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过敏紫癜性肾炎诊断及治疗规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过敏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过敏紫癜性肾炎(HSPN)是仅次于狼疮性肾炎的一种常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常表现为血尿、蛋白尿,部分患者可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HSPN患者可因致敏原性质不同、个体反应性差异及血管炎累及的器官和病变程度不同,在临床和肾脏病理呈现不同的改变,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也有较大差异,应当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成人及儿童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病.发生率大约占过敏性紫癜(HSP)患者总数的20%~40%,HSPN临床表现和肾脏病理改变足拟汀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其个体差异较大.现仅就我们对HSPN治疗的看法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紫癜性肾炎(HSPN)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01-01~2017-12-31该院住院的过敏性紫癜(HSP) 10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将这些患儿分为HSPN组和非紫癜性肾炎(HSPWN)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HSPN相关暴露因素。结果 106例患儿中男66例,女40例,中位年龄7岁。根据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制定并发布的《紫癜性肾炎的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中的HSPN诊断标准分为HSPN组39例和HSPWN组67例。HSPN发生率为36. 79%,其中男24例,女15例;中位年龄9. 50岁。HSPN组总胆固醇、肌酐、尿酸、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HSPWN组(P 0. 05),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显著低于HSPWN组(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总胆固醇是HSPN的危险因素(OR=1. 558,P=0. 014)。结论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儿童HSPN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IL)-2水平与严重感染导致的老年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因严重感染导致急性肾功能损伤的老年患者90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肾功能转归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效能。结果 转归不良组平均年龄、血清尿素氮水平血清IgM水平、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急性肾小管坏死-个体严重程度指数(ATN-ISI)评分、血清VEGF水平、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P<0.05,P<0.001)。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性别、体重指数(BMI)、病原学、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IgG、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ATN-ISI评分[OR=1.26,95%CI(0.99,1.46)]、SAPSⅡ[OR=1.76,95%CI(1.26,2.46)]、血清IL-2水平[OR=1.18,95%CI(0.99,1.37)]、血清VEGF水平[OR=1.01,95%CI(1.00,1.02)]是急性肾损伤后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浅析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801年Henoch及1932年Schonlein二位学者先后描述"皮肤紫癜-关节损害-胃肠道表现-肾脏损害"一系列临床表现,并命名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honlein purpura nephritis,HSPN)以来,临床医生对HSPN的临床经过及肾脏病理学改变类型有了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及病理的关系.方法 分析182例IgA肾病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IgAN伴肾小管间质损害68%,其中轻度42%,中度22%,重度4%.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加、肾功能减退是IgAN预后不良的因素,尿渗透压、尿β2-微球蛋白(β2-MG)能反映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肾小球病变积分、球性硬化、血管病变积分)、病理分级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平行关系.结论 尿渗透压、肾小球病变积分、尿β2-MG、球性硬化、血管病变积分对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有显著意义.肾小管间质损害是IgAN预后不良的决定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病程进展缓慢。虽然普遍认为IMN患者在亚洲人群的预后相对良好,但目前尚无中国大规模IMN患者长期预后的分析资料。方法: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MN数据库中提取自1990至2005年间肾活检患者,并排除继发性及合并其他影响预后因素,选取随访时间>2年的IMN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指标与预后相关性分析。结果:总计217例IMN患者入选,活检时年龄19~83岁,男性占58.5%。肾活检后5年、10年及15年肾生存率分别为96.8%,93.0%及85.5%。生存分析显示,活检时有血压升高(P<0.05)以及血肌酐升高(>109.6μmol/L,P<0.01)的患者预后较差。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指标中高血压,年龄>50岁及活检时即有血肌酐升高均为患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的高危因素;病理指标中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重为ESRF的高危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活检时肾功能衰竭以及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重为IMN患者ESRF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患者蛋白尿转归不同进行分组,作生存分析显示尿蛋白持续不缓解患者ESRF风险明显增高,而尿蛋白部分缓解与完全缓解的患者之间预后无明显差异。结论:IMN在中国人群中预后相对良好,活检时即出现肾功能不全以及病理上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分级较高为IMN患者出现ESRF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出现尿蛋白缓解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肾活检标本中皮质区小管间质损害的意义,作者对101例 IgA 肾病,31例 IgA 阴性(非 IgA)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75例特发性膜性肾小球肾炎,用光镜进行半定量检查。