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单纯高血压患者10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测定的各数据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浆BNP、MMP-9浓度;并用同样方法测定54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EH+DM)的上述各指标。结果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LVMI及血浆BNP、MMP-9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LVMI(95.73±15.36vs110.33±17.96g·m^-2,P〈0.05);MMP-9(48.35±26.62vs51.28±40.00μg·L^-1);BNP(27.98±23.23vs52.28±52.20ng·L^-1),P〈0.05]。相关分析BNP、MMP-9与LVMI正相关,r值r=0.57,0.26,P〈0.01,(P〈0.01);BNP与MMP-9正相关,r值为0.22(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浆BNP、MMP-9水平和LVMI呈正相关,可作为有用的临床指标来判断患者左心功能不全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宋志芳  郑泽琪 《江西医药》2012,47(5):404-406
目的 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对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左室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24h动态血压结果将8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杓形血压组与非杓形血压组,分别进行了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及超声心动图测定.结果 杓形血压组与非杓形血压组的PWV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非杓形血压组显著高于杓形血压组(P<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者,往往伴有外周血管及心脏靶器官损害,PWV值及LVMI可反映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的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时间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为杓型组(n=21)和非杓型组(n=38)。将38例非杓型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1)和晚上服药组(n=17),剂量2.5mg/d,治疗8周后再次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晨起服药组平均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43.1±5.7)mmHg、(75.6±7.1)mmHg、(126.2±5.8)mmHg、(71.6±5.6)mmHg;下降为治疗后的(129.0±6.6)mmHg、(73.6±7.0)mmHg、(121.1±9.2)mmHg、(63.3±3.7)mmHg。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比较,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晨起服药和晚上服药对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纠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上服用左旋氨氯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使非杓型血压转变为杓型血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与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根据患者是否存在MAU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8例。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2组AASI、颈动脉内膜厚度(IMT)、MAV、血压及血肌酐等指标,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AASI、IMT、舒张压、脉压、血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血肌酐明显较高(P<0.05),而GFR明显较低(P<0.05)。AASI与MAU、IMT、脉压差及LDL呈正相关(r值和P值分别为r=0.56A,P=0.002;r=0.241,P=0.016;r=0.351,P=0.012;r=0.180,P=0.026),与GFR呈负相关(r=0.118,P=0.021);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ASI仅与MAU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AASI与MAU呈明显正相关,可联合预测患者的预后及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璞 《天津医药》2014,42(4):345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与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年龄60~90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27例,测定其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根据baPWV四分位数将人群分成4组。测定其各项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评价左室肥厚的程度。结果 4组间年龄、踝臂指数(ABI)、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空腹血糖、LVMI及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偏相关分析发现,控制年龄及血糖后,baPWV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压、LVMI呈正相关(r 分别为0.295、0.187、0.292和0.159,P<0.01),baPWV与eGFR呈负相关(r=-0.314,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调整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baPWV和舒张压仍是eGFR的影响因素(t分别为8.251、6.834、2.142,P<0.05),收缩压和ABI是LVMI的影响因素(t分别为4.557和3.016,P<0.05),尚不能认定baPWV是LVMI的影响因素(t=1.722,P=0.086)。结论 baPWV对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高血压导致肾功能损害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 AASI)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利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计算AASI,同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 MAU).根据MAU结果 分为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比较两组各参数指标的差异,并对各参数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MAU升高组与MAU正常组相比较,AASI明显升高(P<0.05).同时相关性分析显示AASI与MAU存在正相关关系(r=0.34,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增加与早期肾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7.
马秀芬  王义围  冯玉梅  王烨  平芬 《河北医药》2012,34(15):2303-2304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脉压指数(PPI)、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83例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血压监测曲线分为杓型组(n=68)、非杓型组(n=100)、反杓型组(n=79)、超杓型组(n=36),分别计算各组动态PPI及测量ABI,并将其他各组结果与杓型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PI:反杓型组>非杓型组>超杓型组>杓型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杓型组=超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杓型组与非杓型组、反杓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PPI及ABI的重要因素,恢复老年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节律对防治动脉硬化及保护靶器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24h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123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水平,根据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杓型组和反勺型组;分别测量3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24h动态血压结果表明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杓型血压类型占5%(6例),非杓型血压类型占58%(71例),反杓型血压类型占37%(46例)。②心脏功能和结构指标观察,杓型组、非构型组与反杓型组间比较:主动脉根部内径(mm)(22.4±2.45,26.5±4.49,31.3±5.16)、室间隔厚度(mm)(9.4±1.10,10.6±1.13,11.2±2.50,)、左室后壁厚(mm)(9.0±0.91,9.3±1.02,9.7±1.41)、每搏量(ml)(61.1±16.24,55.2±13.21,45.1±17.36)射血分数(%)(58.21±10.13,52.33±9.81,46.26±12.66)、左室质量(g)(182.7±61.02,202.1±44.51,224.5±43.32,)、左室质量指数(g/m2)(101.3±32.62,110.4±25.71,124.1±22.54)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反杓型血压较杓型及非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更为显著;而非杓型血压较杓型血压使心脏功能和结构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同型半胱氨酸(Hcy)对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378 例高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Hcy 水平分为非H 型高血压组142 例和H 型高血压组236 例,记录身高、体质量、用药情况及收缩压、舒张压、血浆Hcy、血脂、肾功能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心室形态结构,分析Hcy 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结果H 型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比例高于非H 型高血压患者(45.8% vs 24.6%,χ2=16.81,P < 0.001)。H 型高血压组收缩压、Hcy 水平、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非H 型高血压组[分别为(162.20±14.97)mmHg vs(149.70±5.06)mmHg,(19.76±5.83)μmol/L vs(9.53±0.72)μmol/L,(9.77± 2.35)mm vs(9.21±2.68)mm,(9.74±3.15)mm vs(8.51±2.42)mm,(118.64±39.38)g/m2 vs(101.85±41.71)g/m2]。单因素分析显示Hcy 与LVMI 呈正相关(r=0.381,P < 0.001),多变量Logistic 回归显示高Hcy 血症是LVMI 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Hcy 血症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协同促进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0.
