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45例患者胆管狭窄的发生部位为吻合口狭窄8例、肝总管狭窄4例、肝门部狭窄12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6例及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5例.45例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管造影介入治疗;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介入治疗;胆肠吻合术及再次肝移植术.结果 4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64.4%(29/45),好转率为20.0%(9/45).介入治疗的治愈率为24.4%(11/45),好转率为20.0%(9/45),无效率为55.6%(25/45);与胆管狭窄相关的死亡率为15.6%(7/45).25例经介入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有4例接受了胆肠吻合术,2例治愈,2例好转;其余21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6例.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狭窄5例)发生了移植肝功能丧失,其中5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6例接受了再次肝移植术,术后有2例死于围手术期真菌感染.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因肝癌复发而死亡,其余36例存活良好.结论 对于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和肝外及肝门部胆管狭窄,介入治疗效果较好.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和肝内、外多发性胆管狭窄经介入治疗无效时应尽早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