小臂损害程度分四个等级(-~(?)),以此估计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结果在 IgA 肾病小管间质损害((?))时尿蛋白显著增加,而蛋白尿与另二种肾小球肾炎的小管间质损害之间无相关性。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病例则有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及肾脏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肾炎(ANCA 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AAGN)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2009年4月至2013年11月间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住院的69例AAGN患者,其中抗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61例,抗蛋白酶3抗体阳性8例,肾活检进行病理分型及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半定量积分。尿NGAL及KIM-1采用ELISA方法检测,Spearman检验分析尿NGAL及KIM-1与肾脏损害指标(血肌酐、尿蛋白及血白蛋白)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分析尿NGAL及KIM-1与肾小管病变评分及肾脏预后的关系。结果69例AAV肾脏病理类型:局灶型14例,新月体型26例,混合型29例。基线肌酐:276.69(47.74~1193.40)μmol/L,24 h尿蛋白定量1.61(0.11~9.78)g。3种病理类型之间尿NGAL及KI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NGAL与尿蛋白及S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42、0.3257,P分别为0.0095、0.008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3964,P=0.0009)。尿KIM-1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r=-0.2539,P=0.0413),但与血肌酐及尿蛋白无相关性。尿KIM-1与肾间质浸润细胞程度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3)。尿NGAL与肾间质浸润细胞程度无相关性。45例随访24(14~58)个月,13例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者基线尿NGAL高于未进入终末期肾脏疾病者[(117.6(3.06~518.4)μg/L对28.86(2.17~461.5)μg/L,P=0.037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尿NGAL为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1.012,95%CI 1.001~1.022,P=0.033)。结论尿NGAL水平反映AAGN的严重程度,为不良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KIM-1与间质浸润细胞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高血压是狼疮性肾炎(LN)常见并发症,而且是加速LN患者向终末期肾病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总结LN合并高血压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或不伴高血压的LN病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理的差别. 结果 本组81例病人,LN正常血压51例,LN合并高血压30例(37.0%),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血尿酸、血红蛋白、活动性和慢性化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男性、年龄(≥45岁)、病程(≥1年)、有高血压家族史、血肌酐(≥133μmol/L)、尿蛋白排泄量(≥2 g/24 h)、小管间质指数(≥5)、肾小球硬化指数(≥1)以及合并小动脉壁增厚者高血压发生率更高. 结论 高血压是LN患者常见并发症,伴高血压的LN患者临床表现和肾脏病变较重,高血压是LN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20,(3)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种坏死性小血管炎,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免疫球蛋白A(IgA)在患者关节、皮肤和肾脏中的沉积。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HSP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炎症反应在HSPN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就炎症反应如细胞因子和细胞黏附因子(ICAM)在HSPN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为提高临床对HSPN的诊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肾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宁夏人民医院肾脏内科2010年10月至2013年7月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100例,并将其分为肾血管病变组和无肾血管病变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肾血管病变与各项临床指标、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IgAN患者中有肾血管病变者70例(70%),无肾血管病变者30例(30%)。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肾血管病变组24h尿蛋白、血尿酸、血肌酐均高于无肾血管病变组(P<0.05),血清白蛋白低于无肾血管病变组(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新月体形成、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严重病理表现发生率,肾血管病变组明显高于无肾血管病变组(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OR=7.728,95%CI 1.708~34.964)、24h尿蛋白定量(OR=20.022,95%CI 3.869~103.623)、肾小球硬化(OR=12.093,95%CI 2.431~60.149)、肾间质纤维化(OR=8.511,95%CI 1.332~54.396)是IgAN肾血管病变加重的危险因素。结论 IgAN预后不良因素为高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上述指标与IgAN肾血管病变密切相关,进一步证实了肾血管病变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病理指标。  相似文献   

13.
