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5~55岁,根据瑞芬太尼输注速度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约15min,Ⅰ组微量泵恒速输注瑞芬太尼3μg.kg-1.h-1,Ⅱ组瑞芬太尼4μg.kg-1.h-1,Ⅲ组瑞芬太尼5μg.kg-1.h-1;3组均给予异丙酚,初始剂量为8mg·kg-1.h-1,与瑞芬太尼同时输注。待患者意识消失,给予喉罩。术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术开始根据患者电脑双频指数(BIS)值、体动及呼吸情况追加麻醉药物。若RR<8次/min和/(或)呼吸暂停>15s和(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55mmHg,则诊断为呼吸抑制,给予辅助通气。记录给药前及术中不同时点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min通气量(MV)、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PETCO2、气道峰压(PI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呼吸参数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随着瑞芬太尼剂量的增加,组间MV、VT、PETCO2下降幅度增加(P<0.05);3组中T1-4呼吸功能指标均较T0明显下降,其中,MV下降明显。T1与T0相比,MV下降幅度I~III组分别为64%、56%、48%;3组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15%、25%、50%。结论5μg.kg-1.h-1瑞芬太尼恒速输注与异丙酚复合应用呼吸抑制发生率高。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保留自主呼吸应加强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预先给药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名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被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例:组工术中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小剂量RF组);组Ⅱ术中瑞芬太尼0.4μg·kg-1·min-1(大剂量RF组);组Ⅲ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5mg/kg,术中瑞芬太尼0.1μg·kg-1·min-1小剂量RF+F组);组Ⅳ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术中瑞芬太尼0.4μg·kg-1·min-1(大剂量RF+F组)。比较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次数。结果:四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瑞芬组苏醒后疼痛较剧烈,追加芬太尼的次数明显多于小剂量瑞芬组(P〈0.05)。而应用氟比洛芬酯后,相对应组别的疼痛评分下降,追加芬太尼的总次数也相应减少。结论:术中应用大剂量瑞芬太尼会诱发术后痛觉过敏,非甾体抗炎药氟比洛芬酯一定程度上能防治这种痛觉过敏,而且不影响患者的复苏。关键词氟比洛芬酯;瑞芬太尼;超前镇痛;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3.
王惠铭  侯兴会  张丽  勾凤钦  姚三巧 《河北医药》2011,33(17):2619-2622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及最适宜的剂量。方法 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30s),随后0.25μg.kg-1.min-1持续输注。切皮前追加瑞芬太尼1μg/kg,体外循环前再次单次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B组、瑞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30s),随后0.5μg.kg-1.min-1持续输注。C组:手术开始时芬太尼用量达20μg/kg,体外循环前追加至30μg/kg。分别监测记录不同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合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糖、血乳酸、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气管拔管时间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入室至术毕3组间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人均总用量A组(1532±121)μg,B组(2348±160)g有明显差异(P<0.01)。体外循环期间COR和ACTHB组高于A组(P<0.05)和C组(P<0.05),拔管后COR和ACTH比较A组与B组高于C组(P<0.05)。3组患儿的血糖值以体外循环30min为最高,体外循环30min、停机前、拔管后与插管后、锯胸骨后,比较显著升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持续输注并于切皮前追加瑞芬太尼1μg/kg,体外循环前再次单次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能更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是适宜的小儿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4.
李向荣  姚宏苏  张建友  王茂华 《河北医药》2012,34(18):2744-2745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加强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一侧甲状腺腺瘤行单纯腺瘤切除或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40例,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氟哌利组(B组),每组20例.施颈丛神经阻滞.手术开始后A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0.1 μg· kg-1·min-1,B组静注芬太尼、氟哌利多.观察2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时点:基础(TO)、颈丛阻滞后10 min (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肿瘤切除时(T4)和术毕(T5)时的RR、SpO2、SBP、HR值.结果 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B组(P<0.05).2组颈丛阻滞后各时点SBP、HR均较基础值升高(P<0.05或<0.01).肿瘤切除时(T4)的SBP、HRA组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A组T3 、T4 、T5时RR、SpO2明显低于基础值(P<0.05或<0.01)并明显低于(T3RR除外)B组(P<0.05或<0.01).结论 以0.05~0.1 μg· kg-1·min-1的速度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可以完善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但对呼吸功能产生一定程度抑制.  相似文献   

5.