李艳东  靳翠彬  高红雨  赵静惠 《河北医药》2010,32(20):2827-2828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病变与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21例,采用Judkin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有无病变分为病变组(85例)和无病变组(26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双支血管病变组和三支血管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并对每例患者进行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病史的调查,测定血脂水平。结果病变组高血压病程(6.3±8.7)年、收缩压(138±32)mmHg、舒张压(84±14)mmHg及脉压(46±16)mmHg均明显高于非病变组[(2.4±2.9)年、(123±22)mmHg、(79±13)mmH趴(39±12)mmHg)](P〈0.05)。三支血管病变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和脉压均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和双支血管病变组(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病程(OR=0.14,P〈0.05)、年龄(OR=1.45,P〈0.05)等因素是冠心病发生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病程增加、年龄和脉压增大患冠心病的机会增加,并且收缩压和脉压的升高对冠状动脉的危害性较大。减肥、控制血压、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脉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与药物支架置人术后斑块脱垂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支架置入后是否发生斑块脱垂分为斑块脱垂组(44例)和无斑块脱垂组(62例)。结果44例患者的51处斑块脱垂病变和62例患者的89处无斑块脱垂病变纳入分析。斑块脱垂组支架置人数目[(1.5±0.6)比(1.1±0.3),P〈0.001]、长度[(31±13)mm比(21±8)mm,P〈0.001]以及扩张压力[(15.3±2.6)atm比(14.1±2.1)atm,P〈0.001]明显高于无斑块脱垂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脱垂组[(13±4)mm。比(11±3)mm^2,P=0.024],正性重构[(76.5%(39/57)比56.2%(50/89),P=0.016]、斑块破裂[33.3%(17/51)比18.0%(16/89),P=0.039]和超声衰减斑块[84.3%(43/51)比42.7%(38/89),P〈0.01]的比例也均高于无斑块脱垂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声衰减斑块[比值比(OR)=2.361,95%置信区间(CI):1.107~4.375,P=0.003]和支架长度(OR=1.722,95%CI:1.025~2.973,P=0.015)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药物支架置人后斑块脱垂发生率约为36.4%(51/140),超声衰减斑块和支架长度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李献良 《淮海医药》2009,27(4):287-28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10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2组:左室肥厚组(n=30)与非左室肥厚组(n=72)。结果(1)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24 h、白昼、夜间收缩压及脉压以及夜间舒张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6.2±13.5)mm Hg、(125.7±9.2)mm Hg;24 h脉压分别为(59.7±12.7)mm Hg、(46.8±7.1)mm Hg;白天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9.3±10.9)mm Hg、(128.2±10.64)mm Hg,白天脉压分别为(60.2±12.4)mm Hg、(48.1±8.0);夜间平均收缩压分别为(141.7±16.9)mm Hg、(118.8±9.7)mm Hg;夜间脉压分别为(57.8±14.1)mm Hg、(43.7±6.7)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分别为(84.0±10.7)mm Hg、(75.1±7.6)mm Hg。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其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节律为66.7%比30.6%,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者左室肥厚发生率高,对靶器官损害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培容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77-178,207
目的:分析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TO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住院部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共计60例为研究对象,设置为TOD组,选择同期所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60例为对照组,设置为非TOD组。分析两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异性值等指标。结果TOD组昼夜血压均值为收缩压(167.23±10.72)mmHg,舒张压(98.32±11.32)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昼夜节律比较,TOD组患者杓型血压23例(38.33%)、非杓型血压37例(61.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OD组的日间收缩压变异值(16.93±2.34)mmHg,明显高于非TOD组,夜间收缩压变异值为(14.34±6.83)mmHg,明显低于非TOD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压均值、昼夜节律及其变异性与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紧密相关,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氨氯地平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 经动态血压监测,选取非杓型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晨起服药组(n=42)和睡前服药组(n=42),分别于7:00~9:00和20:00~22:00服用氨氯地平5 mg,连续治疗12周.给药前后分别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的影响.结果 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在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与晨起服药组相比睡前服药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P<0.05),睡前服药组对非杓型高血压的血压模式明显改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16.7%和47.6%(P<0.01).结论 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氨氯地平不但可以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从而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老年反杓型血压节律者中,日间血压控制是否达标的影响因素、用药选择以及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老年内科住院的年龄≥65岁的高血压患者,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 h ABPM)筛选出反杓型血压节律患者共300例,根据日间手测血压结果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148例和未达标组152例。