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女童发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相关因素,为预防ICPP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2016年300例确诊为ICPP的女童作为观察组,在当地学校选取相近年龄段的体检健康的女童30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女童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身高、年龄、体重指数(BMI)、母亲初潮时间、行为习惯、饮食习惯等一般情况和家庭情况],并对所有影响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t=0.50)、女童功课压力(χ~2=9.86)、挑食(爱吃零食)(χ~2=4.01)、经常吃蔬菜和水果(χ~2=59.67)、经常运动(χ~2=14.98)、过早使用成人护肤品(χ~2=69.23)、家庭经济状况(χ~2=43.23)、母亲初潮年龄≥14岁(χ~2=99.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了经常吃蔬菜和水果、经常运动、母亲初潮年龄≥14岁可防止女童ICPP外,其他均是女童ICPP的危险因素。结论学习压力、家庭经济状况、饮食习惯、行为习惯、BMI、母亲初潮年龄为影响女童发生ICP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调查浙江省湖州地区女童尿液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暴露水平,探讨其与女童性早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内分泌专科的84例性早熟女童作为性早熟组,选取同年龄段无乳房发育的女童50名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女童晨尿中5种PAEs代谢产物的浓度,分别为邻苯二甲酸...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女童血清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水平及其与性早熟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1年杭州市某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性早熟的女童219人为病例组,杭州市4所小学的健康女童271人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质联用技术测定女童血清中有机氯农药DDT的代谢产物DDE和20种邻苯二甲酸酯(DEHP、DBP、DIDP、DIBP、DNOP、DHXP、DEP、DAP等),及其4种代谢产物(MEHP、MBP、MEP等),以及2种洗涤剂的降解产物(4-OP、4-NP)和双酚A,共28种EEDs的含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检出的EEDs与女童性早熟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中检出14种EEDs,其中两组DDE、DEHP、DIBP、DBP、DIDP、MBP检出率均较高(50%~100%)。病例组DNOP(χ2=30.191,P〈0.001)和DIDP(χ2=71.100,P〈0.001)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例组血清中DDE、DEHP、DNO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8.350、3.435、5.487,P〈0.001);而DEP、DAP、DIBP、DBP、DHXP、MEHP、MBP、MEP含量则明显低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4.389、9.290、5.592、2.962、4.703、5.384、3.607、3.650,P〈0.01);多元回归显示,DNOP(b=0.128,P〈0.001)和DDE(b=0.357,P〈0.001)的含量与性早熟呈正相关,而DAP(b=-0.183,P〈0.001)和MEP(b=-0.055,P〈0.01)的含量与性早熟呈负相关。[结论]两组女童血清都检出EEDs,DDE、DNOP的水平升高可能与女童性早熟的发生相关,DEP、DAP、DIBP、DBP、DHXP、MEHP、MBP、MEP存在低检出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杭州地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的临床特征,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未来女童ICPP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8月杭州市儿童医院诊治的ICPP女童104例为观察组,抽取同期在该院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女童10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女童资料,对比其一般情况,调查ICPP女童的临床特征,分析可能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ICPP女童表现出乳房发育、外生殖器丰满、阴毛生长、阴道黏液出现、月经来潮及腋毛生长等改变。ICPP女童身高、体质指数、骨龄较高,卵巢容积、子宫容积及乳晕直径偏大,FSH峰值、LH峰值、E_2、PRL及P等性激素水平较正常值明显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期合并症、孕期长期食用保健品、生活环境受污染、女童开灯睡觉、过早接触性信息、大量食用零食、油炸类食品、父母超重、母亲乳房发育年龄<10岁、月经初潮年龄<12岁、家庭收入低、父母文化程度低、参加运动次数少、经常使用成人化妆品、觉得学业负担过重等均可能是女童ICPP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 ICPP女童受生理、环境、饮食及遗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母亲初潮年龄小、儿童饮食习惯不佳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较显著,社会各方面应重视女童心理与生殖健康教育,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给予家长正确的饮食指导,对于高度疑似者应尽早发现并诊断,并积极开展综合干预,减少性早熟对女童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寻肥胖与性激素的相关性,为预防女童性早熟以及为肥胖与性早熟联合宣教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深圳市某医院收治的6~8岁性早熟女童为观察组,按年龄匹配的原则在当地体检学生中选取发育正常女童作为对照组,对2组女童进行体格检查和静脉中激素6项[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ROG)、泌乳素(PRL)、睾酮(TESTO)]测定。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11例性早熟女童(观察组)和111名正常发育女童(对照组),2组女童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和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女童FSH、LH、E2、PROG均高于对照组女童,PRL、TESTO低于对照组女童(P<0.05或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肥胖女童的FSH、LH、E2水平均高于非肥胖女童,对照组中肥胖女童PRL高于非肥胖女童(P<0.05或P<0.01)。观察组女童FSH、LH、E2水平与BMI成正相关(r=0.328、0.320、0.207),对照组女童FSH、LH与BMI成正相关(r=0.297、0.340)。结论 女童肥胖与性激素FSH、LH、E2等正相关,因此预防肥胖有助于女童性早熟的早期预防,建议加强肥胖与性早熟联合宣教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P1NP、β-CTX、N-MI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102例ICPP女童作为研究对象,予以GnRHa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生长发育情况、激素水平、骨代谢水平。结果 治疗后的BMI、PA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子宫容积、卵巢容积显著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P-LH、P-FSH、E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β-CTX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P1NP、N-MI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a在治疗ICPP女童方面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机体激素水平,抑制成骨细胞功能,改善患儿骨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Asp578Gly突变与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关系。方法:从16例特发性性早熟女童的口腔拭子中提取DNA,5’-CAC TGC TGG CTT TTT CAC TGT ATT-3’和5’-TGA AGG CAG CTG AGA TGG CAAAAA-3’作引物,经常规PCR扩增后采用限制性内切酶MspI消化,检测LHR基因是否存在A1733G的单碱基突变。结果:16例性早熟女童的LHR基因均未检测到Asp578Gly突变。结论:Asp578Gly突变不是女童特发性性早熟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叶裕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2):4590-4591