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诊治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HSP)时肾实质受累而言,临床上在HSP病程中(包括病程6个月以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HSPN)的危险因素,探讨患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绝对值(PLR)的变化及根据NLR、PLR预测HSPN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HSP患儿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是否累及到肾脏将患儿分为HSP组(94例)和HSPN组(8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对影响HSP患儿发生HSPN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NLR、PLR及NLR联合PLR诊断HSPN的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 HSPN组患儿WBC、RBC、ANC、MPV、RDW、NLR、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HSP组,而PLT、PLR、ALB、IgG水平均显著低于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ANC、MPV、NLR、IgA、IgM是HSP患儿发生HSPN的危险因素,而PLT、PLR、ALB、IgG是HSP患儿发生HSPN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NLR诊断HSPN的AUC为0.695,敏感度为60.0%,特异度为71.3%;根据PLR诊断HSPN的AUC为0.603,敏感度为39.4%,特异度为80.0%;根据NLR联合PLR诊断HSPN的AUC为0.776,敏感度为73.8%,特异度为68.1%。结论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较多,WBC、ANC、MPV、NLR、IgA、IgM是HSP患儿发生HSPN的危险因素,而PLT、PLR、ALB、IgG是HSP患儿发生HSPN的保护因素,NLR、PLR与患儿HSPN的发生密切相关,NLR联合PLR检测诊断HSPN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过敏紫癜性肾炎肾损害发生时间与临床病理的联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过敏紫癜性肾炎 (HSPN)患者肾脏损害发生时间不同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联系。  方法 :1983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在我院肾活检确诊HSPN、明确记载皮肤紫癜与肾损害发生时间 ,并定期随访的患者 14 5例。分为三组 :组 1(肾损害早发组 ,n =84 ) ,肾炎在皮肤紫癜出现后 1个月内起病 ,病程中皮肤紫癜仅出现 1次 ;组 2 (反复紫癜 /肾损害迟发组 ,n =4 8) ,皮肤紫癜发作至少 2次或皮损发生 1个月后出现肾损害 ;组 3(肾损害首发组 ,n =13) ,肾损害出现在皮肤紫癜前。预后判断 ,正常 :无任何症状 ,尿检正常 ,肾功能正常 ;轻度尿检异常 :蛋白尿 (<1g/2 4h)或镜下血尿 ,肾功能正常 ,无高血压 ;恶化 :蛋白尿 (>1g/2 4h) ,肉眼血尿 ,高血压和(或 )肾功能不全。  结果 :三组间患者起病年龄、关节、胃肠受累率无显著性差异。组 1患者肾损害表现为尿检异常 /孤立性肉眼血尿 ,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低 ,肾活检病理以系膜增生为主 ,可伴少量细胞性新月体形成。组 2患者以中等量、大量蛋白尿多见 ,低白蛋白血症 2 2 9% ,病理上细胞性、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球囊粘连比例高。组 3患者病程最长 ,肾损害重 ,高血压发生率 15 4 % ,肉眼血尿发生率 38 5 % ,大量蛋白尿占 2 3 1% ,3例以急进性肾炎起病 ,病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介素-10(IL-10)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浸润与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法测定正常肾组织和20例LN肾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和IL-10的表达及与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肾脏组织学指标和功能损害的相关关系.结果:①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仅个别巨噬细胞存在,几乎无IL-10表达,而在各型LN,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见浸润的巨噬细胞及IL-10阳性细胞明显增多,且病变严重的Ⅳ型LN尤为明显.②肾小球KP1 巨噬细胞与肾小球细胞数增多,LN活动指数、慢性指数均呈显著相关,IL-10 细胞数也与这些指标相关.肾小管间质中KP1 巨噬细胞数及IL-10 细胞与小管损害、狼疮肾组织活动指数和慢性指数(特别是慢性指数)显著正相关.③肾小球肾小管间质中KP1 细胞数与24h尿蛋白排泄量、尿NAG排泄量有关,IL-10 细胞也与上述指标有关,而与血清学免疫指标无关.④肾小球KP1 与IL-10 细胞呈高度相关性,r=0.79(P<0.001),小管间质中KP1 与IL-10 细胞也呈高度相关性:r=0.76(P<0.001).70%KP1 细胞聚集在肾组织损害严重部位,同时IL-10阳性染色物主要存在于KP1 细胞中.结论:肾脏IL-10表达增加与巨噬细胞浸润在LN病理与功能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诊断为IgA肾病患者622例的基本资料,肾脏终点为患者肾小球过率(eGFR)下降50%或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IgA肾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全部患者1年、3年、5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9.6%,98.4%,9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肾活检时慢性肾脏病(CKD)分期(HR:4.79,95%CI:1.25~18.36,P=0.022)、24 h尿蛋白定量(HR:5.08,95%CI:1.04~24.83,P=0.045)和血清补体C3(HR:0.01,95%CI:0.01~0.59,P=0.016)是IgA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8.1%的IgA肾病患者在5年之内eGFR下降50%或进展为ESRD,肾活检时肾功能不全、高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低血清补体C3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肾小管-间质疾病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法雷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11):733-735
肾小管-间质疾病(tubulointerstitial nephropathy)或称间质性肾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是一大类肾脏疾病临床病理诊断的总称.该类疾病的主要病理特点表现为小管-间质的炎症性或(和)退行性损害.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肾脏疾病在其病程中均可累及肾小管及间质,但并不能将这类损害都笼统称之为肾小管-间质疾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伴有消化道出血的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41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实验室检查、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消化道出血组的性别、T分期、M分期、肿瘤部位、Ki-67、危险度分级与未出血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67(OR=2.170,95%CI:1.236~5.043)、T分期(OR=1.773,95%CI:1.101~2.854)及肿瘤部位(OR=0.168,95%CI:0.051~0.548)是伴有消化道出血胃肠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伴有消化道出血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预后更差,高危组胃肠间质瘤患者伴有消化道出血对预后的影响更大。结论消化道出血与胃肠间质瘤预后不良有关。Ki-67、T分期及肿瘤部位是伴有消化道出血胃肠间质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汉诺-许兰紫癜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常累及皮肤、关节、肾脏和肠道等器官,其中肾脏损害发生率为20~100%,本病在预后取决于肾脏受损的程度。成人紫癜性肾炎(HSN)的发病率很低,本病肾脏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