张坤鹏 《淮海医药》2014,(5):446-44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与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儿苏醒期躁动( EA)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4~11岁择期行扁桃体切除和(或)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I)组与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每组20例。2组均以咪唑安定0.1 mg/kg,瑞芬太尼1μg/kg,异丙酚1.5~2 mg/kg,和罗库溴铵0.6 mg/kg麻醉诱导插管,I组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0.4~0.5μg· kg-1· min-1+异丙酚4~6 mg· kg-1· h-1,手术结束同时停止输注。 S组麻醉维持以瑞芬太尼0.4~0.5μg· kg-1· min-1+吸入七氟醚1.2~1.8 MAC,手术结束同时停药。 EA按照5点法进行评估。结果 I组EA评分平均低于S组(P<0.05),EA发生率(25%)明显低于S组(60%)。结论 OSAS手术患儿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后EA的发生率低于七氟醚异丙酚静吸复合麻醉。  相似文献   

6.
魏书城 《海峡药学》2011,23(10):129-130
目的观察和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全身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Ⅱ级行疝气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R组)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组(SF组)。每组25例。SR组在手术切皮前3min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1后,瑞芬太尼0.1pg/(kg·min)及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SF组在手术切皮前3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后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观察和比较切皮前3min、切皮即刻、切皮后5rain和手术结束时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平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时间。结果SR组患儿心率、平均血压在切皮后变化较SF组稳定(P〈0.05),且苏醒快(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比复合芬太尼全身麻醉可更有效地抑制切皮等应激反应,术后苏醒更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自主呼吸的影响。方法挑选2015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60例执行小儿疝气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当中对照组施予0.07μg/(kg·min)的瑞芬太尼,观察组于手术当中施予0.05μg/(kg·min)的瑞芬太尼,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频率与分钟通气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连续注入15 min瑞芬太尼后的呼吸频率(RR)与分钟通气量(MV)都出现上升,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自主呼吸,连续性注入小剂量的瑞芬太尼,可以较好缓解呼吸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合适的应用方法。方法:选择ASAⅠ级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各组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Ⅰ组0.2μg·kg-1·min-1,Ⅱ组0.25μg·kg-1·min-1,Ⅲ组0.3μg·kg-1·min-1,Ⅳ组0.35μg·kg-1·min-1。根据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记录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丙泊酚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苏醒质量。结果:Ⅱ组与Ⅲ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苏醒速度快、质量高,且术中用药单一、量少,麻醉管理简单。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以0.25Ⅱ级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妇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瑞芬太尼、丙泊酚诱导和维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各组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速率分别为Ⅰ组0.2μg·kg-1·min-1,Ⅱ组0.25μg·kg-1·min-1,Ⅲ组0.3μg·kg-1·min-1,Ⅳ组0.35μg·kg-1·min-1。根据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调整丙泊酚输注速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记录并统计分析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丙泊酚和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毕停药后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苏醒质量。结果:Ⅱ组与Ⅲ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小,术毕苏醒速度快、质量高,且术中用药单一、量少,麻醉管理简单。结论: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时,以0.250.3μg·kg-1·min-1速率静脉输注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半开放式吸入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40名小儿气管异物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者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Ⅰ组:半开放式吸入七氟烷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组,Ⅱ组:单纯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组.手术中麻醉以吸入七氟烷4%复合异丙酚25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05 μg/(kg·min)微量泵持续注射来维持麻醉.记录各时间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次数.