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对UA和AMI病人血浆PAI-1活性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血浆PAI-1活性UA组(932±2.60AU/ml)及AMI组(10.2±1.59AU/ml)均高于对照组(6.75±2.60AU/ml)(P<0.05);AMI病人血浆PAI-l活性在治疗早期有一过性下降,以后均高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纤溶活性及临床心性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前后分别取血浆测定以下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活性,纤溶酶原(PIg)活性,D-二聚体(D一dimer)含量。并观察住院 15 d内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性死亡,PTCA或CABG等临床心性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后血浆t-PA及PIg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增高,而PAI—1活性在治疗后明显降低,总的临床心性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地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体内纤溶系统活性,从而使临床心性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出血、血栓形成和痉挛,因而可能转化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生摔死,鉴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可以减少AMI 50%死亡率[1],本稿通过CCU与普通病房病人的护理效果比较,探讨UAP心电监护的重要性。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为UAP,诊断接1979年WHO心绞痛分型标准[2],UAP包括初发劳力型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共63例。有并发症者除外。患者随机分为CCU组(A)或普通病房组(B),两组基本…  相似文献   

4.
用特异的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对23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6例冠心病心绞痛及9例冠心病心力衰竭(CHF)病人进行动态观察。发现该3组病人在治疗前血浆内皮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1周后降至正常。心绞痛组在心绞痛发作时,血浆内皮素最高,随症状缓解,1周内降至正常。CHF组血浆内皮素与心衰程度有关,心功能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组(P<0.01),随心衰缓解皆有所降低,但下降速度较缓慢。此外,血浆内皮素与心肌缺氧、缺血及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发生、发展衍变的重要依据,并可用于急性心梗后的动态观察,用以观察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补体Ⅰ型受体(CR1)表达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变化。②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花环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72例冠心病病人和63例健康人淋巴细胞CR1花环率(L-CR1R)及血清sIL-2R浓度变化。③结果冠心病病人L-CR1R明显降低,sIL-2R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414,7.806,P<0.001)。冠心病病人L-CR1R与sIL-2R呈负相关(r=-0.815,P<0.001)。不稳定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陈旧性心肌梗死(OMI)病人L-CR1R和sIL-2R比较,差异亦具有极显著性(F=7.860,11.579,q=6.627~10.550,P<0.001),且以AMI病人的变化最明显。④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CR1表达和血清sIL-2R浓度异常与冠心病病情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CHD)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内皮素(ET)作为一种缩血管活性肽在动脉粥样硬化和CH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来探讨其在UAP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以及低分子肝素(LH)对其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1.1 不稳定性心绞痛组:共120例,男90例,女30例。年龄48~78岁,平均62±6-5岁。符合1979年WHO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无肝素过敏,近三个月内无休克,无起搏器置入,未作过PTC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方法 将24h以内有绞痛发作的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14例(SAP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16例(UAP组);以发病在24h以内的3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及20例正常人(NC组)作对比,血浆ET-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AP组与UAP组患者血浆ET-1及20例正常人(NC组)作对比,血浆ET-1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结果 S  相似文献   

8.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了52例冠心病患者及25例健康人的血清载脂蛋白A1B100(apoA1,apoB100)浓度,并以发色底物法测定同样中层得血浆组绢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I即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apoB100,PAI-1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PAapoA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apoB100与PAI-1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高血压病人血浆氧自由基、一氧化氮(NO)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观察了30例正常人及185例冠心病、高血压病人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t-PA抑制物(PAI)及一氧化氮的变化。结果稳定性心绞痛组、不稳定心绞痛组、陈旧性心肌梗塞组、Ⅰ、Ⅱ期高血压病组、Ⅲ期高血压病组、冠心病并高血压病组病人,其血浆MDA、PA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川),而SOD、t-PA、NO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结论冠心病、高血压病人血浆中氧自由基增多,并可能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损伤,NO合成释放减少,纤溶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素E1对肺心病前列环素,血栓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宏成  贺广平 《宁波医学》1997,9(5):205-206
对3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2-TXA2)、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血气的影响。结果发现:①PGE1治疗后血浆TXB2降低(P〈0.05),6-Keto-PGF1α/TXB2增高(P〈0.05),而6-Keto-PGF1α无变化(P〉0.05);②PGE1治疗后MPAP下降明显,PaO2略有改善。认为PGE1能纠正PGI2-TXA2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组、不稳定心绞痛(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各50例,选择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固相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PAPP-A的浓度;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1)AMI组、UAP组PAPP-A浓度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均<0.05);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浆PAPP-A浓度与冠心病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AMI组:r=0.80,P<0.01;UAP组:r=0.60,P<0.05;SAP组:r=0.54,P<0.05),而在对照组两者无相关性(r=0.20,P>0.05)。结论 PAPP-A浓度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PAPP-A可作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阐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同时选择60岁以上体检健康的老年人3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空腹采血后分离血浆,检测血浆Hcy和CRP。