、复位率。术后随访1—2年,参照Macnab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融合率、复位率明显优于对照组(t=4.55、3.12,X^2=3.11、3.23,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55、5.12、5.55、5.13,P〈0.05)。结论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植骨融合术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上较椎弓根钉固定更为安全可靠,更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疗效及术式选择适应证.方法:对32例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经过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开窗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和后路椎间、椎板、横突植骨融合及Moss-Miami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进行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个月~3年,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融合率达96%,优良率达97%,未见假关节形成,无感染松动及断钉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患者根据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选择后路融合方法并给予Moss-Miami系统固定融合率高,手术彻底,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两种手术方法对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骨髓损伤的4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每组各20例,分别行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者在疗效和术后恢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前路组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均高于后路组的50%和82.5%,但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2个月的随访,统计结果显示,前路组患者术后的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运动及触觉评分均优于后路组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方法较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法疗效更好,且前者可更好恢复患者的脊髓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