比较2组患者的特征及药物使用的差异,通过超声心动图方法比较血压控制是否达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日间手测血压比较,未达标组收缩压更高,而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PM结果显示,2组间除舒张压外,不同时段的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脉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中,年龄、性别、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共患病率、血脂水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共患病率、体重指数(BMI)、氮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在血压未达标组中明显高于达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物治疗方面,绝大多数患者(272例,90.67%)为联合用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以及α受体拮抗剂的应用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噻嗪类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在日间血压达标组较未达标组明显增多。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功能,2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室间隔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左心房内径、E/e’值在血压未达标组均高于达标组(均P<0.05)。结论在老年反杓型节律高血压患者中,噻嗪类利尿剂及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更有利于血压降至目标值。血压控制未达标患者的NT-pro-BNP水平升高,且室间隔厚度、LVMI、左心房内径和E/e’值均明显升高,显示即使同为反杓型血压节律患者中,血压控制未达目标值对心脏重构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46例经由我院确诊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患者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E)、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A),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E/a比值,根据患者是否为左心室肥厚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96)为单纯高血压组,观察组(n=50)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测量患者的hs—CRP、NT—proBNP值,分组比较,并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3.46±2.04)mg/ml vs(2.40±1.32)mg/ml,NT—proBNP分别为(185.2±41.06)pg/ml vs(119.84±21.60)pg/ml,LVMI分别为(164.9±32.8)g/m^2 vs(115.2±16.8)g/m^2,E/a分别为(0.63±0.29)%vs(0.94±0.48)%,NT—proBN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698,P〈0.01,NT—proBN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F=-0.741,P〈0.01。hs—CRP与LVMI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0.241.P〈0.01;hs—CRP与E/a有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346,P〈0.01。结论hs—CRP和NT—proBNP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超声诊断在确诊及指导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的作用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和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序贯入选 AMI 患者250例,按年龄分成早发组、中老年组及高龄组。比较三组人群的临床特征和冠脉造影结果。结果三组的男性比例、吸烟率、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糖尿病率分别是95% vs 80% vs 52%(P <0.001);84% vs 72% vs 35%(P <0.001);(92.2±7.9)cm vs (89.6±9.6)vs (84.8±10.2)cm(P =0.03);(3.5±1.4)vs (3.1±0.9)vs (2.8±0.80)mmol·L -1(P =0.04);16.3% vs 32.5% vs 40.5%(P =0.04)。冠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的比例在三组中分别为56.3% vs 23.8% vs 21.4%,12.5% vs 40.5% vs 14.3%,31.2% vs 35.7% vs 64.3%(P =0.04)。三组的冠脉内血栓抽吸率分别为44%,22.8%,6.9%(P=0.005)。早发组和中老年组的心血管病家族史分别为16.7%和5%(P =0.02)。体重指数、高血压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血糖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早发 AMI 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吸烟、腹型肥胖、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 LDL-C。糖尿病是中老年后发生 AMI 的重要危险因素。早发 AMI 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血栓负荷相对重,中老年以上的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血栓负荷相对低。  相似文献   

18.
彭瑾  魏炯  胡蓉  曾凯宏 《安徽医药》2018,22(5):827-830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胰岛素抵抗与左心室质量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78例非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根据HOMA-IR将患者分为两组,胰岛素抵抗组(IR)和非胰岛素抵抗组(NIR).采用心脏彩超连续测量3个心搏舒张末左室内径(LV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得出平均值,然后采用Deiereux的心室重量(LVM)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同时检测患者血压、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C反应蛋白等,比较IR组与NIR组各个指标的差异.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计算LVMI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R组与NIR组比较,收缩压[(136.6 ±20.8)vs(128.0 ±16.4)mmHg]、体质量指数[(26.7 ±4.8)vs (25.2 ±2.4)kg· m-2]、空腹胰岛素[(18.2 ±11.3)vs(12.3 ±10.2)IU· L-1]、HOMA-IR[(14.4 ±1.8)vs(2.1 ±0.8)]、三酰甘油[(2.52 ±1.12)vs(1.84 ±1.45)mmol· L-1]、C 反应蛋白[(6.89 ±3.43)vs(3.87 ±1.54)mg· L-1]、LVMI [(153.7 ±26.3)vs(142.4 ±22.4)g· m-2]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VMI与收缩压和HOMA-IR呈正相关(β=0.24,P=0.02;β=0.27,P=0.01).结论 胰岛素抵抗和收缩压是影响非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