结果:老年冠心病各组TC和TG均高于对照组(P<0.05),TG升高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老年冠心病各组血浆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冠心病各组之间血浆Hcy和CRP水平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老年冠心病与Hcy和CRP水平升高有关,高同型半胱氨基(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可能是老年冠心病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同时,血脂异常与HHcy血症和CRP水平升高有关联。随着老年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Hcy和CRP水平也增高,可以通过监测血浆Hcy和CRP水平增高程度来预测老年冠心病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类型心绞痛患者血浆t—PA,PAI及D—二聚体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74例住院心绞痛患者(其中SAP组26例,UAP组48例)的血浆t-PA活性、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心绞痛患者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及D-一聚体含量显著增高;S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但PAI活性和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UAP组t—PA活性较健康对照组和SAP组均显著降低且PAI活性及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增高;揭示SAP患者有纤溶活性降低,但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更显著,并且有冠脉内微血栓形成的指标改变,这对了解UAP的发生及指导抗凝溶栓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62p测定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和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层得的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随机选择3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GMP-140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增高,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亚群Th3细胞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3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3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计算Th3细胞比例(CD4+TGF-β1+/CD4+T细胞),ELISA检测血浆中Th3相关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SAP组Th3细胞比例和TGF—β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MI组和UAP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I组和UAP组Th3细胞比例和TGF-β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h3细胞的比例与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547,P〈0.01)。结论Th3细胞下调可能与ACS的发生和发展有关,Th3细胞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ACS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其对冠心病诊断及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10 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SAP 组)35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UAP 组)32 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AMI 组)43 例。选取3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循环酶法和乳胶比浊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cy 和hs-CRP 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冠心病各亚组血清Hcy、hs-CRP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冠心病各亚组血清Hcy 水平比较,AMI 组>UAP 组>SAP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 组的hs-CRP 水平分别与UAP 组和SAP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UAP 组的hs-CRP 水平与SAP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AP 组和UAP 组血清Hcy 与hs-CRP 的水平无相关性(r =0.263,P >0.05 ;r =0.311,P >0.05)。AMI 组血清Hcy 与hs-CRP 的水平呈正相关(r =0.559,P <0.05)。结论 Hcy 和hs-CRP 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高水平的Hcy 及hs-CRP 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对于冠心病的患病风险预测及冠心病的诊断、分期、预后评估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临床确诊的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和正常健康人1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F水平。结果AMI组和UAP组血浆中TF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浆TF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SAP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存在异常激活的高凝状态,TF触发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在冠脉内血栓形成上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非冠心病 (NCHD)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心绞痛 (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用血清学和PCR方法检测肺炎衣原体。结果 各组之间血清学无显著性差异。冠心病各组PCR阳性率显著高于NCHD组 ,UAP、AMI两组显著高于SAP组 ,UAP和AMI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肺炎衣原体和形成冠心病的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19.
吴晓晖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53-454,456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并探讨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和散射免疫比浊法对冠心病患者(110例)和正常对照组(36例)进行血浆BNP和hs-CRP水平检测。其中,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7例;根据冠脉造影分为单支(51例)、双支(34例)、多支(25例)病变组。结果:(1)AMI组平均BN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多支病变组BN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2)AMI组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和SAP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多支病变组hs-CRP高于单支、双支和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BNP及hs-CRP水平在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并探讨MI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7例,2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MIF水平。结果血浆MIF在AMI和UAP组中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MIF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中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单支、双支与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为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采取积极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