结果 T2,T3时Ⅰ组心率次数、呼吸次数、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与二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II组患者四肢动度、呛咳与I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 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七氟烷吸入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很好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术后患者的苏醒质量。方法ASAⅠ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Ⅱ级择期行乳突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S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且均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0.1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0.15μg·kg-1·min-1。S组吸入七氟烷(浓度1.5%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2.5%),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七氟烷并加大氧流量至6 L·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68 mg·kg-1·h-1,手术结束前10 min停用。术毕观察并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苏醒期躁动情况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评价拔管后30 min内镇静-觉醒(OAA/S)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S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5);呼之睁眼时间、听从指令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5)。两组间躁动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后两组患者OAA/S评分均逐渐增高,S组拔管即刻和拔管后10 min时的OAA/S评分高于P组(P<0.05),拔管后20、30 min时两组OA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快,但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患者拔管时间更早,苏醒更快、更彻底,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与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2种麻醉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优缺点,为前列腺电切术寻求安全、快捷的麻醉方法提供参考。方法40例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喉罩-瑞芬太尼-七氟醚(S)组与喉罩-瑞芬太尼-丙泊酚(P)组。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3~0.06 mg.kg-1,芬太尼3μg.kg-1,阿曲库胺0.5 mg.kg-1,S组吸入七氟醚0.5%~3%,P组静注丙泊酚0.5~1 mg.kg-1,待下颌松弛置入喉罩后,S组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吸入七氟醚0.5%~3%维持麻醉,P组则泵入瑞芬太尼0.15μg.kg-1.min-1及丙泊酚3~8 mg.kg-1.h-1维持麻醉。记录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明显低于麻醉前水平(P〈0.05),S组MAP、HR在手术开始前已基本恢复到诱导前水平,而P组术中各个时间点MAP及HR仍明显低于诱导前,且较S组麻醉前水平及对应时间点水平低(P〈0.05)。结论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或喉罩-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都能提供满意的麻醉,七氟烷比丙泊酚可控性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苏醒更为迅速,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吸入不同浓度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对罗库溴铵药效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4 年 11 月— 2015 年 2 月在我院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67 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 丙泊酚联合呼气末 0.5 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七氟醚组(Ⅰ 组, 24 例);丙泊酚联合 0.75 MAC 七氟醚组(Ⅱ 组, 20 例);丙泊酚联合 1 MAC 七氟醚组(Ⅲ组, 23 例)。 3 组患者采用咪达唑仑 0.05 mg/kg、舒芬太尼 0.3 μg/kg、依托咪酯 0.3 mg/kg 诱导麻醉, 闭环肌松输注系统(CLMRIS)输注 2 倍 95%有效剂量(ED95)的罗库溴铵(0.6 mg/kg), 并采用 T1 模式进行肌松监测。 记录罗库溴铵平均使用剂量、恢复指数以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平均使用剂量。 结果 Ⅰ ~Ⅲ 组罗库溴铵平均使用剂量依次降低( [ 9.71±2.38 vs 7.50±0.98 vs 6.90±1.14)μg· kg-1· min-1, F=18.562, P < 0.05], 3 组间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8.92± 2.62 vs 8.95±2.58 vs 10.30±3.65) min, F=1.577, P > 0.05], 同时Ⅲ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平均使用剂量较Ⅰ 组、Ⅱ 组降低(P < 0.05)。 结论 高浓度的七氟醚可增强罗库溴铵的肌松作用, 同时可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使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患者分为右旋美托嘧啶复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A组,n=20),丙泊酚联合雷米芬太尼肠镜组(B组,n=20)。雷米芬太尼负荷剂量0.5μg.kg-1,然后以0.06μg.kg-1.h-1维持。A组从静脉5 min内缓慢注入右旋美托嘧啶1μg.kg-1,然后以0.2μg.kg-1.h-1维持;B组丙泊酚负荷剂量为0.8 mg.kg-1,丙泊酚维持量6 mg.kg-1.h-1,输注至肠镜到回盲部停药。根据患者反应,单次静脉追加雷米芬太尼30μg,观察并记录患者检查前,丙泊酚给药后,右旋美托嘧啶给药后,镜检开始后1、10 min,退镜完毕后1、5 min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麻醉起效时间、入镜时间、苏醒时间,镇静评分、定向力恢复、离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肠镜检查中B组MAP低于A组(P<0.05),B组RR显著低于A组(P<0.01),B组PetCO2高于A组(P<0.05);检查过程中B组呼吸抑制、肢体无意识运动发生率高于A组。各组给药后、镜检中的MAP、HR、RR低于检查前(P<0.05,P<0.01),B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长于A组(P<0.01),所有患者麻醉满意度为100%。