目的:探讨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发病原因、家庭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对8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进行家庭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与护理、饮食治疗与护理、日常生活护理等方面的指导。结果:8例患儿治疗后,第二性征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LH及FSH降至青春期前水平,血中E2水平正常,骨龄增长加速势头得到控制。结论:辅助家庭治疗与护理指导可提高ICPP的疗效,有助于建立新型的医疗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学龄女童接触双酚A(BPA)与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女童特发性性早熟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9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ICPP的110例6~9岁女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女童的年龄和体重指数(BMI)相匹配,选取110名健康女童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女童尿BPA浓度,并测试其与ICPP风险的关系。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雌二醇(E2)水平,基础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刺激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骨龄(BA),子宫和卵巢大小。结果 ICPP组和对照组的尿BPA中位数浓度分别为6.25 μg/g Cr和1.07 μg/g Cr(Z=-3.845,P<0.001)。调整混杂因素后,与BPA浓度最低的女童相比,最高浓度女童ICPP风险是其9.07倍(OR=9.07,95%CI:2.82~29.14) 。在ICPP组中,尿BPA浓度与FSH基础水平(r=-0.235,P=0.005)或FSH峰值水平(r=-0.171,P=0.044)呈负相关。结论 BPA暴露与学龄女童ICPP风险升高有关,潜在的机制可能归因于相对较低的FSH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天津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7年5月在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治疗的单纯乳房早发育女童110例,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127例,同时按照年龄进行1∶2配对,分别选取220例和254例发育正常女童作为对照,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址附近有污染工厂、母亲初潮年龄≤13岁、塑料制品使用频率、动物性食品或高蛋白饮食和含防腐剂色素食品是单纯乳房早发育的危险因素(OR=9.061、22.220、2.980、6.508和14.069,P均<0.05);服用营养滋补品、使用成人洗漱护肤品、含激素类食品和母亲初潮年龄≤13岁、海产品饮食是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危险因素(OR=3.071、2.445、4.063、2.809和2.849,P均<0.05)。结论 天津市女童单纯乳房早发育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发病危险因素较多,与母亲初潮年龄、饮食生活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特发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清神经激肽B(NKB)、神经肽吻素(kisspeptin)水平变化及其与骨龄指数(BAI)的相关性,以期寻找评估此类儿童发育情况及治疗效果的标志物。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洛阳市妇幼保健院治疗的ICPP女童89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女童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NKB、Kisspeptin、激素水平及骨龄、骨龄指数(BAI)等,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各指标变化,采用Pearson分析ICPP女童治疗前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骨龄指数(骨发育)的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CPP组女童骨龄、BAI、子宫体积、血清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及NKB、Kisspeptin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5、22.089、8.321、18.619、27.727、14.241、28.152,17.655,9.668,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ICPP女童血清NKB、Kisspeptin水平与BAI呈正相关(r=0.591、0.634...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改善成年身高(FAH)的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1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6例单独应用GnRHa治疗,并已达或接近FAH的ICPP女童生长发育资料。结果 经GnRHa治疗(22.50±5.48)月,并随访(58.00±7.44)月,26例ICPP女童FAH为(161.50±4.41)cm,较治疗开始时预测成年身高(157.23±5.51)cm显著增高(P<0.01),身高净获(4.27±4.05)cm。治疗前、治疗终止时患儿体重指数(BMI)为(16.32±1.67)kg/m2、(17.39±2.41)kg/m2,达到FAH时BMI为(19.95±2.21)kg/m2,均在与年龄相应的±1s范围。26例ICPP女童月经来潮年龄(12.5±0.7)岁。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初潮年龄呈正相关(P<0.01或<0.05),与停药时骨龄呈负相关(P<0.01)。结论 GnRHa对改善ICPP女童FAH有显著疗效,FAH的最终获得与停药时身高、停药时骨龄及初潮年龄相关,停药后患儿青春发育与正常儿童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临床疗效。方法12例ICPP女童用GnRH—A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末观察第二性征、生长速率(GV),B超检查子宫、卵巢大小,X线片推断骨龄(BA),检测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素释放素(LHRH)激发试验以及预测成人终身高(PAH)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乳房退缩,子宫、卵巢容积缩小,LHRH激发试验显示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基值和峰值均显著降低,E2恢复到青春期前水平,骨龄进展缓慢,BA/CA(实际年龄)比值下降,预测成人终身高提高。结论GnRH—A能有效地抑制性征发育和骨龄增长,并改善预测成人终身高。  相似文献   

15.
女童性早熟1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女性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13例女性儿童性早熟病例的临床分类、骨龄、致病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女性儿童性早熟病例中,中枢性性早熟(CPP)43例(38.1%),外周性性早熟(PPP)70例(61.9%)。CPP患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呈阳性,骨龄比生理年龄明显升高至少1年以上;PPP患儿GnRH激发试验呈阴性,骨龄与生理年龄基本相符。饮食情况调查显示,PPP组患儿中,经常食用饮料、肉禽、水产及补品的比例明显高于CPP组。结论 女童性早熟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比较复杂,常需综合分析。部分PPP女童可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转变为CPP,应引起高度重视,食品性激素污染,尤其值得食品生产监督部门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在女童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8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124例ICPP女童、86例单纯性乳房发育(PT)女童和100例健康女童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瘦素、网膜素-1和脂联素水平.受试者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 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