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右旋美托嘧啶联合雷米芬太尼麻醉实施无痛肠镜检查是安全可行的,但应注意右旋美托嘧啶初始注药速度,并加强监测,尽可能避免心动过缓和血压的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氯胺酮分别复合七氟谜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80例ASA Ⅰ~Ⅱ级行外科手术患儿,随机双盲法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与氯胺酮组(B组).肌注咪唑安定0.3 mg/kg基础麻醉后行静脉置管.A组于切皮前2 min给予瑞芬太尼0.5μg/kg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瑞芬太尼30μg·kg^-1·h^-1七氟谜3MAC吸入直至术毕;B组于切皮前2 min给予氯胺酮2 mg/kg后用微量输液泵泵入氯胺酮3 mg·kg^-1·h^-1+七氟谜3MAC吸入直至术毕.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切皮前2 min(T0)、切皮时(T1)、切皮后15 min(T2)、术毕时(T3)患儿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与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患儿分泌物的总量(痰量)、苏醒时间及有无喉痉挛、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痰量较B组少(P<0.01),苏醒时间较B组短(P<0.01);两组患儿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安静入睡,镇痛完善,无明显呼吸抑制,无喉痉挛、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谜用于小儿外科手术较氯胺酮术中循环更稳定,分泌物少,术后苏醒迅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型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吸入麻醉作比较。方法: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60例,年龄3~9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静脉组:应用新型小儿丙泊酚系统血浆3μg/mL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0.2~0.3μg/(kg.min)以维持麻醉;吸入组:对照组,采用持续吸入3%~4%七氟烷维持麻醉;均置入喉罩行气道管理。于麻醉前(T0)、诱导毕(T1)、喉罩置入即刻(T2)、切皮(T3)、切皮后10 min(T4)及喉罩拔除即刻(T5)等时点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清醒程度(OA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T2~T5时点HR、MAP吸入组大于静脉组(P〈0.05或0.01);T1~T5时点HR、MAP组内比较,静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入组比较,静脉组苏醒时间降低、停药后10 min的OAA/S评分增高、术后烦躁及恶心呕吐例数减少、麻醉效果满意例数增高(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麻醉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过程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应激反应较小,不良反应较少,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惠  陈娟  潘树林 《安徽医药》2014,(5):942-943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七氟醚组(S组)。P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复合异丙酚3~6mg·kg-1·min-1维持麻醉;S组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2μg·kg-1·min-1,持续吸入七氟醚2%~3%,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1~1.7 MAC。记录手术开始时﹑手术30 min,手术60 min﹑手术结束时及手术结束后5 min时的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结果两组各时点呼吸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麻醉对气道阻力﹑肺顺应性和气道压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预防患儿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扁桃体联合腺样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50例患儿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各25例,F组麻醉诱导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mg/kg静脉推注,C组静脉推注等量的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0mg/kg、顺阿曲库铵0.15mg/kg快速诱导,行气管内插管术后机械通气。麻醉维持:丙泊酚10~12μg·kg-1·min-1,瑞芬太尼0.2~0.30μg·kg-1·min-1。手术结束前10min,两组患儿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0.2mg/kg。记录手术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入麻醉恢复室(RR)后滞留时间;同时记录入RR即刻、10、20、30、60min的躁动评分(PAED)及改良加拿大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m-CHEOPS);术后1、3、6h的FLACC评分及术毕1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在即刻、10、20min时间点上的躁动满意率明显增加(P<0.05);术后各个时间点的FLACC和m-CHEOPS评分,F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应用超前镇痛术,对预防小儿全凭静脉麻醉苏醒期躁动有确切的预防作用并优于单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雷米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Ⅱ级,年龄11~18岁。随机分为两组: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和七氟醚维持麻醉。以R组(0.2μg·kg-1.min-1)和F组(1μg·kg-1.h-1)持续静脉输注维持术中镇痛。唤醒前半小时左右停用维库溴铵和镇痛药。唤醒时间为停用丙泊酚和七氟醚到患者双侧脚趾能动的时间。手术结束前R组停用雷米芬太尼后给予芬太尼2μg/kg,术后两组以芬太尼10μg·kg-1.min-1持续静脉镇痛,随访患者术后24h内的疼痛情况。结果:R组术中唤醒时间(12.3±5.7)min明显短于F组(21.6±6.5)min(P<0.01)。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脊柱侧弯后路矫形手术中,R组患者术中唤醒明显快于F组。术中停用雷米芬太尼(0.2μg·kg-1.min-1)后及时追加芬太尼,术后未诱发明显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